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站起來的是趙則,朱業連忙抬了抬手,虛請道:“趙老家主有什麽看法盡管誰便是。”


    “主公。”


    趙則拱了拱手道:“我對於其他各師的安排都沒什麽疑惑,不管是六師去支援三師進攻長沙,還是各郡所需要的兵力駐守都能想明白,但唯獨一處是我不能理解的。”


    “哦?”


    朱業想了想,瞬間就明白了過來,直接說道:“趙老家主莫不是對混四師往會籍所屬越地前進有些不接?”


    “主公睿智,正是如此。”


    趙則點了點頭,緊跟著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會稽所屬越地多是些山地、丘陵,道路險阻難行,哪怕與牂柯郡相比也不遑多讓,而且人口也較為分散,地方民眾蠻橫霸道......”


    “五師進入會稽所屬越地以來一個多月,往前推進不過三四百裏路程,單單是患病者都已經達到了五六百數......”


    “不僅沒有給我們帶來一分一毫的益處,反而在我等正與朝廷對立的關鍵時刻,加重了我軍的醫療負擔。”


    “還有糧草補給,因為其地勢的原因,後勤保障實在的難以跟上,目前我軍掌控之地已達六郡,主公所說之戰略縱深已足......”


    “集於以上種種,老夫實在是想不出此時繼續攻打會籍所屬越地對於我軍有什麽作用,現在即將開春,正值用兵之際,為何不將五師召迴豫章,以應不測?”


    這話一出,與同樣想法的人紛紛點頭。


    其實會稽所屬越地隻是其周邊以及會稽北部的人會這樣叫,在整個大漢來說,它其實是屬於會稽的一部分。


    那麽為什麽會這樣叫呢?


    原因很簡單,會稽和會稽所屬越地有差距,並且非常大。


    會籍自漢以來,前後曾作為楚王韓信、荊王劉賈、吳王劉濞等王的領地,經過那麽多年的發展,其生活水平、經濟實力甚至可以說不下於長江北部的某些地方了。


    而會稽所屬越地呢?


    漢武帝元封年間才將此處閩越覆滅,將其納入了會稽郡管轄範圍,這個地方多是山地丘陵,道路難行,基本上就屬於是那些個被流放的官員該去的地方。


    這種地方,你說原會稽的管理者又怎麽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發展呢?


    任由其自主發展,被流放到此的那些官員又是每天唉聲載道、碌碌無為的,慢慢的南北之間的差距就越來越大的。


    差距一出現,生活在會稽北部的人自然就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久而久之會稽南部地區曾經的喊法就再次出現了。


    趙則等人會這樣想,朱業並不奇怪,畢竟他們又不知道幾千年以後,這個地方會有多發達不是?


    他們不知道,並且覺得對這裏繼續用兵沒有作用,朱業也不能蠻幹非要用兵,所以就得給他們解釋。


    思索片刻,一個合理的理由就出現在了朱業的腦海裏。


    那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稱“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國的東方學家沙畹首次提及。


    海上絲綢之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可以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


    其中的南海航線就是朱業想到的理由。


    南海航線,又稱南海絲綢之路,起點主要是廣州和泉州。


    早在先秦時期,嶺南先民就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島嶼開辟了以陶瓷為紐帶的交易圈。


    唐代的“廣州通海夷道”,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業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


    還有明朝時鄭和下西洋更標誌著海上絲路發展到了極盛時期。


    南海絲綢之路從中國經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途經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


    唐宋元朱業無法解釋,但這條路在秦時就已經存在了,漢武當初滅了閩越,不也是憑借海路拓寬了海貿規模嗎?


    其中班固所著的“漢書·地理誌”中就有記載,上麵還明確的記載了當初使用的航線:從徐聞、合浦等地出發,經南海進入馬來半島、暹羅灣、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南部的黃支國和已程不國。


    更何況前些年,東漢還曾與羅馬帝國有過來往呢。


    漢桓帝延熹年間,大秦王安敦還曾派使臣到達過洛陽,並且贈送給了漢桓帝象牙、犀角等禮物。


    甘英曾言: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這各時期的中國人認為羅馬帝國就像另一個中國一樣位於世界的另一端,所以把他們叫做大秦。


    當時,東漢商人們由海路到達廣州進行貿易,把絲綢、瓷器等物品經海路運送至馬六甲經蘇門答臘到印度,並且將采購香料、染料運迴中國。


    印度商人再把絲綢、瓷器經過紅海運往埃及的開羅港或經波斯灣進入兩河流域到達安條克,再由希臘、羅馬商人從埃及的亞曆山大、加沙等港口經地中海海運運往希臘、羅馬兩大帝國的大小城邦。


    這條道路的產出可是讓漢桓帝死後的靈帝,也就是現在的劉宏在即位初期穩定大漢周邊局勢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你想想,如果啥都沒有,東漢末年內戰不休,又是從哪裏來的資本可以對外無敵。


    戰爭打得就是經濟。


    東漢末年的百姓日子過的苦不假,但這個時期的劉宏以及那些個皇親國戚、士族老爺們可是一點也不窮。


    幾十萬黃巾起義再怎麽不堪,那也是一股無法忽視的力量。


    可結果呢?


    劉宏一道聖旨下去,各地士族們隨便掏點錢出來就拉起了一支軍隊,然後沒花多少時間就將他們給鎮壓了。


    要是沒點家底,你想拉一支軍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漢末舉明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檔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檔燈並收藏我在漢末舉明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