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7月,一曼化裝成農村婦女,同醫生張險濤和工人老魏登上了去珠河(今尚誌市)的火車。

    本來他們應該由哈爾濱上車,但為了避開敵人的搜查,他們改由香坊小車站上車。

    趙一曼隨身攜帶洗臉盆,洗漱用品,還有一個裝著爛報紙和舊書籍的一個小提箱。

    令人費解的是,一曼的箱子裏帶著一條又腥又臭的鹹魚還有幾個燒餅。大熱的天,東西已經散發出難聞的味道,讓人十分不好受。但一曼仍然沒有丟掉鹹魚和燒餅。一路上,盤查得非常嚴格,

    對於一曼所帶的兩樣東西,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大家清楚,在這樣的環境,絕對不可能講吃講穿,況且一曼所帶的東西也沒什麽營養。

    到了根據地,張醫生他們才知道,破爛報紙裏麵是黨的重要指示文件,為了逃過敵人的細密搜查,一曼用鹹魚和燒餅做掩護。

    到了珠河縣後,一曼擔任了中共珠河縣委常委、縣委特派員和婦女會的負責人。

    當地居民的飲食習慣是吃高粱米、苞穀麵和包穀渣子。

    一曼是南方人,喜歡吃大米飯,飲食習慣存在很大的差異。但一曼依然不搞任何特殊,和當地的居民同吃同住。一曼沒有忘記川南那一片土地,沒有忘記大姐夫鄭佑之的囑咐,和在家鄉一樣,婦女會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一曼和婦女們紡線、搓苞米、燒火做飯、擺談家常,同時組織她們進行抗日活動:納軍鞋、做軍衣、給遊擊隊送給養、送情報等。婦女同誌組織和發動起來,婦女群眾的力量也越來越大。在珠河,婦女在抗日的過程中,起到了半邊天的作用。

    一曼足智多謀,常常想出妙招、絕招,別人想不到的,她能想的更周全,別人沒想到的,她能想到。加上一曼身材瘦小,當地的群眾都動情地叫她“瘦李子”。

    隨著革命的深入和深化,一曼的“瘦李子”的名氣越來越大。

    敵人的圍困追繳,遊擊隊的處境十分艱難,最急需的是槍支彈藥。和裝備精良的敵人作戰,總不可能赤手空拳。好不容易,地下黨組織通過各種關係,從偽軍手裏弄了十幾隻短槍和一批子彈,但敵人盤查得嚴,槍支彈藥無法運出。槍和人分離,根本無法與敵人鬥爭。大家都束手無策。

    一曼計上心來,親自帶了一個姓沙的姑娘,化妝進城。她和沙姑娘用油紙和油布把槍支裏三層外三層地包了個嚴嚴實實,然後找來一輛大糞車,把包紮好的槍支彈藥裝進糞箱,再灌進糞水,蓋好箱蓋。

    兩個人大搖大擺地坐在大糞車上。

    當大糞車來到城門的時候,偽軍們都嫌車子不幹淨,氣味難聞,大老遠就把鼻子捂住,連看都不看一眼,趕緊叫車子快走。

    一曼她們倆順利地通過了各個關卡哨所。迴到了山裏,將槍支彈藥完好無損地交給遊擊隊,順利完成了偷運槍支彈藥出城的任務。

    一曼漸漸成了各個抗日群眾組織的“主心骨”,哪裏出主意,定決策,都少不了“瘦李子”。

    困擾敵後抗日根據地發展的物質因素仍然沒有得到解決,製約遊擊隊發展壯大的仍然是武器短缺的問題。

    從三股流(一曼和同誌們的居住地)通往帽兒山車站的公路上,每隔五六裏就有一個偽警察哨所,每個哨所有五六個警察和一部電話。每個警察都配備有槍,每個哨所都儲存有槍彈。

    縣委的雷炎同誌幾次和大家商量準備把這些槍支彈藥“為我所用”,發揚遊擊隊的作風,但都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一曼知道後,通過仔細的調查和科學的論證,決定“誘敵出洞,甕中捉鱉”。偵察兵腰裏帶上個灌進水打上氣的膠皮球囊,接近哨所。如若被發現,就蹲下來,裝著解大便,一邊用手按腰裏的膠皮球囊,猶如拉肚子的聲音。待警察放鬆警惕,轉身迴哨卡時,便伺機幹掉。消滅哨所警察,運走哨所官兵。

    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夜晚,遊擊隊員們在縣委雷炎的帶領下,手裏拿著菜刀,腰裏係著膠皮球囊打先鋒。趙一曼帶著另一隊人馬隨後接應。

    利用這個球囊,雷炎他們下手順利,雖然幾次被哨兵發現,但都化險為夷。解決了一個哨所後,一曼他們就馬上切斷電話線,將槍支迅速運走。

    就這樣,公路沿線的五六個哨所的槍支彈藥都洗劫一空。敵人萬萬沒有想到在一夜之間,遊擊隊的力量有這麽強大,暗暗猜測是抗聯隊伍幹的。襲擊哨所的行動,給了敵人很大的威懾和震撼,一時半會兒不敢輕易動彈。這批彈藥有利地緩解了遊擊隊槍支缺少的困難,最後全部成了第二遊擊大隊的武器裝備。

    自此以後,一曼在遊擊隊和群眾中的威信越來越高。

    一曼的足智多謀,在敵後遊擊區宛如諸葛亮,“瘦李子”的傳奇故事家喻戶曉,令人敬愛和佩服。

    一曼和她的同誌們給了日本敵寇有利的打擊,緩解了前沿陣地的壓力。

    由於環境的惡劣,一曼的肺病又犯了,脖子上還長了一個癤子,疼痛難忍。一曼不得不住進了遊擊隊的流動醫院治療。

    此時,敵人加緊了對根據地的搜捕,醫院隻有不停地轉移,和敵人玩著“捉迷藏”的遊戲。醫院裏有十幾個傷員和病人,但卻隻有一個醫生和護士。護理的任務特別繁重。趙一曼到了醫院後,主動擔負起護理工作,給傷員洗頭、洗衣服、縫補衣服、換藥、做飯,有時還給傷病員同誌上政治輔導課,分析當前的時局政策,教唱歌曲,活躍傷病員的生活。一曼就象一縷清風,走到哪兒,就把歡樂帶到哪。

    有一次,流動醫院剛剛轉移到另一個屯子,敵人的搜查隊伍就來了,再轉移已經來不及了。

    眼看敵人就要逼近了,大家急得不知怎麽辦才好。

    一曼發現,屯子旁邊有一大片剛收割的大豆,還一排一排地放在壟台上。

    一曼立即叫傷病員藏在“大豆鋪子”裏,她和醫生張險濤各拿一隻槍趴在傷病員的前麵。

    張險濤剛剛背過傷員,還未喘過氣來,渾身直哆嗦,弄得大豆鋪子“沙沙”的響。一曼按住他,小心地提醒他別動。

    敵人沒有找到傷病員,按照“集屯”的作法,把屯子燒了,草草搜索了一番,就從流動醫院藏身的大豆鋪子旁走了。等敵人走遠了,傷病員們才從大豆鋪子裏鑽出來,一個個紛紛感謝一曼的急中生智。

    一曼豪邁大氣,坦誠直率,遇到問題,總是以理服人,一點兒也不拿架子壓人,遇到原則性的問題,一曼總是堅持原則。

    有一次,流動醫院得到消息,敵人又要到醫院駐地二道河子搜山。

    對於流動醫院的何去何從,一曼和院方爭執不下。醫生張險濤主張往距離敵人較遠的四方頂子轉移,而一曼主張往距離敵人近的雞爪山轉移。

    一曼說:“雞爪山雖然距離敵人較近,但敵人已經搜查過了,而且山高路險,即使遇上敵人也便於隱藏和周旋。而四方頂子雖然離敵人較遠,但敵人會首先注意到此處,不便於我們的轉移。”

    張險濤則說:“敵人出沒沒有一個常數,到雞爪山離敵人太近,萬一搜查起來,不是很危險嗎?”

    大家你一語我一言,集思廣益,氣氛十分民主和熱烈。但這一次,一曼說什麽也要去雞爪山。

    由於一曼是領導,大家隻好聽從,但都懸著一顆心,生怕有個三長兩短什麽的。

    結果正如一曼所料,敵人先去搜查了四方頂子。等敵人搜查完畢,一曼又馬上帶領流動醫院從雞爪山遷移到四方頂子。結果在四方頂子流動醫院呆了相對較長的時間。

    這幾次險中求生,對於一曼的料事如神,醫生和傷病員一個個都心服口服,讚不絕口。一曼智勇雙全,沒有人不佩服的。

    在流動醫院,有時會得到一些特殊的照顧,有一些水果、雞蛋什麽的。一曼唯一的嗜好喜歡吃水果,但她什麽也沒吃,全都分給了傷病員同誌,一曼的身體越來越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民族女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紀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紀赭並收藏抗日民族女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