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邯鄲。
韓國大軍已經圍城五十天,韓軍一次又一次的攻勢被趙軍頑強的擊退。整整四萬名韓軍長眠在邯鄲城下,可依然改變不了韓國的決心。每一天,邯鄲都掙紮在血與淚中,水與火中。
於邯鄲城內的很多人來說,隻有今天,沒有明天。守城的趙軍早已習慣了一場大戰後,身邊的袍澤又換了一批。於趙國而言,這是一場沒有後路的戰爭,進一步是柳暗花明,退一步是萬丈深淵。
趙國不是沒有想過議和,但趙國更加清楚,在韓軍沒有碰壁前,向韓國求和意味著趙國放棄許多,比如尊嚴,比如驕傲。隻有讓韓國清楚,趙國堅強的意誌是韓國征服不了的,趙國的血性是韓國磨滅不了的,趙國才能以最小的代價讓韓國知難而退。
五十天的圍城戰,趙國死傷了一萬五千人。邯鄲的四門早已在漢弩的打擊下支零破碎,趙國用土石堵塞了四門,將邯鄲變成死地。趙軍無法出城,韓軍無法入城,城頭上的爭奪自然愈發激烈。
邯鄲雖然是堅城,趙軍也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但韓軍借助射程極遠的投石機的幫助,極大地減少了傷亡。不過,即使按照眼下的傷亡比例算,邯鄲城外的韓軍就算全軍覆沒,也無法殲滅邯鄲城內的十五萬趙軍。
所以,趙國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韓軍的策略變了。韓軍不再一味的強攻,而是改強攻為圍困。當然,為了保持對趙軍的壓力,韓軍時不時的佯動。當趙軍在城頭上嚴陣以待的時候,韓軍再用投石機殺傷趙軍。
邯鄲城內的糧草雖然充足,但城內的百姓也眾多。如果不能解圍,補充糧草,兩年後。邯鄲的糧草將告罄。
更可怕的是,邯鄲城完全失去了和外界的聯係。沒有人知道,外麵的戰況究竟如何。被圍困的時間越長,守軍的信心就會越低。
大部分邯鄲守軍、百姓還不知道,趙國君臣其實已經猜到了外麵的情形。當榮蚠的首級和沙丘、柏人邑的縣印呈現在趙王麵前的時候,即使心思再愚鈍的人也清楚,邯鄲不可能再有援軍。燕軍如果沒有大敗,早在一個月前就該出現在邯鄲城下,主將榮蚠也不會身死。韓國如果沒有把趙國一分為二。沙丘、柏人邑的縣印就不會被韓軍得到。
不過,為了穩定軍心,趙王並沒有把這個消息放出去。同樣的道理,趙國上卿藺相如在十天前咽下了最後一口氣,趙王也下令秘不發喪,為的就是讓邯鄲軍民保持繼續堅持的勇氣。
雖然表麵鎮定,但趙國君臣何不知道,時間拖得越久,越是對自己不利。誰也不知道,韓國有沒有追加大軍經略巨鹿郡、代郡;誰也不清楚。秦軍到底有沒有攻入雁門、雲中。如果堅持的後果是秦、韓兩國瓜分了趙國,如果保住邯鄲的代價是失去了剩餘的千裏之地,那真的是得不償失。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有關議和的唿聲漸漸高漲起來。誰都清楚,像是漳水以南這些已經被韓國攻占的土地不是趙國可以拿出的籌碼,想要韓國退兵,趙國至少要獻出巨鹿郡或是邯鄲郡。
失去了巨鹿,邯鄲郡就是飛地;失去了邯鄲郡,趙國的根基也就斷了。無論是哪一個,都是趙國不可承受的代價。但趙國更加承受不起名存實亡的結局。韓國的兵力實在太多,完全可以一邊圍困邯鄲,一邊派遣大軍前去攻城略地。
如果可以。趙國寧願放棄邯鄲郡,保住巨鹿郡。可惜。一個月前,韓國已經拿下了四分之一的巨鹿郡。邯鄲、武安又被韓軍圍困,趙軍想要全身而退,隻能是一種奢望。依照韓國的強勢,也許,隻有同時獻出巨鹿、邯鄲兩郡才能滿足韓國的貪欲。
平原君認為,韓國勢大,短時間內趙國難以與其爭鋒。所謂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就算失去了邯鄲、巨鹿兩郡,隻要保住了邯鄲、武安的二十多萬精銳大軍,趙國就有卷土重來,收複失地的機會。
平陽君則是持相反的意見,認為包圍邯鄲的韓軍糧草補給困難,韓國國力雖然強大,但也禁不住常年累月的這麽消耗下去。不用一年,韓軍必然退兵。甚至在這一年裏,趙軍有趁著韓軍懈怠的時候反敗為勝的機會。至於秦國的威脅,不過是癬疥之疾。
韓國使者唐雎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進入邯鄲城的,這也是兩個月來,唯一安然無恙進入邯鄲城的人。
唐雎到達的消息被封鎖得很嚴,除了趙王、平原君、平陽君、廉頗等寥寥幾人知道,許多大臣都不知道韓國派出了使者。
趙王之所以這麽做,也是生怕唐雎說出什麽話,做出什麽事讓趙國下不來台階。是戰下去還是議和,朝堂上的爭議已經夠大了,如果讓唐雎知道了這件事,再趁機挑撥,也許會生出事端,趙國即使不內亂,也會不和。倒不如,探明唐雎的來意後,再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當然,如果平原君、平陽君、廉頗可以達成一致意見,群臣中不會出現什麽反對的聲音。
趙國盡量做出不卑不亢的姿態,但無論是廉頗的怒目而視還是平原君的風淡雲輕、平陽君的處之坦然,絲毫左右不了唐雎的微微一笑,不以為然。
唐雎率先說道:“五十天前,燕國背信棄義,意欲奔襲巨鹿,為白起將軍識破,我軍苦戰四個時辰,大破之。十五萬燕軍三不存一,退守扶柳,沙丘縣令率軍投降。十天前,燕國獻榮蚠首級,請割易水以南的土地,韓王仁慈,已經同意了。我們韓國願意同燕國永結秦晉之好,燕不負我,我必不負燕。”
這個消息直接讓趙王、平原君、平陽君、廉頗瞠目結舌,趙國君臣不是沒想過燕軍大敗,但一下子折損十多萬大軍還是超過了趙國君臣的想象。燕國為了保全自己,不惜獻出敗軍之將榮蚠的首級,割讓易水以南的三百裏之地。這般的委曲求全,足以證明燕國的虛弱。是啊!在濟水南岸損失了十萬精銳,在巨鹿城下又折損了十多萬大軍,燕國的精銳不會超過十萬了。北方還有虎視眈眈的東胡,燕國實在沒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
但榮蚠貴為燕國的亞卿,貴為封君,地位如同趙國的廉頗,就這麽被當作替罪羔羊送出來,對民心對士氣不異於一次巨大的打擊!燕國這樣做實在太過委曲求全了些。至於割讓易水以南的三百裏之地,反而可以理解。這三百裏之地,大部分是取自齊國,算得上是慨他人之慷。失去了這些土地,燕國依然有五郡之地,還能恢複元氣!
不過,趙國君臣可不認為唐雎隻是在陳述一個無用的事實。唐雎言明燕國的情況,肯定是在威脅趙國,以儆效尤。
難道韓國是在暗示自己,趙國想要得到保全,也要做出這般的犧牲?!在唐雎道完這句話,這個念頭湧上趙王心頭。
見趙國君臣默然不語,唐雎繼續說道:“越國已然被楚國滅掉,作為懲戒,我們韓國攻占了湘水以西的楚國城邑,包括郢都。楚國在此次大戰中傷亡太多,如今屯兵江東。”
趙國君臣麵麵相覷,皆是無言以對。唐雎的意思很清楚,第一,韓國有兩麵作戰的能力;第二,楚國要消化滅掉越國的果實,無力北上與韓國爭鋒。想要指望楚國救援趙國,還是算了吧!(未完待續)
ps:第一更!早晨六點多起來出差,估計晚上很晚迴去,二更比較晚。
韓國大軍已經圍城五十天,韓軍一次又一次的攻勢被趙軍頑強的擊退。整整四萬名韓軍長眠在邯鄲城下,可依然改變不了韓國的決心。每一天,邯鄲都掙紮在血與淚中,水與火中。
於邯鄲城內的很多人來說,隻有今天,沒有明天。守城的趙軍早已習慣了一場大戰後,身邊的袍澤又換了一批。於趙國而言,這是一場沒有後路的戰爭,進一步是柳暗花明,退一步是萬丈深淵。
趙國不是沒有想過議和,但趙國更加清楚,在韓軍沒有碰壁前,向韓國求和意味著趙國放棄許多,比如尊嚴,比如驕傲。隻有讓韓國清楚,趙國堅強的意誌是韓國征服不了的,趙國的血性是韓國磨滅不了的,趙國才能以最小的代價讓韓國知難而退。
五十天的圍城戰,趙國死傷了一萬五千人。邯鄲的四門早已在漢弩的打擊下支零破碎,趙國用土石堵塞了四門,將邯鄲變成死地。趙軍無法出城,韓軍無法入城,城頭上的爭奪自然愈發激烈。
邯鄲雖然是堅城,趙軍也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但韓軍借助射程極遠的投石機的幫助,極大地減少了傷亡。不過,即使按照眼下的傷亡比例算,邯鄲城外的韓軍就算全軍覆沒,也無法殲滅邯鄲城內的十五萬趙軍。
所以,趙國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韓軍的策略變了。韓軍不再一味的強攻,而是改強攻為圍困。當然,為了保持對趙軍的壓力,韓軍時不時的佯動。當趙軍在城頭上嚴陣以待的時候,韓軍再用投石機殺傷趙軍。
邯鄲城內的糧草雖然充足,但城內的百姓也眾多。如果不能解圍,補充糧草,兩年後。邯鄲的糧草將告罄。
更可怕的是,邯鄲城完全失去了和外界的聯係。沒有人知道,外麵的戰況究竟如何。被圍困的時間越長,守軍的信心就會越低。
大部分邯鄲守軍、百姓還不知道,趙國君臣其實已經猜到了外麵的情形。當榮蚠的首級和沙丘、柏人邑的縣印呈現在趙王麵前的時候,即使心思再愚鈍的人也清楚,邯鄲不可能再有援軍。燕軍如果沒有大敗,早在一個月前就該出現在邯鄲城下,主將榮蚠也不會身死。韓國如果沒有把趙國一分為二。沙丘、柏人邑的縣印就不會被韓軍得到。
不過,為了穩定軍心,趙王並沒有把這個消息放出去。同樣的道理,趙國上卿藺相如在十天前咽下了最後一口氣,趙王也下令秘不發喪,為的就是讓邯鄲軍民保持繼續堅持的勇氣。
雖然表麵鎮定,但趙國君臣何不知道,時間拖得越久,越是對自己不利。誰也不知道,韓國有沒有追加大軍經略巨鹿郡、代郡;誰也不清楚。秦軍到底有沒有攻入雁門、雲中。如果堅持的後果是秦、韓兩國瓜分了趙國,如果保住邯鄲的代價是失去了剩餘的千裏之地,那真的是得不償失。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有關議和的唿聲漸漸高漲起來。誰都清楚,像是漳水以南這些已經被韓國攻占的土地不是趙國可以拿出的籌碼,想要韓國退兵,趙國至少要獻出巨鹿郡或是邯鄲郡。
失去了巨鹿,邯鄲郡就是飛地;失去了邯鄲郡,趙國的根基也就斷了。無論是哪一個,都是趙國不可承受的代價。但趙國更加承受不起名存實亡的結局。韓國的兵力實在太多,完全可以一邊圍困邯鄲,一邊派遣大軍前去攻城略地。
如果可以。趙國寧願放棄邯鄲郡,保住巨鹿郡。可惜。一個月前,韓國已經拿下了四分之一的巨鹿郡。邯鄲、武安又被韓軍圍困,趙軍想要全身而退,隻能是一種奢望。依照韓國的強勢,也許,隻有同時獻出巨鹿、邯鄲兩郡才能滿足韓國的貪欲。
平原君認為,韓國勢大,短時間內趙國難以與其爭鋒。所謂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就算失去了邯鄲、巨鹿兩郡,隻要保住了邯鄲、武安的二十多萬精銳大軍,趙國就有卷土重來,收複失地的機會。
平陽君則是持相反的意見,認為包圍邯鄲的韓軍糧草補給困難,韓國國力雖然強大,但也禁不住常年累月的這麽消耗下去。不用一年,韓軍必然退兵。甚至在這一年裏,趙軍有趁著韓軍懈怠的時候反敗為勝的機會。至於秦國的威脅,不過是癬疥之疾。
韓國使者唐雎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進入邯鄲城的,這也是兩個月來,唯一安然無恙進入邯鄲城的人。
唐雎到達的消息被封鎖得很嚴,除了趙王、平原君、平陽君、廉頗等寥寥幾人知道,許多大臣都不知道韓國派出了使者。
趙王之所以這麽做,也是生怕唐雎說出什麽話,做出什麽事讓趙國下不來台階。是戰下去還是議和,朝堂上的爭議已經夠大了,如果讓唐雎知道了這件事,再趁機挑撥,也許會生出事端,趙國即使不內亂,也會不和。倒不如,探明唐雎的來意後,再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當然,如果平原君、平陽君、廉頗可以達成一致意見,群臣中不會出現什麽反對的聲音。
趙國盡量做出不卑不亢的姿態,但無論是廉頗的怒目而視還是平原君的風淡雲輕、平陽君的處之坦然,絲毫左右不了唐雎的微微一笑,不以為然。
唐雎率先說道:“五十天前,燕國背信棄義,意欲奔襲巨鹿,為白起將軍識破,我軍苦戰四個時辰,大破之。十五萬燕軍三不存一,退守扶柳,沙丘縣令率軍投降。十天前,燕國獻榮蚠首級,請割易水以南的土地,韓王仁慈,已經同意了。我們韓國願意同燕國永結秦晉之好,燕不負我,我必不負燕。”
這個消息直接讓趙王、平原君、平陽君、廉頗瞠目結舌,趙國君臣不是沒想過燕軍大敗,但一下子折損十多萬大軍還是超過了趙國君臣的想象。燕國為了保全自己,不惜獻出敗軍之將榮蚠的首級,割讓易水以南的三百裏之地。這般的委曲求全,足以證明燕國的虛弱。是啊!在濟水南岸損失了十萬精銳,在巨鹿城下又折損了十多萬大軍,燕國的精銳不會超過十萬了。北方還有虎視眈眈的東胡,燕國實在沒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
但榮蚠貴為燕國的亞卿,貴為封君,地位如同趙國的廉頗,就這麽被當作替罪羔羊送出來,對民心對士氣不異於一次巨大的打擊!燕國這樣做實在太過委曲求全了些。至於割讓易水以南的三百裏之地,反而可以理解。這三百裏之地,大部分是取自齊國,算得上是慨他人之慷。失去了這些土地,燕國依然有五郡之地,還能恢複元氣!
不過,趙國君臣可不認為唐雎隻是在陳述一個無用的事實。唐雎言明燕國的情況,肯定是在威脅趙國,以儆效尤。
難道韓國是在暗示自己,趙國想要得到保全,也要做出這般的犧牲?!在唐雎道完這句話,這個念頭湧上趙王心頭。
見趙國君臣默然不語,唐雎繼續說道:“越國已然被楚國滅掉,作為懲戒,我們韓國攻占了湘水以西的楚國城邑,包括郢都。楚國在此次大戰中傷亡太多,如今屯兵江東。”
趙國君臣麵麵相覷,皆是無言以對。唐雎的意思很清楚,第一,韓國有兩麵作戰的能力;第二,楚國要消化滅掉越國的果實,無力北上與韓國爭鋒。想要指望楚國救援趙國,還是算了吧!(未完待續)
ps:第一更!早晨六點多起來出差,估計晚上很晚迴去,二更比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