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局比賽正式結束,掃地僧夏沫繼續迴到舞台的角落,低調地等待下一場比賽的開始。


    蔣昌健抓緊時間對兩位選手進行了簡單的采訪,問王雨軒的問題是為什麽他會在第三題出現那麽多的失誤。王雨軒的迴複是前麵兩題他都經過了驗算檢查,但第三題他擔心馬丁會在時間上反超,所以就抱著僥幸的心理放棄了檢查,最終導致答案的錯誤較多。


    蔣昌健微微頷首,對王雨軒的解釋表示認可,接著把頭轉向了馬丁·施梅勒。


    “馬丁,我剛剛看到你一會看這邊露出笑容,一會看那邊又露出笑容。”心情大好的蔣昌健指了指舞台左右兩側的觀眾席,對著馬丁八卦道,“請問觀眾席上麵坐的有誰?你認識嗎?”


    攝像立刻抓拍了兩側觀眾搖旗呐喊的鏡頭,接著又是一眾嘉賓好奇目光的特寫。


    馬丁·施梅勒憨憨一笑:“他們舉著奧地列的國旗,這讓我覺得很溫暖。這些人可能從未去過奧地列,但他們卻為了我舉起了奧地列的國旗。”他一邊說,一邊又對著觀眾席舉了舉拳頭。


    馬丁的話贏得了全場不約而同的鼓掌。這孩子敗而不餒,倒是贏得了很多人的好感。


    華夏戰隊的開門紅到手,所有人都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第二局是速算比賽,華夏戰隊的女選手付海東對陣扶桑的男選手彌穀拓哉,兩人分別站上了挑戰位。


    “好,一位是巾幗不讓須眉,一位是男兒當自強……來,掌聲鼓勵一下。”蔣昌健熟練地控場,開始介紹這一局的玩法。


    前麵三場是“閃電心算”,這是觀眾最喜歡的保留項目。不過這次是在之前的規則上進行了升級,雙方選手可以自行選擇自己的挑戰難度。


    節目組一共設置了“位數”、“運算符號”、“間隔”、“筆數”四個考核的維度,每一個維度都設置了不同的難度,每個難度又對應了不同的分值,分高者勝。


    “位數”是指運算數字的位數,它有三位數、四位數、五位數和六位數四檔,分別對應了1分到4分的難度分;“符號”則有純加法和加減混合運算兩種選擇,分別對應1分和2分;“間隔”是指題目中每兩個數字出現的中間間隔時間,有0.7秒、0.5秒、0.3秒、0.25秒以及0.2秒五個檔次,分別對應的分值是1分到5分;“筆數”的分值差是拉得最大的,它是指每次題目中出現數字的總數量,這會直接影響到運算的總體難度,共有20筆、30筆、50筆、80筆以及100筆五個難度,分別對應的是1分、2分、3分、5分和7分。


    四個維度的難度分數相加,就是這道題的總分數。比賽先由選手自行選擇難度,如果計算無誤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得分,錯誤則計0分。


    第一場,首先進行難度選擇的是彌穀拓哉,他挑選的是三位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間隔0.25秒,100筆,總分數是14分。


    0.25秒的間隔時間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這意味著一秒鍾就得完成四筆運算,速度驚人!


    緊接著付海東選擇的是五位數的加減混合運算,0.3秒,100筆,總分數是15分。看得出,她是力爭要拿下第一場的。


    兩相對比,大家感覺彌穀拓哉的選擇似乎更加科學一些,畢竟他在盡可能地降低了難度的同時又保證了挑戰的分值不會太低。


    這裏得提一句,對手選擇的難度兩位選手彼此都是不知情的。所以為了提高勝率,隻有盡可能地根據自己擅長的能力去拚命壓榨潛能,提高自己的難度。


    兩位選手同時站到了答題桌旁,彌穀拓哉率先進行挑戰。


    大屏幕上飛快地顯示著一個個或正或負的三位數,彌穀拓哉的兩眼透過厚厚的鏡片死死地盯著大屏幕,眼神裏充滿著智慧和自信。


    看著屏幕上飛快刷新的數字,在場的人無不動容。哪怕是身為戰隊成員的人中之龍,由於每個人擅長的能力不盡相同,其他成員對於這種速算挑戰同樣會感到壓力山大。這也是“閃電心算”的魅力所在。


    “叮!”隨著一聲清脆的提示音,大屏幕上出現了“請作答(please answer)”的字樣。


    幾乎就在同時,彌穀拓哉開始動手在答題卡上填寫自己的答案。


    答案的驗證幾乎是即時的,大屏幕上出現了該題的正確答案——而彌穀拓哉的答案經過驗證,正是,14分輕鬆到手。


    毫無疑問,這種答題流程會給後麵答題的付海東帶來額外的心理壓力。


    水哥直接吐槽,表示了對規則的不滿:“不應該是這樣的,應該到最後整體驗證才合理!”


    不過規則就是規則,水哥可以吐槽,卻無力改變,哪怕它有疏漏,也隻能以後修改了。


    好在付海東雖為女兒身,但絕對有一顆大心髒,在大家都因為規則的不公而顯得心浮氣躁的時候她冷靜地開始了自己的挑戰。


    一位又一位或正或負的五位數字開始了刷屏,一般人光是看看都感覺眼暈,很多數字都沒看清直接就刷過去了。所有人在驚歎的同時都麵麵相覷:這人和人的差距怎麽會這麽大捏?


    刷屏完畢,付海東同樣立刻填寫答題卡並進行了提交。


    大屏幕上也顯示了正確答案——“”。


    在驗證答案的時候,現場有些女觀眾緊張地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似乎這樣做就能夠保證付海東的勝利。


    “2,正確……8……0,正確!”隨著蔣昌健興奮地一聲大叫,付海東的嘴角微微揚起,掛上了一絲自矜的笑意。


    第一場,付海東以1分的優勢先拔了頭籌。


    第二場,勝者優先,所以這次由付海東先選難度。她的選擇和剛才一模一樣,還是15分。很明顯,這次她是求穩,隻要守住自己的優勢即可,並沒有盲目地繼續上難度,這也算是個不錯的選擇。


    彌穀拓哉選擇的是四位數的加減混合運算,0.2秒,100筆。他因為落後被迫選擇了放手一搏,不但冒險增加了位數難度,還激進地把間隔難度提到了最高,這道題的總分來到了16分。


    “挑戰開始!”隨著主持人蔣昌健的一聲令下,付海東再次進入了頭腦風暴模式。


    片刻後,大屏幕公布了答案——“”。


    “接下來驗證付海東的答案……3……2……8……7……9……3……6,啊!最後一位錯了……”隨著蔣昌健的捶胸頓足,眾人一齊捂臉。


    “非常可惜,付海東在答案的個位數出現了閃失……答案不正確,這一題就不計分了。”蔣昌健還是維持著主持人的風度,“接下來是彌穀,挑戰開始!”


    在彌穀拓哉挑戰的過程中,攝像機捕捉到了一個細節,他右手的大拇指在不停地快速來迴撥動,似乎是在輔助運算,這就是扶桑人擅長的珠心算,彌穀正是珠心算的佼佼者。


    “叮!”


    “請作答!”


    彌穀拓哉一臉遺憾地把已經拉開的筆帽又蓋了迴去,衝著主持人搖頭示意自己這把放棄。


    0.2秒實在太短了,超出了他的極限。他是出於壓力才選擇了一個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挑戰。


    第三場,依然是付海東優先挑選,她也不出所料地依舊維持了第一場的選擇。


    因為16分確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極限,彌穀這次穩妥地選擇了15分。


    雙方都沒有失誤,第三場結束,付海東積30分,彌穀積29分。


    第四場比賽換成了“多位數乘除搶答戰”,一共五道小題。


    更換賽道後的彌穀拓哉在自己的強項上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前三道1分的小題被彌穀以閃電般的速度拿下,在多位數乘除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上體現了他驚人的天賦。


    第四小題分值2分,彌穀搶時間卻出現失誤,被付海東反殺,華夏戰隊拿下了關鍵的2分。


    第五小題雙方再次各得3分,至此,雙方比分戰成了35比35,平局!


    為了決出勝負,節目組決定進行第五場加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差生文具多啊的新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差生文具多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差生文具多啊並收藏差生文具多啊的新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