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裏燕早就想在千嶽山獲得一處鹹國的立足點,僅靠禦客提供的放牧特權,依然不足以更好開發利用當地廣袤的土地和自然資源。


    千嶽山地廣人稀,一處主城的屬地少則十萬平方公裏,多則幾十萬平方公裏,到處都是高原草墊的無人區,地下的礦藏極為豐富,雪山融雪的水量異常豐沛,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不僅能用於大量的放牧蓄養牲畜,同時作為鹹國在千嶽山的經濟戰略支點,建設經濟重鎮,更好的服務於金雪狄商業往來。


    衛國在千嶽山的土地產,出很大來自於牲口馬匹,受到當下基礎設施和交通工具的製約,千嶽山的多數物資無法以低成本輸往內陸,內陸的物資也無法以較低的成本輸往千嶽山,衛國在當地的運營乏善可陳,更多看重當地的草場和養馬的環境。


    但衛國本土南方同樣擁有大量草地,養馬放牧足用,千嶽山和平時期的經濟價值較為一般,與金雪狄人開戰反成經濟包袱。百裏燕此時提出換取一處城池,恰到好處給衛國一個機會。


    與楚業達成共識不久,鹹王令薛鍾照會燕國特使,就燕國所提要求做出正式迴複。


    諾一言年事已高,現今名義上掛著外執使的帽子,但已退居二線負責培養外交官員,由薛鍾負責主要對外外交工作,由於是鹵侯的人,薑蟄難以反對,同時越來越感到百裏燕的布局之深,令他震驚。


    薛鍾是十一年前被百裏燕相中培養的薛氏子弟,而後一直在外執府擔任下級官吏,但經常安排出國和外事活動,諾一言一老,立即扶正上位,斷了薑蟄插手外交的觸手。


    而且如果沒有意外,百裏燕百年後,薛鍾正值盛年,還能再幹二三十年,而那時他薑蟄早駕鶴西去,任內永遠被壓製在內閣的牢籠內。


    燕國從鹹國最終獲得了豐厚的條件,消息很快傳到梁國公使府,陌舂子對此頗感意外。


    “真沒想到,鹹國竟給了二十萬條槍,若是照此發展,其他諸侯所得恐怕是更多。”


    這時相國賈宙接話說:


    “但都是647、648兩款老槍,651好槍隻有寥寥數千支,後裝火炮才百門而已。”


    “但賈相國可曾想過,如此眾多槍炮足以抗衡當今鹹國之外任何諸侯,相國難道不覺其中有異?”


    “掌門大師此言確實有理,隻以為鹹國隻給三五萬條槍敷衍燕國,現在想來,燕軍一夜得二十萬條槍,實力飛漲,莫非是百裏燕有意為之。”


    “不錯,想來定是他另有計策。而且小小燕國便是給了二十萬條槍,其他諸侯豈不要成倍給,這其中定有我等不曉之秘密。”


    軍火名義上是給,但並非是無償援助,諸侯仍需要用資金、易貨交換購買,當然,價格上要低得多。


    以燕國的國力,按正常的市場價購買647、648兩型老槍也是買不起二十萬支的,更何況還有一百門後裝炮,而且買槍容易養槍難,打掉的槍炮彈藥都是錢,如不以變通的經濟策略,戰爭根本進行不下去。


    648永興步槍性能上雖然已經落後,伐衛一戰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對紙殼彈藥工藝改進後,可靠性已大幅提升,發火率基本達到九成五,大雨天氣在七成左右,能滿足多數情況下的戰鬥需求。


    燕國得到鹹國軍火的消息迅速傳開,自然也傳到了西寰宮中:


    “什麽啊,二十萬支槍,這麽多!”


    “是的,百裏燕確實賣了二十萬支槍,一百門後裝炮,還有其他軍需物資和工業品。”


    季錦昇如實匯報,西寰細思後說:


    “王兄要三十五萬條槍他不給,卻給燕國二十萬條,他怎麽想的。莫非鹹國手中還有更多的槍。”


    “即便沒有更多的槍,但儲備不會少。雖然不知鹹國十年內造了多少槍,臣仔細推算過,各型槍支沒有兩百萬支,也有一百五十萬支,實際恐怕更多。


    鹹軍目前有軍五六十餘萬人,清一色651型的好槍,輜工營、鐵道兵二十餘萬人,外籍兵三十萬,約有三十餘萬支老槍,加上零零散散裝備各地輔兵槍支,得有百萬以上。


    若是拿出二十萬支賣給燕國,給他諸侯的槍支就隻能在剩下的三十萬支中出,但顯然太少了。百裏燕行事必有籌謀,故而臣判斷,鹹國目前的槍支儲備至少還有一百二三十萬支,給了燕國二十萬支,剩下的才夠諸侯使用。”


    “那也不夠啊,王兄要三十五萬支,誌國、衛國皆比我晉國大,豈能少,如此一分,一百萬支槍哪裏夠用。梁國、徐國、歧國其他諸侯難道就不給了嗎。”


    “但再多,可就不太可能了。臣以為,此番諸侯索要甚多,會盟僵持至今仍無訂立盟約跡象,百裏燕斷然不會等待戰局滑向險惡邊緣,定是有其他安排,王後殿下不妨靜觀其變。”


    “若是王兄知道晉國還不如小小燕國,恐怕要給活活氣死。”


    “隻怕王司馬已將電話打到了平湯。”


    “那按季將軍所言,百裏燕會做何安排。”


    “尚不得而知,但定是對局勢有利之舉,因此還是靜觀其變的好。不要貿然挑起事端,打亂百裏燕部署,否則傷及的不僅僅是鹹國,而是整個中原大局。”


    季錦昇善意提醒著西寰,不要在此刻做出不利大局的事,西寰也顯然明白季錦昇的意思,她說道:


    “放心,本宮還不至於如此不堪。鹹國終究是拓兒的基業,本宮怎能將其毀於一旦。”


    “王後英明。”


    其實早從十八年前開始,西寰的心態出現明顯轉變。


    平滅黑巾讓鹹國聲威大振,經濟實力出現端倪,百裏燕的改革獲得了空前成功,方旦順利進入鹹國經濟體係,讓西寰有了竊據鹹國的打算。而在此之前,西寰隻是把鹹國當成一個隨時被晉國吞並的破罐子。


    事到如今,鹹國力壓群雄,坐擁唯一工業基地,獨攬天下經濟大權,鹹國稱霸乃至實現大一統指日可待,而且很大可能在她兒子薑拓身上實現。如此天上意外掉下的餡餅砸在西寰頭上,乃是她做夢也沒想到的收獲。


    這種情況下,西寰自然是不希望鹹國走上歧途,乃至被搞垮,其政治立場與晉王自然而然出現了裂縫。當西寰抱著此等心態看待鹹國,無形中與百裏燕達成了事實的政治聯盟,而這也是百裏燕希望看到的結果。


    將敵人為自己所用,而不是黨同伐異消除異己的血腥鎮壓達到目的,才是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


    不偏不倚的折中調和,隻是待人處事的一種態度和目標,偏或者不偏,是達到目的手段和策略。也許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但隻要最終的態度不變,並以最小的代價,使之達到目的,你就是成功的。


    當日黃昏,王礪、高吉高人趕到永興侯府,就燕國之事向百裏燕討要說法。


    “你給燕國二十萬支槍,我晉國難道還不如小小的燕國嗎。”


    王礪怒問道,心裏極是惱火,雖與百裏燕有深交,然如今血肉相搏,晉軍利益麵前,他毫無可以退讓的餘地,更何況背後還站著晉王和太子,就是不為自己考慮,也得為自己外甥想。與百裏燕的交情,此時早已淡漠。


    “王兄若是前來責問於我,我隻能告訴王兄,晉軍暫無戰事,這些裝備到了晉軍手中也是閑著,燕國正值激戰慘烈,燕軍急需新軍。我鹹國雖然國力尚可,但槍炮也不足以滿足諸侯所求,故而隻能優先裝備有戰諸侯。


    如晉軍願意出兵五十萬,本侯當即挑撥五十萬槍彈供應晉軍,王兄意下如何。”


    王礪結結實實被百裏燕堵了個啞口無言,他非常清楚百裏燕的秉性,五十萬支槍他是做得出來的。


    但如果答應了,晉軍就得出兵開赴燕國血戰,這不是晉王希望看到的結果。但如果不答應,自然拿不到槍,他也沒有這個底氣繼續責問百裏燕,畢竟他們不流血,又何必占著裝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見王礪愣怔在那,一旁的高吉接話說道:


    “永興侯莫要誤會,王司馬是希望鹹國能早日提供槍炮供我軍操練,如此也能迅速凝聚戰力,若真有大戰,開赴前線也未嚐不可。”


    “嗬嗬。”百裏燕冷笑一聲,他說:“晉王的誠意本侯還是知道的,素來沒有準信,不談也罷。”


    “永興侯言重了吧,人無信不立,更何況一國之君。”


    高吉駁斥道,百裏燕冷言說道:


    “是嗎,長孫遭難數年,晉國作為盟國,為何不出兵呀。”


    “這……”高吉啞口無言,確切的說他根本是不好意思反駁。


    盡管因為長孫割地,晉國按兵不動這件事上,兩國鬧掰,但名義上的盟約還在。


    但腋目入侵長孫之初,長孫誰也沒求,第一個遣使向鹹國求救,鹹王未允,又去求梁國,最後才求爺爺告奶奶求到晉國。結果廣信兩次海戰,晉王嚇得夠嗆,鹹國尚且夠喝一壺,晉國哪裏經得起折騰,也未同意出兵。


    加之過去三十年間晉國騎牆倒,哪邊風大往哪邊倒,對外政策猶豫不決毫不果斷,次次爽約出爾反爾,其他諸侯拍胸脯說人無信不立,百裏燕是信的,晉國他肯定不信。


    就因為晉國延續了公叔闊一貫的政治風格,但是範濤卻沒有學到精髓,才落得今天這個局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