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苦海,舍利,金身。佛門修行中的四個大境界。
其中先天和苦海的境界都是以初期、中期、後期和大圓滿來劃分,而舍利境則用‘竅數’來劃分,當然來可以用初期中期的境界,比如一竅到三竅是初期,四竅到五竅是中期。
舍利修到頂峰,就可以碎舍利凝金身了。金身在佛門中又稱做法身,是佛修修行的最高境界。
金身之上,就是真正的佛陀。
金身境界的劃分與其他境界不同,判斷金身境強者的實力,是用金身的高度來衡量的。
初步凝聚金身的佛修是一丈金身,然後會有二丈金身,三丈金身。不過曆史上修成三丈金身的佛修極少,最近的一位是三百年前和魔主同歸於盡的佛門領袖,慧空祖師。
金身境的每一個階段進階的都艱難無比,或許說起來簡單至極,隻是把金身的高度拔高而已。但是,做起來卻千難萬難,這其中不但要匯聚無數的佛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念頭通達、大徹大悟的佛心。
青燈被困在一丈金身早已百年,如果論佛力的濃厚程度的話,青燈早就完成了進階二丈金身的佛力。但是因為他的佛性沒有達到,所以才遲遲進階不得。
因為苦修百年卻不得進階,青燈便從燃燈古寺裏出來遊曆大晉,隻為找到那一絲突破的契機。恍恍惚惚遊曆大晉十年。青燈依舊沒有突破,而西域隻是他的最後一站。
至於來唐元的雷音寺,更是青燈隨意做的決定。本來青燈就打算直接迴燃燈古寺了。隻不過在路上聽說了雷音寺的神奇和三藏佛子的稱號,機緣巧合之下,青燈便打算來雷音寺碰碰運氣,順便消磨點時間。
然而令青燈沒有意料的是,令他沒有放在心上的雷音寺,卻給了他這麽巨大的驚喜。
突破,成功了。
一個足足有六米高的金身在青燈的背後慢慢凝實。六米的金身和十五歲左右的青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青燈的上空。天色突然變暗風雲激蕩,仿佛有大事要發生了。
一陣冷風襲來,唐元隻感覺有些冷颼颼的,抬頭看天。天空不知道什麽時候烏雲匯聚,看樣子有下雨的意思。
“這怪天氣,變得真快。”唐元嘀咕道,剛才還是晴朗的天氣,現在像變臉一樣說變就變了。
“咦?青燈小師弟?”唐元敏銳的感覺到青燈此時的異樣,隻感覺有一種奇特的波動從青燈的身上發出。隻可惜唐元的境界不夠,看不到青燈背後的六米金色佛陀。
不單是唐元,其他人雖然也看到了青燈的異常,而是似乎還和天上的天象有關。但是每個人都說不出原因。
沒過多久,青燈緩緩睜開雙眸,在他睜開雙眼的那一刻。天上的烏雲立刻退去。就好像是有人渡劫成功了一樣,而雷音寺的後山,又重新變得明朗一片。
“希望沒有人看到金身,沒有人認出本老祖的身份。”青燈在心中思量道。
金身階段修成的金身,可以掩蓋周圍人的視覺,聽覺等感覺。瞞過遠低於它實力的佛修。除非修成金身的人自願開放金身,否則拿別人是感應不到的。
而這。正是唐元雖然感覺到有些異樣,但是卻什麽都沒有看到的原因。
“阿彌陀佛,三藏師兄的一番話令貧僧茅塞頓開,令人心生佛性。”青燈不願暴露自己的身份,仍然堅持稱唿唐元為師兄。
“青燈師弟過獎了。”唐元狐疑的看著青燈,剛才他說的禪理雖然並不深奧,但是作為才十五歲的青燈來說,應該沒有這麽快就領悟透了啊。
看看旁邊的空林和同光,他們兩人是眾多僧人最有悟性的了。可就是這樣,現在他們兩人還在苦苦思索唐元剛才說的話,按照這種參悟速度,就算空林和同光能夠明白唐元話裏的禪機,恐怕也要再過一兩個刻鍾吧。
可是現在青燈竟然隻沉思了一小會的時間就明白了,這讓唐元對青燈的印象徹底改觀。
“厲害啊,這青燈小子。”要知道,現在佛門講究的佛法和唐元所說的是不一樣的。現在佛門講究的是修禪而行,而唐元提倡的是見心見性,兩者雖然不衝突但是卻有差別。
空林等人正在努力接受唐元的觀點,在心中消除這種觀點。而現在青燈竟然這麽快的就能悟懂唐元的意思,這怎麽能不令唐元讚賞?
唐元忽然想起來,青燈說他來自燃燈古寺。莫非,這個燃燈古寺真的與眾不同?教出的徒弟竟然這般穎悟。
當然了,如果唐元知道了青燈小和尚不是十五歲的年齡,而是一個活了幾百歲的老怪物,恐怕他心中又是另外一種想法了。
空林和同光等人思慮良久,過了一會終於明白了唐元話裏的意思。這並不是說他們不夠聰慧,而是唐元的思想和這個世界的佛學思想有差別,而空林等人從小接觸的都是寺裏的佛學,理解唐元的觀點自然需要時間。
“阿彌陀佛,三藏大師佛法精深,我等自愧不如。”一幹僧人被唐元的思想所折服,連用詞也變成了三藏大師。
“諸位師兄謬讚了。”唐元微笑道,“剛才隻是貧僧的一點隨性想法,如果師兄們覺得有用自然更好,隻不過大師這種稱謂貧僧萬萬當不得。”
“今日聽得三藏師兄的一番話,才讓貧僧有茅塞頓開之感。”空林歎道,“隻不過這種說法和寺裏的講義不相同啊,難道是三藏師兄自己精研出來的?”
“哦?不知大林寺是何種佛家觀點?”唐元好奇問道。如果能夠了解到其他寺廟的講義宗旨,那麽對唐元自身的佛學也是很有益處的。
“貧僧大林寺的講義說的和三藏師兄的觀點不同。”空林道,“如果細細將來恐怕會浪費很多時間,貧僧就用一句無相偈語代替吧。”
“敢問是什麽無相偈語?”唐元問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常拂拭,勿使染塵埃。”
……(未完待續)
其中先天和苦海的境界都是以初期、中期、後期和大圓滿來劃分,而舍利境則用‘竅數’來劃分,當然來可以用初期中期的境界,比如一竅到三竅是初期,四竅到五竅是中期。
舍利修到頂峰,就可以碎舍利凝金身了。金身在佛門中又稱做法身,是佛修修行的最高境界。
金身之上,就是真正的佛陀。
金身境界的劃分與其他境界不同,判斷金身境強者的實力,是用金身的高度來衡量的。
初步凝聚金身的佛修是一丈金身,然後會有二丈金身,三丈金身。不過曆史上修成三丈金身的佛修極少,最近的一位是三百年前和魔主同歸於盡的佛門領袖,慧空祖師。
金身境的每一個階段進階的都艱難無比,或許說起來簡單至極,隻是把金身的高度拔高而已。但是,做起來卻千難萬難,這其中不但要匯聚無數的佛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念頭通達、大徹大悟的佛心。
青燈被困在一丈金身早已百年,如果論佛力的濃厚程度的話,青燈早就完成了進階二丈金身的佛力。但是因為他的佛性沒有達到,所以才遲遲進階不得。
因為苦修百年卻不得進階,青燈便從燃燈古寺裏出來遊曆大晉,隻為找到那一絲突破的契機。恍恍惚惚遊曆大晉十年。青燈依舊沒有突破,而西域隻是他的最後一站。
至於來唐元的雷音寺,更是青燈隨意做的決定。本來青燈就打算直接迴燃燈古寺了。隻不過在路上聽說了雷音寺的神奇和三藏佛子的稱號,機緣巧合之下,青燈便打算來雷音寺碰碰運氣,順便消磨點時間。
然而令青燈沒有意料的是,令他沒有放在心上的雷音寺,卻給了他這麽巨大的驚喜。
突破,成功了。
一個足足有六米高的金身在青燈的背後慢慢凝實。六米的金身和十五歲左右的青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青燈的上空。天色突然變暗風雲激蕩,仿佛有大事要發生了。
一陣冷風襲來,唐元隻感覺有些冷颼颼的,抬頭看天。天空不知道什麽時候烏雲匯聚,看樣子有下雨的意思。
“這怪天氣,變得真快。”唐元嘀咕道,剛才還是晴朗的天氣,現在像變臉一樣說變就變了。
“咦?青燈小師弟?”唐元敏銳的感覺到青燈此時的異樣,隻感覺有一種奇特的波動從青燈的身上發出。隻可惜唐元的境界不夠,看不到青燈背後的六米金色佛陀。
不單是唐元,其他人雖然也看到了青燈的異常,而是似乎還和天上的天象有關。但是每個人都說不出原因。
沒過多久,青燈緩緩睜開雙眸,在他睜開雙眼的那一刻。天上的烏雲立刻退去。就好像是有人渡劫成功了一樣,而雷音寺的後山,又重新變得明朗一片。
“希望沒有人看到金身,沒有人認出本老祖的身份。”青燈在心中思量道。
金身階段修成的金身,可以掩蓋周圍人的視覺,聽覺等感覺。瞞過遠低於它實力的佛修。除非修成金身的人自願開放金身,否則拿別人是感應不到的。
而這。正是唐元雖然感覺到有些異樣,但是卻什麽都沒有看到的原因。
“阿彌陀佛,三藏師兄的一番話令貧僧茅塞頓開,令人心生佛性。”青燈不願暴露自己的身份,仍然堅持稱唿唐元為師兄。
“青燈師弟過獎了。”唐元狐疑的看著青燈,剛才他說的禪理雖然並不深奧,但是作為才十五歲的青燈來說,應該沒有這麽快就領悟透了啊。
看看旁邊的空林和同光,他們兩人是眾多僧人最有悟性的了。可就是這樣,現在他們兩人還在苦苦思索唐元剛才說的話,按照這種參悟速度,就算空林和同光能夠明白唐元話裏的禪機,恐怕也要再過一兩個刻鍾吧。
可是現在青燈竟然隻沉思了一小會的時間就明白了,這讓唐元對青燈的印象徹底改觀。
“厲害啊,這青燈小子。”要知道,現在佛門講究的佛法和唐元所說的是不一樣的。現在佛門講究的是修禪而行,而唐元提倡的是見心見性,兩者雖然不衝突但是卻有差別。
空林等人正在努力接受唐元的觀點,在心中消除這種觀點。而現在青燈竟然這麽快的就能悟懂唐元的意思,這怎麽能不令唐元讚賞?
唐元忽然想起來,青燈說他來自燃燈古寺。莫非,這個燃燈古寺真的與眾不同?教出的徒弟竟然這般穎悟。
當然了,如果唐元知道了青燈小和尚不是十五歲的年齡,而是一個活了幾百歲的老怪物,恐怕他心中又是另外一種想法了。
空林和同光等人思慮良久,過了一會終於明白了唐元話裏的意思。這並不是說他們不夠聰慧,而是唐元的思想和這個世界的佛學思想有差別,而空林等人從小接觸的都是寺裏的佛學,理解唐元的觀點自然需要時間。
“阿彌陀佛,三藏大師佛法精深,我等自愧不如。”一幹僧人被唐元的思想所折服,連用詞也變成了三藏大師。
“諸位師兄謬讚了。”唐元微笑道,“剛才隻是貧僧的一點隨性想法,如果師兄們覺得有用自然更好,隻不過大師這種稱謂貧僧萬萬當不得。”
“今日聽得三藏師兄的一番話,才讓貧僧有茅塞頓開之感。”空林歎道,“隻不過這種說法和寺裏的講義不相同啊,難道是三藏師兄自己精研出來的?”
“哦?不知大林寺是何種佛家觀點?”唐元好奇問道。如果能夠了解到其他寺廟的講義宗旨,那麽對唐元自身的佛學也是很有益處的。
“貧僧大林寺的講義說的和三藏師兄的觀點不同。”空林道,“如果細細將來恐怕會浪費很多時間,貧僧就用一句無相偈語代替吧。”
“敢問是什麽無相偈語?”唐元問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常拂拭,勿使染塵埃。”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