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太後的苦衷
二次穿越,太子妃不談戀愛隻複仇 作者:空氣炸鍋炸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祖母,這……”
尹翊震驚,皇祖母每天吃齋念佛,拜的不僅僅是佛祖麽?
“唉——”
太後整理了下袖子,撐著手坐在蒲團上,緩緩講述起那不為人知的曾經。
“當年,先帝還在世時候,你父親是儒王,和陳王一並被先帝看重,先帝一直沒有立儲……”
太後不急不緩,聲音蒼老幽遠,略顯疲憊的訴說起她後半生的恐懼。
先帝當時遲遲沒有立儲,陳王和儒王必是其中之一。
先帝病重,有傳言說先帝要傳皇位的陳王。
當時的皇後,也就是現在的太後,內心一陣傷心。
她想趕在先帝斷氣之前勸說先帝改遺旨,她的兒子儒王明明才是最合適的。
結果她遲了,遺旨已被拿下去,不日宣讀。
皇後這輩子沒得到先帝的愛,也沒得到先帝的寵,兒子那麽優秀也沒得到皇帝的皇位,皇帝對最好的女人就是陳王的母親淑妃。
她當年陪他走上巔峰,一路曆經磨難,在他奪嫡被害沒飯吃時,是她偷跑去廚房偷東西給她吃,因為這,她被看管的人發現,打斷兩根肋骨,愣是將吃食藏進懷中,爬迴去喂給奄奄一息的他。
直到現在,兩根斷了的肋骨都時常讓她喘不上氣來,天氣陰冷時疼的像被馬蹄踏過。
先帝登基後,日日說她不懂聖心,不似從前溫柔。
選秀之時,對淑妃一見鍾情,日日宿在淑妃宮中,根本不過問她這個糟糠之妻的死活。
現在還要把皇位給淑妃的兒子陳王?
他忘記儒王在他奪嫡時,用年僅五歲的身軀,每次吃飯喝水前替他試毒嗎?
聖旨拿給了誰,她不知道,她隻知道,她一個婦道人家,最後還是被倚靠信任的丈夫傷害的七零八碎。
皇後不甘心,她一氣之下,捂死了先帝。
誰知,捂死先帝時,正好被秦國安的幹爹——當時的宦官首領曹禺看見。
曹禺沒有阻止,隻是沒做聲地退下,她以為沒事了。
誰知,曹禺老死,秦國安成為新的宦官首領,第一件事就是來找太後。
利用這件事讓太後為他做事。
太後這一生隻要自己兒子能坐上皇位,就夠了!
如果這件事傳出去,怕是有心人會說皇帝母子殺先皇篡位。
她不能讓她兒子皇位有任何不確定因素幹擾。
沒辦法,為了永寧帝,她成為宦官手中的利刃。
……
迴憶結束,尹翊竟然不知道皇祖母會遭受這些。
皇祖母愛子心切,才讓奸人被利用。
“皇祖母,您這麽些年,想必備受折磨吧。”
太後站起身,來到先帝的畫像麵前。
“折磨?可不折磨嗎?這些年,我幾乎夜夜夢到先帝找我索命,夢到皇帝被趕下龍椅……”
“皇祖母,那日宮變,您是故意提示清妍的吧?”
太後緩緩點頭:“哀家再錯,也是大齊的太後,怎麽可能縱容閹人害我皇家子孫,你的太子妃聰慧,她果然聽懂了,去找你報信。”
尹翊不知說什麽。
就像太後說的,一朝太後害死先帝,這事若是傳出去,永寧帝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順流言定會四起,大齊國祚不穩。
誰都沒有發覺,慈安殿門外,一抹身穿龍袍的明黃色身影駐足很久。
永寧帝將太後和太子的對話都聽了進去。
他麵無表情,周身環繞的帝王壓迫感更甚。
尹翊耳力很好,聽到外麵有動靜,出來查看。
“父皇?”
“皇帝?”
永寧帝深深吸口氣,挺直身子,進去殿裏,停在太後麵前。
“兒子不孝,竟不知母後替兒臣做了這麽多事情,兒臣對不住母後。”
“皇帝……這些年,也夠了,為了大齊的安穩,哀家願意認罪伏法。”
永寧帝沒有直接答應太後,他轉身,眯起眼,沉聲道:“太子認為呢?”
沒有直接治罪,而是問太子,帝王態度已明了。
“兒臣不知,自是父皇聖斷。”
永寧帝沒有說話,盯著太子半晌。
他麵無表情,尹翊也不卑不亢作揖站著,腰背挺直。
永寧知曉,他這個兒子明了他的意思,沒有態度,就是對他的反抗。
一刻後,永寧帝的聲音再度響起:“傳旨,太後身體不適,休養於泰山佛堂之上,任何人不得去打擾。”
永寧帝還是對自己母親下不了狠手,將她囚禁於泰山上,終身不得下山。
尹翊心中一時間有些孤寂,這世間的是是非非,真不是公正能說清楚的。
方才,他故意在永寧帝走之前,將他留住,就是不想讓他裝聾作啞,秉公執法。
知子莫若父,永寧帝何嚐不知太子心裏所想。
隻是,這大齊的皇帝,現在還是他尹尚元!不是尹翊!
堂堂一國皇帝,他的母親,他怎麽保不了。
人世間誰沒有私心,百姓有,帝王更甚。
因為每一位帝王走到今日,失去的都太多太多了。
太子,你終有一天會明白這個道理,失去越多,私心會更甚,聖人都不例外。
尹翊望著永寧帝走出慈安殿的背影,將手放下來。
失望嗎?
不,他麻木了。
父皇的做法,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父皇,這幾日,秦國安的殘餘勢力,您不是五馬分屍,就是淩遲處死。
皇祖母殺死皇爺爺,替秦國安禍亂朝政,助紂為虐,您隻是讓皇祖母換一個地方頤養天年。
這世間的公正,真正想做到,真的很難。
因為,就算是再無情的帝王,也是人。
是人,就有私心。
有私心,就沒有真的公正。
“那日宮變,人人自危。
太子殿下進入甕城,秦國安立馬關城門,準備來一場甕中捉鱉。
誰知,太子殿下英明,提早預知到一切,提前安排伏兵,一招黃雀在後,借此機會,徹底拔除宦官勢力……”
聚仙樓的說書先生站在案幾後,唾沫橫飛,說太子殿下近來摧毀宦官勢力的霸氣作為。
台下人一陣唏噓,驚歎不已。
尹翊在大齊子民心中的地位,又上升一個台階。
好多人後來才發現,那晚宮變,還有一個人趁亂逃了出去。
接著,北疆傳來急報。
“陛下,北燕集中精銳,全麵進軍大齊北麵,俑城已失守!”
尹翊震驚,皇祖母每天吃齋念佛,拜的不僅僅是佛祖麽?
“唉——”
太後整理了下袖子,撐著手坐在蒲團上,緩緩講述起那不為人知的曾經。
“當年,先帝還在世時候,你父親是儒王,和陳王一並被先帝看重,先帝一直沒有立儲……”
太後不急不緩,聲音蒼老幽遠,略顯疲憊的訴說起她後半生的恐懼。
先帝當時遲遲沒有立儲,陳王和儒王必是其中之一。
先帝病重,有傳言說先帝要傳皇位的陳王。
當時的皇後,也就是現在的太後,內心一陣傷心。
她想趕在先帝斷氣之前勸說先帝改遺旨,她的兒子儒王明明才是最合適的。
結果她遲了,遺旨已被拿下去,不日宣讀。
皇後這輩子沒得到先帝的愛,也沒得到先帝的寵,兒子那麽優秀也沒得到皇帝的皇位,皇帝對最好的女人就是陳王的母親淑妃。
她當年陪他走上巔峰,一路曆經磨難,在他奪嫡被害沒飯吃時,是她偷跑去廚房偷東西給她吃,因為這,她被看管的人發現,打斷兩根肋骨,愣是將吃食藏進懷中,爬迴去喂給奄奄一息的他。
直到現在,兩根斷了的肋骨都時常讓她喘不上氣來,天氣陰冷時疼的像被馬蹄踏過。
先帝登基後,日日說她不懂聖心,不似從前溫柔。
選秀之時,對淑妃一見鍾情,日日宿在淑妃宮中,根本不過問她這個糟糠之妻的死活。
現在還要把皇位給淑妃的兒子陳王?
他忘記儒王在他奪嫡時,用年僅五歲的身軀,每次吃飯喝水前替他試毒嗎?
聖旨拿給了誰,她不知道,她隻知道,她一個婦道人家,最後還是被倚靠信任的丈夫傷害的七零八碎。
皇後不甘心,她一氣之下,捂死了先帝。
誰知,捂死先帝時,正好被秦國安的幹爹——當時的宦官首領曹禺看見。
曹禺沒有阻止,隻是沒做聲地退下,她以為沒事了。
誰知,曹禺老死,秦國安成為新的宦官首領,第一件事就是來找太後。
利用這件事讓太後為他做事。
太後這一生隻要自己兒子能坐上皇位,就夠了!
如果這件事傳出去,怕是有心人會說皇帝母子殺先皇篡位。
她不能讓她兒子皇位有任何不確定因素幹擾。
沒辦法,為了永寧帝,她成為宦官手中的利刃。
……
迴憶結束,尹翊竟然不知道皇祖母會遭受這些。
皇祖母愛子心切,才讓奸人被利用。
“皇祖母,您這麽些年,想必備受折磨吧。”
太後站起身,來到先帝的畫像麵前。
“折磨?可不折磨嗎?這些年,我幾乎夜夜夢到先帝找我索命,夢到皇帝被趕下龍椅……”
“皇祖母,那日宮變,您是故意提示清妍的吧?”
太後緩緩點頭:“哀家再錯,也是大齊的太後,怎麽可能縱容閹人害我皇家子孫,你的太子妃聰慧,她果然聽懂了,去找你報信。”
尹翊不知說什麽。
就像太後說的,一朝太後害死先帝,這事若是傳出去,永寧帝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順流言定會四起,大齊國祚不穩。
誰都沒有發覺,慈安殿門外,一抹身穿龍袍的明黃色身影駐足很久。
永寧帝將太後和太子的對話都聽了進去。
他麵無表情,周身環繞的帝王壓迫感更甚。
尹翊耳力很好,聽到外麵有動靜,出來查看。
“父皇?”
“皇帝?”
永寧帝深深吸口氣,挺直身子,進去殿裏,停在太後麵前。
“兒子不孝,竟不知母後替兒臣做了這麽多事情,兒臣對不住母後。”
“皇帝……這些年,也夠了,為了大齊的安穩,哀家願意認罪伏法。”
永寧帝沒有直接答應太後,他轉身,眯起眼,沉聲道:“太子認為呢?”
沒有直接治罪,而是問太子,帝王態度已明了。
“兒臣不知,自是父皇聖斷。”
永寧帝沒有說話,盯著太子半晌。
他麵無表情,尹翊也不卑不亢作揖站著,腰背挺直。
永寧知曉,他這個兒子明了他的意思,沒有態度,就是對他的反抗。
一刻後,永寧帝的聲音再度響起:“傳旨,太後身體不適,休養於泰山佛堂之上,任何人不得去打擾。”
永寧帝還是對自己母親下不了狠手,將她囚禁於泰山上,終身不得下山。
尹翊心中一時間有些孤寂,這世間的是是非非,真不是公正能說清楚的。
方才,他故意在永寧帝走之前,將他留住,就是不想讓他裝聾作啞,秉公執法。
知子莫若父,永寧帝何嚐不知太子心裏所想。
隻是,這大齊的皇帝,現在還是他尹尚元!不是尹翊!
堂堂一國皇帝,他的母親,他怎麽保不了。
人世間誰沒有私心,百姓有,帝王更甚。
因為每一位帝王走到今日,失去的都太多太多了。
太子,你終有一天會明白這個道理,失去越多,私心會更甚,聖人都不例外。
尹翊望著永寧帝走出慈安殿的背影,將手放下來。
失望嗎?
不,他麻木了。
父皇的做法,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父皇,這幾日,秦國安的殘餘勢力,您不是五馬分屍,就是淩遲處死。
皇祖母殺死皇爺爺,替秦國安禍亂朝政,助紂為虐,您隻是讓皇祖母換一個地方頤養天年。
這世間的公正,真正想做到,真的很難。
因為,就算是再無情的帝王,也是人。
是人,就有私心。
有私心,就沒有真的公正。
“那日宮變,人人自危。
太子殿下進入甕城,秦國安立馬關城門,準備來一場甕中捉鱉。
誰知,太子殿下英明,提早預知到一切,提前安排伏兵,一招黃雀在後,借此機會,徹底拔除宦官勢力……”
聚仙樓的說書先生站在案幾後,唾沫橫飛,說太子殿下近來摧毀宦官勢力的霸氣作為。
台下人一陣唏噓,驚歎不已。
尹翊在大齊子民心中的地位,又上升一個台階。
好多人後來才發現,那晚宮變,還有一個人趁亂逃了出去。
接著,北疆傳來急報。
“陛下,北燕集中精銳,全麵進軍大齊北麵,俑城已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