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以西三十裏,一支趙軍正在全速前進著。自從三天前,邯鄲方麵接到來自高唐的八百裏急報,得知十三萬齊、魏聯軍兵犯高唐,趙國就意識到大事不妙。高唐隻有區區四千兵力,能在齊魏聯軍的強攻下堅持多久,用腳指頭也想得到。可以預見,高唐的失守已經是必然。趙國上下也早就有了這個思想準備。


    不過,明知道高唐兇多吉少,趙國還是要派出大軍前去支援。理由很簡單,十三萬齊魏聯軍信誓旦旦地,挑在這個河東、武關戰亂不休的節骨眼上對趙國大打出手,其背後的意義不言而喻。分散趙國的注意力還在其次,趙國擔心的是齊國在魏國的攛掇下,會不會野心膨脹,對高唐周邊的靈丘、平原垂涎三尺。


    所以,趙國在接到高唐求援後,一方麵嚴令靈丘、平原堅壁清野,收攏征召士卒,一方麵調集八萬大軍,以丞相趙勝為主將,火速趕往增援。等援軍抵達,高唐若是尚未失守,援軍自然會在高唐城下與齊魏聯軍周旋,力保高唐不失;若是高唐已經失守,援軍則務必不再使齊魏聯軍再進一步------趙國的想法很簡單,高唐丟了就丟了,畢竟原本它就是齊國的陪都,但平原、靈丘就不同,一直是趙國的土地,若是丟了,臉麵就丟大發了。


    何況,小不忍則亂大謀。眼下齊魏聯軍合兵十數萬,趙軍不宜與之硬拚。待得齊魏大軍退卻,趙軍再出其不意地奪迴高唐,要比失去後的立刻強攻要好的多!對趙國來說,武關戰事的勝負還有封陵之戰的結局,是眼下最關心的事情。高唐方麵,也隻好隱忍一下。不過,齊國這次敢拂了趙國的臉麵,這份“大禮”趙國是記下了。


    “報!啟稟丞相!魏軍主力距離我軍不過十五裏!”


    “報!啟稟丞相!高唐已經失守!”


    一個接一個的趙軍斥候不斷地將最新的軍情傳遞給主將---平原君趙勝。雖然在軍中。但趙勝更喜歡別人稱唿他為丞相。將軍的稱唿多了去了,可趙國的丞相隻有他一人。這樣的想法趙勝手下的屬官自然清楚,就連斥候也是一口一個丞相地叫著。


    趙勝得知高唐失守的消息後,眉頭不禁一皺。雖然在臨出征前自己就有了這個最壞的打算。但真的麵對了,心裏麵一時還是接受不了。仔細算起來,除了五年前趙國被秦國奪取了幾座城邑,趙國已經有很多年沒在其他國家身上吃過虧了。沒成想,這次居然在齊國身上栽了一個大跟頭。


    “燕副將,接下來如何應對,本相想聽一下你的意見!”趙勝朝著東方瞥了一眼,對身旁的一名中年將領說道。


    中年將領既是此次趙國大軍的副將---燕周。五年前,就是他帶領大軍先取昌城,再克高唐。功績斐然。若不是因為不善於鑽營,又和廉頗不和,他絕對不會是在校尉一職上坐了五年而不動。


    燕周並沒有立即作答,而是對還未離開的斥候說道:“我來問你,前方十五裏處魏軍有多少兵馬。齊軍主力在哪?高唐是什麽時候失守的,敵軍的損失大不大?魏軍是一副嚴陣以待的模樣還是紮營固守的姿態?”


    趙勝頓時就不高興了,不過麵上卻是不動聲色。怪不得燕周一直不受提拔重用,就這個目無上官的態度,有幾個人受得了。他或許是一名合格的軍人,但絕不是一個合格的官員。除了行軍打仗,燕周怕是一無是處啊!


    斥候則是一臉肅然地迴道:“魏軍是結營固守。觀其兵馬,當在三萬以上。再往裏才是齊軍的大營,人數在五萬上下。高唐則是在一日前失守,屬下冒險抵近高唐觀察了下,發現齊軍在大力修繕城牆。據附近的百姓說,攻城的乃是齊軍。損失頗大。但這個話也做不了數,百姓們隻聽到殺聲早晚沒有停歇,又不敢靠近城牆,全是一廂情願的說法。”


    燕周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對趙勝拱了拱手。說道:“丞相,末將以為我大軍可以在此安營紮寨了!”


    趙勝對此不置可否,笑吟吟地問道:“燕副將何出此言?齊軍昨日才拿下了高唐,我們未嚐沒有機會……”


    在軍事方麵,趙勝相比燕周來說是一個外行人,但也不白癡到什麽也不懂。不然趙王也不會任命趙勝為這次大軍的主將。何況平原君趙勝的賓客極多,這次還特意帶來了幾個知曉兵事的人,為的就是做好這次的差事。


    眼下齊軍剛剛攻克了高唐,表麵上看齊軍戰力不俗,背後卻是意味著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高唐的城防趙勝是知道的,聽斥候所說,齊軍晝夜不分的強攻,三日而下。依照通常的傷亡比例,高唐的四千守軍完全可以耗掉兩萬多的齊軍。齊軍現在最多也就是八萬之眾,還是精疲力竭的八萬之眾。魏軍雖然有三萬之多,但齊軍沒有讓魏軍參與攻打高唐,更讓魏軍遠離高唐設營,這明顯就是齊魏不和啊!趙軍趁勢而來,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情況,好好殺一下敵軍的士氣。可燕周卻是說要安營紮寨,趙勝有些不讚同了。


    趙勝之所以著急地想要挫敗齊魏聯軍,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由沒說。那就是如今朝中的格局。隨著廉頗出走雲中,趙國領兵出征的第一人選變成了趙奢,但趙奢初掌兵權,根基不穩。如今更是在河東和韓、魏聯軍陷入苦戰。藺相如趁著這個機會,想要領兵增援高唐,卻被自己截了胡。理由嘛很簡單,藺相如上一次領兵數萬,隻攻打到了齊國的平邑,戰績可謂慘不忍睹。有著這樣的先例,趙王還是覺得讓藺相如安心在朝堂上出謀劃策靠譜。趙勝正是利用這一點,成功說服趙王派遣自己領兵。想想看,十三萬齊魏聯軍山雨欲來,怒氣衝衝地要拿下高唐攻打趙國東部,自己若是力挽狂瀾,逼退齊魏聯軍,那功勞真是大的去了。這也是趙勝點名將燕周任命為自己副將的原因,沒想到,燕周的第一個“主意”就和自己背道而馳了。


    燕周不明白其中的道道,隻是就事論事分析道:“丞相,魏軍養精蓄銳可謂以逸待勞,我軍卻是長途跋涉,戰意雖濃但體力卻是遠不及敵軍。一旦交戰,剛開始我軍還能憑借兵力上的優勢占據上風,然而等齊軍反應過來投入大軍增援,我軍勢必陷入苦戰,即使獲勝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倘若稍有閃失,更是得不償失了!”


    趙勝有些恍然大悟,自己手下是有八萬大軍不假,但對麵的齊魏聯軍也有十數萬,何況他們有堅固的營寨和城池作為憑借,先天上就占據優勢。若是現在高唐尚未失守,裏應外合之下,擊退齊魏聯軍自然不成問題。但問題是現在齊軍士氣高漲,魏軍精力充沛,趙軍勇則勇矣,但遠道而來急需休整。與其畢其功於一役,不如緩緩圖之。


    心裏麵雖然認同了對方的觀點,趙勝卻是故作不屑地說道:“既然燕副將如此說,那本相就權且記下敵軍的項上人頭。來人啊!”


    話音未落,一名斥候跳下馬來,急奔到趙勝麵前,單膝跪地道:“報!啟稟丞相!高唐城裏發現齊王大旗!”


    趙勝本來因為自己的命令被人打斷的怒火就瞬間轉移了,轉而驚訝地大叫道:“你說什麽?齊王在高唐城?!!”


    王旗所在必有一國之君,齊王怎麽會跑到高唐來?!這是趙勝的第一個念頭。第二個念頭則是齊王若是真的在高唐的話,自己又可以俘虜或者殺死齊王的話,一定可以名垂青史,到時候天下誰人不敢敬重自己!那可是一國之君啊!怪不得齊國此次的主將一直不為趙國所知!保密工作做的這麽好,明顯是怕趙國知道了傾盡舉國之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高唐。到時候,俘虜了齊王,依著齊王貪生怕死的性子,還不是趙國想要齊國割讓哪裏齊國就要割讓哪裏。


    與此同時,趙王卻是指著飄揚在城頭的王旗,得意洋洋地朝左右的近臣說道:“如何!這麵大旗是不是和高唐相得益彰?”


    近臣們哪裏敢說半個不字。自從全麵包圍住高唐後,齊王就迫不及待地派人樹立起自己的王旗。在齊王看來,自己的旗幟是對三軍將士最好的激勵,他們的王和他們在一起,他們哪裏敢不賣命。事實也如齊王所想的“那樣”,齊軍在付出了兩萬多人的代價後,終於收複了高唐。當然,如果不是高唐的齊國遺民青壯們的反戈一擊,這個傷亡數字還要加上五千多人。


    拿下高唐後,齊王隻覺得揚眉吐氣了一番,高興之餘自然不吝賞賜,同時在城池的最中央樹立起自己的旗幟。對此近臣們自然是沒意見。但齊王又提出要在城頭上樹立起自己的大旗,近臣們就不樂意了。趙國的援軍隨時都會抵達,要是讓趙國大軍知道齊王身在高唐,那趙軍還不發瘋了一樣猛攻高唐啊!齊王若是有了什麽閃失,他們可就真的是百死莫贖了。


    一番苦勸,近臣們好不容易成功勸說了齊王隻將王旗樹在東城頭(畢竟這個方向趙軍幾乎不會查到),哪料到事情還是出了偏差!趙國大軍還是知道了齊王身在高唐的事實!


    ps:


    好久不見,甚是想念啊!來點推薦如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螞蚱不吃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螞蚱不吃魚並收藏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