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見麵,時間過得就特別快!據說這很符合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很快時間就到了下午五點。


    林薇挽起袖子走進廚房,像模像樣地開始擇菜、洗菜。


    夏沫也沒閑著,洗幹淨砧板準備切菜。


    付奇這麽多年來都是一個人生活,也有一手不錯的廚藝,今晚他自告奮勇當了主廚。


    “林薇,這個肉片是準備炒什麽的?”付奇係上圍裙,開始起鍋燒油。


    “這不明擺著的搭配嘛,夏沫都切好了,蒜苗炒肉啊?”林薇頭也不迴地說。


    “蒜苗,哪裏有蒜苗啊?這裏隻有蒜薹。”付奇有點懵逼。


    “什麽蒜薹,那個叫蒜苗。你也不是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呐,怎麽蒜薹、蒜苗都分不清楚?”林薇也有點傻眼,“我家那塊都管這玩意叫蒜苗。”


    “不對吧,大蒜抽出的葉子和莖稈才叫蒜苗吧?”付奇還在質疑。


    “那怎麽能叫蒜苗?那叫大蒜!”林薇理所當然地道。


    “啊?那根子底下一瓣一瓣的你管它叫啥?”付奇更加懵逼。


    “大蒜頭啊!”林薇好看的大眼睛都瞪圓了,“難道你們不這麽叫?”


    “不是,咱這南北差異就這麽大嗎?”付奇求助地把頭轉向夏沫,“夏沫,你說說我倆誰說得對?”


    “我勸告你珍惜生命,不要屁事多,趕快炒菜就完事了。”夏沫毫不留情地把付奇“鎮壓”下去,然後摸出手機,對準了砧板上的蒜薹,“各位網友下午好,我有個事想跟大家探討探討,就是這關於大蒜的一些稱唿啊……”


    夏沫的視頻一經發出,立刻引起了一場爭論,不,應該說是爭吵。各地的網友為此吵得不可開交。


    有個網名叫“牙牙學語”的網友特別較真,他專門上街把市場上見到的所有跟蒜有關的全給買了迴來,然後一一拍照上傳,一樣一樣地跟人掰扯。


    牙牙學語:“在我們這,這種一瓣一瓣球形的就叫蒜球,扒開了叫蒜瓣,上麵的莖稈葉子叫蒜苗,蒜苗中間抽出來那根圓圓的叫蒜薹……我問過我奶,i promise!”


    較真的阿童木:“樓上的,你那不對,一瓣一瓣球形的叫蒜頭,扒開了叫蒜籽,上麵的莖稈葉子叫大蒜,大蒜中間抽出來那根圓圓的叫蒜苗……”


    大碗寬麵香又甜:“樓上的你可別瞎說了,還蒜苗,笑死……”


    牙牙學語:“群眾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


    大碗寬麵香又甜:“天王老子來了那也叫蒜毫……”


    牙牙學語:“……”


    新疆丫頭子:“大蒜的莖稈葉子難道不是叫青蒜?那就應該叫青蒜啊。”


    想和你一起吹吹風:“你們都錯了,蒜毫切出來是一段一段的,圓圓的綠色的。蒜苗是黃色的,它指的是這玩意……”他默默地曬出了一張圖片。


    砸你家玻璃:“可笑死我了,你那叫蒜黃好吧,還蒜苗,你到底懂不懂啊?”


    人生至味:“弱弱地問一句,蒜黃那個我這裏好像叫蒜芽……我懵了,你們不說我好像還知道一點,現在好了,蒜苗蒜薹已經傻傻分不清楚。”


    抱財鼠:“都別說話,簡直能讓我氣出高血壓來!”


    一時之間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全華夏的人為了大蒜這點事爭得是不可開交。結果大蒜還沒整明白呢,青菜的南北之爭又開始了。


    在全體北方人眼裏,隻要不是肉菜,那就叫青菜,比如白菜、芹菜……哪怕是茄子、胡蘿卜、西紅柿這種不是綠色的蔬菜也算青菜。


    而南方人眼裏的青菜簡直就是一門玄學,不同的地區對青菜的定義還不一樣,存在著巨大的地區差異。


    在蘇省、浙省和魔都人的眼裏,所謂青菜,那不就是特指“上海青”嘛,青綠小蠻腰,有稈有葉的,纖維細,既能涼拌,也能爆炒。可這種菜,北方人管它叫油菜,和南方的油菜完全不是一個品種。


    到了粵省這邊,青菜變成了專指菜心,這玩意一身碧綠,做法也簡單,在開水裏斷生,起鍋燒油淋上生抽就能端上桌,又好看又好吃。


    到了鄂省,青菜的概念又變了。尤其到了武漢,你去飯店裏點上一盤青菜,大概率端上來的菜根本就不是綠色的。不要感到意外或者吃驚,大名鼎鼎的洪山菜薹真的就是鄂省人眼裏根正苗紅的青菜,江湖地位無可撼動。別看它顏色紫紅,可妥妥是鄂省青菜界的扛把子,地標性產品。


    川省人骨子裏認可的青菜隻能是豌豆顛兒,也就是豌豆幼苗最上麵的部分,它是所有川省人共同的默契和舌尖上的靈魂,顏色翠綠,可下麵,可煮湯,可清炒,每一個川省人都能把它做出100種花樣。


    贛省老表認可的青菜絕對隻會是苦麥菜,它和油麥菜有點像,但又不完全一樣。去葉留梗,跟切碎的大蒜小米辣一起下鍋爆炒,成品鮮香入味,絕對的幹飯神器。


    這種南北方飲食差異早已存在千年之久,存在即真理!


    在信息不發達的年代裏,北方人一度以為全華夏隻有一種粽子,就是他們北方的大棗甜粽。如果吃的時候能再蘸點糖,那就是無上的美味。


    後來有北方人接觸到了江南鹹口的肉粽,南方人說濃鬱的糯米香配上肉的鮮香,那味道才叫一個絕。


    於是粽子自此便和豆漿一樣有了甜鹹之爭,有了葷素之爭。每年端午都要拿出來比較一番。


    後來有川省人站出來給了一個建議,說既然鹹、甜都有人不滿意,那要不要試一下辣粽子?此言一出,迅速得到了西南f4的鼎力支持:說什麽鹹粽甜粽,辣棕才是唯一的正解!


    西南f4開始放飛自我,開發出了一係列離譜的新式粽子:比如有雲省特色的牛肝菌粽,有川渝火鍋風味的火鍋底料粽,有貴省人最愛的折耳根粽,還有為了口感順滑最新發明推出的皮蛋粽。


    桂省人一生好強,在粽子裏包上了螺螄粉;貴省人不甘示弱,便往粽子裏猛塞酸菜;粵省人高喊著要死一起死,閉著眼睛推出了脆皮巧克力粽子……可沒想到,這一切最後還是通通敗給了雲省網友的蟲子粽和西藏網友的冬蟲夏草粽。


    於是南北方網友一起熄火,明白了原來自己心中的最愛在對方眼裏居然會是這樣的感覺。


    最後大家共同總結:吃貨不分南北,但分東西。


    付奇最後炒了三個拿手的湘菜:辣椒炒肉、剁椒魚頭、血鴨,燒了個粵式的三鮮湯。林薇也吵著要露一手,弄了兩個西安名菜:葫蘆雞,還有奶湯鍋子魚。拋開兩人在蒜苗跟蒜薹上的認知差異,兩人炒菜的速度跟技術那都是杠杠的。


    主食是米飯。煮飯的時候夏沫就注意到付奇煮得特別多,以為他是擔心自己吃不飽故意為之。結果到了吃飯的時候付奇也是風卷殘雲,一碗大米飯都沒怎麽夾菜就炫完了。


    “不是吧,你家這大米也不是什麽五常大米啊?怎麽他就這副德行,餓幾天了?”夏沫疑惑地問林薇。


    林薇微微一笑:“我們平時一周隻有周末吃兩頓米飯,其他時候都是他跟著我學吃麵食。”


    看著狼吞虎咽的付奇,夏沫頓時臉皮抽搐,一臉的同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差生文具多啊的新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差生文具多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差生文具多啊並收藏差生文具多啊的新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