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王宮大殿。


    自從接到華陽急報後,韓國王宮是一片愁雲慘淡。緊急趕來的卿大夫們麵對當前的危局眾說紛紜。


    每個人都很清楚華陽對韓國意味著什麽,華陽乃都城新鄭北方屏障。華陽若失,趙、魏聯軍旦夕可至。華陽到新鄭的六十裏平原將成為趙、魏騎兵的跑馬場,即使如今大雪封路,聯軍中最慢的步兵頂多耗時兩天也可兵圍新鄭。


    大臣們分為兩撥,一撥以丞相張平為首,力主向秦國求援。畢竟眼下秦國與韓國有盟約,於情於理秦國不會拒絕。而且魏、趙聯軍15萬,韓國舉國上下不過30萬,其中10萬集中在上黨郡,新鄭周邊可戰之兵隻有10萬,這還包括了華陽城被圍的2萬。因此依靠韓國的力量完全無法抵擋趙、魏聯軍。


    張平乃張開地之子,張開地在世時曆任韓昭侯、韓宣惠王與韓襄王的宰相。如今張平子承父業,以丞相之尊侍奉當今韓王,四代相國,名滿韓國。毫無疑問,張平在卿大夫們中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另一小撥則主張向趙、魏求和,畢竟同屬三晉,即使有所齟齬,也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嘛。何況胳膊確實擰不過大腿,求和顏麵上也過得去。而秦國殘暴之名遠播,擔心向秦國求援是驅虎吞狼,請神容易送神難。


    無論哪一撥人,卻都是認為華陽不可救援,目前當以穩定為主,即固守新鄭。


    韓王看著下麵吵得不可開交的大臣,也是心煩意亂。韓國國力弱小,僅比燕國略強。卻身處四戰之地,扼函穀關而立,擋住了秦國東擴的道路。這兩年好不容易與秦國修好,得一時之安。卻沒想到魏國這個狼心狗肺的恩將仇報,將主意打到自己身上。早知如此,前年就不該派軍救援魏國。


    遙想自己即位初年,與魏國合軍24萬攻秦,何等意氣風發。那時候的自己以先王為榜樣,還想逼迫秦國歸還失地(指韓襄王十四年,韓國與齊、魏兩國一起進攻秦國,到了函穀關就在那裏駐軍。韓襄王十六年,秦國把河外之地和武遂還給韓國)。


    哪料到在伊闕一戰,24萬聯軍竟然不敵10萬秦軍。也就是在這一戰,默默無聞的白起一戰成名,韓國被迫割安邑以東大部分地區。


    從那時候開始,自己統治的韓國接連敗於秦國。反正韓*隊戰力之弱,天下皆知。對外戰爭中唯一稱道的就是滅鄭,除此之外,幾乎是逢戰必敗。


    當然,韓國也並非沒有勝績,隻不過都是跟著他國撿撿便宜。很快,接二連三的失敗敗的韓王都麻木了。至於繼承王位時,韓王立下的振興韓國的誓言早已忘得一幹二淨。


    “看來寡人真的是老了,居然開始懷念起過去。”韓王心裏默默歎口氣。


    韓王確實老了,身體大不如前。


    現在的韓王隻想著求穩,得過且過,早已失去進取之心。其實韓王心裏也知道向秦求援是無奈之舉,但是向魏國、趙國屈服也未必是好主意。趙國、魏國想把自己推到阻擋秦軍東進的最前線,而秦國是想拉攏自己,方便一步步蠶食魏國。說到底,還是韓國四周全是大國,被當成軟柿子來捏了。


    就在韓王神遊物外之時,王宮之中的爭論也漸漸有了分曉,張平為首的“親秦派”占了上風。


    韓王正要宣布向秦國求援的決定,卻突然發現王宮左手邊的太子然一言未發,若有所思地想著什麽。


    “然兒,你對這件事怎麽看?”韓王一臉關切地望著自己的愛子。


    這時候大家才突然發現大病初愈的太子然一反往常積極態度,罕有地對朝事未置一詞。


    “也許是大病初愈,心神不寧吧。”忠心的卿大夫心裏揣測著。


    “該不是被趙魏大軍嚇傻了吧!”少數卿大夫們盤算著若是未來的韓王如此怯弱,自己倒可以利用一二,左右逢源。


    太子然是當今韓王唯一的嫡子。韓王庶子雖有不少,但都年幼不受寵愛。因此將來能繼承大統者非太子然莫屬。


    這也是韓國的幸事,否則再出現像當今韓王繼位前與兄弟幾瑟爭位的情況,本身就已弱小的韓國國勢會更加危險。


    韓王的一聲唿喚終於將太子然從深思中拉了迴來。望著韓王慈愛的眼神和卿大夫們或關切或焦慮的眼神,太子然心裏無奈地笑了一下。


    趙、魏伐韓的發生是自己意料之內的事情,是的,意料之內。因為太子然早已不是原先的太子然,他的靈魂與後世2000多年的一個青年相融合。


    融合的過程短暫卻又漫長,說短暫是因為時間確實短暫,說漫長卻是因為痛苦,那種痛苦經曆過的絕不想再來一次。


    自己不過失足墜崖,恍惚間,一道亮光出現在自己麵前,緊接著一個靈魂硬要鑽進自己的腦袋裏,與自己爭奪身體的控製權。好在自己自小頑劣,身強體健,又正值青春,這才勉強將這股靈魂壓製住。


    那道靈魂眼看就要被自己打的消散,竟是放棄抵抗與自己的靈魂融合。也就是在這一瞬間,一股龐大的信息湧入自己的腦海。自己這才一時經受不住,昏迷了三天三夜。


    也就是在這三天三夜裏,自己方才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自己所生活的這個年代被後世的人稱之為戰國時代,而自己的國家--韓國,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麵受敵,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任人欺淩。在後世史學家的眼裏完全就是一個悲劇的代言。


    而融合的靈魂也有著一段悲情故事。後世一個軍事發燒友利用自己研究員的身份,秘密開啟了國家尚未成熟的時光機器,妄圖迴到一個月前拯救自己因一場意外喪命的老婆。哪料到,時光機器莫名其妙將他傳送到了戰國時代,*化為粉末,隻剩下一縷靈魂。


    通過靈魂交融,太子然明白了現在是後世所稱的公元前273年。自己的祖國將在43年後為秦所滅,成為戰國七雄中第一個被滅亡的國家,此後,趙、魏、楚、燕、齊相繼亡於秦。秦國統一天下,六國宗廟社稷不保。


    當知道自己的國家將為秦所滅,太子然悲憤交加。當知道暴秦朝二世而亡,公子又是痛快酣暢。即使秦亡後韓國曾短暫複國,卻也是如蜉蝣般命短。


    當了解到後世發達的科技,太子然異常震驚。世界是如此大,中原之外還有那麽多可以開墾的國土。原來自己所住的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地球,它的外麵才是更廣闊的宇宙。太子然突然發現名利不過一場空,富貴終究一場夢。唯一值得的就是守護自己的國家,自己的百姓。不求青史留名,但求無愧於心。


    後世說的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按照融合的靈魂記憶,今年會爆發華陽之戰。原本的曆史,韓國會求救於秦,白起率軍日行百裏,8日後到達華陽。趙、魏聯軍毫無防備,秦軍一戰殲滅13萬魏軍,溺斃2萬趙軍。之後乘勝攻取了魏國的卷縣、蔡陽、長社和趙國的觀津。一時之間,六國震驚,天下益恐秦。


    隻是,太子然沒想到華陽之戰來的這麽快,快的讓自己準備的時間都沒有。


    遙想到幾十年後國破家亡的場景,太子然心頭一橫,口裏言道:“父王,兒臣反對向秦國求援,也反對向趙、魏兩國媾和!”一時之間,滿堂皆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螞蚱不吃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螞蚱不吃魚並收藏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