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董宣的日子過得很忙碌。


    臨近歲旦,上林宛養殖場的牲畜紛紛出籠宰殺,一時間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其他事,專門對付豬羊肉的販賣。


    “據昨天的統計結果,今年我們上林宛一年共喂養了一萬多頭豬,五千的羊,還有兩千多的耗牛。價格上,總體要比去年低上兩成。”


    主管上林宛養殖場的何大正在向董宣匯報。


    何大本是難民中的一員,在去年加入養殖場謀生後,因為做事幹練,富有頭腦,被董宣看重,給王匡說後,經過同意,這才成了上林宛養殖場的管事。


    由於上林宛的特殊,由少府和王家莊子統一管理,何大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對外都要尊稱一聲“何監”。但何大對董宣向來熟絡,知道董宣待人接物向來嚴厲,去年開始定下了“養殖場管理條例”,違反之人,輕則逐出上林宛,丟掉了一口“金飯碗”,若有犯法者,必會送至縣寺,由管理秉公執法。


    所以,何大有事會第一時間匯報,對董宣是又敬又畏。


    董宣手中拿著的正是一年內的賬目,原本寫在竹簡上,當竹紙發明後,賬目便騰在了紙上。他一邊看著上麵的記錄,一邊聽何大敘述,幾乎每一個地方都不放過。


    何大此時心裏暗暗發苦,這位董監長如此認真,恐怖會發現不少問題。說實話,上林宛的養殖場雖小,但裏麵也是個小社會,買飼料,賣肉,還有與少府的交往,前前後後總有一些其他的花銷。


    “上麵記載,八月初九,你提了十緡的錢,去買三十石的豬飼料,但我記得三十石隻要六緡,莫不是飼料漲價了?”


    董宣拿著毛筆,將發現的問題記載桌子的紙上。


    另一邊,何大的額頭上隱隱冒出了汗珠。說實話,接手養殖場這一年來,他一分錢都沒貪過。


    那四緡錢,不過是用來打點農監還有長安東西市的各種關係。這位董監長一向是不管理此事的,而且嫉惡如仇,十分討厭那些收取好處之事,在他看來,隻要按照漢律老老實實養殖做生意就好了,沒人上門找麻煩,花那麽多冤枉錢做什麽,可實際上哪有那麽簡單。


    對於董宣的疑問,何大倒也不會太過擔心,大不了如實告知,這種打點本就是前任管事宋山安排下來的,如此也是為了上林宛的肉禽能及時賣出去。


    “農監長,這件事我給您細說下……”


    他正準備開口解釋的時候,突然有人敲響了門。


    在上林宛的養殖場裏,董宣有專門的辦公地,一般情況下,來訪的都是匯報工作的。


    “看看誰來了?”董宣的目光沒有移開賬本,朝著何大吩咐道。


    等到何大開了門,見到來人的時候,頓時一驚。


    “宋管事?”


    來人正是宋山,據說去西域開拓生意了,沒想到今天迴來了。宋山的年紀雖然比他小,但何大根本不敢怠慢,將宋山請了進來。


    “宋管事是來找董監長的吧?”何大低眉一看宋山手裏的書信,頓時明白了許多,拱了拱手。


    “何管事好久不見,我這次從西域迴來,正是有事與董監長說的。”宋山迴禮。


    兩人一同走了進去,何大趁機向宋山說了那私下打點之事,在宋山讓他不用擔心後,何大才徹底放下心。


    轉眼,董宣的屋裏隻剩下宋山一人,他將王匡寫的信件交給了董宣,並說明了這段時間西海,尤其是興武的形勢。


    最後,宋山補充道:“小郎希望董大郎及文大郎等能去興武助他一臂之力,說起來,興武縣如今縣令及以下的官吏都沒了,經過那羌族的叛亂,目前是百廢俱興。”


    董宣點了點頭,他已將王匡的信拆開,裏麵寫的內容和宋山所描述的大體上差不多。


    看來興武的情況不容樂觀,而他自接手上林宛的養殖事宜後,做的可謂是井井有條,一切都步入了正規。


    自從太學學業結束後,除了上林宛的養殖場,整個人有點無所事事,同時,朝廷也沒有合適的職位輪到他。這對於一心從吏,想要守護漢律的董宣來說,是心灰意冷的,農監長隻是鬥升小吏,奈何他家境貧寒。


    這次王匡之邀,或許是個機會。


    董宣很快做了決定。


    他同時問道:“小郎可是要我去當說客?”


    “小郎卻有此意,興武縣本是他的食邑,目前有駐軍還算安寧,而西羌之叛亂不日將平息,那裏的一切都要重新再來。朝廷如今未派官員前往,董家大郎等人若是有意,小郎定會上書,由汝等治理,讓興武富強。”


    他注意到宋山所說的話,還有王匡信中未盡之言,心裏對王家小郎感激不盡。


    除景丹外,萬修文重等人同樣鬱鬱不得誌,幾位同窗都有迴鄉之意,畢竟留在長安花銷太大了。


    要是能借此機會,與幾位好友一起去治理好興武縣,不光承了王家小郎的同窗之情,對於他們未來的仕途可是非常有益的,文重這幾位好友何嚐不想有那麽一官半職去施展抱負?


    “如此,我便試上一試。”


    見董宣答應下來,宋山也很高興,小郎在他臨行前,可是萬千叮囑,能將董宣帶來是極好,若是能將其他一些太學同窗叫來幫忙處理政務,那就更好了。


    “宋山替小郎謝過。”


    當董宣去尋覓勸說好友的時候,王家莊子同樣收到了王匡的信。


    他給母親,阿姊,義妹徐徐,還有父親王莽,每人都有信件,畢竟歲旦臨近,今年看來是迴不來了,隻好提前說明。


    一時間,許多人都被這離開愁緒幹擾。


    轉眼五天過去。


    王家莊子外,足足停留了十五輛馬車,裏麵裝的除了一般的保暖棉衣外,還有肉食和糧食,以及一些器件。


    此次迴歸興武,由宋山帶隊,共計五十多人。


    這裏麵有數十位才能具備的太學弟子,有董宣,文重等,以及一些長安有名的匠工,當然也不乏十幾名全副武裝護送的護衛。


    增母不太放心,馮橙橙這次也被派了出去,照顧王匡的起居。


    “出發!”


    一群人浩浩蕩蕩的離開了長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新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新並收藏大新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