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要道,皆被楊嗣昌下令封鎖,李自成在一處關卡隱秘地方,暗暗的握上花馬劍的劍柄,準備攻其不備的殺出關卡去,憑穿在身上的明軍官武服,看運氣能瞞過敵人多少關卡的闖關離開。


    李自成現在功力通玄,在三十米多外聽其中一名守關卡的戰士說道:“天氣這麽燥熱,到水裏去泡怎都好過在這裏站崗曬個半死。”


    另一人道:“不在這裏站崗,難道去前線打仗啊,我們都是內軍,多少年沒打仗了,恐怕到了戰場上就是炮灰,還不如做好後勤補給工作”


    “嗯,你說的也對,聽說潞王出資,購買了十幾尊大炮前來送到前線就是為了消滅反賊”


    “你說的不錯,畢竟啊,離鳳陽不遠,寢陵都在這裏,不過潞王也是下了血本了,聽說福王還是一毛不拔”


    “唉,什麽下血本啊,這些皇親多有錢你是不知道,我一個親戚在福王府當廚子,那裏是天天酒宴不斷啊,魚肉往往就吃一口酒換下了”


    “別說了,越說越心焦。。。”


    這兩個士兵說的自己都難受,而躲在遠處的李自成卻是聽的十分心焦。


    李自成醒悟過來,原來宋獻策兵分兩路,一路是馬維興進攻進攻濟源下洛陽,一路李雙喜進攻懷慶然後進河南省衛輝,直接攻打潞王府,一旦衛輝失守,整個河南、安徽的明軍必然會全力援助鳳陽府,因為那裏是皇帝陵寢!


    如此一來頓時讓明軍應接不暇,到時候攻打洛陽的壓力就會少很多。


    誰不曾想馬維興這路大敗,隨後左良玉又從澤州出發,在後掩殺。


    潞王還能出錢買大炮,李自成心中有些那捏不穩。


    潞王朱常淓是明神宗的侄子,他記得史書記載,他是個紈絝子弟,比福王朱由崧強不到哪去。


    三垣筆記中記載他“指甲可長六七寸,以竹管護之”就是說他的手指甲留的很長,怕折斷了,專門用竹筒子保護起來。


    而且還記載他嗜酒好歌,通宵達旦吃喝玩樂,也不怎麽愛讀書,喜歡古玩,就是一個富家子弟,沒什麽大誌。


    曆史上李自成打過來,他棄城逃跑了、清軍打過來,他割讓城池作為議和,並且下令士兵從城牆上扔下酒食犒勞清軍。


    如此人物怎麽舍得出資買大炮呢!


    李自成不知道的其實朱常淓也並不想啊,可沒想到的是衛輝來了了不得的大人物,他不得不如此做。


    如果李自成在的話,他一定認識就是剛剛刺殺過他的保龍一族。


    朱無視本來不想幹涉朝政的,奈何他斷了一臂,對李自成尤為痛恨,因此他采納楊嗣昌的建議,讓潞王出資購買大炮。


    朱常淓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是看見朱無視通紅的眼神,最終還是屈服了。


    李自成想到這裏,暗道不管如何一定要去見宋獻策一麵。


    想到這裏,連忙打醒精神,探頭外看。


    防守鬆散的關卡隻是做做樣子,沒有人往他的方向瞥上一眼。


    李自成待深夜巡邏兵巡邏後,閃了出來,追在一隊明軍的後方,突兀的閃身到最後一名明軍身後,隻輕輕一揮就把他殺了,然後快速的處理完屍體,跟上去。


    大半夜的時候,值班的明軍突然睜開惺忪的睡眸,不自然的吸了吸鼻子,隨後看向通紅的天空,猛地驚醒,“那,那個地方是物資庫”


    “不好了,物資庫著火啦!”


    原來準備深夜離開的李自成恰好見到傍晚一隊約莫四五百人的部隊運輸著十門紅衣大炮趕來,於是他眼珠子一變,就改變了主意。


    看見後麵的火焰衝天,明軍的軍營中四處亂竄的士兵,李自成冷哼了兩聲趁著夜色飛快的離開。


    第二天一大早,鄧玘匯集了楊嗣昌征調的河南、湖北兩省的大軍,當即來攻城。


    李雙喜一聲令下,五千騎兵戰士立即表演似的變化陣勢,兩翼的弓騎陣迅速移動,改為護著閿鄉縣東邊的一出山崗。


    這處山崗形勢險要,三麵陡峭,以麵向縣城的一方最高,拔地達十多丈,然後往南傾略微傾斜的坡度,是登山崗的唯一路徑。


    李雙喜來援之後並沒有著急入城,而是占據山崗,和宋獻策成相互犄角之勢,一旦鄧玘發動猛攻,李雙喜的騎兵迅速當即會從山崗衝出來衝擊明軍後方。


    變陣後,作好衝鋒準備,李雙喜的麵上呈現出好戰的神色,這處地勢簡直是天然為他準備的,他騎兵八千,3000騎兵戰士變成倚崗固守,再沒有後顧之憂,而自己則率領大部分騎兵作為機動部隊,衝鋒在前,無人能擋住。


    留在後方的三幹人部隊同時也分出三百人,馳上高崗下馬,來到高崗西沿的位置,由騎兵轉換成弓兵,另二百人正傳遞著火石準備生火,造火箭準備給予鄧玘部痛擊,一切井然有序,快而不亂,盡顯李雙喜部練兵的成果。


    鄧玘此時並不想攻城,他本來是想等左良玉攻下靈寶之後,施展合圍的,無奈楊嗣昌來了之後,駐紮衛輝指揮,首先要確保潞王府的安危,前線到時派來了一個監軍太監。


    這是大明的慣例!


    在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時就有了!


    明成祖靖難之亂成功多在太監,比如鄭和啊等等,所以很倚重他們,再有太監有功,當賞官職。從永樂直到末代皇帝崇禎,都重用太監,各支軍隊都派太監監軍,在邊鎮的稱為“監視。


    例如司禮監其實是監視文官的,太監監軍是見識武將的。


    這也是為什麽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史書記載孫傳庭守潼關戰死,就是因為太監的威脅他出兵。


    崇禎勵精圖治,還是疑心太重,不肯撤銷太監監軍,太監如何懂得打仗,既然讓太監監軍還不如讓他們直接當將軍指揮打仗呢!


    而此次來的太監就是楊應朝。


    此人是東廠提督從曹化淳的門生,生性圓滑,第一次出來任職太監,當然要懂得合理利用權威。


    無奈鄧玘是員猛將,最嫉惡如仇,他的官職完全是憑借軍功升上來的,如何懂得要用錢賄賂監軍,更何況以他的脾性,即使知道也不會用錢去賄賂他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王係統之明末爭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周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周瑜並收藏帝王係統之明末爭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