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聖王羲之也是王家的祖先】


    我壯了一下膽子,說:“他們不孝!”


    我話音剛落,爺爺一拍桌子,陰沉地指著我說:你、你、你說什麽?”


    我不等他往下說,便講:“他們一味忍讓,要是真被繼母所害,那不是讓繼母背上不慈之名,他們豈非不孝?”


    爺爺聽後點頭微笑,說:“那你怎麽辦?”


    我咽了一下口水,說:“我非得想辦法讓繼母迴心轉意不可”


    父親冷冷地說:“你有什麽辦法?”


    我勉強點點頭,艱澀地說:“總得試試吧”


    但真沒想到我的話後來真應驗了,這是後話,以後再說。


    我接下來要提一下我們王家曆史上官做得最大、名氣最大的人,是王覽的孫子王導。他在東晉元帝時曾出任丞相,明帝、成帝時,出任司徒、太傅,是晉朝的一代名相。但我不想多提他,可能是受爺爺的影響,我王家是遁世無悶之君子世家,而不是爭名奪權的好利之徒,所以,我不想提他。王家先祖,我最佩服、最傾慕的是王覽的曾孫,天下赫赫有名的一代“書聖”王羲之。


    提起王羲之,他們都說我有王羲之的氣象,他好修道教養生之術,我從小受爺爺熏陶也是如此;他經常和道士遊山玩水,我也是如此;他好書法,不僅草書和隸書冠絕古今,文章也是精美絕倫,曾作有《蘭亭序》、《樂毅論》等名篇,我也繼其祖風,好書法、好文章、好詩歌,雖與之不敢相比,但亦心向往之也。


    我想到那兒說到那兒,插一段花絮,在少年學習書法之時,父親對我的教誨讓我終身受益,他講:“書法之道,先要求‘貴在精一’,繼而‘法無定法’,終乃‘萬法歸宗’”,此三點,我私下以為學藝之次第,放之四海皆準。


    另外,他曾不止一次地引用北宋儒家超級大宗師程灝的話,因他號明道,世稱明道先生,程明道先生講“某寫字時甚敬,非是要字好,隻此是學”,此點是我一生書法的神髓所在,敬之一字終身奉行。


    接下來,我要提到我的六世祖王綱,王綱讓我既羨慕又佩服。他讓我感興趣的有三件事,一是他與道士趙緣督的占卜緣法,太有意思了。據說,當時王綱為避兵亂和母親避居於五泄山。一天,一個道士夜宿其家,王綱發現這個道士仙風道骨,不覺對他禮敬有加。


    王綱忍不住問:“君必有道者,願聞姓字。”


    道士迴答說:“吾終南山隱士趙緣督也”。


    後趙緣督教給王綱占卜之法,並勸王綱與他同遊於方外,王綱因家有老母,以孝而辭之,這是一件事。


    所以,易學、道家,從我六祖就與王家有淵源,故我好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第二件是王綱與一代智神劉伯溫是好友,劉伯溫一直是我的偶像,我聽到民間許多關於他的傳說,說前有諸葛亮設七星壇借東風。後有劉伯溫帶一僧、一道做法,在鄱陽湖,馭神風火燒陳友諒巨舸船隊。


    傳說王綱精通易學最高之術“奇門遁甲”,令我自豪的是,當劉伯溫身處卑微之時,常造訪王綱,說不定還有得過王綱的指點,才有後來劉伯溫得誌,向朝廷舉薦王綱之緣。


    洪武四年,已七十歲的王綱見到了本朝太祖朱元璋,向他提出了思維縝密的治國之策,被太祖所納,並任命他為兵部郎中,這是第三件事。


    後來我不斷的找爺爺磨嘰,終於從他那兒見到了王綱的占卜書、劉伯溫的奇門之書和兵法之書,雖然當時我小看不懂,但在未來的歲月裏,這些書給予我地滋養,奠定了我為國家建功立業的基礎,這點是我堅信的。


    尤為讓我敬佩的是王綱在當廣東參議之時,不畏海盜之逼從容就義之壯舉。是啊,國有難,必以身而對,這是王綱六祖給我的最好教育。


    接下來,要講到我另一個傾慕的偶像,我的高祖也是王綱的孫子王與準。他很幸運,自小其父王彥達便將王綱遺留下的書籍全部傳給了他,並說:“但毋廢先業而已,不以仕進望爾也”。


    王與準很爭氣,他閉門讀書研學,讀了祖父的所有書籍,其中當然有道士給王綱的占卜書,王與準閑暇之時精研此書,並試著占卜,沒想到出奇的準確,一時名聲大噪,就連縣令也派使者去請他占卜。


    王與準這個人是個高士,當時,他到四明山趙先生處學《易》,趙先生斷定此子不俗,便將本族的一位女孩兒許配與他,並勸他出仕為官,他婉言以趙先生所教的《易經》中“遁世無悶”之言而拒之。


    最終王與準燒了占卜之書,終身做一個隱士,自號“遁石翁”。


    我爺爺神神秘秘的跟我說,王與準曾為自己占過一卦,得“大有”之“震”卦,遂對兒子說:“吾先世盛極而衰,今衰極當複矣,然必吾後再世而始興乎?興必盛且久”。


    然後,爺爺意味深長地跟我講:“你高祖的預言必應在你父親和你身上”。所以,我自小就有些自命不凡,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後,我再提下我的曾祖王傑,王與準懂《易經》,肯定懂風水,他在其門前種了三棵槐樹,此點肯定對王家風水有好處,正因此,王傑自號“槐裏子”。


    由於王與準不出仕,不得已便舉薦了王傑,當時以教諭,也就是老師程晶為首的許多人都看好王傑,但王傑也是個隱者,他見考生過於勞累便歸鄉不再參加科舉考試,後雖多次被舉薦,他都推而不受,他一邊耕田一邊教授弟子,生活雖清苦,但也安然自若。


    我父親每次講到孔子所說“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的高妙境界時,便拿王傑來做例子。


    王傑遵母遺命進入南京國子監學習,祭酒也就是校長陳敬宗對他施以友禮,不把他列入弟子之列,但沒想到,第二年他被推薦到朝廷做官,還沒到任就去世了,真可惜啊。王傑的名氣很大,名士冷川讚他為“當世之第一”,稱其為“近世儒者皆所不及”。


    好了,祖先的溯源告一段落,總的來說是君子之風傳自祖上,接著,我要迴顧我敬愛的爺爺和正直的父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古聖雄王陽明之悟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壺天山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壺天山人並收藏千古聖雄王陽明之悟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