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華說到此時情緒有些激動,身體顯得吃不消,意倫木斯克也沒有了更多願意交談的意思,兩個人的對話就此打住。意倫木斯克對於牛華的話迴去還是有了很多的思考,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當前尷尬的境地。他承認自己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當前的結果不是他預期的,但一定是很多人在他要做這件事情就料想到的。他征服火星創造矽基人的舉動,就猶如小豬突破豬圈的行動。這次對話後,他調低了矽基人世界對人類世界的敵意,對於火星上已經和火雲城產生建設衝突的區域暫時都擱置了開發。人類世界的機器人也同步退迴了自己的陣地。機器人和矽基人進入了休戰期。


    天道輪迴中,春秋時期的翟墨正在和愛妻吳尹薈在探討如何用滴灌方式取得更好的蔬菜收成,吳尹薈小名靈薈兒,是翟墨的師父吳廣誌的女兒,她和翟墨青梅竹馬,長大後順理成章的兩個人婚配成為了夫妻。翟墨創建了墨家學堂後,吳尹薈就在墨家學堂落鳳山的空地上搞種植和養殖,還專門在翟墨學堂的弟子居住區做了一件墨家子弟教書館,專門針對墨家子弟和附件山民的孩子講書。那時候讀書是個奢侈的事情,靈薈兒雖然隻是跟著父親學習,沒有請過什麽專門的教書先生,但是她的腦子裏總是浮現無盡的文化辭藻,很多文字會自發的從她腦子裏蹦出來,這些文字顯得囉嗦,卻很美麗,這些文字有別於周圍人講話的間接方式,會把簡單的事物升華到許多情感交加的程度讓人心生美好。她的腦子裏還會浮現很多未來的事情,這些事情來自於她記憶中文字形式的重讀,她經常和翟墨探討這個事情,翟墨說這是她前世的記憶吧,自己也會經常看到一些反常的事情,這些反常的事情是超越現在的知識的,翟墨就說起了他想設計一種拿在手上的通訊設備,可以叫做手機,手機上具有強大的運算係統,但是要借助網絡來進行連接,製造手機需要用到的各種精密儀器,翟墨也一頓描述,這些思路和具體的做法都在翟墨的腦子裏,但是涉及到幾乎每個環節,哪怕一個螺絲釘的加工,都需要更多的先決條件設備的發明和創造,翟墨的生產前提越驗算越多,最後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在有生之年完成。而奇妙的是,吳尹薈對於翟墨說的這一切,一點都不陌生,聽起來也沒有任何知識上的隔閡,甚至她立刻想到這種借助網絡被稱為手機的東西,對於知識的傳播將是多麽的有用,吳尹薈說:“這樣,我的讀者就可以更方便的閱讀《中華十河六十四章經》”翟墨一聽愣了一句,問道:“你剛才說什麽?《中華十河六十四章經》。”吳尹薈:“是啊,這是我寫的書?”翟墨:“你什麽時候寫過的這個的書?江靈?”吳尹薈:“江靈?對江靈,是江靈寫的這本書,這書花費了我幾乎一生的心血,我記的寫這本書時候的辛苦和付出。”翟墨感到異常的興奮,努力去想江靈,又無法想起來更多,隻覺得江靈似曾相識,《中華十河六十四章經》似曾相識,但是無法記憶清晰。吳尹薈也是同樣的情況,她能想起一些記憶深刻的內容,卻無法將這個內容的前後邏輯連貫。終歸還是有緣人,翟墨是李宇軒變成數字人進入天道輪迴的新角色,而長期的數字人進入角色的扮演,不斷產生新的數據,覆蓋數字人老的數據,一些記憶逐漸消失,沒有消失的記憶需要記憶樹串聯,由於數字人玩家沒有所謂下線的過程,從幼兒時期就開始對新角色的扮演使得大量的新數據覆蓋舊記憶,上一世的記憶樹隻剩下一些強烈的記憶節點,而不能完全串聯。而吳尹薈正是江靈去世後,數據被上傳神明的數字人所操控,她從靈薈兒幼年開始進入角色,也早就化身為這個角色,將前世的記憶覆蓋和遺忘,但是對於她曾經的名字、留下的巨著和身後的現代文學功底,還是刻骨銘心的經常記起。


    翟墨和吳尹薈成了夫妻,到底是上一世李宇軒和江靈的兩情相愛的未如願所致,還是此時他們的夫妻緣分,造就了未來兩千年後的不能如願,無人說得清因果,吳尹薈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不知所終,一往而殆。”翟墨說:“好!”。似曾相識的話語似是前世聽過,似是後世會聽到,總之熟悉,像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翟墨去世後,其弟子禽滑厘,高石子,曹公子,公尚過,隨巢子又將各個學派發揚光大。《墨子》一書也隨著墨子的去世而傳世,流傳數千年。墨家也逐漸分為相裏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相裏勤去了秦地,稱為秦墨相裏勤,此派注重科技研究,非常務實。相裏勤幫助秦國的原因,也是因為看見隻有秦國當時的製度,是最接近他們墨家的最終設想的,所以他們願意幫助秦國完成統一戰爭。


    相夫子去了齊國,稱為齊墨相夫子,此派是一個以學者辯論為主的門派,他們遊曆各國,講授墨家的兼愛思想,他們反對用暴力去解決問題,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獲得和平,也是思想上最幻想的一派。


    鄧陵子去了楚地,成為楚墨鄧陵子,此派更多的是以俠客的身份,到處行義。他們反對各國的戰爭,認為這些戰爭都是權貴們為了自己利益發動的,不利於百姓,他們以自己的價值觀來衡量這個世界。


    秦地的相裏勤更多致力於科學技術的研究,並且在《墨子》中貢獻了更多關於科學技術的內容。《墨子》中提及的宇宙:宇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個體或局部都是由這個統一的整體分出來的,都是這個統一整體的組成部分。整體包含著個體,整體又是由個體所構成,整體與個體之間有著必然的有機聯係。從這一連續的宇宙觀出發,墨子進而建立了關於時空的理論。他把時間定名為“久”,把空間定名為“宇”,並給出了“久”和“宇”的定義,即“久”為包括古今旦暮的一切時間,“宇”為包括東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間,時間和空間都是連續不間斷的。


    在給出了時空的定義之後,墨子又進一步論述了時空有限還是無限的問題。他認為,時空既是有窮的,又是無窮的。對於整體來說,時空是無窮的,而對於部分來說,時空則是有窮的。他還指出,連續的時空是由時空元所組成。他把時空元定義為“始”和“端”,“始”是時間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單位,“端”是空間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單位。這樣就形成了時空是連續無窮的,這連續無窮的時空又是由最小的單元所構成,在無窮中包含著有窮,在連續中包含著不連續的時空理論。


    在時空理論的基礎上,墨子建立了自己的運動論。他把時間、空間和物體運動統一起來,聯係在一起。他認為,在連續的統一的宇宙中,物體的運動表現為在時間中的先後差異和在空間中的位置遷移。沒有時間先後和位置遠近的變化,也就無所謂運動,離開時空的單純運動是不存在的。


    對於物質的本原和屬性問題,墨子也有精辟的闡述。李耳最早提出了物質的本原是“有生於無”,“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墨子則首先起來反對老子的這一思想,提出了萬物始於“有”的主張。他指出,“無”有二種,一種是過去有過而如今沒有了,如某種滅絕的飛禽,這不能因其已不存在而否定其曾為“有”;一種是過去就從來沒有過的事物,如天塌陷的事,這是本來就不存在的“無”。本來就不存在的“無”不會生“有”,本來存在後來不存在的更不是“有”生於“無”。由此可見,“有”是客觀存在的。接著,墨子進而闡發了關於物質屬性的問題。他認為,如果沒有石頭,就不會知道石頭的堅硬和顏色,沒有日和火,就不會知道熱。也就是說,屬性不會離開物質客體而存在,屬性是物質客體的客觀反映。人之所以能夠感知物質的屬性,是由於有物質客體的客觀存在。


    墨子是百家爭鳴時期第一個從理性高度對待數學問題的科學家,他給出了一係列數學概念的命題和定義,這些命題和定義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墨子所給出的數學概念主要有:“倍”、“同長”、“中”、“圜”、正方形、直線等等。關於“倍”的定義。墨子說:“倍,為二也。”也就是原數加一次,或原數乘以二稱為“倍”。如二尺為一尺的“倍”。關於“平”的定義。墨子說:“平,同高也。”也就是同樣的高度稱為“平”。關於“同長”的定義。墨子說:“同長,以正相盡也。”也就是說兩個物體的長度相互比較,正好一一對應,完全相等,稱為“同長”。關於“中”的定義。墨子說:“中,同長也。”這裏的“中”指物體的對稱中心,也就是物體的中心為與物體表麵距離都相等的點。墨子說:“圜,一中同長也。”這裏的“圜”即為圓,墨子指出圓可用圓規畫出,也可用圓規進行檢驗。圓規在墨子之前早已得到廣泛地應用,但給予圓以精確的定義,則是墨子的貢獻。關於正方形的定義,墨子說,四個角都為直角,四條邊長度相等的四邊形即為正方形,正方形可用直角曲尺“矩”來畫圖和檢驗。關於直線的定義,墨子說,三點共線即為直線。三點共線為直線的定義,在後世測量物體的高度和距離方麵得到廣泛的應用。


    此外,墨子還對十進位值製進行了論述。中國早在商代就已經比較普遍地應用了十進製記數法,墨子則是對位值製概念進行總結和闡述的第一個科學家。他明確指出,在不同位數上的數碼,其數值不同。例如,在相同的數位上,一小於五,而在不同的數位上,一可多於五。這是因為在個位、十位、百位、千位……等同一數位上,五包含了一,而當一處於較高的數位上時,則反過來一包含了五。


    墨子關於物理學的研究涉及到力學、光學、聲學等分支,給出了不少物理學概念的定義,並有不少重大的發現,總結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學定理。首先,墨子給出了力的定義,說:“力,形之所以奮也。”也就是說,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即使物體運動的作用叫做力。對此,他舉例予以說明,說好比把重物由下向上舉,就是由於有力的作用方能做到。同時,墨子指出物體在受力之時,也產生了反作用力。例如,兩質量相當的物體碰撞後,兩物體就會朝相反的方向運動。如果兩物體的質量相差甚大,碰撞後質量大的物體雖不會動,但反作用力還是存在。


    接著,墨子又給出了“動”與“止”的定義。他認為“動”是由於力推送的緣故,更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止,以久也,無久之不止,當牛非馬也”的觀點,意思是物體運動的停止來自於阻力阻抗的作用,如果沒有阻力的話,物體會永遠運動下去。關於杠杆定理,墨子也作出了精辟的表述。他指出,稱重物時秤杆之所以會平衡,原因是“本”短“標”長。對應帶現代的科學語言來說,“本”即為阻力臂,“標”即為動力臂,寫成力學公式就是動力x動力臂(“標”)=阻力x阻力臂(“本”)。此外,墨子還對杠杆,斜麵、重心、滾動摩擦等力學問題進行了一係列的研究。在光學史上,墨子是第一個進行光學實驗,並對幾何光學進行係統研究的科學家。墨子還奠定了幾何光學的基礎,墨子首先探討了光與影的關係,他細致地觀察了運動物體影像的變化規律,提出了“景不徙”的命題。也就是說,運動著的物體從表觀看它的影也是隨著物體在運動著,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因為當運動著的物體位置移動後,它前一瞬間所形成的影像已經消失,其位移後所形成的影像已是新形成的,而不是原有的影像運動到新的位置。如果原有的影像不消失,那它就會永遠存在於原有的位置,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所看到的影像的運動,隻是新舊影像隨著物體運動而連續不間斷地生滅交替所形成的,並不是影像自身在運動。墨子的這一命題,後來為名家所繼承,並由此提出了“飛鳥之影未嚐動”的命題。隨之,墨子又探討了物體的本影和副影的問題。他指出,光源如果不是點光源,由於從各點發射的光線產生重複照射,物體就會產生本影和副影;如果光源是點光源,則隻有本影出現。接著墨子又進行了小孔成像的實驗。他明確指出,光是直線傳播的,物體通過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這是因為光線經過物體再穿過小孔時,由於光的直線傳播,物體上方成像於下,物體下部成像於上,故所成的像為倒像。他還探討了影像的大小與物體的斜正、光源的遠近的關係,指出物斜或光源遠則影長細,物正或光源近則影短粗,如果是反射光,則影形成於物與光源之間。


    特別可貴的是,墨子對平麵鏡、凹麵鏡、凸麵鏡等進行了相當係統的研究,得出了幾何光學的一係列基本原理。他指出,平麵鏡所形成的是大小相同、遠近對稱的像,但卻左右倒換。如果是二個或多個平麵鏡相向而照射,則會出現重複反射,形成無數的像。凹麵鏡的成像是在“中”之內形成正像,距“中”遠所成像大,距“中”近所成的像小,在“中”處則像與物一樣大;在“中”之外,則形成的是倒像,近“中”像大,遠“中”像小。凸麵鏡則隻形成正像,近鏡像大,遠鏡像小。這裏的“中”為球麵鏡之球心,墨子雖尚未能區分球心與焦點的差別,把球心與焦點混淆在一起,但其結論與近現代球麵鏡成像原理還是基本相符的。


    墨子還對聲音的傳播進行過研究,發現井和罌有放大聲音的作用,並加以巧妙地利用。他曾教導學生說,在守城時,為了預防敵人挖地道攻城,每隔三十尺挖一井,置大罌於井中,罌口繃上薄牛皮,讓聽力好的人伏在罌上進行偵聽,以監知敵方是否在挖地道,地道挖於何方,而作好禦敵的準備。這便是《墨子》原文上寫到的:令陶者為罌,容四十鬥以上,……置井中,使聰耳者伏罌而聽之,審知穴之所在,鑿內迎之。盡管當時墨子知道的還可以更多,但是整理書籍的都是他的學生,學生對於這些理論的理解隻能受製於當時的社會整體技術環境。如果李宇軒的數字人在早期就整理這理工書籍出來警示百家爭鳴時期的古人,不知道經過2000年的發展人類的科技覺醒會不會提前很多,而矽基人與碳基人的矛盾會不會也提前很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觀海聽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粥並收藏觀海聽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