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平舒城的趙虎來說,過去的半年是波譎雲詭的半年。年初的時候,自己跟隨平舒城的五百士卒南下攻打齊國。在攻克了齊國的武遂城後,突然又接到和齊國罷戰的命令。
更令趙虎詫異的是,沒過半個月,原本還是敵人的齊國轉眼就成了燕國的盟友,兩國又合力抗擊趙國。然後又是和趙國的止戰,然後又是被派遣到扶柳城,再次挑釁趙國。直到一個月前,自己才接到撤兵的命令。持續了大半年的戰爭總算在離鄉日久的燕軍千唿萬喚的等待中結束。
原本出發時還有五百人的平舒城士卒在撤兵的時候隻剩下堪堪兩百人。最勇武的伍長趙勇死了,死於和趙軍一場規模不大的遭遇戰。趙軍的弓箭手將趙勇射成了一隻刺蝟,趙虎看出了趙勇對這個塵世的留戀,但卻無能為力。趙虎隻能噙著淚,拚著命衝向趙軍,完全不顧趙軍遞過來的武器,用以命博命的方式,和趙軍廝殺。如果不是燕軍的援兵就在左右,如果不是趙虎身後的袍澤跟進的很快,趙虎早就戰死了。但想以命報答對方的趙虎終究活了下來。
趙虎不會忘記趙勇對自己的救命之恩。如果不是自己的伍長,自己早就戰死在武遂城頭了。如果不是自己的伍長,自己早就無數次死在敵軍從自己身後刺過來的長矛、長劍、長槍之下。這是一個如同父兄的長者,雖然平日裏要求的嚴格了些,但趙虎知道,對方都是為了自己好!
如果有可能,趙虎寧願戰死的是自己這個無牽無掛的人。畢竟自己從軍前,給家裏留下了足夠的錢財。父親的病會痊愈,痊愈後還能再生養一個兒子。而趙勇卻是孤兒,家裏的孩子還在嗷嗷待哺。在失去了趙勇這個家裏的頂梁柱後,趙虎無法想象。趙勇一家該如何熬過這個冬天以及未來更加漫長的日子。
鐵匠陳巧、農民李廣也死了,死於趙軍發動的一場夜襲。趙勇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兩人在自己眼前被趙軍騎兵殺死,碩大的頭顱飛到半空。前一個時辰還和自己談笑風生的袍澤轉眼化作冰冷的屍體。雖然趙勇發了瘋的一樣射殺了這名趙軍騎兵,但人死了,終究不能活過來。那一夜,燕軍在趙軍的偷襲之下,損失了五千人馬。
土郎中衛生還活著,但土郎中在這次夜襲當中殘廢了一條腿。失去了戰力的他被遣散迴鄉。看著土郎中離去時落寞蕭索的身影,趙虎實在不知道是該為他慶幸還是為他悲哀。慶幸的是對方保住了性命,這是所有戰死者奢望卻再也無法得到的幸運。悲哀的是對方以後的生活會很難,很難!兵役不用服,徭役卻不可能避免。而有時,活著並不一定好過死去。
因為作戰勇敢,殺敵超過十人,趙虎被提拔成什長。半年的廝殺早就將當初那個稚嫩的少年變成冷血的硬漢。望著剛剛從國內征召來的新軍,趙虎不厭其煩地指點著這些新兵蛋子,教他們如何在戰場上保命。一些愣頭青自然不滿。吵著要學殺敵的本領,而不是保命的手段。趙虎對此隻是嗤之一笑,冷聲說。如果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你連殺敵的資格都沒有!
後來,這一什的新兵在看到趙虎滿身的創傷後,都不自覺地對趙虎生出了畏懼之心。加上趙虎寡言少語,所有人都自覺地不願意和趙虎多說上幾句話。趙虎也總算知道,為何自己的伍長總是寡言少語,也許,真的沒有多少共同語言,也許。他也像自己一樣緬懷著曾經的袍澤吧!那些和自己同生共死,可以交托性命。交托後背的袍澤!
夜半從噩夢中驚醒,卻強忍著不叫出聲。卻手握著身邊從不離手的武器,任由冷汗打濕了脊背,掛滿了臉頰,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趙虎委婉地拒絕了伯長關於留下自己成為職業軍人的提議,雖然趙虎知道,自己就算躲得了一時,也躲不過一世。隻要天下尚未太平,隻要四海沒有歸一,自己就絕對不可能擺脫該死的戰爭!但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閑,陪伴家人,對趙虎來說,已然足夠。
在迴平舒城的路上,趙虎也總算知道,燕國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兵、止戰、發兵、止戰的原因。也終於知曉了,這場本可以在兩個月結束的戰爭為何持續了半年之久!
魏國喪失大片國土,隻餘安陵百裏之地,依附韓國的消息是很令人震驚。但更令天下震驚的是魏王自降王爵,這意味著魏國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一個隻是侯爵的人如何再和其他稱王的人打交道?哪怕韓國沒有限製魏國的行動,一個隻能擁有三千兵力的國家,又能掀起什麽風浪?和這個相比,信陵君出奔臨淄反而沒那麽惹人注目。哪怕齊國假惺惺地拜信陵君為客卿,封安國君,也隻是顯得魏國更加悲壯,信陵君更加落寞!
所有的人都意識到,中原已經是韓國的跑馬之地。哪怕其他國家再如何不甘心,也不敢指責韓國吞並了魏國!論道義,魏國屢次三番的背信棄義,戲弄韓國,實乃咎由自取!論實力,韓國傲世群雄,等其他國家有了實力,再指責韓國的不是也無妨!何況,韓國用百裏之地安撫了敏感的楚國,又在秦昭王的葬禮上允諾不主動攻打秦國,願意和秦國休兵止戰,秦國正需要休養生息,解決越來越突出的矛盾,自然答應下來。韓國來自西方和南方的威脅頓時瓦解。
至於北方,韓國信守了承諾,將中牟的百裏之地歸還給趙國,又自動放棄了趙國割讓的三座城邑,邯鄲主張見好就收的大臣占了上風。兩國正式達成協議,在河水(黃河)以北,兩國以朝歌、太行山為分界;在河水以南,兩國以平陽、煮棗一線為分界。隻是沒來由的,或者說很默契的,兩國開始修繕邊境的城邑,雖然沒有囤積重兵,但提防之意已經明顯。
唯一微妙的是東方,要知道,韓王已經下令緝拿信陵君,也開出了豐厚的賞賜,如今信陵君在臨淄的消息不脛而走,韓國卻沒有向齊國施壓要人的意思。正因為如此,許多人都在猜測也在觀望,一旦韓國向齊國索要信陵君,齊國究竟會不會服軟同意,亦或者齊國會和韓國撕破臉皮。有關這件事的流言充斥著整個七月,隻是,在七月裏,韓國似乎忘記了追緝信陵君這迴事,讓所有的人大失所望。
一波又一波的學子從從韓國各地的書院中走出來,分赴河東、東郡、碭郡以及剛剛成立的河內郡各地,代替韓王牧守百姓。而更多的學子則是從潁川學院走出來,為將來的執政一方而去鄉野教書,體察民情。
在公元前268年這一年,韓國無疑的最大的贏家。天下諸侯見證了一個龐然大物般的國家在中原雄起。論地域,韓國方圓四千裏,西起巴蜀,東至碭郡,北起上黨,南到南陽,韓國已經擁有十二郡之地。論人口,中原素來人傑地靈,物產豐饒,單單是中原腹心潁川、三川、河內、東郡、碭郡、南陽、汝南七郡之地,就擁有人口超過百萬戶。算上河東、上黨、漢中和巴蜀五郡之地的三十五萬戶人口。韓國的人口總數已經超過了一百三十萬戶,這已經是天下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
而這個時候,齊國的人口堪堪隻有四十萬戶,秦國四十五萬戶,趙國五十萬戶,楚國四十五戶,燕國三十五萬戶。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在下決定的時候,都要顧及韓國的利益。
一些深諳時局的縱橫家不得不感歎,如今最有希望統一天下的已經變成了韓國。韓國似乎是天命所在,否則,魏國怎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惹惱韓國呢!本來實力就不如韓國,魏國生怕自己死的不夠快,一再和韓國作對。偏偏這個時候,秦昭王死了,齊襄王死了,趙惠文王死了,而唯一可以及時支援魏國的楚國,偏偏被魏國得罪死了。剩下一個有心無力的燕國,魏國能夠存活下來才怪!
不過,正如秦國強大的時候,山東六國合夥對付秦國一樣,如今韓國給各國的壓迫感太強了,縱橫家們已經看出來,接下來就是自己大展身手,謀求富貴的時候了!無論是說服其他國家聯合對付韓國也好,還是前往新鄭幫韓國對付他國也罷,自己的才能總能得到施展!
一股暗流,在公元前268年的秋天,開始湧動!(未完待續)
ps:第一更!
更令趙虎詫異的是,沒過半個月,原本還是敵人的齊國轉眼就成了燕國的盟友,兩國又合力抗擊趙國。然後又是和趙國的止戰,然後又是被派遣到扶柳城,再次挑釁趙國。直到一個月前,自己才接到撤兵的命令。持續了大半年的戰爭總算在離鄉日久的燕軍千唿萬喚的等待中結束。
原本出發時還有五百人的平舒城士卒在撤兵的時候隻剩下堪堪兩百人。最勇武的伍長趙勇死了,死於和趙軍一場規模不大的遭遇戰。趙軍的弓箭手將趙勇射成了一隻刺蝟,趙虎看出了趙勇對這個塵世的留戀,但卻無能為力。趙虎隻能噙著淚,拚著命衝向趙軍,完全不顧趙軍遞過來的武器,用以命博命的方式,和趙軍廝殺。如果不是燕軍的援兵就在左右,如果不是趙虎身後的袍澤跟進的很快,趙虎早就戰死了。但想以命報答對方的趙虎終究活了下來。
趙虎不會忘記趙勇對自己的救命之恩。如果不是自己的伍長,自己早就戰死在武遂城頭了。如果不是自己的伍長,自己早就無數次死在敵軍從自己身後刺過來的長矛、長劍、長槍之下。這是一個如同父兄的長者,雖然平日裏要求的嚴格了些,但趙虎知道,對方都是為了自己好!
如果有可能,趙虎寧願戰死的是自己這個無牽無掛的人。畢竟自己從軍前,給家裏留下了足夠的錢財。父親的病會痊愈,痊愈後還能再生養一個兒子。而趙勇卻是孤兒,家裏的孩子還在嗷嗷待哺。在失去了趙勇這個家裏的頂梁柱後,趙虎無法想象。趙勇一家該如何熬過這個冬天以及未來更加漫長的日子。
鐵匠陳巧、農民李廣也死了,死於趙軍發動的一場夜襲。趙勇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兩人在自己眼前被趙軍騎兵殺死,碩大的頭顱飛到半空。前一個時辰還和自己談笑風生的袍澤轉眼化作冰冷的屍體。雖然趙勇發了瘋的一樣射殺了這名趙軍騎兵,但人死了,終究不能活過來。那一夜,燕軍在趙軍的偷襲之下,損失了五千人馬。
土郎中衛生還活著,但土郎中在這次夜襲當中殘廢了一條腿。失去了戰力的他被遣散迴鄉。看著土郎中離去時落寞蕭索的身影,趙虎實在不知道是該為他慶幸還是為他悲哀。慶幸的是對方保住了性命,這是所有戰死者奢望卻再也無法得到的幸運。悲哀的是對方以後的生活會很難,很難!兵役不用服,徭役卻不可能避免。而有時,活著並不一定好過死去。
因為作戰勇敢,殺敵超過十人,趙虎被提拔成什長。半年的廝殺早就將當初那個稚嫩的少年變成冷血的硬漢。望著剛剛從國內征召來的新軍,趙虎不厭其煩地指點著這些新兵蛋子,教他們如何在戰場上保命。一些愣頭青自然不滿。吵著要學殺敵的本領,而不是保命的手段。趙虎對此隻是嗤之一笑,冷聲說。如果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你連殺敵的資格都沒有!
後來,這一什的新兵在看到趙虎滿身的創傷後,都不自覺地對趙虎生出了畏懼之心。加上趙虎寡言少語,所有人都自覺地不願意和趙虎多說上幾句話。趙虎也總算知道,為何自己的伍長總是寡言少語,也許,真的沒有多少共同語言,也許。他也像自己一樣緬懷著曾經的袍澤吧!那些和自己同生共死,可以交托性命。交托後背的袍澤!
夜半從噩夢中驚醒,卻強忍著不叫出聲。卻手握著身邊從不離手的武器,任由冷汗打濕了脊背,掛滿了臉頰,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趙虎委婉地拒絕了伯長關於留下自己成為職業軍人的提議,雖然趙虎知道,自己就算躲得了一時,也躲不過一世。隻要天下尚未太平,隻要四海沒有歸一,自己就絕對不可能擺脫該死的戰爭!但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閑,陪伴家人,對趙虎來說,已然足夠。
在迴平舒城的路上,趙虎也總算知道,燕國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兵、止戰、發兵、止戰的原因。也終於知曉了,這場本可以在兩個月結束的戰爭為何持續了半年之久!
魏國喪失大片國土,隻餘安陵百裏之地,依附韓國的消息是很令人震驚。但更令天下震驚的是魏王自降王爵,這意味著魏國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一個隻是侯爵的人如何再和其他稱王的人打交道?哪怕韓國沒有限製魏國的行動,一個隻能擁有三千兵力的國家,又能掀起什麽風浪?和這個相比,信陵君出奔臨淄反而沒那麽惹人注目。哪怕齊國假惺惺地拜信陵君為客卿,封安國君,也隻是顯得魏國更加悲壯,信陵君更加落寞!
所有的人都意識到,中原已經是韓國的跑馬之地。哪怕其他國家再如何不甘心,也不敢指責韓國吞並了魏國!論道義,魏國屢次三番的背信棄義,戲弄韓國,實乃咎由自取!論實力,韓國傲世群雄,等其他國家有了實力,再指責韓國的不是也無妨!何況,韓國用百裏之地安撫了敏感的楚國,又在秦昭王的葬禮上允諾不主動攻打秦國,願意和秦國休兵止戰,秦國正需要休養生息,解決越來越突出的矛盾,自然答應下來。韓國來自西方和南方的威脅頓時瓦解。
至於北方,韓國信守了承諾,將中牟的百裏之地歸還給趙國,又自動放棄了趙國割讓的三座城邑,邯鄲主張見好就收的大臣占了上風。兩國正式達成協議,在河水(黃河)以北,兩國以朝歌、太行山為分界;在河水以南,兩國以平陽、煮棗一線為分界。隻是沒來由的,或者說很默契的,兩國開始修繕邊境的城邑,雖然沒有囤積重兵,但提防之意已經明顯。
唯一微妙的是東方,要知道,韓王已經下令緝拿信陵君,也開出了豐厚的賞賜,如今信陵君在臨淄的消息不脛而走,韓國卻沒有向齊國施壓要人的意思。正因為如此,許多人都在猜測也在觀望,一旦韓國向齊國索要信陵君,齊國究竟會不會服軟同意,亦或者齊國會和韓國撕破臉皮。有關這件事的流言充斥著整個七月,隻是,在七月裏,韓國似乎忘記了追緝信陵君這迴事,讓所有的人大失所望。
一波又一波的學子從從韓國各地的書院中走出來,分赴河東、東郡、碭郡以及剛剛成立的河內郡各地,代替韓王牧守百姓。而更多的學子則是從潁川學院走出來,為將來的執政一方而去鄉野教書,體察民情。
在公元前268年這一年,韓國無疑的最大的贏家。天下諸侯見證了一個龐然大物般的國家在中原雄起。論地域,韓國方圓四千裏,西起巴蜀,東至碭郡,北起上黨,南到南陽,韓國已經擁有十二郡之地。論人口,中原素來人傑地靈,物產豐饒,單單是中原腹心潁川、三川、河內、東郡、碭郡、南陽、汝南七郡之地,就擁有人口超過百萬戶。算上河東、上黨、漢中和巴蜀五郡之地的三十五萬戶人口。韓國的人口總數已經超過了一百三十萬戶,這已經是天下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
而這個時候,齊國的人口堪堪隻有四十萬戶,秦國四十五萬戶,趙國五十萬戶,楚國四十五戶,燕國三十五萬戶。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在下決定的時候,都要顧及韓國的利益。
一些深諳時局的縱橫家不得不感歎,如今最有希望統一天下的已經變成了韓國。韓國似乎是天命所在,否則,魏國怎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惹惱韓國呢!本來實力就不如韓國,魏國生怕自己死的不夠快,一再和韓國作對。偏偏這個時候,秦昭王死了,齊襄王死了,趙惠文王死了,而唯一可以及時支援魏國的楚國,偏偏被魏國得罪死了。剩下一個有心無力的燕國,魏國能夠存活下來才怪!
不過,正如秦國強大的時候,山東六國合夥對付秦國一樣,如今韓國給各國的壓迫感太強了,縱橫家們已經看出來,接下來就是自己大展身手,謀求富貴的時候了!無論是說服其他國家聯合對付韓國也好,還是前往新鄭幫韓國對付他國也罷,自己的才能總能得到施展!
一股暗流,在公元前268年的秋天,開始湧動!(未完待續)
ps: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