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農工馬上迴答道:“方便方便,都買得到,買得起,這一切都是陛下對草民們的恩賜,草民日夜不敢忘記陛下的恩德,嗚嗚,陛下真是我們的救世聖君啊。”
說著便跪在地下大哭起來。
“陛下是我們的救世聖君,草民們一刻不敢忘記陛下的恩德!”
隨即,寶華商號裏的人也都跪下了,跟著向薑揚叩拜。
他們不是礦工、農工,就是王城內各種新建起來的工坊、商鋪的工匠、店員,收入都跟楊農工差不多。
換到以前,他們拚死拚活一個月也賺不到五百神華銖,連溫飽都不夠。
薑揚即位短短幾個月,他們的收入就提升五六倍,更關鍵的是物資也比之前豐富了很多,不用擔有有錢買不到東西。
在他們心目中,薑揚對他們的恩德,真是比父母的養育之恩還重。
“大家都起來,隻要大家好好幹活,朕保證將來的日子還會更加好。”
薑揚很滿意楊農工的迴答,再次揮手讓他們站起來,隨即在店裏閑逛起來。
“大米,八塊五神華銖一斤,食用油二十五塊神華銖一斤,豬肉十八塊五神華銖一斤,怎麽這麽貴?”
仔細看了一圈價格,薑揚的臉沉了下去,在他的印象中,神華的物價不該這麽貴才是。
他冷聲問道:“誰是寶華商號的掌櫃?”
一個穿著華貴的大腹男子戰戰兢兢地走到薑揚麵前跪下道:“迴陛下,草民黎富城,是寶華商號的掌櫃。”
薑揚冷冷盯著黎富城道:“如果朕沒有記錯,兩個月前大米隻有兩塊五一斤,為什麽你們寶華商會賣得這麽貴?”
前世他就最恨坐地起價的黑心商人,如果這個價值是寶華商號等商號哄抬上去的,他要讓這些商號幕後的人通通腦袋落地。
黎富城見薑揚一副震怒的樣子,急得汗珠不停往下冒,語無倫次地道:“迴陛下,都貴啊,不是我們要賣這麽貴,是大米不夠賣,附近的大米都收購光了,現在的大米都是從大乾、朱焱買來的……”
“臣戶部尚書曾國梁,叩見陛下、娘娘!”
這時,一個官員急步走到薑揚前方,向薑揚夫婦大聲叩拜道。
曾國梁原本是杜公輔部下,在上京城時,就是負責民生方麵的管理,薑揚進行三省六部的官製改革之後,被李固等人聯名提名為戶部尚書的人選,最終被薑揚任命為戶部尚書。
薑揚臉色仍然很冷,對曾國梁極不客氣地道:“曾尚書,朕讓你好好管民生,你就是這麽管的?”
“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曾國梁馬上匍匐在地請罪道。
曾國梁的態度,讓薑揚氣消了一些,冷冷問道:“說吧,為什麽這些東西賣得這麽貴。”
曾國梁是聞訊趕來,早已猜到薑揚得知物價上漲會龍顏震怒,已經在心中打好腹稿。
他對薑揚條理清晰地道:“陛下,黎掌櫃說得沒錯,物價之所以上漲,主要是大米等糧食緊缺所致。”
他先說明了主因,又接著解釋道:“原本王城的人口隻有四十來萬,而且普通百姓買不起大米糧油,都是用紅薯、玉米等粗糧果腹,大米糧油的供應足夠,所以原來大米、食用油是正常價格。”
“但隨著陛下仁政的推行,王城的人口越來越多,百姓們也越來越富有,漸漸造成糧油緊缺,維持原價,往往被哄搶一空,很多百姓想買都買不到,而且隨著附近村鎮的大米被購銷一空,采購的難度與成本也大幅提升,所以商家隻能加價銷售。”
“原來是這樣……”
原本百姓們也頗有微辭,聽到曾國梁的解釋,都露出了理解之色。
原本他們吃的都是粗糧,現在全改為吃大米精糧,供應不夠價格上漲也在所難免。
得知原委,薑揚的臉色緩和了一些,向曾國梁道:“朕知道你們有難處,但你們一定要盡快解決糧食緊缺的問題,將物價恢複到正常的水平,有什麽困難,可以向丞相與朕稟告。”
他即位後,百姓的收入增加了五六倍,但物價也上漲了三四倍,這樣抵銷下來,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升得還十分有限,所以解決糧食緊缺的問題刻不容緩。
曾國梁答道:“是,陛下,臣等一定克服萬難,盡快從大乾、朱焱等國采購足夠的糧食,解決這幾個月糧食緊缺的問題。”
其實不單是神華,大乾、朱焱兩國的糧食同樣緊缺,誰也不想把糧食賣了讓自己的百姓餓肚子,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沒有薑揚想的那麽簡單,他們得要費不少腦筋才行。
“走吧,馨兒,買點衣物糖果,去龍澤仙苑一期吧。”
等曾國梁退下後,薑揚向月玉馨說了一句,挑選了一些衣服糖果之類,去了龍澤仙苑第一期。
他們到龍澤仙苑一期的時候,已是傍晚時分,不少龍澤仙苑一期的居民工作完,從四麵八方趕迴來,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見到薑揚夫婦聖駕降臨,眾人免不了又要跪拜一番,得知薑揚夫婦來給圓圓慶生了,圓圓一家都無比激動地迎到小區門。
“天色不早了,大家都迴家做飯、休息吧。”
薑揚向眾人說了一句,在圓圓一家的陪同下,向龍恩樓走去。
月玉馨在與圓圓媽、圓圓奶奶交談,薑揚隨意地問圓圓爸道:“圓圓爸,現在你在幹什麽工作,一天能賺多少錢,你們一家在龍澤仙苑住得還習慣嗎?”
圓圓爸有些拘謹地迴答道:“迴陛下,我現在在一家鐵器坊當學徒,一天能賺八十神華銖,龍澤仙苑非常好,我們都住得習慣。”
“才八十神華銖嗎?”
薑揚心中有點沉重。
八十神華銖,隻夠買九斤多大米,圓圓家五口人,除了吃飯還有其它花銷,肯定過得緊巴巴的。
圓圓爸雖然有點木訥,卻懂得察顏觀色,馬上向薑揚寬慰道:“陛下不用擔心我們,我媽跟圓圓媽有時也去城裏的商鋪幫幫工,一天下來也能賺三四十神華銖,我們一家的花銷已經夠了。”
相比之前在貧民區的時候,現在日子已經是天堂般的生活了,他們雖然過得還是相對清苦,但已經十分知足了。
“嗯,好好幹,日子一定會好起來的。”
薑揚知道凡事要有個過程,驅散心中的憂思,大步向圓圓家裏走去。
說著便跪在地下大哭起來。
“陛下是我們的救世聖君,草民們一刻不敢忘記陛下的恩德!”
隨即,寶華商號裏的人也都跪下了,跟著向薑揚叩拜。
他們不是礦工、農工,就是王城內各種新建起來的工坊、商鋪的工匠、店員,收入都跟楊農工差不多。
換到以前,他們拚死拚活一個月也賺不到五百神華銖,連溫飽都不夠。
薑揚即位短短幾個月,他們的收入就提升五六倍,更關鍵的是物資也比之前豐富了很多,不用擔有有錢買不到東西。
在他們心目中,薑揚對他們的恩德,真是比父母的養育之恩還重。
“大家都起來,隻要大家好好幹活,朕保證將來的日子還會更加好。”
薑揚很滿意楊農工的迴答,再次揮手讓他們站起來,隨即在店裏閑逛起來。
“大米,八塊五神華銖一斤,食用油二十五塊神華銖一斤,豬肉十八塊五神華銖一斤,怎麽這麽貴?”
仔細看了一圈價格,薑揚的臉沉了下去,在他的印象中,神華的物價不該這麽貴才是。
他冷聲問道:“誰是寶華商號的掌櫃?”
一個穿著華貴的大腹男子戰戰兢兢地走到薑揚麵前跪下道:“迴陛下,草民黎富城,是寶華商號的掌櫃。”
薑揚冷冷盯著黎富城道:“如果朕沒有記錯,兩個月前大米隻有兩塊五一斤,為什麽你們寶華商會賣得這麽貴?”
前世他就最恨坐地起價的黑心商人,如果這個價值是寶華商號等商號哄抬上去的,他要讓這些商號幕後的人通通腦袋落地。
黎富城見薑揚一副震怒的樣子,急得汗珠不停往下冒,語無倫次地道:“迴陛下,都貴啊,不是我們要賣這麽貴,是大米不夠賣,附近的大米都收購光了,現在的大米都是從大乾、朱焱買來的……”
“臣戶部尚書曾國梁,叩見陛下、娘娘!”
這時,一個官員急步走到薑揚前方,向薑揚夫婦大聲叩拜道。
曾國梁原本是杜公輔部下,在上京城時,就是負責民生方麵的管理,薑揚進行三省六部的官製改革之後,被李固等人聯名提名為戶部尚書的人選,最終被薑揚任命為戶部尚書。
薑揚臉色仍然很冷,對曾國梁極不客氣地道:“曾尚書,朕讓你好好管民生,你就是這麽管的?”
“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曾國梁馬上匍匐在地請罪道。
曾國梁的態度,讓薑揚氣消了一些,冷冷問道:“說吧,為什麽這些東西賣得這麽貴。”
曾國梁是聞訊趕來,早已猜到薑揚得知物價上漲會龍顏震怒,已經在心中打好腹稿。
他對薑揚條理清晰地道:“陛下,黎掌櫃說得沒錯,物價之所以上漲,主要是大米等糧食緊缺所致。”
他先說明了主因,又接著解釋道:“原本王城的人口隻有四十來萬,而且普通百姓買不起大米糧油,都是用紅薯、玉米等粗糧果腹,大米糧油的供應足夠,所以原來大米、食用油是正常價格。”
“但隨著陛下仁政的推行,王城的人口越來越多,百姓們也越來越富有,漸漸造成糧油緊缺,維持原價,往往被哄搶一空,很多百姓想買都買不到,而且隨著附近村鎮的大米被購銷一空,采購的難度與成本也大幅提升,所以商家隻能加價銷售。”
“原來是這樣……”
原本百姓們也頗有微辭,聽到曾國梁的解釋,都露出了理解之色。
原本他們吃的都是粗糧,現在全改為吃大米精糧,供應不夠價格上漲也在所難免。
得知原委,薑揚的臉色緩和了一些,向曾國梁道:“朕知道你們有難處,但你們一定要盡快解決糧食緊缺的問題,將物價恢複到正常的水平,有什麽困難,可以向丞相與朕稟告。”
他即位後,百姓的收入增加了五六倍,但物價也上漲了三四倍,這樣抵銷下來,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升得還十分有限,所以解決糧食緊缺的問題刻不容緩。
曾國梁答道:“是,陛下,臣等一定克服萬難,盡快從大乾、朱焱等國采購足夠的糧食,解決這幾個月糧食緊缺的問題。”
其實不單是神華,大乾、朱焱兩國的糧食同樣緊缺,誰也不想把糧食賣了讓自己的百姓餓肚子,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沒有薑揚想的那麽簡單,他們得要費不少腦筋才行。
“走吧,馨兒,買點衣物糖果,去龍澤仙苑一期吧。”
等曾國梁退下後,薑揚向月玉馨說了一句,挑選了一些衣服糖果之類,去了龍澤仙苑第一期。
他們到龍澤仙苑一期的時候,已是傍晚時分,不少龍澤仙苑一期的居民工作完,從四麵八方趕迴來,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見到薑揚夫婦聖駕降臨,眾人免不了又要跪拜一番,得知薑揚夫婦來給圓圓慶生了,圓圓一家都無比激動地迎到小區門。
“天色不早了,大家都迴家做飯、休息吧。”
薑揚向眾人說了一句,在圓圓一家的陪同下,向龍恩樓走去。
月玉馨在與圓圓媽、圓圓奶奶交談,薑揚隨意地問圓圓爸道:“圓圓爸,現在你在幹什麽工作,一天能賺多少錢,你們一家在龍澤仙苑住得還習慣嗎?”
圓圓爸有些拘謹地迴答道:“迴陛下,我現在在一家鐵器坊當學徒,一天能賺八十神華銖,龍澤仙苑非常好,我們都住得習慣。”
“才八十神華銖嗎?”
薑揚心中有點沉重。
八十神華銖,隻夠買九斤多大米,圓圓家五口人,除了吃飯還有其它花銷,肯定過得緊巴巴的。
圓圓爸雖然有點木訥,卻懂得察顏觀色,馬上向薑揚寬慰道:“陛下不用擔心我們,我媽跟圓圓媽有時也去城裏的商鋪幫幫工,一天下來也能賺三四十神華銖,我們一家的花銷已經夠了。”
相比之前在貧民區的時候,現在日子已經是天堂般的生活了,他們雖然過得還是相對清苦,但已經十分知足了。
“嗯,好好幹,日子一定會好起來的。”
薑揚知道凡事要有個過程,驅散心中的憂思,大步向圓圓家裏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