那一片綠色的植被中,一串紅珠子格外的顯眼。
陳觀三兩下從山杏樹上下來,跑到這這株顯眼的植物前觀察起來。
長柄掌狀複葉,多個葉片中央單獨長出一根二三十厘米的花梗,花梗頂端掛著一串傘狀花序排列的扁圓狀小紅果。
毫無疑問,這就是一株罕見的人參,長在這種地方自然不可能是人工種植的,所以也可以說是一株野山參。
陳觀數了數,這株參長有5個掌狀複葉,每個掌狀複葉上有五片葉子,一共就是二十五片葉子。這樣子的的人參被稱為“五匹葉”或者“五品葉”。
一般來說人參會隨著生長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它的葉柄,而隨著葉片的增多,每一葉柄上會正長出5片掌狀葉。
一年生會出現5片葉子,這種情況叫做巴掌;兩年時會出現10片葉子,這種叫做二甲子;直到三年後會出現15片葉子,這種情況叫做燈台子或三品葉;4年時會出現20片葉子,這種就是4品葉;5年會有25片葉子,叫做五品葉;6年的話會有30片葉子,叫做六品葉。
也就是說,見著了活著的人參數葉片,葉片越多,人參可能就年份越長,體型越大,也越值錢。
當然也說了,這是一般來說。如果是種植的園參,使用以上的標準去判斷年份那是絕對沒問題的。
但是野山參卻不同,其生長過程中卻會發生一些神奇的變化——野山參會根據自然環境不同選擇休眠,也就是俗稱的“夢生”或“轉生”。
當野山參遇到意外,損傷了芽孢,野山參第二年則不會生長地上莖,它隻能選擇在地下休眠,慢慢修複自身的損傷,當自身修複完成,才會再次破土而出而出。所以休眠其實是野山參保護自己的手段,一株真正的野山參,一生中會經曆多次休眠。
這也是野山參的神奇之處,沒有撥開泥土,將其抬出,誰也無法斷定地下這顆野山參到底是不是“大貨”,野山參行業裏的人都把這種現象貼切的稱為“轉生”。
正因如此,野山參的生長周期中在每一個株型階段上停留幾年到十幾年都很正常,六匹葉乃至七匹葉以及以上的野山參非常罕見,出現的話幾乎都是百年老參。
所以野山參是無法直接用“幾品葉”這種方法來判定年份的,但葉片越多價值越大這一點是沒錯的。
陳觀現在發現的這株野山參就是五品葉,保底都是一株幾十年參齡的老參。
東北那邊的采參人有個習俗叫“喊山”,如果有人發現了人參,就要大聲喊:“棒槌!”,山把頭再接問“什麽貨?”,發現參的人瞅準以後就要立即迴答,說出幾品葉。
傳說中這種上了年份的老山參都是成了精會跑的,遇到人參後大喊一聲棒槌後,人參就會嚇得不敢動了,之後再用紅繩拴上把參定在那,就可以放心的抬參了。
其實這個傳說和之前說的野山參的休眠有很大關係,野山參休眠時地上莖有與無的變化,就會給人形成野山參跑了然後又迴來的假象。加上曆代采參人口口相傳,以及民間神話的藝術加工,最後形成了如今流傳的人參成精會跑的傳說。
傳統的放山采參人規矩甚多,抬參的每一步都有相應的儀式和專用的工具,加上為了保證人參的完整性和價值,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很是繁瑣。
這裏是秦嶺,也不是東北那旮旯,陳觀這個半路出家的年輕人當然不會那麽守規矩“講武德”了。
心思一動,長有野山參的方圓半米植被土地直接消失不見,原地出現一個深達一米的坑。上了年份的野山參根須極長,為了保證野山參的完整性,陳觀就把範圍擴大了點。
將人參收入空間中後,陳觀自己也進入了空間。
陳觀操縱著空間之力將土球的土和其他植物根係一層層剝離,不久後一株還帶著葉子,參須完整的野山參出現在眼前。
小心的將參體捧在手中,陳觀仔細數了數人參蘆頭上的蘆碗,明顯能看到是有38個蘆碗,但看這參蘆碗慢慢退化蘆碗消失後形成的圓蘆就知道少說有個六十多年了。
這株參品相算是不錯的,放在市場上至少能值個四五十萬,如果拿去拍賣,那價值就更高了。
雖然價格到不了幾百上千年野山參數百上千萬的程度,但這可是白撿的能夠合法拿出去的東西,陳觀也是很高興了。
在空間裏挖了些青苔將野山參包起來,陳觀拿了一個空閑的布包裝了進去,暫時就先放在空間裏了,等出山的時候再拿出來。
歸置著人參,陳觀忽然想起了當初買小葉紫檀和黃金楠苗木時一起買的那包人參種子,不過由於後來放棄了賣人參的計劃記,自己好像隨手把那些種子撒在了空間靈泉所在的山上,也不知道現在怎麽樣了。
想起來了就去看看,陳觀直接飛向空間靈泉的山峰。說起來,陳觀迴家後已經很久沒有到這座空間第一高峰上來了,每次使用靈液都是空間直接調用。
“這……難道這座山也有什麽不同尋常之處,還是靈泉是滲透在土層中潛移默化的影響?”陳觀驚訝的發現被自己隨意播散的人參種子全部發芽長出了小苗。
正常來說,人參種子播種後需要18個月才會生根發芽,而且自然狀態發芽率無法保證,所以普通人如果不懂技術想在家種出人參來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這片地的人參種子播撒後,陳觀既沒時間加速催生,也沒澆灌過靈液,竟然就這麽長出來了!要知道,陳觀不幹涉的情況下,空間中與外界的時間比是1:1的,也就是播種到現在也就一個月多幾天,而且看這密密麻麻的小苗,幾乎是百分百發芽了。
陳觀目前也不確定是這座空間第一峰土質有問題還是存在於這座山峰上的靈泉滲透在土層中導致的,隻能以後種些其他東西試驗一下才能搞清楚了。
不過這些人參苗既然發芽了,陳觀還是將其移栽,為每株人參苗留出足夠的生長空間。
看樣子以後也可以冒充一下專業的采參人了,過段時間進山一趟,拿株山參出去也解釋的通,畢竟是秦嶺寶地嘛!
“又能合理合法的賺點小錢錢了!”陳觀很是滿意的想著,畢竟果園盈利還需要一段時間,他也不能坐吃山空不是……
陳觀三兩下從山杏樹上下來,跑到這這株顯眼的植物前觀察起來。
長柄掌狀複葉,多個葉片中央單獨長出一根二三十厘米的花梗,花梗頂端掛著一串傘狀花序排列的扁圓狀小紅果。
毫無疑問,這就是一株罕見的人參,長在這種地方自然不可能是人工種植的,所以也可以說是一株野山參。
陳觀數了數,這株參長有5個掌狀複葉,每個掌狀複葉上有五片葉子,一共就是二十五片葉子。這樣子的的人參被稱為“五匹葉”或者“五品葉”。
一般來說人參會隨著生長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它的葉柄,而隨著葉片的增多,每一葉柄上會正長出5片掌狀葉。
一年生會出現5片葉子,這種情況叫做巴掌;兩年時會出現10片葉子,這種叫做二甲子;直到三年後會出現15片葉子,這種情況叫做燈台子或三品葉;4年時會出現20片葉子,這種就是4品葉;5年會有25片葉子,叫做五品葉;6年的話會有30片葉子,叫做六品葉。
也就是說,見著了活著的人參數葉片,葉片越多,人參可能就年份越長,體型越大,也越值錢。
當然也說了,這是一般來說。如果是種植的園參,使用以上的標準去判斷年份那是絕對沒問題的。
但是野山參卻不同,其生長過程中卻會發生一些神奇的變化——野山參會根據自然環境不同選擇休眠,也就是俗稱的“夢生”或“轉生”。
當野山參遇到意外,損傷了芽孢,野山參第二年則不會生長地上莖,它隻能選擇在地下休眠,慢慢修複自身的損傷,當自身修複完成,才會再次破土而出而出。所以休眠其實是野山參保護自己的手段,一株真正的野山參,一生中會經曆多次休眠。
這也是野山參的神奇之處,沒有撥開泥土,將其抬出,誰也無法斷定地下這顆野山參到底是不是“大貨”,野山參行業裏的人都把這種現象貼切的稱為“轉生”。
正因如此,野山參的生長周期中在每一個株型階段上停留幾年到十幾年都很正常,六匹葉乃至七匹葉以及以上的野山參非常罕見,出現的話幾乎都是百年老參。
所以野山參是無法直接用“幾品葉”這種方法來判定年份的,但葉片越多價值越大這一點是沒錯的。
陳觀現在發現的這株野山參就是五品葉,保底都是一株幾十年參齡的老參。
東北那邊的采參人有個習俗叫“喊山”,如果有人發現了人參,就要大聲喊:“棒槌!”,山把頭再接問“什麽貨?”,發現參的人瞅準以後就要立即迴答,說出幾品葉。
傳說中這種上了年份的老山參都是成了精會跑的,遇到人參後大喊一聲棒槌後,人參就會嚇得不敢動了,之後再用紅繩拴上把參定在那,就可以放心的抬參了。
其實這個傳說和之前說的野山參的休眠有很大關係,野山參休眠時地上莖有與無的變化,就會給人形成野山參跑了然後又迴來的假象。加上曆代采參人口口相傳,以及民間神話的藝術加工,最後形成了如今流傳的人參成精會跑的傳說。
傳統的放山采參人規矩甚多,抬參的每一步都有相應的儀式和專用的工具,加上為了保證人參的完整性和價值,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很是繁瑣。
這裏是秦嶺,也不是東北那旮旯,陳觀這個半路出家的年輕人當然不會那麽守規矩“講武德”了。
心思一動,長有野山參的方圓半米植被土地直接消失不見,原地出現一個深達一米的坑。上了年份的野山參根須極長,為了保證野山參的完整性,陳觀就把範圍擴大了點。
將人參收入空間中後,陳觀自己也進入了空間。
陳觀操縱著空間之力將土球的土和其他植物根係一層層剝離,不久後一株還帶著葉子,參須完整的野山參出現在眼前。
小心的將參體捧在手中,陳觀仔細數了數人參蘆頭上的蘆碗,明顯能看到是有38個蘆碗,但看這參蘆碗慢慢退化蘆碗消失後形成的圓蘆就知道少說有個六十多年了。
這株參品相算是不錯的,放在市場上至少能值個四五十萬,如果拿去拍賣,那價值就更高了。
雖然價格到不了幾百上千年野山參數百上千萬的程度,但這可是白撿的能夠合法拿出去的東西,陳觀也是很高興了。
在空間裏挖了些青苔將野山參包起來,陳觀拿了一個空閑的布包裝了進去,暫時就先放在空間裏了,等出山的時候再拿出來。
歸置著人參,陳觀忽然想起了當初買小葉紫檀和黃金楠苗木時一起買的那包人參種子,不過由於後來放棄了賣人參的計劃記,自己好像隨手把那些種子撒在了空間靈泉所在的山上,也不知道現在怎麽樣了。
想起來了就去看看,陳觀直接飛向空間靈泉的山峰。說起來,陳觀迴家後已經很久沒有到這座空間第一高峰上來了,每次使用靈液都是空間直接調用。
“這……難道這座山也有什麽不同尋常之處,還是靈泉是滲透在土層中潛移默化的影響?”陳觀驚訝的發現被自己隨意播散的人參種子全部發芽長出了小苗。
正常來說,人參種子播種後需要18個月才會生根發芽,而且自然狀態發芽率無法保證,所以普通人如果不懂技術想在家種出人參來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這片地的人參種子播撒後,陳觀既沒時間加速催生,也沒澆灌過靈液,竟然就這麽長出來了!要知道,陳觀不幹涉的情況下,空間中與外界的時間比是1:1的,也就是播種到現在也就一個月多幾天,而且看這密密麻麻的小苗,幾乎是百分百發芽了。
陳觀目前也不確定是這座空間第一峰土質有問題還是存在於這座山峰上的靈泉滲透在土層中導致的,隻能以後種些其他東西試驗一下才能搞清楚了。
不過這些人參苗既然發芽了,陳觀還是將其移栽,為每株人參苗留出足夠的生長空間。
看樣子以後也可以冒充一下專業的采參人了,過段時間進山一趟,拿株山參出去也解釋的通,畢竟是秦嶺寶地嘛!
“又能合理合法的賺點小錢錢了!”陳觀很是滿意的想著,畢竟果園盈利還需要一段時間,他也不能坐吃山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