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發展一如韓王的預料,魏國終究沒有同意派遣信陵君為質。韓王對此毫不介意,這本來不過就是一次臨時起意的試探,用來拖延時間罷了!所謂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概莫如此!
倒是魏國這麽快開始懷疑韓國的誠意,讓韓王有些驚訝!四波使者悄悄離開大梁前往別國求援的事情自然瞞不過韓國的耳目,隻是,韓王卻沒有派兵阻攔。道理很簡單,韓國發兵三十萬包圍大梁城的消息這麽驚人,即使韓國再如何刻意隱瞞,也無法阻止天下諸侯知道!
諸侯們一旦知曉,在對韓國很是忌憚之餘,必定加派人手刺探大梁的情報!如果韓國把大梁圍堵的水泄不通,一者造成消息不暢,消息不暢則諸侯妄加揣測,惴惴不安,說不定真的聯合起來救援魏國!二者,也不利於韓國接下來的用計。
哪裏像現在,韓國執行的是圍三缺一的策略,一方麵給魏國以希望,表示韓國不會斬盡殺絕;另一方麵也是安天下諸侯之心,表示韓國不過是惱怒魏國不遵守之前的議和協議,兵圍大梁,教訓下魏國罷了!而不是要滅亡魏國!
如果韓王真的派兵阻攔魏國使者,一方麵會讓魏國更加警惕,另一方麵也會讓天下諸侯警醒。正是基於這樣的顧慮。索性,韓國大大方方地讓魏國使者通過,讓燕、趙、齊、楚、秦五國知曉大梁的真實現狀。韓王相信,魏國的使者固然可以抵達五國的都城,但五國卻不一定會願意出兵襄助魏國!
接下來的十日,可以用大梁無戰事來形容。雖然大梁城嚴陣以待,四門緊閉,但韓軍從來沒有發動過一場戰事。每日裏。韓軍就是不停地反複操練著,或演示陣法,或加固營寨。或打造雲梯。期間,魏國也曾派出小股的斥候出城偵查韓軍大營。但無疑都铩羽而歸。韓軍似乎可以放任魏國的使者的通過,但卻不願意魏軍得知自己的蹤跡。密密麻麻的旌旗將韓軍大營遮掩住,魏軍隻可以隱隱約約聽到韓軍的動靜,對韓軍大營更深處的,則是一無所知!
魏國上下一方麵慶幸韓國信守諾言,沒有攻打大梁,另一方麵也是隱隱不安。這種不安來源於兩個方麵,一個是燕、趙、齊、楚四國會不會派兵救援魏國。另一個則是韓軍是不是在醞釀著什麽陰謀,譬如水淹大梁?雖然韓國一直自號仁義,水淹於德行有虧,但成王敗寇,曆史本來就是勝利者書寫的,水淹的好處多多,可以減少數萬甚至十萬的損失,何樂而不為?!
此時的邯鄲城,因為魏國使者段幹崇的到來而變得氣氛詭異起來。對於發生在南方六百裏的戰事,趙國上下是了然於胸的。趙國對此既有幸災樂禍的感覺。亦有羨慕之情,忌憚之意。
數十年前,魏國還是三晉當中第一強國。那個時候,龐涓率領八萬魏武卒圍困邯鄲,何其威風。沒想到,風水輪流轉,原本是三晉墊底的韓國轉眼就成為三晉當中的第一強國,更是派出三十萬大軍圍困大梁,魏國迫不得已,向趙國求援!加上魏國剛剛背叛趙國,差點陷趙王於危難之中。韓國代趙國懲罰下魏國,這是趙國幸災樂禍的原因。
但趙國又是多麽希望。包圍大梁的是自己趙國啊!最好也是趙國攻克大梁,方能報當初龐涓領兵攻克邯鄲的一箭之仇!但韓國輕而易舉地征召了三十萬大軍伐魏。又令趙國忌憚不已!要知道,韓國可是剛剛結束和秦國的戰事!三十萬大軍已經是趙國可以動用的兵力的一半,趙國又如何不忌憚?!
對於魏國的求援,趙國君臣之間發生了極大的分歧。有的大臣認為,魏國多行不義,此乃咎由自取!加上長安君正在新鄭為質,趙國更是有賴韓國的幫助,才解決了太原郡的為難,於情於理,都不應該答應魏國的求援!若是趙國援救魏國,則置趙王於不仁不義之境!
而有的大臣則認為,韓國雖然沒有滅亡魏國之心,但獲得函穀關、河東郡和鴻溝以西兩百裏之地的韓國實力已經大增!如今韓國三十萬大軍圍困大梁,顯然不僅僅是要求魏國交出魏齊這麽簡單,索要更多的土地才是韓國真實的目的。韓國如今雖然和趙國交好,但卻不代表會一直和韓國交好!一旦韓國失去了製衡,實力遠勝秦、趙兩國,則恐怕會生出對趙國的覬覦之心。為了趙國的大計,保住魏國的實力,讓魏國牽製韓國實屬必要!至於長安君,雖然為質於韓,但韓國卻不一定會拿長安君如何!畢竟,處死長安君就是徹底得罪了趙國,韓國應該不會做這種傻事!何況,趙國也不是和韓國真正的翻臉,不過是迫使韓國退兵罷了!
平原君則是更加為難。因為上大夫段幹崇在麵見趙王之前,悄悄求見了自己。段幹崇的意思很簡單也很明確,那就是魏國希望自己可以把藏匿在自己府上的魏齊交出。如今韓國的態度已經很堅決了,不見到魏齊的人頭,絕不收兵,魏國承受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平原君愛惜自己的聲譽,對此自然是矢口否認,沒有承認魏齊藏匿在自己府上。但段幹崇臨走前卻是言之鑿鑿的表示,既然平原君和魏齊無關,就不要阻攔自己去把魏齊逼出來!
從感情上講,平原君是希望趙國出兵的。隻要趙國聯合齊國、燕國、楚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向韓國施壓,韓國應該有很大的可能撤圍、退兵。魏齊的性命也就因此保住了。這不僅僅的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趙國!韓國這次不僅在道義上也在實力上占據了製高點,魏國想要滿足韓國的要求,不丟失一半的土地是不指望的。幾乎可以確定,沒有趙國幹涉的話,趙國的南方屏障將丟失!
但從理智上說,平原君卻知道。趙國出兵的可能真的不大。因為長安君的關係,趙太後是肯定不願意讓自己的幼子冒險的!要知道,如今。真正可以左右趙國政局的,不是趙王。不是自己,不是藺相如,而是藏在幕後,表麵上對趙國時局不大關心的趙太後。隻要趙太後不同意出兵,趙王就不能下達出兵的命令!
聯想到三日前,韓國丞相張平在宮中當著自己和趙王的麵,對趙太後所說的那一番話,平原君不禁暗暗歎息。魏國想要指望趙國出兵,怕是無望了。
事實也正如平原君所想的那般,自從段幹崇抵達邯鄲後,雖然多番活動,但成效幾乎沒有。能夠在趙王麵前說上話的宗貴大臣,總是不肯表態支持援救魏國,哪怕段幹崇送出了厚禮,他們也是顧左右而言他,不肯透出一絲口風。甚至,有些人在段幹崇多次連番求見後。幹脆閉門謝客,稱病不出。
最後,失去了耐心的段幹崇隻能用重金收買了平原君府上的一名門客。才得知為何像平原君這樣的人也不肯表態是否同意支持援救魏國。原因很簡單,趙太後把趙國八百石以上的官員全都召集起來,表麵誰要是敢支持出兵援救魏國,他必定以手中拐杖杖責對方,罷其官,削其職。段幹崇更是從這名門客口中得知,在自己抵達邯鄲的三天前,韓國丞相就已經抵達了。趙太後也是在那個時候許諾,絕不幹涉韓國攻打魏國一事。
表麵上看。趙國是擔心在新鄭為質的長安君有危險,但實際上。韓國為了拉攏趙國,也付出了百裏的土地!韓國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不但同意把趙國前不久才割讓的中牟之地歸還給趙國,更是免去了救援趙國時趙國許諾的三座城邑!趙太後原本就看魏國不爽,如今,也樂得作壁上觀!
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段幹崇隻能感歎時也命也!韓國又一次走到了趙國的前麵,也許在包圍大梁之前,韓國就料到魏國會向趙國求援,而韓國更是提前堵死了魏國向趙國求援的這條路!趙國得了便宜,也得到了尊重,加上長安君在新鄭為質,韓國拿此隱隱威脅趙太後,趙國也就就範了!即使藺相如一再上書陳說利害,奈何趙太後心意已決!
齊國,臨淄。
中大夫顏恩也遭遇了類似段幹崇的窘境。一路風塵仆仆地趕到臨淄,顏恩原本打算大展拳腳,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說齊王。但得到的消息卻是齊王駕崩了!新任齊王尚未行冠禮,齊國大事係數由君王後和丞相後勝決斷!這直接打亂了顏恩的計劃!齊國正在國喪,肯定不願意動刀兵。掌舵的君王後和丞相後勝會有心情聽自己的遊說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眼下都不是遊說的時候。
齊國上下如今都在忙著準備齊襄王的喪事,在得知魏國派遣使者前來臨淄後,齊國感動之餘,還以為魏王派人是前來吊唁魏王!畢竟,齊國派到各國通知齊王駕崩,邀請各國前來吊唁的使者才走了不過五天,魏國的使者就風塵仆仆地趕來了!因此,也就造成了這麽“美麗”的誤會!
顏恩隻能將錯就錯,代替魏王吊唁了齊襄王一番。君王後因為是婦道人家,沒有出來見顏恩。新任齊王則是被執掌禮儀的大臣帶著又是祭祀太廟,又是祭拜社稷,完全沒有麵見顏恩的功夫。隻有丞相後勝和顏恩麵談了一會,代齊王表達了對魏王的感激之意。趁著這個難得的功夫,顏恩當即表達了自己有要事和後勝商量的想法。後勝覺得有些奇怪,但在吊唁現場,人多嘴雜,也不好細問,也就答應了下來。
當晚,顏恩在丞相府上等待了許久,才盼來了迴到府上的後勝。兩人落座之後,先是緬懷了下齊襄王的豐功偉績和傷感了下齊襄王駕崩後對天下的損失才轉入正式的話題。
當後勝得知顏恩的真實來意是來向齊國求援,希望(剩餘的我一個小時內修改完成,建議大家不要自動訂閱,這樣,一般第二天一早就可以直接看到修改後的了。已經自動訂閱的,隻能是抱歉了,好在我看到自動訂閱的較少。在某些吧是有更新的,抱歉!)
平原君則是更加為難。因為上大夫段幹崇在麵見趙王之前,悄悄求見了自己。段幹崇的意思很簡單也很明確。那就是魏國希望自己可以把藏匿在自己府上的魏齊交出。如今韓國的態度已經很堅決了,不見到魏齊的人頭。絕不收兵,魏國承受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平原君愛惜自己的聲譽,對此自然是矢口否認,沒有承認魏齊藏匿在自己府上。但段幹崇臨走前卻是言之鑿鑿的表示,既然平原君和魏齊無關,就不要阻攔自己去把魏齊逼出來!
從感情上講,平原君是希望趙國出兵的。隻要趙國聯合齊國、燕國、楚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向韓國施壓,韓國應該有很大的可能撤圍、退兵。魏齊的性命也就因此保住了。這不僅僅的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趙國!韓國這次不僅在道義上也在實力上占據了製高點,魏國想要滿足韓國的要求,不丟失一半的土地是不指望的。幾乎可以確定,沒有趙國幹涉的話,趙國的南方屏障將丟失!
但從理智上說,平原君卻知道,趙國出兵的可能真的不大。因為長安君的關係,趙太後是肯定不願意讓自己的幼子冒險的!要知道,如今,真正可以左右趙國政局的。不是趙王,不是自己,不是藺相如。而是藏在幕後,表麵上對趙國時局不大關心的趙太後。隻要趙太後不同意出兵,趙王就不能下達出兵的命令!
聯想到三日前,韓國丞相張平在宮中當著自己和趙王的麵,對趙太後所說的那一番話,平原君不禁暗暗歎息,魏國想要指望趙國出兵,怕是無望了。
事實也正如平原君所想的那般,自從段幹崇抵達邯鄲後。雖然多番活動,但成效幾乎沒有。能夠在趙王麵前說上話的宗貴大臣。總是不肯表態支持援救魏國,哪怕段幹崇送出了厚禮。他們也是顧左右而言他,不肯透出一絲口風。甚至,有些人在段幹崇多次連番求見後,幹脆閉門謝客,稱病不出。
最後,失去了耐心的段幹崇隻能用重金收買了平原君府上的一名門客,才得知為何像平原君這樣的人也不肯表態是否同意支持援救魏國。原因很簡單,趙太後把趙國八百石以上的官員全都召集起來,表麵誰要是敢支持出兵援救魏國,他必定以手中拐杖杖責對方,罷其官,削其職。段幹崇更是從這名門客口中得知,在自己抵達邯鄲的三天前,韓國丞相就已經抵達了。趙太後也是在那個時候許諾,絕不幹涉韓國攻打魏國一事。
表麵上看,趙國是擔心在新鄭為質的長安君有危險,但實際上,韓國為了拉攏趙國,也付出了百裏的土地!韓國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不但同意把趙國前不久才割讓的中牟之地歸還給趙國,更是免去了救援趙國時趙國許諾的三座城邑!趙太後原本就看魏國不爽,如今,也樂得作壁上觀!
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段幹崇隻能感歎時也命也!韓國又一次走到了趙國的前麵,也許在包圍大梁之前,韓國就料到魏國會向趙國求援,而韓國更是提前堵死了魏國向趙國求援的這條路!趙國得了便宜,也得到了尊重,加上長安君在新鄭為質,韓國拿此隱隱威脅趙太後,趙國也就就範了!即使藺相如一再上書陳說利害,奈何趙太後心意已決!
齊國,臨淄。
中大夫顏恩也遭遇了類似段幹崇的窘境。一路風塵仆仆地趕到臨淄,顏恩原本打算大展拳腳,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說齊王。但得到的消息卻是齊王駕崩了!新任齊王尚未行冠禮,齊國大事係數由君王後和丞相後勝決斷!這直接打亂了顏恩的計劃!齊國正在國喪,肯定不願意動刀兵。掌舵的君王後和丞相後勝會有心情聽自己的遊說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眼下都不是遊說的時候。
齊國上下如今都在忙著準備齊襄王的喪事,在得知魏國派遣使者前來臨淄後,齊國感動之餘,還以為魏王派人是前來吊唁魏王!畢竟,齊國派到各國通知齊王駕崩,邀請各國前來吊唁的使者才走了不過五天,魏國的使者就風塵仆仆地趕來了!因此,也就造成了這麽“美麗”的誤會!
顏恩隻能將錯就錯,代替魏王吊唁了齊襄王一番。君王後因為是婦道人家,沒有出來見顏恩。新任齊王則是被執掌禮儀的大臣帶著又是祭祀太廟,又是祭拜社稷,完全沒有麵見顏恩的功夫。(未完待續)
倒是魏國這麽快開始懷疑韓國的誠意,讓韓王有些驚訝!四波使者悄悄離開大梁前往別國求援的事情自然瞞不過韓國的耳目,隻是,韓王卻沒有派兵阻攔。道理很簡單,韓國發兵三十萬包圍大梁城的消息這麽驚人,即使韓國再如何刻意隱瞞,也無法阻止天下諸侯知道!
諸侯們一旦知曉,在對韓國很是忌憚之餘,必定加派人手刺探大梁的情報!如果韓國把大梁圍堵的水泄不通,一者造成消息不暢,消息不暢則諸侯妄加揣測,惴惴不安,說不定真的聯合起來救援魏國!二者,也不利於韓國接下來的用計。
哪裏像現在,韓國執行的是圍三缺一的策略,一方麵給魏國以希望,表示韓國不會斬盡殺絕;另一方麵也是安天下諸侯之心,表示韓國不過是惱怒魏國不遵守之前的議和協議,兵圍大梁,教訓下魏國罷了!而不是要滅亡魏國!
如果韓王真的派兵阻攔魏國使者,一方麵會讓魏國更加警惕,另一方麵也會讓天下諸侯警醒。正是基於這樣的顧慮。索性,韓國大大方方地讓魏國使者通過,讓燕、趙、齊、楚、秦五國知曉大梁的真實現狀。韓王相信,魏國的使者固然可以抵達五國的都城,但五國卻不一定會願意出兵襄助魏國!
接下來的十日,可以用大梁無戰事來形容。雖然大梁城嚴陣以待,四門緊閉,但韓軍從來沒有發動過一場戰事。每日裏。韓軍就是不停地反複操練著,或演示陣法,或加固營寨。或打造雲梯。期間,魏國也曾派出小股的斥候出城偵查韓軍大營。但無疑都铩羽而歸。韓軍似乎可以放任魏國的使者的通過,但卻不願意魏軍得知自己的蹤跡。密密麻麻的旌旗將韓軍大營遮掩住,魏軍隻可以隱隱約約聽到韓軍的動靜,對韓軍大營更深處的,則是一無所知!
魏國上下一方麵慶幸韓國信守諾言,沒有攻打大梁,另一方麵也是隱隱不安。這種不安來源於兩個方麵,一個是燕、趙、齊、楚四國會不會派兵救援魏國。另一個則是韓軍是不是在醞釀著什麽陰謀,譬如水淹大梁?雖然韓國一直自號仁義,水淹於德行有虧,但成王敗寇,曆史本來就是勝利者書寫的,水淹的好處多多,可以減少數萬甚至十萬的損失,何樂而不為?!
此時的邯鄲城,因為魏國使者段幹崇的到來而變得氣氛詭異起來。對於發生在南方六百裏的戰事,趙國上下是了然於胸的。趙國對此既有幸災樂禍的感覺。亦有羨慕之情,忌憚之意。
數十年前,魏國還是三晉當中第一強國。那個時候,龐涓率領八萬魏武卒圍困邯鄲,何其威風。沒想到,風水輪流轉,原本是三晉墊底的韓國轉眼就成為三晉當中的第一強國,更是派出三十萬大軍圍困大梁,魏國迫不得已,向趙國求援!加上魏國剛剛背叛趙國,差點陷趙王於危難之中。韓國代趙國懲罰下魏國,這是趙國幸災樂禍的原因。
但趙國又是多麽希望。包圍大梁的是自己趙國啊!最好也是趙國攻克大梁,方能報當初龐涓領兵攻克邯鄲的一箭之仇!但韓國輕而易舉地征召了三十萬大軍伐魏。又令趙國忌憚不已!要知道,韓國可是剛剛結束和秦國的戰事!三十萬大軍已經是趙國可以動用的兵力的一半,趙國又如何不忌憚?!
對於魏國的求援,趙國君臣之間發生了極大的分歧。有的大臣認為,魏國多行不義,此乃咎由自取!加上長安君正在新鄭為質,趙國更是有賴韓國的幫助,才解決了太原郡的為難,於情於理,都不應該答應魏國的求援!若是趙國援救魏國,則置趙王於不仁不義之境!
而有的大臣則認為,韓國雖然沒有滅亡魏國之心,但獲得函穀關、河東郡和鴻溝以西兩百裏之地的韓國實力已經大增!如今韓國三十萬大軍圍困大梁,顯然不僅僅是要求魏國交出魏齊這麽簡單,索要更多的土地才是韓國真實的目的。韓國如今雖然和趙國交好,但卻不代表會一直和韓國交好!一旦韓國失去了製衡,實力遠勝秦、趙兩國,則恐怕會生出對趙國的覬覦之心。為了趙國的大計,保住魏國的實力,讓魏國牽製韓國實屬必要!至於長安君,雖然為質於韓,但韓國卻不一定會拿長安君如何!畢竟,處死長安君就是徹底得罪了趙國,韓國應該不會做這種傻事!何況,趙國也不是和韓國真正的翻臉,不過是迫使韓國退兵罷了!
平原君則是更加為難。因為上大夫段幹崇在麵見趙王之前,悄悄求見了自己。段幹崇的意思很簡單也很明確,那就是魏國希望自己可以把藏匿在自己府上的魏齊交出。如今韓國的態度已經很堅決了,不見到魏齊的人頭,絕不收兵,魏國承受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平原君愛惜自己的聲譽,對此自然是矢口否認,沒有承認魏齊藏匿在自己府上。但段幹崇臨走前卻是言之鑿鑿的表示,既然平原君和魏齊無關,就不要阻攔自己去把魏齊逼出來!
從感情上講,平原君是希望趙國出兵的。隻要趙國聯合齊國、燕國、楚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向韓國施壓,韓國應該有很大的可能撤圍、退兵。魏齊的性命也就因此保住了。這不僅僅的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趙國!韓國這次不僅在道義上也在實力上占據了製高點,魏國想要滿足韓國的要求,不丟失一半的土地是不指望的。幾乎可以確定,沒有趙國幹涉的話,趙國的南方屏障將丟失!
但從理智上說,平原君卻知道。趙國出兵的可能真的不大。因為長安君的關係,趙太後是肯定不願意讓自己的幼子冒險的!要知道,如今。真正可以左右趙國政局的,不是趙王。不是自己,不是藺相如,而是藏在幕後,表麵上對趙國時局不大關心的趙太後。隻要趙太後不同意出兵,趙王就不能下達出兵的命令!
聯想到三日前,韓國丞相張平在宮中當著自己和趙王的麵,對趙太後所說的那一番話,平原君不禁暗暗歎息。魏國想要指望趙國出兵,怕是無望了。
事實也正如平原君所想的那般,自從段幹崇抵達邯鄲後,雖然多番活動,但成效幾乎沒有。能夠在趙王麵前說上話的宗貴大臣,總是不肯表態支持援救魏國,哪怕段幹崇送出了厚禮,他們也是顧左右而言他,不肯透出一絲口風。甚至,有些人在段幹崇多次連番求見後。幹脆閉門謝客,稱病不出。
最後,失去了耐心的段幹崇隻能用重金收買了平原君府上的一名門客。才得知為何像平原君這樣的人也不肯表態是否同意支持援救魏國。原因很簡單,趙太後把趙國八百石以上的官員全都召集起來,表麵誰要是敢支持出兵援救魏國,他必定以手中拐杖杖責對方,罷其官,削其職。段幹崇更是從這名門客口中得知,在自己抵達邯鄲的三天前,韓國丞相就已經抵達了。趙太後也是在那個時候許諾,絕不幹涉韓國攻打魏國一事。
表麵上看。趙國是擔心在新鄭為質的長安君有危險,但實際上。韓國為了拉攏趙國,也付出了百裏的土地!韓國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不但同意把趙國前不久才割讓的中牟之地歸還給趙國,更是免去了救援趙國時趙國許諾的三座城邑!趙太後原本就看魏國不爽,如今,也樂得作壁上觀!
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段幹崇隻能感歎時也命也!韓國又一次走到了趙國的前麵,也許在包圍大梁之前,韓國就料到魏國會向趙國求援,而韓國更是提前堵死了魏國向趙國求援的這條路!趙國得了便宜,也得到了尊重,加上長安君在新鄭為質,韓國拿此隱隱威脅趙太後,趙國也就就範了!即使藺相如一再上書陳說利害,奈何趙太後心意已決!
齊國,臨淄。
中大夫顏恩也遭遇了類似段幹崇的窘境。一路風塵仆仆地趕到臨淄,顏恩原本打算大展拳腳,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說齊王。但得到的消息卻是齊王駕崩了!新任齊王尚未行冠禮,齊國大事係數由君王後和丞相後勝決斷!這直接打亂了顏恩的計劃!齊國正在國喪,肯定不願意動刀兵。掌舵的君王後和丞相後勝會有心情聽自己的遊說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眼下都不是遊說的時候。
齊國上下如今都在忙著準備齊襄王的喪事,在得知魏國派遣使者前來臨淄後,齊國感動之餘,還以為魏王派人是前來吊唁魏王!畢竟,齊國派到各國通知齊王駕崩,邀請各國前來吊唁的使者才走了不過五天,魏國的使者就風塵仆仆地趕來了!因此,也就造成了這麽“美麗”的誤會!
顏恩隻能將錯就錯,代替魏王吊唁了齊襄王一番。君王後因為是婦道人家,沒有出來見顏恩。新任齊王則是被執掌禮儀的大臣帶著又是祭祀太廟,又是祭拜社稷,完全沒有麵見顏恩的功夫。隻有丞相後勝和顏恩麵談了一會,代齊王表達了對魏王的感激之意。趁著這個難得的功夫,顏恩當即表達了自己有要事和後勝商量的想法。後勝覺得有些奇怪,但在吊唁現場,人多嘴雜,也不好細問,也就答應了下來。
當晚,顏恩在丞相府上等待了許久,才盼來了迴到府上的後勝。兩人落座之後,先是緬懷了下齊襄王的豐功偉績和傷感了下齊襄王駕崩後對天下的損失才轉入正式的話題。
當後勝得知顏恩的真實來意是來向齊國求援,希望(剩餘的我一個小時內修改完成,建議大家不要自動訂閱,這樣,一般第二天一早就可以直接看到修改後的了。已經自動訂閱的,隻能是抱歉了,好在我看到自動訂閱的較少。在某些吧是有更新的,抱歉!)
平原君則是更加為難。因為上大夫段幹崇在麵見趙王之前,悄悄求見了自己。段幹崇的意思很簡單也很明確。那就是魏國希望自己可以把藏匿在自己府上的魏齊交出。如今韓國的態度已經很堅決了,不見到魏齊的人頭。絕不收兵,魏國承受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平原君愛惜自己的聲譽,對此自然是矢口否認,沒有承認魏齊藏匿在自己府上。但段幹崇臨走前卻是言之鑿鑿的表示,既然平原君和魏齊無關,就不要阻攔自己去把魏齊逼出來!
從感情上講,平原君是希望趙國出兵的。隻要趙國聯合齊國、燕國、楚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向韓國施壓,韓國應該有很大的可能撤圍、退兵。魏齊的性命也就因此保住了。這不僅僅的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趙國!韓國這次不僅在道義上也在實力上占據了製高點,魏國想要滿足韓國的要求,不丟失一半的土地是不指望的。幾乎可以確定,沒有趙國幹涉的話,趙國的南方屏障將丟失!
但從理智上說,平原君卻知道,趙國出兵的可能真的不大。因為長安君的關係,趙太後是肯定不願意讓自己的幼子冒險的!要知道,如今,真正可以左右趙國政局的。不是趙王,不是自己,不是藺相如。而是藏在幕後,表麵上對趙國時局不大關心的趙太後。隻要趙太後不同意出兵,趙王就不能下達出兵的命令!
聯想到三日前,韓國丞相張平在宮中當著自己和趙王的麵,對趙太後所說的那一番話,平原君不禁暗暗歎息,魏國想要指望趙國出兵,怕是無望了。
事實也正如平原君所想的那般,自從段幹崇抵達邯鄲後。雖然多番活動,但成效幾乎沒有。能夠在趙王麵前說上話的宗貴大臣。總是不肯表態支持援救魏國,哪怕段幹崇送出了厚禮。他們也是顧左右而言他,不肯透出一絲口風。甚至,有些人在段幹崇多次連番求見後,幹脆閉門謝客,稱病不出。
最後,失去了耐心的段幹崇隻能用重金收買了平原君府上的一名門客,才得知為何像平原君這樣的人也不肯表態是否同意支持援救魏國。原因很簡單,趙太後把趙國八百石以上的官員全都召集起來,表麵誰要是敢支持出兵援救魏國,他必定以手中拐杖杖責對方,罷其官,削其職。段幹崇更是從這名門客口中得知,在自己抵達邯鄲的三天前,韓國丞相就已經抵達了。趙太後也是在那個時候許諾,絕不幹涉韓國攻打魏國一事。
表麵上看,趙國是擔心在新鄭為質的長安君有危險,但實際上,韓國為了拉攏趙國,也付出了百裏的土地!韓國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不但同意把趙國前不久才割讓的中牟之地歸還給趙國,更是免去了救援趙國時趙國許諾的三座城邑!趙太後原本就看魏國不爽,如今,也樂得作壁上觀!
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段幹崇隻能感歎時也命也!韓國又一次走到了趙國的前麵,也許在包圍大梁之前,韓國就料到魏國會向趙國求援,而韓國更是提前堵死了魏國向趙國求援的這條路!趙國得了便宜,也得到了尊重,加上長安君在新鄭為質,韓國拿此隱隱威脅趙太後,趙國也就就範了!即使藺相如一再上書陳說利害,奈何趙太後心意已決!
齊國,臨淄。
中大夫顏恩也遭遇了類似段幹崇的窘境。一路風塵仆仆地趕到臨淄,顏恩原本打算大展拳腳,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說齊王。但得到的消息卻是齊王駕崩了!新任齊王尚未行冠禮,齊國大事係數由君王後和丞相後勝決斷!這直接打亂了顏恩的計劃!齊國正在國喪,肯定不願意動刀兵。掌舵的君王後和丞相後勝會有心情聽自己的遊說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眼下都不是遊說的時候。
齊國上下如今都在忙著準備齊襄王的喪事,在得知魏國派遣使者前來臨淄後,齊國感動之餘,還以為魏王派人是前來吊唁魏王!畢竟,齊國派到各國通知齊王駕崩,邀請各國前來吊唁的使者才走了不過五天,魏國的使者就風塵仆仆地趕來了!因此,也就造成了這麽“美麗”的誤會!
顏恩隻能將錯就錯,代替魏王吊唁了齊襄王一番。君王後因為是婦道人家,沒有出來見顏恩。新任齊王則是被執掌禮儀的大臣帶著又是祭祀太廟,又是祭拜社稷,完全沒有麵見顏恩的功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