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可為衛尉李牧副將,但此事不宜張揚!否則,趙國若是知曉,必然更加忌憚,反而不利於我們經略邯鄲!”範睢輕聲說道。


    張平一臉驚訝地望著範睢,顯然沒料到範睢會支持韓王的想法。張平欲要再次出言反對,卻被範睢的眼神阻止。就這麽一愣神的功夫,韓王立即拍板,決定以李牧為主將,白起為副將,繞道齊國奔襲邯鄲。


    考慮到趙國在河水以南的兵力必然不多,邯鄲才是趙國兵力雲集的所在,三十萬大軍兵分兩路,必定有所側重。二十萬大軍自然而然地被劃歸到李牧、白起指揮,畢竟邯鄲城下才是一場惡戰;十萬大軍則由蒙驁、王翦率領。


    韓王趁熱打鐵,將李牧、蒙驁、白起、王翦召集入宮,宣布了自己的決定!王翦、白起二人自是對韓王對自己的信任感激涕零,李牧、蒙驁有了得力的助手也是深感欣慰,畢竟王翦、白起隻是副將,立功最大的向來是主將,他們二人威脅不到自己的地位!


    唯有張平平靜的神色下,有一絲隱憂。雖然自己佩服韓王的大度、不計前嫌,但王翦、白起二人,尤其是白起,重而用之,怕是要惹人非議。現在是沒人知道他們二人是副將,等到戰事結束的時候,紙裏麵包裝不住火,於韓王的仁義有損!韓國又不是沒有可用的人才,為何偏偏選擇白起、王翦這兩個敏感的降將呢?!


    且不說李牧、蒙驁、白起、王翦興高采烈地分道揚鑣,準備打點行囊前去城外整合大軍,張平在韓王離開後,一把拉住範睢的手,問詢其中的緣由。為何範睢要阻止自己向韓王進諫。


    範睢長歎了一口氣,說道:“丞相可知。王上一直將白起、王翦視為韓國的心腹大患?”


    張平點了點頭,承認自己知道這件事情。白起戰功赫赫,稱得上是韓國的大敵。但王翦還沒有成為秦國衛尉。名聲不顯的時候,就被韓王斷言。若要滅秦,必須除掉此子。否則,假以時日,王翦必定成長為下一個白起!


    張平知道,韓王有識人之明。無論是範睢、魏轍,還是李牧、蒙驁,都是在一開始就被韓王委以重任!事實證明,韓王的眼光確實不錯。就連當初不過是一名校尉的王翦也成長為秦國的衛尉。投奔韓國後,隻用兩萬大軍就為韓國開疆擴土數百裏。但他們二人雖然皆是人才,但身份卻是有些尷尬。


    “丞相一定覺得,白起曾經率領秦軍,在伊闕大敗我們韓國,令韓國蒙羞,割讓了三川郡,臣民對此耿耿於懷?又或者覺得白起受秦國俸祿,卻棄秦奔韓,王上若是重用。會助長不忠之氣?”範睢笑嗬嗬地問道。


    張平正色迴道:“然也!王翦、白起二人皆是身居高位,受秦王倚重,如此不忠之人。重用之有礙王上仁義之名!長此以往下去,平實在擔心朝堂上的風氣會變壞啊!”


    範睢搖了搖頭,笑道:“征南將軍樂乘兵敗被俘,降了我們韓國,王上還不是一樣授予他郡尉的高職?!論職位,當初他在趙國隻是屈居廉頗、趙奢之下,不缺富貴,兵敗之後,樂乘卻不以死保全名節。是不是也是不忠不義之人?!”


    張平頓時語塞,良久方才強辯道:“征南將軍在趙國處處受排擠。有才卻被趙王棄之不用,位高權卻輕。棄趙奔韓,並無不妥!”


    範睢大有深意地遙遙指了指西北秦國方向,嗤笑道:“征東將軍突入關中,攻克鹹陽的時候,秦國畏懼。王上遣使要求秦國派出太子為質,交出白起、王翦二人,秦王從之。弭兵會盟的時候,王上獻出平陽百裏之地,換取秦國放棄白起、王翦二人,秦王又從之!自此,秦王與白起、王翦二人的君臣之義已然斷絕!此事在秦國有錯在先,秦王先負白起、王翦,二人投奔王上,為王上所用並無不妥!丞相卻是執迷了!”


    “執迷?”張平喃喃說道。


    “唯才是用,唯才是舉!丞相難道沒有看出來,王上為了招攬人才,無所不用其極嗎?白起、王翦皆是懷有大才,王上又怎麽可能忍心埋沒兩人的才能?如果白起、王翦願意為秦國效死,不願意為王上所用也就罷了!如今白起、王翦的家人皆在洛陽,王上優渥,之前不予以重用不過是考校兩人的誠意!現如今二人已經得到王上的信任,丞相若是阻撓,不但得罪了王翦、白起二人,也會惹得王上不快!”


    見張平低頭不語,範睢繼續說道:“丞相覺得這天下諸國,誰最有希望一統天下?”


    “自然是我們韓國!”張平沒有任何猶豫地迴道。如果放在十年之前,自然是秦國最有可能,趙國、楚國也有不小的希望。但隨著韓國接連吞並魏國、關中、淮泗,韓國隻要不犯大的錯誤,一統天下之勢絕對難以阻擋!


    “諸國之中,有才之士不勝枚舉,如果我們韓國每吞並一個國家,就將有心投靠我們韓國,願意為我們韓國所用的人棄之不用,就因為覺得他們不夠忠心,丞相以為,我們還能穩固統治嗎?”


    “這個......”張平無言以對。


    誰都知道,韓國滅掉魏國後,花費了不少精力分辨忠奸,將魏國降臣妥善處理,借助他們的幫助,才迅速坐穩了統治。以後滅趙也好,滅楚也好,韓國對有名的氏族還是以拉攏為主,殺隻可起一時的作用,還有損仁義。


    範睢慨歎道:“天下何其大也!睢以為,平天下易,治天下難!想要百姓不念故國,士子豪族肯為王上所用,在乎公平二字。不論國別,不論出身,凡是有才,願為韓國效力者,皆可得其所在!這天下。沒有魏人,沒有燕人,沒有秦人。沒有楚人,皆是王上的子民。我們若是沒有包容之心。又如何襄助王上一統天下呢?!白起、王翦本為秦國重臣,王上都能對他們推心置腹,加以重用,不正是可以讓天下人知道,我們韓國不以出身、背景為標準,而是唯才是用嗎?”


    張平久久不語,最終開口道:“是平執迷了!白起既然可以在伊闕敗我韓國,如今為我韓國所用。想來這次伐趙當很熱鬧。”言外之意,卻是默認了範睢的說法。


    但望著匆匆離去的張平,範睢知道,想要對方完全接受自己的想法,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十天後,齊王見到了韓國使者唐雎,也知道了韓國希望借道伐趙的事情。對此,齊王向君王後請示,君王後似乎打算放權,讓齊王自行決定。這讓年輕的齊王又驚又喜。


    不過。齊王還是勉強克製著自己的興奮之情,召集左丞相田單、右丞相後勝、中大夫貂勃(是的,你沒看錯。貂勃因為戰敗,讓燕軍渡過濟水防線而被降低了職位)等一幹臣子來商議,雖然齊王很想獨斷專行,也自以為自己所想的必然就是君王後所想的,但是,必要的形勢和過場還是需要走的。


    對於韓國向齊國借道一事,群臣的反應出奇的一致,那就是答應。別說韓國有恩於齊國,韓國又不能得罪。單單韓國在長城以南集結大軍,顯然這次借道。齊國是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


    隻是。對於韓國提出的,邀請齊國一同伐趙,齊國大臣們有了歧義。左丞相田單以為,齊國剛剛損失八萬士卒,士氣低迷,若要勉強伐趙,雖然有韓國打先鋒,但必然會招致民間的怨氣。齊國所患的不是土地、人口,而是百姓的休養生息。齊國對於韓國的盛情邀請,應該委婉拒絕。


    右丞相後勝則是抱著相反的觀點,韓國這些年屢戰屢勝,少有敗績。趙國如今動用了半數精銳攻打秦國,能夠用來抵禦韓軍的軍隊數量必然不多!齊國隻需派出數萬人馬,為韓軍搖旗呐喊,從旁聲援,就能輕而易舉地拿下數座城邑,甚至是上百裏的土地!


    這次齊國吃了一個悶虧,被燕國奪走了濟水北岸的土地。齊國之所以兵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齊國的兵力有限。這個時代,兵力和人口有著直接關係,這也是為何各國為何熱衷於頻繁發動戰事,說到底,就是為了土地、人口。


    有跟隨韓國謀利的機會,齊國為何要主動放棄?如果按照田單的想法,齊國需要休養生息多少年才能恢複元氣?燕國又豈會給齊國這樣的時間?以戰養戰,才是最好的辦法。


    以田單、後勝為代表,齊國兩派官員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希望出兵的指責另一方保守,希望休養生息的指責另一方激進。


    齊王顯然沒見過這樣的場景,心裏有些煩躁。給韓國借道是一定的,要不要派出大軍聲援韓國,齊王也沒想清楚。韓國已經表示,會動用二十萬大軍伐趙。齊國若是派出一兩萬兵馬,將毫無存在感,想要謀取一定的利益,至少也應該是五萬大軍。


    至於派出這麽多的大軍,獲利是肯定的,但能得到哪塊土地,韓國並沒有向自己做出保證。河水以北的土地,齊國並不是太感興趣,因為守之不易;河水以南的土地,取之不易。韓國既然想借道從曆下渡河,想必就是為了打趙國一個措手不及,想必趙國的河南地已經被韓國內定了。如果如此,齊國出兵的意義就不大了!甚至,有可能會被韓國利用,用來消耗趙軍的有生力量!


    齊王想起君王後曾經說過,治國不要太過在意一時的得失。如果齊國為了獲利而倉促出兵,反而落了下乘。趙國若是弱了,韓國更加強大,齊國又能得到什麽好處呢?!


    想通了這一點,齊王打斷了爭執不下的群臣,佯裝憤怒道:“寡人心意已決,夏收在即,不宜動兵!借道可以,派兵伐趙就免了吧!安平君,此事就由你和韓國使者交涉吧!”說完,拂袖而去。


    “臣遵旨!”田單望著轉身離去的齊王,心中大為鬆了一口氣。再看向後勝,後勝顯然對齊王這個外甥弗了自己的心意有些抑鬱,臉上的落寞失望之情不言而喻。似乎發現田單正在注視自己。後勝迴過頭來,朝著田單自言自語地搖了搖頭,未打招唿便先行離開了!


    齊國雖然有些紛爭。但齊國好歹知道自己的斤兩,又擔心被韓國利用。所以,對於韓國出兵的邀請,很快做出了迴應。雖然齊國拒絕,但也不失禮節,韓國也沒有怪罪!反倒是燕國,對於韓國拋出的誘餌,爭吵的極其激烈。


    丞相將渠一語道破了韓國的詭計,毫不避諱地說道:“巨鹿郡雖然富庶。但卻不是韓國所有。如今韓國以巨鹿郡利誘我們,分明就是慨他人之慷!我們拿下巨鹿郡,不知道還要損失多少人馬!臣以為,還是當圖謀齊國!雖然此次我們損失十萬大軍,隻得到不到兩百裏的土地,但齊國的傷亡也不少。隻要我們不時派兵佯裝渡河,齊國必然驚慌。不需三五載,齊國必然疲憊,到時,可大軍全力南下!”


    栗腹搖頭。顯然對將渠的說辭不以為意。不過,對於丞相將渠,栗腹還是表現出了足夠的敬意。微微躬身作揖道:“若無韓國阻礙,此次我們燕國大軍南下,必然可以盡全功!齊國乃是韓國的東方屏障,無論如何,韓國都不會放任我們燕國輕易吞並齊國的!三五年後,即便齊國疲弱,韓國也會繼續出兵救援齊國,甚至,韓國可能會率先動手。在我們動手前滅掉齊國!到時,我們豈不是白白付出了時間和精力?!所以。臣以為齊國可圖之,但前提是韓國無暇救援齊國!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韓、趙為敵。韓、趙皆是當世大國,兩國開戰,短時間內必定難以分出勝負!即便韓國取勝,也必然傷亡過大!到時,方才是畢其功於一役,吞並齊國的良機!”


    將渠點頭認可了栗腹的說法,搶先說道:“若要滅齊,韓國確實為我們燕國的最大阻力!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當緩緩圖之,不可操之過急!如果我們攻打趙國的巨鹿郡,豈不是被韓國拖下水?合我們燕、韓兩國之力,加上趙國半數精銳在與秦國廝殺,趙國即使得以保存,也會元氣大傷!失去了趙國的製約,韓國更加肆無忌憚,我們燕國的壓力就大了!”


    “丞相此言差矣!”栗腹笑著說道,“丞相以為,若是沒有我們燕國從旁的支援、牽製,韓國想要拿下趙國,會付出多少代價?”


    “這個......二三十萬大軍還是有的!”將渠報出了一個數字。


    在將渠看來,韓國一旦伐趙,趙國必定在第一時間調集雲中、雁門的精銳南下支援邯鄲,在在邯鄲東、南兩個方向嚴防死守。就連伐秦的大軍,也會迫於形勢會返迴國內!如果韓國想要在廉頗率領的援軍抵達邯鄲前拿下邯鄲,或者說,逼迫趙國簽訂城下之盟,那麽必須速戰速決。彼時,趙國應該可以拚湊出一支數量不超過二十萬的大軍,由於趙國處於防守的一方,二三十萬的數字還是放大韓軍投石機、漢弩效果後的結論。


    “是啊!二三十萬大軍!韓軍這次出兵又有多少呢?最多也就是這個數字吧!畢竟,韓國召集了太多的青壯去修建鄭國渠,像徐州、青州這些新收之地,韓國還是施行輕徭薄賦的策略!丞相以為,韓國會願意犧牲這麽多的人馬,換來重創趙國嗎?”栗腹反問道。


    “當然不會!”將渠並沒有絲毫猶豫。如果韓國如此無私,重創趙國,燕國必定在第一時間吞並雁門、雲中、代郡、巨鹿這樣的地盤,隻給趙國留下一個邯鄲郡,讓趙國歸附自己,充當自己和韓國的緩衝所在!


    “韓國不傻,韓王也不傻,諸位好好想想,韓王可曾做過賠本的買賣?就連數次冒險發動戰事,也是大獲全勝?指望我們可以坐山觀虎鬥,韓、趙拚一個兩敗俱傷是不可能的!韓國之所以希望我們出兵巨鹿郡,打的就是讓我們燕國牽製趙國的主意!我們若是拒絕,韓國必然雷聲大雨點小,改為蠶食趙國,而不是和趙國一戰定勝負!”


    將渠反問道:“我們若是答應,豈不正中韓國下懷?”


    “韓國想要的不過是我們燕國的表態,一個我們燕國不會置身事外,也不會襄助趙國的表態!至於我們能不能攻下巨鹿郡,損失多少,韓國並不關心!所以臣以為,想要韓、趙兩國互相消耗,讓我們燕國漁翁得利,就必須出兵巨鹿!這是一個態度!至於是真的攻打巨鹿還是佯攻,就要看韓、趙兩國的戰局了!”栗腹笑嗬嗬地說道。(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螞蚱不吃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螞蚱不吃魚並收藏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