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大梁。
韓軍撤退的消息讓魏國上下歡欣鼓舞,丹水南岸,再也沒有一名韓軍的身影。在派出了小股的斥候,確定韓軍是真的撤退後,魏國終於展現出迫不及待的心情。魏王以郎中令衛慶為將,領兵五萬,渡河接收被韓國丟棄的城邑。
五萬魏軍一路直奔啟封城,任誰都知道,和大梁失聯已久的啟封城多半是兇多吉少,但也不排除晉鄙創造奇跡的可能。無論如何,晉鄙為了大梁保衛戰,犧牲頗多,又乃魏國第一名將,魏王當然不願意晉鄙出事,
當晉鄙看著五萬魏軍抵達的時候,感動地幾乎流淚。城外圍困自己的韓軍幾乎在一夜之間,消失地無影無蹤,而大梁援軍抵達的速度之快,超乎了自己的想象。這說明什麽?這說明魏王還是很掛念自己的。魏國的主力大軍在自己堅守啟封的這段時間,應該完成了集結,韓軍兵力不足,隻能見好就收,撤退迴國。
看著眼睛布滿血絲、神形憔悴的晉鄙,郎中令衛慶露出欽佩之意,感慨地說道:“將軍是立了大功的!收複失地一事,就交給末將吧!”
晉鄙點了點頭,憑借啟封城內一萬殘軍,還真的隻能把這個功績讓給衛慶。自己完成了魏王交代的任務,也該迴大梁向魏王述職了。不過,晉鄙還有一個問題,所以好奇地問道:“韓軍怎麽退的這麽快?”
郎中令衛慶笑著解釋道:“齊國出兵十萬攻打楚國,楚國不能支撐,已經撤退迴去了。燕國又和齊國一道,在邊境集結了大軍。趙國南下的意誌本就不堅決,出了這麽一檔事,自然兵無戰意將無戰心。少了楚國、趙國的幫忙,韓國又不過是十多萬大軍,我們大魏卻在大梁附近集結了二十多萬的大軍。韓國素來謹慎,又怎麽不會退兵呢?!隻是可惜,河東我們是保不住了。如何修補和韓國的關係,著實讓人頭疼啊!”
晉鄙臉色沉重地點了點頭,魏國算是逃過一劫。隻是韓國盡在咫尺,韓國這次也算是吃了一個暗虧。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這件事隻能是從長計議了。
“車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看一步吧!”晉鄙一臉平靜地說道。
郎中令衛慶不語,默認了晉鄙的說法,稍後道:“如今看到將軍安全,王上的心可以放下了。慶這就派人去大梁告訴王上這個好消息。慶觀將軍麾下士卒疲憊不堪。不如就地休整,慶撥一萬大軍駐守啟封城如何?”
“如此甚好!隻是這一萬殘軍,還是由我帶迴大梁吧!”說到這裏,晉鄙的臉色略顯尷尬,又道:“守城之時,全軍上下已有死誌,非常之時難免采取非常手段!這啟封城的民心,隻能是勞煩郎中令重拾了!”
郎中令衛慶明顯一愣。略顯疑惑道:“這個自然!隻是,這民心......”
晉鄙連連擺手,道:“這件事。等進了城,郎中令就知道了!我累了,就不叨擾郎中令了。”
說完,晉鄙竟是隻留下一名副將交接城防,自己帶領著整裝待發的一萬魏軍直奔大梁而去。
郎中令衛慶帶著疑惑進入了啟封城。一進城門,衛慶就近乎呆住了。這哪裏還像一座城邑。裏麵完好無損的房屋十不存一。坑坑窪窪的街道,兩道環形城牆模樣的防禦線。到處是雜物,城內的百姓麵無表情。有表情地則是極度狂熱,喊著老子有錢、老子有錢等癡狂的話。衛慶一看就知道,這明顯是戰爭的後遺症。
想來,晉鄙為了守住啟封,奉行了全城皆兵的策略,否則,萬不會出現城內百姓如此稀少的情景。這種竭澤而漁的策略隻會換來一時的強大,但戰爭的創傷絕不會那麽容易修複。這也從側麵說明,當時韓軍給啟封城內的守軍壓力是多麽大。郎中令衛慶在心裏暗暗想道,怪不得晉鄙逃也似地想要離開這個地方,看來,哪怕是再鐵石心腸的人麵對一座被自己親手“摧毀”的城池,也不忍心看。
衛慶卻是不知道,就在數日前,啟封城內發生一場動亂,一部分覺得守城無望的軍官聯合不少百姓一起叛亂,晉鄙用了鐵血手段,及時地鎮壓住了。但隨即引發的營嘯幾乎完全摧毀了啟封城。在巨大的壓力下,不少魏軍都發瘋了,向手無寸鐵的百姓殺去。這直接導致了原本三萬人的大軍堪堪剩下一萬初頭,百姓更是幾乎死光。
事情的起因簡單地令人發指。因為晉鄙軍功至上的策略,不少膽大包天的地痞有了表現的機會。有了甘願用身體交換糧食的婦人後他們還不滿足,居然還把魔爪伸向了落魄的啟封商人的女眷,不少當地守軍的家屬也受了殃及池與之害。任何人也不能否認商人的能量,當越來越多的人淪為利益受害者,自然而然會形成一個利益聯盟。原本有韓軍猛烈地攻城,所有的人還能約束,但隨著韓軍主動後撤,圍而不攻,無處發泄的魏軍彼此大打出手。外來守軍和當地駐軍的矛盾,普通青壯和魏軍的矛盾,商人、百姓和魏軍的矛盾,在有心人士的挑撥下,終於爆發了。
當黑暗中,一些想開門向韓國投降的“魏軍”向身邊的袍澤揮舞起手中的武器,一切都亂了。他們叫囂著晉鄙不死,所有的人都要為晉鄙陪葬的口號,在各個城門發起倒戈。處於極度壓抑、恐慌情形下的魏軍自然而然地發生營嘯。這種朝不保夕的日子所有的人都受夠了,往日裏還有女人、美酒供大家麻痹自己,但在這個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情形下,麵對猙獰著想要殺死自己的“袍澤”,所有人的第一反應是殺死所有靠近自己的人。甚至往日裏那些對自己大唿小叫,欺負自己的袍澤、長官也成了每個人泄憤的對象。反正啟封城已經亂了,有冤的報冤,有仇的報仇,每個人隻想發泄出蓬勃而出的戰意、殺意。
晉鄙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更關鍵的是,唯一還能保持理智的軍隊不過七八千人。晉鄙敢肯定,如果自己敢命令這七八千人出去平亂,絕對會被撕得粉碎。所以,晉鄙也隻能是任由兩方殺得差不多了,才出麵平息。而這個時候,戰力最弱的百姓幾乎已經死光。好在,韓軍一直沒有攻城的跡象,倒是沒有給晉鄙製造更大的麻煩。
晉鄙留下了一個爛攤子給郎中令衛慶,衛慶卻以為啟封城戰損這麽大,是因為韓軍的攻勢太強的緣故。按照正常的攻城戰損比,韓軍怕是犧牲了七八萬人。一時之間,衛慶對晉鄙居然生出了滔滔不絕的敬仰之情。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由大梁到啟封城的馳道,西麵乃是逢澤,不通道路,東麵則是鴻溝,人馬亦不能行。在抵達啟封後,郎中令衛慶並沒有做過多的停留,隻是留下三千大軍駐守啟封,自己則親自帶領剩餘的四萬多人直奔榆關、林縣。按照魏王的命令,郎中令衛慶將在這兩個地方加固邊境的城防,修築長城,以防止韓國的再次入侵。
北上的晉鄙出了啟封城後,一口氣狂奔了三十裏才停下了腳步。身後那座城邑已經不是正常人可以呆的了,為了防止事情敗露,晉鄙下令殺光了所有知道內幕的百姓,唯一幸存下來的,居然是瘋了的或者傻了的百姓。這是晉鄙第一次這麽殘忍,但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如果可以,晉鄙寧願啟封失守,自己戰死沙場。隻是,真正麵臨生死抉擇的時候,晉鄙才發現,自己有太多的東西舍不得,比如名利、比如家人。
一路無事,晉鄙派出的斥候不斷地稟報前方沒有敵情。一切都似乎證明,韓軍這次是真的退了。晉鄙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來,一個河東加上函穀關,韓國實在是占了天大的便宜。自己早就建議魏王不要輕信秦國,結果魏王一意孤行,落得現在這種得不償失,自吞苦果的結局。魏國想要崛起,似乎越來越難了。
驚喜總是不經意來臨,危險也是如此。就在晉鄙決定紮營的時候,卻是發現副將神色慌張地跑了過來。晉鄙神色一凜,一種不祥的感覺湧上心頭,難道出現了什麽變故?!可千萬不要如此啊!晉鄙很清楚,為了擺脫心裏的陰影,自己麾下的一萬大軍可是一路疾馳,用了不到半日的功夫就行進了五十裏。如果這個時候遇到大股敵軍,那是萬萬不能敵的。除非,對方的兵力源遠遜於自己。可明明,郎中令衛慶的五萬大軍一路偵查,沒有發現敵情!晉鄙自我安慰道,也許,自己的多心了。
可副將接下來的話打碎了晉鄙的僥幸,“將軍!大事不好了!派出去偵查情況的斥候隻活了一個迴來,他臨死前說前麵有五六萬韓軍!”(未完待續)
ps:努力碼字中
韓軍撤退的消息讓魏國上下歡欣鼓舞,丹水南岸,再也沒有一名韓軍的身影。在派出了小股的斥候,確定韓軍是真的撤退後,魏國終於展現出迫不及待的心情。魏王以郎中令衛慶為將,領兵五萬,渡河接收被韓國丟棄的城邑。
五萬魏軍一路直奔啟封城,任誰都知道,和大梁失聯已久的啟封城多半是兇多吉少,但也不排除晉鄙創造奇跡的可能。無論如何,晉鄙為了大梁保衛戰,犧牲頗多,又乃魏國第一名將,魏王當然不願意晉鄙出事,
當晉鄙看著五萬魏軍抵達的時候,感動地幾乎流淚。城外圍困自己的韓軍幾乎在一夜之間,消失地無影無蹤,而大梁援軍抵達的速度之快,超乎了自己的想象。這說明什麽?這說明魏王還是很掛念自己的。魏國的主力大軍在自己堅守啟封的這段時間,應該完成了集結,韓軍兵力不足,隻能見好就收,撤退迴國。
看著眼睛布滿血絲、神形憔悴的晉鄙,郎中令衛慶露出欽佩之意,感慨地說道:“將軍是立了大功的!收複失地一事,就交給末將吧!”
晉鄙點了點頭,憑借啟封城內一萬殘軍,還真的隻能把這個功績讓給衛慶。自己完成了魏王交代的任務,也該迴大梁向魏王述職了。不過,晉鄙還有一個問題,所以好奇地問道:“韓軍怎麽退的這麽快?”
郎中令衛慶笑著解釋道:“齊國出兵十萬攻打楚國,楚國不能支撐,已經撤退迴去了。燕國又和齊國一道,在邊境集結了大軍。趙國南下的意誌本就不堅決,出了這麽一檔事,自然兵無戰意將無戰心。少了楚國、趙國的幫忙,韓國又不過是十多萬大軍,我們大魏卻在大梁附近集結了二十多萬的大軍。韓國素來謹慎,又怎麽不會退兵呢?!隻是可惜,河東我們是保不住了。如何修補和韓國的關係,著實讓人頭疼啊!”
晉鄙臉色沉重地點了點頭,魏國算是逃過一劫。隻是韓國盡在咫尺,韓國這次也算是吃了一個暗虧。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這件事隻能是從長計議了。
“車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看一步吧!”晉鄙一臉平靜地說道。
郎中令衛慶不語,默認了晉鄙的說法,稍後道:“如今看到將軍安全,王上的心可以放下了。慶這就派人去大梁告訴王上這個好消息。慶觀將軍麾下士卒疲憊不堪。不如就地休整,慶撥一萬大軍駐守啟封城如何?”
“如此甚好!隻是這一萬殘軍,還是由我帶迴大梁吧!”說到這裏,晉鄙的臉色略顯尷尬,又道:“守城之時,全軍上下已有死誌,非常之時難免采取非常手段!這啟封城的民心,隻能是勞煩郎中令重拾了!”
郎中令衛慶明顯一愣。略顯疑惑道:“這個自然!隻是,這民心......”
晉鄙連連擺手,道:“這件事。等進了城,郎中令就知道了!我累了,就不叨擾郎中令了。”
說完,晉鄙竟是隻留下一名副將交接城防,自己帶領著整裝待發的一萬魏軍直奔大梁而去。
郎中令衛慶帶著疑惑進入了啟封城。一進城門,衛慶就近乎呆住了。這哪裏還像一座城邑。裏麵完好無損的房屋十不存一。坑坑窪窪的街道,兩道環形城牆模樣的防禦線。到處是雜物,城內的百姓麵無表情。有表情地則是極度狂熱,喊著老子有錢、老子有錢等癡狂的話。衛慶一看就知道,這明顯是戰爭的後遺症。
想來,晉鄙為了守住啟封,奉行了全城皆兵的策略,否則,萬不會出現城內百姓如此稀少的情景。這種竭澤而漁的策略隻會換來一時的強大,但戰爭的創傷絕不會那麽容易修複。這也從側麵說明,當時韓軍給啟封城內的守軍壓力是多麽大。郎中令衛慶在心裏暗暗想道,怪不得晉鄙逃也似地想要離開這個地方,看來,哪怕是再鐵石心腸的人麵對一座被自己親手“摧毀”的城池,也不忍心看。
衛慶卻是不知道,就在數日前,啟封城內發生一場動亂,一部分覺得守城無望的軍官聯合不少百姓一起叛亂,晉鄙用了鐵血手段,及時地鎮壓住了。但隨即引發的營嘯幾乎完全摧毀了啟封城。在巨大的壓力下,不少魏軍都發瘋了,向手無寸鐵的百姓殺去。這直接導致了原本三萬人的大軍堪堪剩下一萬初頭,百姓更是幾乎死光。
事情的起因簡單地令人發指。因為晉鄙軍功至上的策略,不少膽大包天的地痞有了表現的機會。有了甘願用身體交換糧食的婦人後他們還不滿足,居然還把魔爪伸向了落魄的啟封商人的女眷,不少當地守軍的家屬也受了殃及池與之害。任何人也不能否認商人的能量,當越來越多的人淪為利益受害者,自然而然會形成一個利益聯盟。原本有韓軍猛烈地攻城,所有的人還能約束,但隨著韓軍主動後撤,圍而不攻,無處發泄的魏軍彼此大打出手。外來守軍和當地駐軍的矛盾,普通青壯和魏軍的矛盾,商人、百姓和魏軍的矛盾,在有心人士的挑撥下,終於爆發了。
當黑暗中,一些想開門向韓國投降的“魏軍”向身邊的袍澤揮舞起手中的武器,一切都亂了。他們叫囂著晉鄙不死,所有的人都要為晉鄙陪葬的口號,在各個城門發起倒戈。處於極度壓抑、恐慌情形下的魏軍自然而然地發生營嘯。這種朝不保夕的日子所有的人都受夠了,往日裏還有女人、美酒供大家麻痹自己,但在這個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情形下,麵對猙獰著想要殺死自己的“袍澤”,所有人的第一反應是殺死所有靠近自己的人。甚至往日裏那些對自己大唿小叫,欺負自己的袍澤、長官也成了每個人泄憤的對象。反正啟封城已經亂了,有冤的報冤,有仇的報仇,每個人隻想發泄出蓬勃而出的戰意、殺意。
晉鄙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更關鍵的是,唯一還能保持理智的軍隊不過七八千人。晉鄙敢肯定,如果自己敢命令這七八千人出去平亂,絕對會被撕得粉碎。所以,晉鄙也隻能是任由兩方殺得差不多了,才出麵平息。而這個時候,戰力最弱的百姓幾乎已經死光。好在,韓軍一直沒有攻城的跡象,倒是沒有給晉鄙製造更大的麻煩。
晉鄙留下了一個爛攤子給郎中令衛慶,衛慶卻以為啟封城戰損這麽大,是因為韓軍的攻勢太強的緣故。按照正常的攻城戰損比,韓軍怕是犧牲了七八萬人。一時之間,衛慶對晉鄙居然生出了滔滔不絕的敬仰之情。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由大梁到啟封城的馳道,西麵乃是逢澤,不通道路,東麵則是鴻溝,人馬亦不能行。在抵達啟封後,郎中令衛慶並沒有做過多的停留,隻是留下三千大軍駐守啟封,自己則親自帶領剩餘的四萬多人直奔榆關、林縣。按照魏王的命令,郎中令衛慶將在這兩個地方加固邊境的城防,修築長城,以防止韓國的再次入侵。
北上的晉鄙出了啟封城後,一口氣狂奔了三十裏才停下了腳步。身後那座城邑已經不是正常人可以呆的了,為了防止事情敗露,晉鄙下令殺光了所有知道內幕的百姓,唯一幸存下來的,居然是瘋了的或者傻了的百姓。這是晉鄙第一次這麽殘忍,但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如果可以,晉鄙寧願啟封失守,自己戰死沙場。隻是,真正麵臨生死抉擇的時候,晉鄙才發現,自己有太多的東西舍不得,比如名利、比如家人。
一路無事,晉鄙派出的斥候不斷地稟報前方沒有敵情。一切都似乎證明,韓軍這次是真的退了。晉鄙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來,一個河東加上函穀關,韓國實在是占了天大的便宜。自己早就建議魏王不要輕信秦國,結果魏王一意孤行,落得現在這種得不償失,自吞苦果的結局。魏國想要崛起,似乎越來越難了。
驚喜總是不經意來臨,危險也是如此。就在晉鄙決定紮營的時候,卻是發現副將神色慌張地跑了過來。晉鄙神色一凜,一種不祥的感覺湧上心頭,難道出現了什麽變故?!可千萬不要如此啊!晉鄙很清楚,為了擺脫心裏的陰影,自己麾下的一萬大軍可是一路疾馳,用了不到半日的功夫就行進了五十裏。如果這個時候遇到大股敵軍,那是萬萬不能敵的。除非,對方的兵力源遠遜於自己。可明明,郎中令衛慶的五萬大軍一路偵查,沒有發現敵情!晉鄙自我安慰道,也許,自己的多心了。
可副將接下來的話打碎了晉鄙的僥幸,“將軍!大事不好了!派出去偵查情況的斥候隻活了一個迴來,他臨死前說前麵有五六萬韓軍!”(未完待續)
ps:努力碼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