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武陽。
武陽城因地處武河以南而得名,為燕國重鎮,燕人稱之為“下都”,“上都”即為薊城。
其城東西長二十裏,南北寬十五裏,西依太行山,東接河北平原。地勢險峻非常,居高臨下控扼齊、趙,為燕南重要屏障。
在三晉原本的計劃中,是以中人城為前進據點,先破陽城,再下芬門、桑丘,過易水、浴水,直抵薊城,在薊城與燕軍決戰。
但是韓軍中,一名名叫李牧的校尉提出了更富建設性的意見。那就是在中人城遍設旌旗,派一隻軍隊白日光明正大進城,夜裏悄悄出城。如此反複,營造大軍尚未集結完畢的假象,將燕軍所有的注意力引向中人城。大軍暗地裏卻是北上代郡,沿著易水東進,先克武陽,再直接北上薊城。
廉頗、晉鄙、暴鳶聽後大為讚同。采用此計的話,三晉聯軍受到的阻礙會比較小,但前提是燕軍真會上當。為了保險起見,李牧自願率軍留守中人城,行誘敵之計。因此,別看中人城現在旗幟林立,實際隻有三千羽林軍。
聯軍的計策生效了,到目前為止,燕國將大軍屯駐在南部,準備阻擊聯軍北上。三晉聯軍的主力趁此一路潛行,如今距離武陽不過是十裏之遙。
“暴將軍,晉將軍,聽說城裏有燕昭王所立的黃金台。不知兩位感不感興趣隨我一觀?”廉頗馬鞭直指武陽城,爽朗的笑道。
“願從君意。”晉鄙說道。
“敢不從命!”暴鳶也是迴道。
當初燕昭王求賢若渴,千金買馬骨,設立黃金台,蘇秦、樂毅之流如過江之鯽來投,何其壯觀。奈何興盛不過一世,惠王一繼位,燕國連出昏招,數十年苦功毀於一旦。
廉頗揚了揚手,大軍複行,數萬騎直奔武陽而去。
武陽的守軍毫無防備,誰也沒料到,前幾日還在中人城的三晉聯軍怎麽會一下子殺到武陽。但武陽畢竟是燕國“下都”,駐軍皆為燕國驍銳,因此在最初慌亂中損失了數千人馬後,開始有條不紊地開始緊閉四門防守。
武陽有守軍四萬,因此,武陽太守紀恆認為憑堅城死守的話,當無大礙。派往薊城求援的使者在第一時間出發,但也在第一時間遭到趙國斥候的捕殺。是的,捕殺。趙國斥候拿著武陽使者的頭顱,騎馬繞城炫耀。趙軍的這種行為讓燕軍既膽寒又憤怒,但紀恆強硬地壓下了手下校尉請戰的要求。
外麵有十萬趙國鐵騎,還有八萬韓魏兩國的車兵、步兵、弩兵。紀恆可不會這麽輕易地上當,趙軍無非是想激怒自己,誘使自己出城與之野戰。自己才不會讓聯軍如意呢!
廉頗望著高大的武陽城,有些一籌莫展。早就聽說武陽是一座堅城,還以為不過是妄得虛名,但真到了武陽城腳下,就會發現這是一座不遜色於邯鄲的堅城。
如果不計傷亡,強攻是最簡單的;如果不考慮時間,長期圍困是最佳的。但現在三晉必須趕時間,拿下了武陽才能專心奔襲薊城。時間一旦拖久,燕國就會有防備。而且,誰也不知道秦國對三晉伐燕會做出多麽激烈的反映。因此,越早打敗燕國越好!
“兩位,武陽太守拒門不出,各位可有何策?”廉頗皺眉問道。
晉鄙也是有些頭疼,說道:“不如我們兵分兩路,我和暴將軍留下,廉將軍你率軍北上如何?”
晉鄙說出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眼下三晉有接近十八萬大軍,分兵倒也可行。但趙軍俱是騎兵,薊城想必也是守衛森嚴。到時候偷襲不成還要強攻,強攻就得指望韓、魏兩軍的步兵了。尤其是韓國的攻城弩、撞城車,那可是一件大殺器。
暴鳶搖了搖頭,無論是韓、魏圍困武陽,趙國攻打薊城也好,還是三軍混編,分兵攻打武陽、薊城也罷,都有些犯兵家的分兵大忌。要知道,燕國破釜沉舟地話也可以聚集其三十萬的機動兵力。燕國又是地廣人稀,不經意間燕軍就可以完成對其中一部的包圍。
“反正武陽不過四萬兵馬,不如我們直接放過武陽,直奔薊城好了。”晉鄙又提出新的看法。
這時換廉頗搖頭,如果放過武陽,武陽方麵完全可以派遣使者南下,糾集起定兌、汾門、桑丘、葛城等地的兵馬,合計起來會有七八萬之多,足夠包抄聯軍的後路。
“各位將軍,可否容末將說兩句話?”一個青年將軍出言說道。
暴鳶看了看說話之人,笑道:“這是我軍裨將蒙驁。蒙驁,還不見過兩位將軍?”
臨出征前,太子然點名要求蒙驁作暴鳶的副將,同時將羽林軍塞了進來,說是讓他們見見血,鍛煉下。
這兩人的名字暴鳶都曾聽太子然多次說過,太子然誇讚他們是韓軍青年將領中的雙子星,稍加培養的話定當名滿天下。暴鳶已經見識了李牧的才能,隻是不知道這一次的蒙驁是否會給自己帶來驚喜呢!
“蒙驁見過信平君,見過晉將軍。”蒙驁不卑不亢地打了個招唿。
廉頗點頭一笑,算是迴禮。晉鄙則表現地不客氣了很多,說道:“聽你剛才說話的語氣,似乎有什麽良策?”
晉鄙年方三十歲左右,正是充滿傲氣的時候。剛才自己接連兩個提議都被否決,正有些著惱。蒙驁又恰逢其時地跳出來,想要“表現”他自己。晉鄙能有好臉色就怪了。
蒙驁也不介意,微笑說道:“良策倒是不敢說,末將隻是說一下自己的想法,權當拋磚引玉好了。燕軍不敢出戰,無非是怕我人多勢眾。我軍不願攻武陽,無非是擔心傷亡慘重。末將以為,不如去而複來。我軍若是主力離去,僅餘少數軍力圍堵武陽,燕軍勢必出城來攻。待其主力出城,我大軍掩殺而至,必大獲全勝。”
“此計談何容易,燕軍必定是確保我軍主力退走後才會出城攻擊。這就有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隱藏大軍行跡,二是留守部隊問題,數量太少了不行,太多了更不行。我認為最多不能超過兩萬,否則依照燕軍的謹慎,多半不會出城。這兩萬軍隊要拖住三萬甚至四萬的軍隊,這又有幾分勝算呢?!”晉鄙不屑地分析道。
暴鳶、廉頗也是點頭稱是,計是好計,但太難實施了。
“這就需要用到計中計。末將以為不如這樣,在易水岸邊立營,營中廣立旌旗,壯其聲勢。暗地裏讓十六萬大軍度過易水悄悄北上,然後繞行到武陽城南。武陽城以南當為燕軍的盲區,畢竟一般人也不會想到,身後大片的安全區域會冒出一支大軍。”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這倒是可行之計。但如何讓燕軍知道大軍北上了呢?”廉頗問道。
“末將聽聞孫臏曾用減灶之計迷惑龐涓,我們也可以現學現用。我軍據守營寨不出,燕軍必定深以為奇。將軍要知道,兩萬人生火做飯冒出的煙可是比十八萬人的炊煙少得多,燕軍中細心之人肯定會發現這一現象。等到他們查明了真相,肯定認為我軍留下了兩萬兵馬誤導他們,實際的主力已經北上薊城了。惱羞成怒之下,你說他們會不會進攻我們?隻要我們依寨據守,將軍率大軍抄其後路,此戰成矣。”蒙驁自信地說道。
“妙計啊!”廉頗、晉鄙、暴鳶齊聲歎道。
蒙驁把人心的變化考慮到極致,換做自己,稍有大意的話也會中計。武陽城可是沒什麽名將,這個計劃成功的可能性相當之高。
“既然如此,那麽由誰來留守大營,我們議一下吧!”廉頗說道。
蒙驁和暴鳶對視一眼,暴鳶接著說道:“那就由我們韓國來吧!我們擅長防守,想必會給燕軍一個不錯的‘招待’。”
感謝一米&陽光、螳螂愛吃熊、百靈鳥的清明、的打賞,今天就一更。明天領導視察,應該也隻有一更。就不求收藏、推薦了,嗚嗚。
武陽城因地處武河以南而得名,為燕國重鎮,燕人稱之為“下都”,“上都”即為薊城。
其城東西長二十裏,南北寬十五裏,西依太行山,東接河北平原。地勢險峻非常,居高臨下控扼齊、趙,為燕南重要屏障。
在三晉原本的計劃中,是以中人城為前進據點,先破陽城,再下芬門、桑丘,過易水、浴水,直抵薊城,在薊城與燕軍決戰。
但是韓軍中,一名名叫李牧的校尉提出了更富建設性的意見。那就是在中人城遍設旌旗,派一隻軍隊白日光明正大進城,夜裏悄悄出城。如此反複,營造大軍尚未集結完畢的假象,將燕軍所有的注意力引向中人城。大軍暗地裏卻是北上代郡,沿著易水東進,先克武陽,再直接北上薊城。
廉頗、晉鄙、暴鳶聽後大為讚同。采用此計的話,三晉聯軍受到的阻礙會比較小,但前提是燕軍真會上當。為了保險起見,李牧自願率軍留守中人城,行誘敵之計。因此,別看中人城現在旗幟林立,實際隻有三千羽林軍。
聯軍的計策生效了,到目前為止,燕國將大軍屯駐在南部,準備阻擊聯軍北上。三晉聯軍的主力趁此一路潛行,如今距離武陽不過是十裏之遙。
“暴將軍,晉將軍,聽說城裏有燕昭王所立的黃金台。不知兩位感不感興趣隨我一觀?”廉頗馬鞭直指武陽城,爽朗的笑道。
“願從君意。”晉鄙說道。
“敢不從命!”暴鳶也是迴道。
當初燕昭王求賢若渴,千金買馬骨,設立黃金台,蘇秦、樂毅之流如過江之鯽來投,何其壯觀。奈何興盛不過一世,惠王一繼位,燕國連出昏招,數十年苦功毀於一旦。
廉頗揚了揚手,大軍複行,數萬騎直奔武陽而去。
武陽的守軍毫無防備,誰也沒料到,前幾日還在中人城的三晉聯軍怎麽會一下子殺到武陽。但武陽畢竟是燕國“下都”,駐軍皆為燕國驍銳,因此在最初慌亂中損失了數千人馬後,開始有條不紊地開始緊閉四門防守。
武陽有守軍四萬,因此,武陽太守紀恆認為憑堅城死守的話,當無大礙。派往薊城求援的使者在第一時間出發,但也在第一時間遭到趙國斥候的捕殺。是的,捕殺。趙國斥候拿著武陽使者的頭顱,騎馬繞城炫耀。趙軍的這種行為讓燕軍既膽寒又憤怒,但紀恆強硬地壓下了手下校尉請戰的要求。
外麵有十萬趙國鐵騎,還有八萬韓魏兩國的車兵、步兵、弩兵。紀恆可不會這麽輕易地上當,趙軍無非是想激怒自己,誘使自己出城與之野戰。自己才不會讓聯軍如意呢!
廉頗望著高大的武陽城,有些一籌莫展。早就聽說武陽是一座堅城,還以為不過是妄得虛名,但真到了武陽城腳下,就會發現這是一座不遜色於邯鄲的堅城。
如果不計傷亡,強攻是最簡單的;如果不考慮時間,長期圍困是最佳的。但現在三晉必須趕時間,拿下了武陽才能專心奔襲薊城。時間一旦拖久,燕國就會有防備。而且,誰也不知道秦國對三晉伐燕會做出多麽激烈的反映。因此,越早打敗燕國越好!
“兩位,武陽太守拒門不出,各位可有何策?”廉頗皺眉問道。
晉鄙也是有些頭疼,說道:“不如我們兵分兩路,我和暴將軍留下,廉將軍你率軍北上如何?”
晉鄙說出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眼下三晉有接近十八萬大軍,分兵倒也可行。但趙軍俱是騎兵,薊城想必也是守衛森嚴。到時候偷襲不成還要強攻,強攻就得指望韓、魏兩軍的步兵了。尤其是韓國的攻城弩、撞城車,那可是一件大殺器。
暴鳶搖了搖頭,無論是韓、魏圍困武陽,趙國攻打薊城也好,還是三軍混編,分兵攻打武陽、薊城也罷,都有些犯兵家的分兵大忌。要知道,燕國破釜沉舟地話也可以聚集其三十萬的機動兵力。燕國又是地廣人稀,不經意間燕軍就可以完成對其中一部的包圍。
“反正武陽不過四萬兵馬,不如我們直接放過武陽,直奔薊城好了。”晉鄙又提出新的看法。
這時換廉頗搖頭,如果放過武陽,武陽方麵完全可以派遣使者南下,糾集起定兌、汾門、桑丘、葛城等地的兵馬,合計起來會有七八萬之多,足夠包抄聯軍的後路。
“各位將軍,可否容末將說兩句話?”一個青年將軍出言說道。
暴鳶看了看說話之人,笑道:“這是我軍裨將蒙驁。蒙驁,還不見過兩位將軍?”
臨出征前,太子然點名要求蒙驁作暴鳶的副將,同時將羽林軍塞了進來,說是讓他們見見血,鍛煉下。
這兩人的名字暴鳶都曾聽太子然多次說過,太子然誇讚他們是韓軍青年將領中的雙子星,稍加培養的話定當名滿天下。暴鳶已經見識了李牧的才能,隻是不知道這一次的蒙驁是否會給自己帶來驚喜呢!
“蒙驁見過信平君,見過晉將軍。”蒙驁不卑不亢地打了個招唿。
廉頗點頭一笑,算是迴禮。晉鄙則表現地不客氣了很多,說道:“聽你剛才說話的語氣,似乎有什麽良策?”
晉鄙年方三十歲左右,正是充滿傲氣的時候。剛才自己接連兩個提議都被否決,正有些著惱。蒙驁又恰逢其時地跳出來,想要“表現”他自己。晉鄙能有好臉色就怪了。
蒙驁也不介意,微笑說道:“良策倒是不敢說,末將隻是說一下自己的想法,權當拋磚引玉好了。燕軍不敢出戰,無非是怕我人多勢眾。我軍不願攻武陽,無非是擔心傷亡慘重。末將以為,不如去而複來。我軍若是主力離去,僅餘少數軍力圍堵武陽,燕軍勢必出城來攻。待其主力出城,我大軍掩殺而至,必大獲全勝。”
“此計談何容易,燕軍必定是確保我軍主力退走後才會出城攻擊。這就有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隱藏大軍行跡,二是留守部隊問題,數量太少了不行,太多了更不行。我認為最多不能超過兩萬,否則依照燕軍的謹慎,多半不會出城。這兩萬軍隊要拖住三萬甚至四萬的軍隊,這又有幾分勝算呢?!”晉鄙不屑地分析道。
暴鳶、廉頗也是點頭稱是,計是好計,但太難實施了。
“這就需要用到計中計。末將以為不如這樣,在易水岸邊立營,營中廣立旌旗,壯其聲勢。暗地裏讓十六萬大軍度過易水悄悄北上,然後繞行到武陽城南。武陽城以南當為燕軍的盲區,畢竟一般人也不會想到,身後大片的安全區域會冒出一支大軍。”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這倒是可行之計。但如何讓燕軍知道大軍北上了呢?”廉頗問道。
“末將聽聞孫臏曾用減灶之計迷惑龐涓,我們也可以現學現用。我軍據守營寨不出,燕軍必定深以為奇。將軍要知道,兩萬人生火做飯冒出的煙可是比十八萬人的炊煙少得多,燕軍中細心之人肯定會發現這一現象。等到他們查明了真相,肯定認為我軍留下了兩萬兵馬誤導他們,實際的主力已經北上薊城了。惱羞成怒之下,你說他們會不會進攻我們?隻要我們依寨據守,將軍率大軍抄其後路,此戰成矣。”蒙驁自信地說道。
“妙計啊!”廉頗、晉鄙、暴鳶齊聲歎道。
蒙驁把人心的變化考慮到極致,換做自己,稍有大意的話也會中計。武陽城可是沒什麽名將,這個計劃成功的可能性相當之高。
“既然如此,那麽由誰來留守大營,我們議一下吧!”廉頗說道。
蒙驁和暴鳶對視一眼,暴鳶接著說道:“那就由我們韓國來吧!我們擅長防守,想必會給燕軍一個不錯的‘招待’。”
感謝一米&陽光、螳螂愛吃熊、百靈鳥的清明、的打賞,今天就一更。明天領導視察,應該也隻有一更。就不求收藏、推薦了,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