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驃騎戰兵”一


    樓蘭古國的科舉變革可全部結束了,通過科舉祁山城內可大變了現狀,祁山內的各種族族人得到了平等的權利,底層百姓軍兵都看到了希望,努力就有希望,特別是為孩子們的未來抱有了極大的希望,看到了改變命運的未來,孩子們習武學文成為了祁山內的一時盛世。


    蘭琪兒上完早朝後,在安然公主及薛大宦官等人的陪同下,帶上了自己親書的聖旨,親到了蘭大將軍的授藝場,是要親檢“驃騎戰兵”的,明確“驃騎戰兵”具體職責及義務的,是具體受命於哪裏,哪人,官祿情況。


    蘭琪兒等人到了授藝場,先看了孩子們的習武情況後,在眾人的陪同下開始檢閱“驃騎戰兵”了。


    十八名“驃騎戰兵”一時間跪於了地麵之上,每個人都親得到了女皇蘭琪兒的諭旨,這是何等的榮光,都宣誓為祁山城內的國民甘願奉獻生命之。


    “驃騎戰兵”們也得到了明確的聖旨,驃騎戰兵直接受命於女皇及安然公主,蘭大將軍是驃騎戰兵的最高命令實施者,負責最高的指揮權。


    隨著蘭琪兒等人的迴城,蘭大將軍開始統一對“驃騎戰兵”進行為期一月的集體培訓了,十八“驃騎戰兵”進入到了磨合期,熟悉期,因為這十八人組隊後就是生命共同體了,必須彼此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愛慕。


    十八驃騎戰兵大多可都是閑散的武者,雖都在同一山內居住,都有武德,可性情是不同的,加之時常都以自己為中心,一時間真的很難形成一個整體,人員中時常出現矛盾,衝突之,語言一時間也是交通不變的。


    十八驃騎不合,一時間成了蘭大將軍及兩名都領的心頭大事,三人很清楚驃騎戰兵合力意謂著什麽,團結可是全隊生存的基石,才能完成日後的使命。


    幾人想到辦法是自然的,很快語言不通就解決了,蘭大將軍與蘭琪兒通了氣,朝堂上的三名外事官及兩異族外事人員被請入了授藝場,做一時的語言傳授及翻譯,使得十八驃騎人員都有了語言上的變通,都能相互理解及自譯了。


    語言相對變通了,接下來就是團結和睦了,蘭大將軍及兩名都領開始從成立“驃騎戰兵”的初衷講起了,講了“驃騎戰兵”對整個祁山安全的重要性,能完成職責及任務就必須得相互理解幫助之,必須得團結。


    隻有十八驃騎團結了,才能整體出行,出戰之,突行於戈壁各處,應對大漠突發情況,更好的保自身安全及國家國民給予的使命。


    理論從蘭大將軍及兩位都領的口中是說出了,行動也展開了,就是讓十八驃騎戰兵在授藝場中展示自己的能耐了,武功及絕活了,當然這樣一來可大大的加快了十八人的關係,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有特點的,都是有長處的,有武德的每個人都意識到了身邊兄弟的不同之處,存在於十八“驃騎戰兵”的意義,不是比自己弱,而是在日後的行動中有意想不到的互補性,都是值得自己尊敬的。


    授藝場內的孩子們也看到了精彩的展示,心中更加的下了決心,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練之,向“驃騎戰兵”的叔叔們看齊。


    幾方麵內容在同時的向驃騎兵們灌輸著,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十八人吃住整日在一起,一些個人的毛病,個性,短處在相互改進著,完善著。


    每個武者的性情都潛移默化進入他人的心,都在彼此接受容納著,大的方向已經很好了,當然這是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真到了有危險或共同征戰時會怎麽樣就不好說了。


    蘭大將軍看時機相對成熟了,將早早從漢商隊手中購買的西域地圖交於了兩名都領的手中,漢王朝編製的西域地形圖是十分詳細的,是經得住考證的。


    蘭大將軍的將軍令隨之下達了,“驃騎戰兵”從拿到地形圖起可開始了真正的使命,那就是要在半年內親臨西域各國,了解各國地理位置,各國周邊情況,城池情況,人員情況,以為日後征戰準備之,為保祁山周邊安全而準備之。


    祁山“驃騎戰兵”在兩位都領的率領下,為了便於實地考察繪製十八驃騎征戰地圖,特請求了國內商隊的配合,十八驃騎人員融入到了商隊中,這次是國家給予支持的,給了商隊足夠的經濟補償。


    樓蘭古國近五十人的商隊浩浩蕩蕩出了祁山城,直奔於了事先所定下的目標國,因以通商為名,一切的考證是順利的,一個月過去了,“驃騎戰兵”所用的戰圖在增加著,是十分詳細明確的,慢慢圖紙上的西域各國在增加著。


    這日“驃騎戰兵”又隨商隊出發了,這次物資可準備的十分充足,因為近離祁山的十多個西域國家已經都出現在了戰圖上,再探知的國家可都不是幾日能往返的了,是需要月日來衡量的了。


    時間太長了,所以商隊選擇了繞周而行,就是事先標注好奔走方向國,一一路過之,進之,通商之,標注之,最後直奔西域最西的大宛國,迴返是另行之,再一一路經其它西域各國,通商是沒有問題的,可以進行國與國的物資交換。


    西域各國可都在戈壁大漠中,因路程是遙遠的,情況十分的複雜,艱難程度直接的體現到了“驃騎戰兵”及商隊人員的行走中,所有人就都體會到團結的重要性了!


    祁山商隊出了祁山隘口,五十多人的隊伍攜帶著馬匹,駱駝,物資繞祁山直奔於了西方大宛國而去,行路難,沙漠之路難上難。


    一路之上,十八驃騎是連行走連繪製戰圖,商隊人員做導向及與各國通商交換物資,便於了驃騎人員進入各國了解城池情況,可謂是配合的天衣無縫。


    這日龜茲城池出現在了商隊的不遠處,驃騎人員通過與商隊人員的交流後方知龜茲國乃是西域三十六國中的一個強國,國民人數足有七八萬之多,軍兵有三四萬人,資源豐富,而且此國地理位置遠離了匈奴國,周邊偶有數小國,這促使了龜茲國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能一直平穩安定的良性發展著,加之有高山做國城的依靠,山內的資源更加的豐富了,種植物種類繁多,礦石種類齊全,成了國家資源的供給庫,可以說此國是西域建城選址最好的國家了。


    隨說隨走,龜茲國城門已經在了眾人的眼前,眾人一眼能看出龜茲國麵積是無法估量的,是遠遠大於先前路過的幾個國家的,有山做依托,城內具體有多大是不能一時知曉的了。


    各國商隊可都有各國朝堂簽發的通商文書,在非戰亂時期是可以通行於各國的,進行無阻通商的。


    一行人等攜馬匹物資順利的進入到了龜茲城內,不進不知道,龜茲城城門是小的,可城容是巨大的,可謂是城門一進,街道是越走越寬,越走分支越多,商鋪比比皆是,而且每個商鋪前都不乏有顧客在交易著,物資種類是十分齊全的,不時有異國商隊出現於各處,這裏真可以稱之為西域各國物資的集散地。


    眾人選了相對安靜的一處館驛停下了腳步,在店家的應聲下選擇了住下。


    商隊人員可各有任務,安頓後分批出了館驛,商隊人員進行通商,驃騎人員進行試探性的行走了,越往裏走,就不是那麽的繁華了,相對就出了通商區,繁華過後就是民宅及龜茲國的王宮大臣府了。


    還有一個最顯眼的現象,該國寺院相占比例較多,而且最大寺院的修占規模絕不亞於龜茲王殿,不時就有僧眾與眾人擦肩而過,看來這是一個絕對有信仰的國度,佛教在龜茲國已經根深蒂固了,國民能不安詳吉善嗎,大環境能影響人的意誌行為的。


    佛教寺院大大小小一直綿延入了山內,不時高山上就穿出了悅耳的青銅鍾聲,鍾聲是那麽的純厚而優揚。


    二十於人穿過了居民區,向山內行進了,山內的另一番景象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每一座大小寺廟前都有大片的習武場地及耕地,不時有軍兵在習武著,耕地之上有百姓在務農勞作著,真是和諧的不能形容之。


    “驃騎戰兵”的都領張強見該了解的已經可以了,因人員之多,畢竟是以通商之人進入到龜茲國的,是不能在冒進觀察了,於是下了都領令,一行人等按原路返迴了,通商人員也已經對換物資完畢了,所有人等又集中到了館驛內,歇息一夜後出了龜茲國直奔於了下一站,即疏勒國了。


    疏勒國可是西域三十六國中的一個咽喉國,是中亞各國進入西域地區的必經國,是東亞除西域大宛國以外的最西國家了。


    五十多人的隊伍又進入到了沙漠中,這次路上可沒有山及國城了,是一望無際的戈壁大漠了,隨著商隊人員的行走,前一刻鍾還是風和日麗,後一刻可就風雲突變了,天空雖沒有烏雲密布,可這裏是戈壁,隨著狂風大作,黃沙因沒有固竭之水,紛紛被風卷起了,可謂是刮的黃沙畢日,人畜不得睜眼了,這種情況下是不能在前進了,在指南針還沒有出現了年代裏,太陽時戈壁中最好的導向標,植被隻能做以參照罷了,商隊人員不得不請示戰兵的兩名都領,示意隊伍絕不能在前行了,風沙之大是人畜都接受不了的。繼續前行的話,就兩種可能了,一種是方向會不明的,一旦走偏移了,可就十分危險了,一種是前行會十分的緩慢,費力,得不償失。


    驃騎的兩名都領是聽建議的,知道沙漠情況的複雜性,於是下了令,商隊停止了前行,尋找到了一處相對高的沙丘處安寨了,支架起了帳篷,將駝馬統一串連了起來,圍成了一大圈,圍於了帳篷的四周,以便於管理及阻擋一下風沙之。


    這可真是“萬裏黃沙黃,風刮阻視盲。天無導向日,人畜皆驚惶,邁出毫厘步,謬之千裏迢,生死定未卜,誰人膽不寒,息帳羌笛響,憂聲四蕩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樓蘭女皇長生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忠山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忠山石並收藏樓蘭女皇長生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