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上一章都修改過來了!
蘇代的一句話點醒了陽泉君。是啊!這天下追逐的還是利益。決定你的位置的還是你的屁股。難道秦國將太子送到洛陽為質子,就能徹底打消韓國的貪婪嗎?!不,絕不會!韓國最終還是要滅掉秦國!隻不過,在用兵之前,韓國需要花費時間找些正大光明的理由,以不影響自己的仁義。
陽泉君也突然意識到,滅秦比滅趙要來得簡單。秦國現在是眾叛親離,韓國若是對秦國用兵,其他國家都會作壁上觀。但如果韓國出兵攻打趙國,其他國家為了避免唇亡齒寒,勢必出兵。可笑秦國還不知道,韓國已經將秦國看成了下一目標。
即使韓國想要休養生息,暫時不對秦國用兵。趙國又豈能饒恕了自己?!和趙國比拚消耗,又或者趙、燕、齊三國聯合起來討伐秦國,以剪除秦國這個韓國的“羽翼”,這些怕都是韓國樂意看到的吧!不知不覺間,秦國已經成為了韓國的幫兇,成為了韓國的棋子。更可悲的是,這個幫兇、棋子還是可以隨時丟棄的那種!陽泉君的心頓時就涼了!
“請先生救我們秦國!”陽泉君慌忙起身,滿是希望地望向蘇代,向蘇代深深作揖。
蘇代知道自己的一番說辭已經打動了陽泉君,既然陽泉君擺明了姿態,蘇代也不能再“袖手旁觀”,也是趕忙起身道:“不敢當!不敢當!以君上的英明,想必知道該如何做吧!”
陽泉君想了想,試探性地說道:“韓國已經據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人口,絕非一國可以匹敵的。以一國之力頑抗韓國,無異於以卵擊石、螳臂當車。以孤之見,秦國首先決不能再為虎作倀。但為了避免和韓國的衝突,當與韓國貌合神離,此其一也。其二、想方設法將太子接迴晉陽。防止韓國以太子要挾我們秦國。其三、盡量修補和趙國、楚國等國的關係,如果可以促成合縱。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不知孤說的可對?”
蘇代撫掌大笑曰:“早知君上之才,今日聽君上高談闊論,果然名不虛傳!君上所言甚是!於韓國陽奉陰違,暗中結交趙、楚、齊、燕四國,迎太子迴晉陽,此三件大事一旦做成,秦國無憂矣!”
陽泉君知道了接下來如何做,心情也是大好。謙虛道:“此皆先生之策!如果沒有先生點醒,孤還以為秦國穩如泰山矣!”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即使沒有(蘇)代的提醒,君上早晚也會察覺到。”
陽泉君暗中將蘇代的功勞記在心裏,開口道:“隻是除了對韓國陽奉陰違,迎太子迴晉陽,交好趙、楚、齊、燕四國都不容易啊!”
太子子楚在洛陽為質子已經六年,沒有合適的理由,韓國是不會放子楚迴晉陽的。至少在子楚迴晉陽前,各國怕也難相信秦國的誠意。畢竟。秦國和天下諸國相交,從不講求信義,而是有利可圖便交。無利可圖便斷。
蘇代迴道:“君上有沒有聽過鳩占鵲巢的故事?”
陽泉君答道:“維鵲有巢,維鳩居之。這首詩孤還是讀過的。”
蘇代點了點頭,陽泉君知道最好,免得自己還要解釋,於是開口說道:“君上難道不覺得,太子子楚如同喜鵲,這太子之位如同喜鵲的巢穴?!”
陽泉君頓時瞠目結舌,是啊!太子子楚已經在洛陽待了六年了!雖然頂著一個太子之位,但隨時都有可能被秦王拿掉。畢竟,子楚和秦王相處的時間太短。子楚生下來先是在趙國為質子。後來在鹹陽待了一段時間,緊接著就到了洛陽為質子。秦王和子楚父子之間的感情很是淡薄。他的生母又不受秦王寵愛。唯一的靠山就是名義上的母親——華陽夫人、也就是秦王後。
但華陽夫人這些年有些年老色衰了,秦王開始將注意力放到了更加年輕的妃嬪身上。長此以往下去,子楚繼位為秦王就會有變數。
現在,華陽夫人和子楚稱得上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真的要是秦、韓交惡,秦王如果受了其他妃嬪的攛掇,子楚甚至有喪命的危險!而自己所有的權勢都來源於自己的妹妹華陽夫人,一旦子楚身死,華陽夫人的地位就不穩了。華陽夫人在後宮中站不穩腳,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同樣不穩。等秦王選立其他公子為太子,自己還會有好果子吃?!
陽泉君迅速下了決斷,即使付出的代價再大,子楚也必須盡快接迴晉陽。隻有子楚在晉陽,常伴秦王左右,等秦王駕崩後,子楚才能順理成章成為下一任秦王。自己和華陽夫人的權勢、富貴才能保全。
蘇代僅僅用了一句話就打消了陽泉君的顧慮,原本,陽泉君還覺得接子楚迴晉陽,交好趙、楚、齊、燕四國太難,有些打退堂鼓。但現在,陽泉君已經把這兩件事當成了生死大關的大事,自然全力以赴去做。
“孤受教矣!”陽泉君心悅誠服地作了一揖。
“(蘇)代不才,有一計策可助君上接子楚返迴晉陽。”蘇代開口道。
陽泉君頓時大喜,隻要子楚能夠返迴晉陽,那和趙、楚、齊、燕四國交好、合縱的事情就是小事,並不太難。不過在此之前,陽泉君也知道,決不能讓秦王察覺到接子楚迴晉陽和合縱有任何聯係。一旦秦王覺得韓國不能得罪,堅持讓子楚在洛陽為質子,那自己的心血就白費了。
“君上可令王後裝病,言及思念太子,以秦王對王後的感情,必然想方設法謀得讓王後、太子一見。”
“如果有人以國事為重,出言反對呢?如果韓國不從呢?”陽泉君不無擔心地問道。
陽泉君自然相信秦王對華陽夫人的感情,但問題是子楚遠在洛陽,秦王對韓國不敢得罪,這其中就有變數。
“無妨!(蘇)代從趙國來,也深知趙國的窘境。隻要秦王願意以我為使。代必當說服趙國,令趙國出兵兩萬,詐稱十萬。屯兵於邊境。彼時,君上領兵前往邊境。製造秦、趙不和,大戰將至的假象,韓國必然信服。韓國想要的,無非是秦、趙不和,互相削弱。這個時候,秦國以王後病重為由,向韓王索要太子子楚,韓國必然應允。”蘇代胸有成竹地說道。
陽泉君撫掌大笑。“妙計!妙計!有先生襄助,何愁孤的地位不穩,秦國不強!先生願意出仕我們秦國嗎?隻要合縱成功,孤必然請王上以上卿之位待先生!”
蘇代微微一笑,搖了搖頭,道:“(蘇)代之所願,非功名利祿,而在於施展胸中抱負。韓國以仁義之名,行齷齪之事,欺壓諸侯。滅絕周祀,但有一客卿之位,能讓(蘇)代取信於諸國。足矣!”
“孤今日方知先生之高潔!”陽泉君這次是真的服氣了。有位高權重的上卿職位不要,卻要有名無實的客卿之位,蘇代果真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來啊!
親自將蘇代送往下榻的府邸之後,陽泉君徑直入宮求見華陽夫人。因為陽泉君經常出入宮中,又位高權重,是華陽夫人的兄長,宮中的小黃門並未阻撓,隻是通傳後就放陽泉君入宮。
秦王前往西苑狩獵未歸,宮中大小事務皆由華陽夫人做主。沒過多久。一身華服的華陽夫人就出現在了陽泉君麵前。
“臣見過王後!”有奴仆在左右,陽泉君表現的甚是恭敬。
華陽夫人知道自己兄長的性格。沒有什麽事情陽泉君是不會求見自己的。兄妹兩人湊在一起,說的也多半是國家大事。如果不是國家大事,也是跟自身利益相關的事情。比如朝堂上人員職位的調動,比如封地的受益等。
屏退了左右近侍,華陽夫人笑道:“兄長,此間沒有旁人,自家人就不要客氣了。”
陽泉君憨厚一笑,順勢大大咧咧地坐了下來。對華陽夫人,越是客氣越是見外。所謂幫親不幫理,華陽夫人和陽泉君皆是楚人,能在秦國得享富貴,靠的就是互相幫襯。如果沒有陽泉君,華陽夫人在宮中的地位必然不穩,哪怕她是王後。如果沒有華陽夫人,陽泉君就更難做到如今的高位。一樣的道理,外朝的大臣和內宮的太監互相勾結也是有原因的。隻不過不同於相互利用的關係,陽泉君、華陽夫人稱得上兄妹情深。
“兄長不去跟隨王上前往西苑打獵,怎麽有空來小妹這裏?”華陽夫人有些埋怨地說道。
陽泉君何等聰明,一下子就知道華陽夫人為何不滿,笑著解釋道:“杜蟜(jiao,三聲)那裏有呂不韋盯著,不礙事的。與其去西苑打獵,還不如坐鎮晉陽。小妹你還別說,這次為兄留在晉陽,還真對了!”
秦國朝堂上的大臣都知道,秦王這兩年開始寵信杜姬,尤其是杜姬為秦王誕生子嗣後,就更受寵愛。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杜姬的兄長杜蟜也因而備受秦王重用,架不住杜姬的軟磨硬泡,秦王賞賜了杜姬的兄長杜蟜一個將軍的封號,把持著鹹陽城外三分之一的駐軍。
這讓華陽夫人頗為忌憚,但苦於杜姬行事謹慎,又正受秦王寵信,華陽夫人也拿對方沒招。既然內宮中找不到由頭,華陽夫人隻能寄希望於找到杜姬的兄長杜蟜的破綻,如果能打壓一下杜蟜,將杜蟜貶官或者貶為庶民,那杜姬失去了外援,地位也不能長久。這事情自然就落到了陽泉君和呂不韋的身上。
在立子楚為太子的事情上,呂不韋出了大力,華陽夫人投桃報李,時常對秦王吹枕邊風。因此僅僅不到八年的時間,呂不韋就榮升到郎中令的高位上。當然,這也和呂不韋有足夠的才能有關。否則也是爛泥扶不上牆。
果然,在聽聞呂不韋常伴秦王左右後,華陽夫人懸著的心就放了下來。杜蟜資曆尚淺,是絕計鬥不過呂不韋的。倒是陽泉君所說的慶幸自己留在了晉陽讓華陽夫人很是驚訝。
“兄長這句話的意思是?”
陽泉君隨即將蘇代的一番言論告知了華陽夫人,華陽夫人聽後不由一陣後怕,也不由一陣慶幸。如果韓國真的決定與秦國交惡,攻打秦國。秦王再受了杜姬的蠱惑,那子楚可就真的危險了!立子楚為太子之事,秦王已經是成全了夫妻之間的感情。秦王不可能再聽從自己。過繼另外一名公子給自己然後立為太子。所以說,子楚是華陽夫人的唯一指望。子楚沒了。等秦王駕崩,華陽夫人最後即使成為太後,也是備受冷落的那種。真正掌握後宮權力的,是繼任太子的生母,而不是自己!
“裝病倒是容易,隻是單說思念太子還不夠。半個月前,太子那邊來信,說趙姬為他誕下了子嗣。太子為其取名為政(嬴政的政),小妹就說想念太子和素未謀麵的王孫如何?”華陽夫人說道。
“妙啊!妙啊!小妹你怎麽不早說呢?”
華陽夫人尷尬一笑,自己那個時候正和杜姬爭風吃醋,哪裏想到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做文章!不過,如此一來也算是天意,有了趙政(戰國時期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其實秦始皇名為趙政,嬴政這個說法是不是有詆毀、侮辱秦始皇的含義在裏麵就不得而知了),自己手上的籌碼就更高了。
“小妹一時忙。倒是把這件事忘了!”華陽夫人迴道。
“嗯,無妨無妨!王上還不知道這件事!剛好可以利用一二。小妹,有沒有派人送禮過去?”
見華陽夫人尷尬的神情。陽泉君就知道這些時間華陽夫人冷落了太子子楚,當即說道:“王孫出生何等大事,馬虎不得!為兄這就命人采辦禮物,八百裏加急送到洛陽如何?”
華陽夫人連連稱是,知道是自己錯了。子楚眼下還沒有成為秦王,需要仰仗自己。等到日後子楚坐穩了王位,那自己就需要仰仗對方了!雙方之間的感情是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
“蘇代可有把握製造秦、趙不和的假象?”華陽夫人又問道。
陽泉君笑了笑,說道:“應該沒有問題!以為兄看來,蘇代必然是從趙國而來。知曉些內幕。否則,斷然不會如此胸有成竹。說不定。蘇代已經遊說成功了趙國,否則。哪裏有這麽多的財帛結交為兄?!”
“那兄長你還如此信他?”華陽夫人奇道。
“合縱對秦、趙、燕、齊、楚五國有百利而無一害!無論他受哪個國家的指派,又或者先說服了哪個國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幫助我們將太子接迴晉陽,能幫助我們保住富貴!小妹不覺得,韓國確實很有可能向我們秦國下手嗎?”
“嗯!這倒也是!”華陽夫人終於安下心來。
陽泉君從宮中返迴後,將華陽夫人同意蘇代計策的事情告知了對方,並代表華陽夫人獻上了五百金,以資助蘇代遊說趙國。兩人約定,一旦趙國決定出兵,華陽夫人便開始裝病。
蘇代拿著新到手的五百金,渡汾水向東去了。蘇代的目的地當然不是趙國的代縣,而是齊國的臨淄。眼下,燕、趙兩國已經明確表示支持楚王為縱約長,遊說秦國也成功了大半,接下來就是遊說齊國了。
有人可能要問,為什麽不等著子楚返迴晉陽,秦王明確表態願意合縱再前往齊國,畢竟,秦王現在對合縱的事情一無所知。原因很簡單,按照正常的時間進度,沒有一個多月,趙國是不會出兵幫助蘇代做這件事的。人們總是對太過輕易的事情覺得理所當然,蘇代如果一下子就能讓趙國放下身段,陪秦國演這場戲,那蘇代對陽泉君、華陽夫人和子楚的恩情就不會那大了,如果是“曆經挫折”,這份恩情就無以倫比。利用這段時間吊吊他們的胃口,同時前往臨淄遊說,就成了蘇代的選擇。
臨淄對蘇代來說完全不是一個陌生的地方,蘇秦死後,齊宣王重用蘇代。方是時也,燕相子之與蘇代交好,蘇代助其執掌大權,更是鬧出了燕王禪讓,子之亂燕的大事。齊國趁勢伐燕,大獲全勝,差點滅掉燕國。後來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燕昭王勵精圖治,重用樂毅等人,差點滅掉齊國。田單複齊,書寫了另一段神話。齊、燕兩國的梁子也就結下來了。所有人都忽略了兩國交惡的根源,就在於燕王噲聽信包括蘇代等人的讒言,將燕國的大權委任給子之。蘇代借助其兄長蘇秦的影響力,加上自己的才能,往來於燕、齊兩國,備受重用,反倒是左右逢源。
蘇代來臨淄的事情很隱秘,從晉陽跋涉兩千多裏對年事已高的蘇代來說已經是很大的考驗,所以,蘇代抵達臨淄的第一件事就是休息。足足休息了五六日,蘇代才迴過神來,可是尚未來得及想好先去拜訪誰,田單就自己找到了蘇代。(未完待續)
蘇代的一句話點醒了陽泉君。是啊!這天下追逐的還是利益。決定你的位置的還是你的屁股。難道秦國將太子送到洛陽為質子,就能徹底打消韓國的貪婪嗎?!不,絕不會!韓國最終還是要滅掉秦國!隻不過,在用兵之前,韓國需要花費時間找些正大光明的理由,以不影響自己的仁義。
陽泉君也突然意識到,滅秦比滅趙要來得簡單。秦國現在是眾叛親離,韓國若是對秦國用兵,其他國家都會作壁上觀。但如果韓國出兵攻打趙國,其他國家為了避免唇亡齒寒,勢必出兵。可笑秦國還不知道,韓國已經將秦國看成了下一目標。
即使韓國想要休養生息,暫時不對秦國用兵。趙國又豈能饒恕了自己?!和趙國比拚消耗,又或者趙、燕、齊三國聯合起來討伐秦國,以剪除秦國這個韓國的“羽翼”,這些怕都是韓國樂意看到的吧!不知不覺間,秦國已經成為了韓國的幫兇,成為了韓國的棋子。更可悲的是,這個幫兇、棋子還是可以隨時丟棄的那種!陽泉君的心頓時就涼了!
“請先生救我們秦國!”陽泉君慌忙起身,滿是希望地望向蘇代,向蘇代深深作揖。
蘇代知道自己的一番說辭已經打動了陽泉君,既然陽泉君擺明了姿態,蘇代也不能再“袖手旁觀”,也是趕忙起身道:“不敢當!不敢當!以君上的英明,想必知道該如何做吧!”
陽泉君想了想,試探性地說道:“韓國已經據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人口,絕非一國可以匹敵的。以一國之力頑抗韓國,無異於以卵擊石、螳臂當車。以孤之見,秦國首先決不能再為虎作倀。但為了避免和韓國的衝突,當與韓國貌合神離,此其一也。其二、想方設法將太子接迴晉陽。防止韓國以太子要挾我們秦國。其三、盡量修補和趙國、楚國等國的關係,如果可以促成合縱。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不知孤說的可對?”
蘇代撫掌大笑曰:“早知君上之才,今日聽君上高談闊論,果然名不虛傳!君上所言甚是!於韓國陽奉陰違,暗中結交趙、楚、齊、燕四國,迎太子迴晉陽,此三件大事一旦做成,秦國無憂矣!”
陽泉君知道了接下來如何做,心情也是大好。謙虛道:“此皆先生之策!如果沒有先生點醒,孤還以為秦國穩如泰山矣!”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即使沒有(蘇)代的提醒,君上早晚也會察覺到。”
陽泉君暗中將蘇代的功勞記在心裏,開口道:“隻是除了對韓國陽奉陰違,迎太子迴晉陽,交好趙、楚、齊、燕四國都不容易啊!”
太子子楚在洛陽為質子已經六年,沒有合適的理由,韓國是不會放子楚迴晉陽的。至少在子楚迴晉陽前,各國怕也難相信秦國的誠意。畢竟。秦國和天下諸國相交,從不講求信義,而是有利可圖便交。無利可圖便斷。
蘇代迴道:“君上有沒有聽過鳩占鵲巢的故事?”
陽泉君答道:“維鵲有巢,維鳩居之。這首詩孤還是讀過的。”
蘇代點了點頭,陽泉君知道最好,免得自己還要解釋,於是開口說道:“君上難道不覺得,太子子楚如同喜鵲,這太子之位如同喜鵲的巢穴?!”
陽泉君頓時瞠目結舌,是啊!太子子楚已經在洛陽待了六年了!雖然頂著一個太子之位,但隨時都有可能被秦王拿掉。畢竟,子楚和秦王相處的時間太短。子楚生下來先是在趙國為質子。後來在鹹陽待了一段時間,緊接著就到了洛陽為質子。秦王和子楚父子之間的感情很是淡薄。他的生母又不受秦王寵愛。唯一的靠山就是名義上的母親——華陽夫人、也就是秦王後。
但華陽夫人這些年有些年老色衰了,秦王開始將注意力放到了更加年輕的妃嬪身上。長此以往下去,子楚繼位為秦王就會有變數。
現在,華陽夫人和子楚稱得上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真的要是秦、韓交惡,秦王如果受了其他妃嬪的攛掇,子楚甚至有喪命的危險!而自己所有的權勢都來源於自己的妹妹華陽夫人,一旦子楚身死,華陽夫人的地位就不穩了。華陽夫人在後宮中站不穩腳,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同樣不穩。等秦王選立其他公子為太子,自己還會有好果子吃?!
陽泉君迅速下了決斷,即使付出的代價再大,子楚也必須盡快接迴晉陽。隻有子楚在晉陽,常伴秦王左右,等秦王駕崩後,子楚才能順理成章成為下一任秦王。自己和華陽夫人的權勢、富貴才能保全。
蘇代僅僅用了一句話就打消了陽泉君的顧慮,原本,陽泉君還覺得接子楚迴晉陽,交好趙、楚、齊、燕四國太難,有些打退堂鼓。但現在,陽泉君已經把這兩件事當成了生死大關的大事,自然全力以赴去做。
“孤受教矣!”陽泉君心悅誠服地作了一揖。
“(蘇)代不才,有一計策可助君上接子楚返迴晉陽。”蘇代開口道。
陽泉君頓時大喜,隻要子楚能夠返迴晉陽,那和趙、楚、齊、燕四國交好、合縱的事情就是小事,並不太難。不過在此之前,陽泉君也知道,決不能讓秦王察覺到接子楚迴晉陽和合縱有任何聯係。一旦秦王覺得韓國不能得罪,堅持讓子楚在洛陽為質子,那自己的心血就白費了。
“君上可令王後裝病,言及思念太子,以秦王對王後的感情,必然想方設法謀得讓王後、太子一見。”
“如果有人以國事為重,出言反對呢?如果韓國不從呢?”陽泉君不無擔心地問道。
陽泉君自然相信秦王對華陽夫人的感情,但問題是子楚遠在洛陽,秦王對韓國不敢得罪,這其中就有變數。
“無妨!(蘇)代從趙國來,也深知趙國的窘境。隻要秦王願意以我為使。代必當說服趙國,令趙國出兵兩萬,詐稱十萬。屯兵於邊境。彼時,君上領兵前往邊境。製造秦、趙不和,大戰將至的假象,韓國必然信服。韓國想要的,無非是秦、趙不和,互相削弱。這個時候,秦國以王後病重為由,向韓王索要太子子楚,韓國必然應允。”蘇代胸有成竹地說道。
陽泉君撫掌大笑。“妙計!妙計!有先生襄助,何愁孤的地位不穩,秦國不強!先生願意出仕我們秦國嗎?隻要合縱成功,孤必然請王上以上卿之位待先生!”
蘇代微微一笑,搖了搖頭,道:“(蘇)代之所願,非功名利祿,而在於施展胸中抱負。韓國以仁義之名,行齷齪之事,欺壓諸侯。滅絕周祀,但有一客卿之位,能讓(蘇)代取信於諸國。足矣!”
“孤今日方知先生之高潔!”陽泉君這次是真的服氣了。有位高權重的上卿職位不要,卻要有名無實的客卿之位,蘇代果真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來啊!
親自將蘇代送往下榻的府邸之後,陽泉君徑直入宮求見華陽夫人。因為陽泉君經常出入宮中,又位高權重,是華陽夫人的兄長,宮中的小黃門並未阻撓,隻是通傳後就放陽泉君入宮。
秦王前往西苑狩獵未歸,宮中大小事務皆由華陽夫人做主。沒過多久。一身華服的華陽夫人就出現在了陽泉君麵前。
“臣見過王後!”有奴仆在左右,陽泉君表現的甚是恭敬。
華陽夫人知道自己兄長的性格。沒有什麽事情陽泉君是不會求見自己的。兄妹兩人湊在一起,說的也多半是國家大事。如果不是國家大事,也是跟自身利益相關的事情。比如朝堂上人員職位的調動,比如封地的受益等。
屏退了左右近侍,華陽夫人笑道:“兄長,此間沒有旁人,自家人就不要客氣了。”
陽泉君憨厚一笑,順勢大大咧咧地坐了下來。對華陽夫人,越是客氣越是見外。所謂幫親不幫理,華陽夫人和陽泉君皆是楚人,能在秦國得享富貴,靠的就是互相幫襯。如果沒有陽泉君,華陽夫人在宮中的地位必然不穩,哪怕她是王後。如果沒有華陽夫人,陽泉君就更難做到如今的高位。一樣的道理,外朝的大臣和內宮的太監互相勾結也是有原因的。隻不過不同於相互利用的關係,陽泉君、華陽夫人稱得上兄妹情深。
“兄長不去跟隨王上前往西苑打獵,怎麽有空來小妹這裏?”華陽夫人有些埋怨地說道。
陽泉君何等聰明,一下子就知道華陽夫人為何不滿,笑著解釋道:“杜蟜(jiao,三聲)那裏有呂不韋盯著,不礙事的。與其去西苑打獵,還不如坐鎮晉陽。小妹你還別說,這次為兄留在晉陽,還真對了!”
秦國朝堂上的大臣都知道,秦王這兩年開始寵信杜姬,尤其是杜姬為秦王誕生子嗣後,就更受寵愛。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杜姬的兄長杜蟜也因而備受秦王重用,架不住杜姬的軟磨硬泡,秦王賞賜了杜姬的兄長杜蟜一個將軍的封號,把持著鹹陽城外三分之一的駐軍。
這讓華陽夫人頗為忌憚,但苦於杜姬行事謹慎,又正受秦王寵信,華陽夫人也拿對方沒招。既然內宮中找不到由頭,華陽夫人隻能寄希望於找到杜姬的兄長杜蟜的破綻,如果能打壓一下杜蟜,將杜蟜貶官或者貶為庶民,那杜姬失去了外援,地位也不能長久。這事情自然就落到了陽泉君和呂不韋的身上。
在立子楚為太子的事情上,呂不韋出了大力,華陽夫人投桃報李,時常對秦王吹枕邊風。因此僅僅不到八年的時間,呂不韋就榮升到郎中令的高位上。當然,這也和呂不韋有足夠的才能有關。否則也是爛泥扶不上牆。
果然,在聽聞呂不韋常伴秦王左右後,華陽夫人懸著的心就放了下來。杜蟜資曆尚淺,是絕計鬥不過呂不韋的。倒是陽泉君所說的慶幸自己留在了晉陽讓華陽夫人很是驚訝。
“兄長這句話的意思是?”
陽泉君隨即將蘇代的一番言論告知了華陽夫人,華陽夫人聽後不由一陣後怕,也不由一陣慶幸。如果韓國真的決定與秦國交惡,攻打秦國。秦王再受了杜姬的蠱惑,那子楚可就真的危險了!立子楚為太子之事,秦王已經是成全了夫妻之間的感情。秦王不可能再聽從自己。過繼另外一名公子給自己然後立為太子。所以說,子楚是華陽夫人的唯一指望。子楚沒了。等秦王駕崩,華陽夫人最後即使成為太後,也是備受冷落的那種。真正掌握後宮權力的,是繼任太子的生母,而不是自己!
“裝病倒是容易,隻是單說思念太子還不夠。半個月前,太子那邊來信,說趙姬為他誕下了子嗣。太子為其取名為政(嬴政的政),小妹就說想念太子和素未謀麵的王孫如何?”華陽夫人說道。
“妙啊!妙啊!小妹你怎麽不早說呢?”
華陽夫人尷尬一笑,自己那個時候正和杜姬爭風吃醋,哪裏想到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做文章!不過,如此一來也算是天意,有了趙政(戰國時期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其實秦始皇名為趙政,嬴政這個說法是不是有詆毀、侮辱秦始皇的含義在裏麵就不得而知了),自己手上的籌碼就更高了。
“小妹一時忙。倒是把這件事忘了!”華陽夫人迴道。
“嗯,無妨無妨!王上還不知道這件事!剛好可以利用一二。小妹,有沒有派人送禮過去?”
見華陽夫人尷尬的神情。陽泉君就知道這些時間華陽夫人冷落了太子子楚,當即說道:“王孫出生何等大事,馬虎不得!為兄這就命人采辦禮物,八百裏加急送到洛陽如何?”
華陽夫人連連稱是,知道是自己錯了。子楚眼下還沒有成為秦王,需要仰仗自己。等到日後子楚坐穩了王位,那自己就需要仰仗對方了!雙方之間的感情是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
“蘇代可有把握製造秦、趙不和的假象?”華陽夫人又問道。
陽泉君笑了笑,說道:“應該沒有問題!以為兄看來,蘇代必然是從趙國而來。知曉些內幕。否則,斷然不會如此胸有成竹。說不定。蘇代已經遊說成功了趙國,否則。哪裏有這麽多的財帛結交為兄?!”
“那兄長你還如此信他?”華陽夫人奇道。
“合縱對秦、趙、燕、齊、楚五國有百利而無一害!無論他受哪個國家的指派,又或者先說服了哪個國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幫助我們將太子接迴晉陽,能幫助我們保住富貴!小妹不覺得,韓國確實很有可能向我們秦國下手嗎?”
“嗯!這倒也是!”華陽夫人終於安下心來。
陽泉君從宮中返迴後,將華陽夫人同意蘇代計策的事情告知了對方,並代表華陽夫人獻上了五百金,以資助蘇代遊說趙國。兩人約定,一旦趙國決定出兵,華陽夫人便開始裝病。
蘇代拿著新到手的五百金,渡汾水向東去了。蘇代的目的地當然不是趙國的代縣,而是齊國的臨淄。眼下,燕、趙兩國已經明確表示支持楚王為縱約長,遊說秦國也成功了大半,接下來就是遊說齊國了。
有人可能要問,為什麽不等著子楚返迴晉陽,秦王明確表態願意合縱再前往齊國,畢竟,秦王現在對合縱的事情一無所知。原因很簡單,按照正常的時間進度,沒有一個多月,趙國是不會出兵幫助蘇代做這件事的。人們總是對太過輕易的事情覺得理所當然,蘇代如果一下子就能讓趙國放下身段,陪秦國演這場戲,那蘇代對陽泉君、華陽夫人和子楚的恩情就不會那大了,如果是“曆經挫折”,這份恩情就無以倫比。利用這段時間吊吊他們的胃口,同時前往臨淄遊說,就成了蘇代的選擇。
臨淄對蘇代來說完全不是一個陌生的地方,蘇秦死後,齊宣王重用蘇代。方是時也,燕相子之與蘇代交好,蘇代助其執掌大權,更是鬧出了燕王禪讓,子之亂燕的大事。齊國趁勢伐燕,大獲全勝,差點滅掉燕國。後來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燕昭王勵精圖治,重用樂毅等人,差點滅掉齊國。田單複齊,書寫了另一段神話。齊、燕兩國的梁子也就結下來了。所有人都忽略了兩國交惡的根源,就在於燕王噲聽信包括蘇代等人的讒言,將燕國的大權委任給子之。蘇代借助其兄長蘇秦的影響力,加上自己的才能,往來於燕、齊兩國,備受重用,反倒是左右逢源。
蘇代來臨淄的事情很隱秘,從晉陽跋涉兩千多裏對年事已高的蘇代來說已經是很大的考驗,所以,蘇代抵達臨淄的第一件事就是休息。足足休息了五六日,蘇代才迴過神來,可是尚未來得及想好先去拜訪誰,田單就自己找到了蘇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