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昨晚睡得很晚,但體內的生物鍾還是一大早就準時地喚醒了夏沫。他先是一個人用3.2的配速連續拉了兩個五公裏作為熱身,迴到酒店又強行拉上依舊睡眼朦朧的胡戈一起上健身房進行訓練。他的這種自律讓本來心急如焚的孫教練也稍感安慰。
胡戈是混娛樂圈的,他習慣了晚睡晚起,結果被夏沫這麽一折騰,搞亂了作息時間,他差點沒在跑步機上睡著了,衝著夏沫大倒苦水:“儂腦子瓦特啦(你腦子進水啦),幫幫忙好哇,老清老早的拉上吾在這發癡(大清早的拉著我在這發瘋)……”
“儂勿要瞎三話四(你不要亂講)……有撒好嘟嚕素額啦(有啥好多廢話的啦)……儂格閑話講得不適意哇(你這話講得讓人不舒服)……”夏沫對胡戈的抗議是滿臉的嫌棄。
哥倆一邊健身一邊鬥嘴,倒是啥都不耽誤。
一身大汗地從健身房迴來,衝完涼換了套衣服,夏沫就接到了佟儷婭的電話,連忙去酒店門口迎接她。
夏沫陪佟儷婭一起用完早餐,讓她短暫地補了一覺,還把節目組安排的化妝師給打發走了,自己親自動手給她化了一個美美的妝。夏沫的做法引起了簡藝的瘋狂吐槽,埋怨夏沫就是個隻會用下半身思考問題的渣男。
上午九點整,南京市廣電大廈,“荔枝衛視”的6號演播廳裏。主持、嘉賓、選手、觀眾一個個正襟危坐,萬眾矚目的《最強大腦》國際賽終於如期開賽了。
眼尖的現場觀眾發現了華夏戰隊的名人堂席位上,隻坐了五個人卻擺了六把椅子,心中不免疑竇叢生,交頭接耳地輕聲討論起來。
蔣昌健步履輕快地上台,首先就宣布了楊一正式迴歸華夏戰隊參賽的重磅消息。現場的燈光、音樂響起,楊一揮手進場入座,攝像也適時地給了楊一幾個特寫。
楊一是昨晚接到節目組的電話,連夜坐紅眼航班趕過來救場的。因為沒休息好,他現在明顯是在強打精神對著現場觀眾和鏡頭打招唿。這種情形讓大部分觀眾頗感憂心忡忡,也讓現場一度稍顯混亂。
接下來蔣昌健宣布夏沫將改換身份,由普通選手變成特殊選手,將代表華夏戰隊參與今天的全部四局比賽的時候,現場包括國際戰隊的成員在內,所有人都被震驚到瞠目結舌,全場一下子就沸騰了。
自《最強大腦》開播以來,還從來沒有一個選手能這麽做,敢這麽做。從來沒有!
首先,一個人總是有他的強項與弱項。即使是能力雷達圖上擁有“六邊形戰士”實力的腦力選手,也不可能把觀察力、空間力、推理力、創造力、計算力、記憶力這六項做到麵麵俱全,樣樣拔尖。這種選手的弱項或許在麵對普通人時還是顯得特別厲害,但在麵對其他的頂尖腦力選手時,差距會很明顯,輸得也會很難看;其次,這種比賽極耗腦力,沒有人能夠打破生理的極限去連續參加比賽。
現場漸漸平靜下來,國際賽的第一局叫作《星際之眼》。
在蔣昌健的指令聲中,華夏選手王雨軒與奧地列選手馬丁·施梅勒分別站上了挑戰位,夏沫也神色輕鬆地走上舞台,但他隻是靜靜地坐在舞台的一角,並不高調。
不過王導可不會放過他身上的恐怖流量,連忙打手勢示意攝像師給了夏沫幾個特寫鏡頭。
蔣昌健首先介紹了雙方戰隊成員的一些資料信息,接著介紹了華夏戰隊的領隊施一公教授以及國際戰隊的領隊——猶撒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腦研究院院長戴西蒙教授,最後才是介紹比賽的內容和規則。
台上放置著一個太陽係運行的模擬裝置。裝置中一共有25顆星球,最中心的1號星球代表著太陽。這裏不考慮太陽的公轉,假定它隻有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速度是每個月30°。其餘的24顆星球分布在太陽外圍的外、中、內三級軌道內,它們將按照不同的速度和方向,分別進行公轉和自轉。裝置上標出了每顆星球的公轉方向\/速度以及自轉方向\/速度,比如10號星球,公轉方向是自東向西,速度是每個月90°,而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速度是每個月60°。
在這25顆星球上,節目組一共安裝了40顆探測器。
整個星係一旦運行起來,這些探測器就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拍攝其他星球的畫麵,每顆探測器每個月拍攝一張照片,那40顆探測器一年之內一共可以拍攝到480張照片。
三位選手需要做的,就是去推斷某一個探測器在一年中某個特定的月份,它能拍攝到的所有星球的編號。
比賽規則宣讀到這的時候,現場已是一片嘩然。這第一局比賽的難度就有些超出所有人的預計了。
選手比賽的時候,該模擬裝置是靜止的。選手隻能通過大腦去模擬星係運轉起來後各個天體的運行和變化,這對選手大腦的動態推演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同時,各個星球還會因為自身大小和所處的相對位置等因素,產生相互遮擋的情況。那選手就得想辦法既要排除掉被遮擋的星球,但又不能漏掉任何一個隻露出邊邊的星球。總體而言,這道題的難度非常之大,腦子裏要處理的細節也是非常之多!
挑戰之前,蔣昌健給了每人五分鍾的時間去熟悉探測器的位置和拍攝視角,然後三位科助小姐姐上台,給了王雨軒、馬丁?施梅勒還有夏沫每人一台平板。
現場的大屏幕上,展示的是平板上播放的內容,這是一個動態的視頻,展示的是各個探測器的示例視角。
隨著視頻的播放,現場的吸抽氣聲也在此起彼伏。王雨軒和馬丁?施梅勒都一臉的嚴肅,仿佛如臨大敵一般地在仔細觀看視頻。隻有夏沫,隨便看了一遍就把平板還給了身邊的科助,都不帶檢查和核實的。
對此,觀眾議論紛紛,水哥笑而不語,叨叨魏則開始了例行的叨逼叨:“這可是國際賽啊,還來這一套?裝逼是不是有癮啊?如果輸了,一會我非掐死他不可!”
高台上,華夏戰隊和國際戰隊的成員彼此也在內部交流著對這局挑戰的看法,大家普遍的意見都是這題得上手!除了動手演算,光靠大腦根本無法完成這種規模的推算,畢竟我們是人腦而不是電腦。
五分鍾後,蔣昌健宣布:“觀察時間到,我們有請科助將平板收走……好,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挑戰!3……2……1,挑戰開始!”
大屏幕上顯示出了本次挑戰的題目:
第一題:3月份,11號探測器
第二題:7月份,40號探測器
第三題:10月份,22號探測器
台上的三位選手在看清楚題目後,一齊起身,走到了台上的星係運行模擬裝置旁邊,圍繞著這個裝置仔細地觀察起來。
三個人,三種完全不同的做事風格。
馬丁?施梅勒的做法最嚴謹。他是借助紙筆,先用一張草圖畫出了所有行星的初始位置,每道題都是通過動筆去推算探測器最終的位置和拍攝角度,最後才推算出該探測器在指定的月份裏能拍到的星球編號。在畫完草圖後,馬丁?施梅勒就迴到了挑戰位開始他的紙上推演,整個做法非常嚴謹,堪稱無懈可擊。
第二個離開的是夏沫,他隻是不快不慢地圍繞著整個模擬裝置繞行了一周,然後就直接迴到了屬於他的角落,直接在答題卡上開始寫答案。
而王雨軒的做法就是整個人一直站在模擬裝置的旁邊,先估算出題中觀測器的觀察點位,然後站在該觀察點位上開始動腦推演,整個過程和夏沫一樣也是全憑腦子去想,根本不碰紙筆。
胡戈是混娛樂圈的,他習慣了晚睡晚起,結果被夏沫這麽一折騰,搞亂了作息時間,他差點沒在跑步機上睡著了,衝著夏沫大倒苦水:“儂腦子瓦特啦(你腦子進水啦),幫幫忙好哇,老清老早的拉上吾在這發癡(大清早的拉著我在這發瘋)……”
“儂勿要瞎三話四(你不要亂講)……有撒好嘟嚕素額啦(有啥好多廢話的啦)……儂格閑話講得不適意哇(你這話講得讓人不舒服)……”夏沫對胡戈的抗議是滿臉的嫌棄。
哥倆一邊健身一邊鬥嘴,倒是啥都不耽誤。
一身大汗地從健身房迴來,衝完涼換了套衣服,夏沫就接到了佟儷婭的電話,連忙去酒店門口迎接她。
夏沫陪佟儷婭一起用完早餐,讓她短暫地補了一覺,還把節目組安排的化妝師給打發走了,自己親自動手給她化了一個美美的妝。夏沫的做法引起了簡藝的瘋狂吐槽,埋怨夏沫就是個隻會用下半身思考問題的渣男。
上午九點整,南京市廣電大廈,“荔枝衛視”的6號演播廳裏。主持、嘉賓、選手、觀眾一個個正襟危坐,萬眾矚目的《最強大腦》國際賽終於如期開賽了。
眼尖的現場觀眾發現了華夏戰隊的名人堂席位上,隻坐了五個人卻擺了六把椅子,心中不免疑竇叢生,交頭接耳地輕聲討論起來。
蔣昌健步履輕快地上台,首先就宣布了楊一正式迴歸華夏戰隊參賽的重磅消息。現場的燈光、音樂響起,楊一揮手進場入座,攝像也適時地給了楊一幾個特寫。
楊一是昨晚接到節目組的電話,連夜坐紅眼航班趕過來救場的。因為沒休息好,他現在明顯是在強打精神對著現場觀眾和鏡頭打招唿。這種情形讓大部分觀眾頗感憂心忡忡,也讓現場一度稍顯混亂。
接下來蔣昌健宣布夏沫將改換身份,由普通選手變成特殊選手,將代表華夏戰隊參與今天的全部四局比賽的時候,現場包括國際戰隊的成員在內,所有人都被震驚到瞠目結舌,全場一下子就沸騰了。
自《最強大腦》開播以來,還從來沒有一個選手能這麽做,敢這麽做。從來沒有!
首先,一個人總是有他的強項與弱項。即使是能力雷達圖上擁有“六邊形戰士”實力的腦力選手,也不可能把觀察力、空間力、推理力、創造力、計算力、記憶力這六項做到麵麵俱全,樣樣拔尖。這種選手的弱項或許在麵對普通人時還是顯得特別厲害,但在麵對其他的頂尖腦力選手時,差距會很明顯,輸得也會很難看;其次,這種比賽極耗腦力,沒有人能夠打破生理的極限去連續參加比賽。
現場漸漸平靜下來,國際賽的第一局叫作《星際之眼》。
在蔣昌健的指令聲中,華夏選手王雨軒與奧地列選手馬丁·施梅勒分別站上了挑戰位,夏沫也神色輕鬆地走上舞台,但他隻是靜靜地坐在舞台的一角,並不高調。
不過王導可不會放過他身上的恐怖流量,連忙打手勢示意攝像師給了夏沫幾個特寫鏡頭。
蔣昌健首先介紹了雙方戰隊成員的一些資料信息,接著介紹了華夏戰隊的領隊施一公教授以及國際戰隊的領隊——猶撒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腦研究院院長戴西蒙教授,最後才是介紹比賽的內容和規則。
台上放置著一個太陽係運行的模擬裝置。裝置中一共有25顆星球,最中心的1號星球代表著太陽。這裏不考慮太陽的公轉,假定它隻有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速度是每個月30°。其餘的24顆星球分布在太陽外圍的外、中、內三級軌道內,它們將按照不同的速度和方向,分別進行公轉和自轉。裝置上標出了每顆星球的公轉方向\/速度以及自轉方向\/速度,比如10號星球,公轉方向是自東向西,速度是每個月90°,而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速度是每個月60°。
在這25顆星球上,節目組一共安裝了40顆探測器。
整個星係一旦運行起來,這些探測器就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拍攝其他星球的畫麵,每顆探測器每個月拍攝一張照片,那40顆探測器一年之內一共可以拍攝到480張照片。
三位選手需要做的,就是去推斷某一個探測器在一年中某個特定的月份,它能拍攝到的所有星球的編號。
比賽規則宣讀到這的時候,現場已是一片嘩然。這第一局比賽的難度就有些超出所有人的預計了。
選手比賽的時候,該模擬裝置是靜止的。選手隻能通過大腦去模擬星係運轉起來後各個天體的運行和變化,這對選手大腦的動態推演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同時,各個星球還會因為自身大小和所處的相對位置等因素,產生相互遮擋的情況。那選手就得想辦法既要排除掉被遮擋的星球,但又不能漏掉任何一個隻露出邊邊的星球。總體而言,這道題的難度非常之大,腦子裏要處理的細節也是非常之多!
挑戰之前,蔣昌健給了每人五分鍾的時間去熟悉探測器的位置和拍攝視角,然後三位科助小姐姐上台,給了王雨軒、馬丁?施梅勒還有夏沫每人一台平板。
現場的大屏幕上,展示的是平板上播放的內容,這是一個動態的視頻,展示的是各個探測器的示例視角。
隨著視頻的播放,現場的吸抽氣聲也在此起彼伏。王雨軒和馬丁?施梅勒都一臉的嚴肅,仿佛如臨大敵一般地在仔細觀看視頻。隻有夏沫,隨便看了一遍就把平板還給了身邊的科助,都不帶檢查和核實的。
對此,觀眾議論紛紛,水哥笑而不語,叨叨魏則開始了例行的叨逼叨:“這可是國際賽啊,還來這一套?裝逼是不是有癮啊?如果輸了,一會我非掐死他不可!”
高台上,華夏戰隊和國際戰隊的成員彼此也在內部交流著對這局挑戰的看法,大家普遍的意見都是這題得上手!除了動手演算,光靠大腦根本無法完成這種規模的推算,畢竟我們是人腦而不是電腦。
五分鍾後,蔣昌健宣布:“觀察時間到,我們有請科助將平板收走……好,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挑戰!3……2……1,挑戰開始!”
大屏幕上顯示出了本次挑戰的題目:
第一題:3月份,11號探測器
第二題:7月份,40號探測器
第三題:10月份,22號探測器
台上的三位選手在看清楚題目後,一齊起身,走到了台上的星係運行模擬裝置旁邊,圍繞著這個裝置仔細地觀察起來。
三個人,三種完全不同的做事風格。
馬丁?施梅勒的做法最嚴謹。他是借助紙筆,先用一張草圖畫出了所有行星的初始位置,每道題都是通過動筆去推算探測器最終的位置和拍攝角度,最後才推算出該探測器在指定的月份裏能拍到的星球編號。在畫完草圖後,馬丁?施梅勒就迴到了挑戰位開始他的紙上推演,整個做法非常嚴謹,堪稱無懈可擊。
第二個離開的是夏沫,他隻是不快不慢地圍繞著整個模擬裝置繞行了一周,然後就直接迴到了屬於他的角落,直接在答題卡上開始寫答案。
而王雨軒的做法就是整個人一直站在模擬裝置的旁邊,先估算出題中觀測器的觀察點位,然後站在該觀察點位上開始動腦推演,整個過程和夏沫一樣也是全憑腦子去想,根本不碰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