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七,永興城以西的靶場,數門火炮,一門121毫口徑的十二管便攜式火箭炮整齊列在靶場陣位,隨著一聲令下,十二管火箭炮在唿嘯聲中噴吐著火蛇,一發發火箭彈在震天動地的唿嘯聲中撲向十四裏地外的固定靶場,十數秒後一陣劇烈火光與爆炸,引得戰位的眾人嘖嘖稱奇。


    “此炮唿嘯如卷風,落地如炸雷,催之既克,毀之無存,厲害呀!”


    盧皋讚口不絕道,百裏燕很是得意說:


    “此炮十二發齊射隻需十數秒,瞬間可令一畝地化為烏有。想那腋目人再如何厲害,麵對此種威猛火力,令其屍骨無存,再如何刀槍不死,也不過是笑談爾。”


    這時趙煥說:


    “倘若是裝在戰船上,想來戰力更是可怖啊。”


    百裏燕搖頭說:


    “不然,裝在木船上十分之不便,卻用於對陸炮擊更好,若是用於對敵船,並不容易。”


    話音未落,一旁蔣傑擔憂說:


    “可是此炮最大射程隻有十五裏地,腋目榴彈炮動則便是二十多裏呀,仍在其射程之外。”


    “言之不錯。”百裏燕肯定了蔣傑說法,接著又說:“可你想過沒有,腋目火炮何等笨重,而此火箭炮一頭騾馬便可拉著就走,幾人拆分可以進山,隻需隱蔽行事,趁敵不備,發起突然襲擊,而後拉著便跑,豈不方便。


    而且此炮彈藥無需發射管,扛著一發固定於土堆上,以敲擊、加熱、電發均可發射,十分便利。倘若是裝在皮卡車上,機動作戰,打了便跑,腋目人焉能奈我何。”


    永興城研發的121毫口徑(約合109毫米)火箭炮純翻版63式107火箭炮理念,無需任何工具,徒手拆卸組裝,輕便靈活皮實耐用,哪怕是文盲也能使用。


    發射采用配發的標準手搖發電機,或是蓄電池,三到五節幹電池盒,也可撞擊發射,點火也可以,既然是翻板,盡可能在技術上追求做大程度的靠攏,107火箭炮有的有點,121毫火箭都有,缺點亦是如此。


    考慮到當下人身高較高,體能強,口徑略有增大,以增加威力,但射程並不比107火箭炮增加多少,原因在於發射藥仍然落後。


    此外還有一個簡化版本的火箭彈,使用硝酸鉀和白砂糖【注1】融化混和充當推進劑,但射程隻有四五裏地,但優點是成本低,用於對付距離不是很遠的目標實施打擊。


    蔣傑擔心火箭炮射程仍然太短,不足以應對腋目榴彈炮威脅,但107火箭炮設計的根本戰術目標是靈活機動的作戰以及遊擊戰。


    同時腋目人顯然還不太可能發展出“大炮兵主義”,集中幾千上萬門重型火炮在一條戰線上,實施密集的火力打擊,所以對付小群和單個火炮目標,機動靈活的火箭炮生存率極高,而且製造方便價格低廉。


    火箭炮試射結束,開始試射80毫山炮,該炮去年四月完成設計,六月試製樣炮四門用於測試和評估,經過四個月的密集測試評估和鎮軍反饋建議,做修改後十一月中旬開始生產。


    該炮小巧請便,炮管短小,全重不過才四石半,拆卸後,一個步兵班背著就能走,還有餘力攜帶十幾發彈藥。


    該炮采用楔形炮閂,炮管使用精鍛碳鋼,膛壓差了些,因此射程隻有十裏,與80毫迫擊炮、榴彈發射器共同用於步兵火力支援,十分稱手。


    盡管新炮層出不窮,但炮彈生產卻並不充足,鹹軍645型火炮多數已完成升級改造,緊接著就發現炮彈不夠。


    此前球形彈丸都是鑄造和磨削加工,生產設備要求極低,現在都要衝壓殼體,再上機床車削,工時消耗大為增加,而產量跟不上。


    去年全年隻生產各型定裝火炮、迫擊炮炮彈九十餘萬發,光訓練就打掉了近九萬發。


    百裏燕重點轉移了產能生產槍支和火炮,去年一年生產包括榴彈發射器在內,各型長短槍支近四十一萬支,迫擊炮與各型後膛定裝炮一千四百多門,645型前膛炮約兩千六百門。


    651型半自動步槍、衝鋒槍、班用機槍約十一萬支,榴彈發射器六千多具,651型轉輪霰彈槍、泵動霰彈槍三萬七千餘支,654型甲乙兩型步槍約三千六百多支,但符合狙擊要求精度的隻有兩百於支,說是百裏挑一也不為過。


    其餘為早期型號的647、648長短單雙管霰彈槍、單發步槍、轉輪手槍。


    但總的來說,更為先進的651係列自動化槍族,產量仍然遠不能滿足裝備,652、653年為轉移產能生產機床設備,兩年651係列槍族總計隻生產了三萬六千餘支,653年僅生產的一萬四千餘支,加上654年的產量651係列半自動、自動槍族,勉強裝備十四萬人,不足部分由轉輪手槍、泵動霰彈槍、轉輪霰彈槍彌補。


    如果全部騰挪工業產能生產651係列槍族,以現在投入的工業耗時,一年不過二十三萬餘支,遠不足以滿足擴軍需求,繼續製造更為便於生產的647、648兩型係列,能解決火器的有無問題。


    由於槍炮生產大量占用了設備,能用於生產炮彈的車床自然就少得多,這還不算其他工業產品和軍工生產占用的機床。


    唯一讓百裏燕欣慰的是子彈生產增加到了年產一億八千萬發,加之過去三年囤積的彈藥,如今手裏有近三億發的儲備,消耗近七千萬發子彈。


    其中五千多萬發在訓練中打掉,一千多萬發出售,少量在看管戰俘時消耗,約有六百多萬發出售給了禦客,鹹軍新械鎮軍由於沒有投入正麵作戰,因而正麵戰場的消耗幾乎為零,但尚不知一仗下來會消耗多少彈藥。


    看完了火炮射擊結束,已是正午,眾人前往靶場食堂吃小灶。


    過去將近十八個月間,百裏燕忙的昏天黑地,頭發白了一把,體重跌了十二斤,唯一讓他慶幸的當年的肝腫瘤經過調理算是痊愈了。


    過去兩年雖遭戰事不斷,但鹹國經濟仍在持續發增長,盡管廣信毀了,但自從戰爭開打後,中原半數經濟形成了鹹國為核心的經濟樞紐。


    國家實力和戰爭勝利帶來的安全保障,再度吸引大量資金進入鹹國避險,同時軍火生意也催生了戰爭經濟和工業經濟。


    百裏燕自認為自己不貪,錢不湊手沒關係,用一切我需要的現貨原料抵押,實在什麽都沒有先借後還也可以,反正你的地皮是搬不走的,早晚要還的。


    所以社會發展也好,經濟增長也罷,人是最根本的資源。


    靶場夥食很一般,根據標準是最低的五類灶,由於不是常駐訓練靶場,當地的食堂的供應標準和質量也就低,不過五類標準擱在諸侯軍中,基本算是中級武官的餐食標準。


    鹹軍的一類灶是專供出勤和作戰海軍的標準,二類灶、三類是海軍駐紮標準,三類、四類灶是陸軍駐紮、出勤、訓練標準。


    陸軍戰時,一線作戰執行四類灶,但凡有條件可以供應三類灶。


    五類灶屬於臨時配給,數字越小,標準越高,鹹軍如今能保證吃飽的同時保證吃好。


    但陸軍戰時夥食供應比較麻煩,倉儲再充足,戰場的態勢瞬息萬變,哪一類灶,戰時其實也不一定跟得上,所以罐頭食品的出現極大解決了野戰口糧。


    劃著碗中的米飯,趙煥一念遊上心頭,他說:


    “司農大人,可否將米飯煮熟後裝入罐頭之中,即開即食?”


    百裏燕沒有急著迴複,而是思考了片刻後才說:


    “單裝米飯是不行的,不易保存。而且最好是用糯米加糖的糯米飯和粥。”


    趙煥聽著不解,他問:


    “這是為何?豬肉、羊肉、牛肉皆可,為何最為普遍之米飯不可?”


    “米飯更易變質,而粳米不比糯米耐饑,因此若製造熟粳米罐頭,非常不劃算。而高糖可以隔絕細菌,用罐頭密閉後能保存一定時間。但眼下糯米的畝產極低,成本不會比肉更便宜,故而不宜做罐頭。”


    趙煥的想法很簡單,用煮熟的大米做罐頭,如果是和平時期,工業產能巨大,民營企業做一些風味米飯罐頭、速食米飯倒也沒什麽問題,反正隻要有市場,有消費,就一定有生產。


    但眼下是戰時,工業產能有限的情況下,軍需供應有限考慮的是滿足軍隊的要求,能量指標和基本營養和效率決定了米飯不可能成為罐頭食品。


    此外種子培育的重點仍是粳米、小麥、大豆、油菜、棉花五大類,解決基本吃穿問題,糯米不在其列,因為糯米的原始畝產隻有粳米的一半甚至跟少,且種子潛力不如粳米。


    現在糯米的畝產隻比三十年前提高了三成,這三成還是使用人畜糞便積肥帶來的增產,而粳米、小麥普遍增加了一倍還多,這很能說明問題。


    眼下罐頭是解決軍需的產品,自然什麽便宜而高效方便做什麽,更何況他百裏燕可是天下第一奸商,這種虧本的生意自然是不能做的。


    如今萬川、瑞田兩地食品廠罐頭一年的產量在一億一千萬聽左右,品種由649年的十種增加到了十五種,午餐肉的產能占了三分之一,六年間的儲備量達到了兩億五千六千多萬,基本能滿足供應鹹軍一百萬作戰人員在特殊條件下的緊急野戰口糧。


    但653、654兩年,陸續出售諸侯和禦客的總量就到達了八千多萬聽,仍然是供不應求。


    罐頭食品比起醃肉、鹹肉、臘肉、熏肉最大的優勢仍在於開啟即食,無序升火,方便個人攜帶,減輕短時內的後勤壓力。


    百裏燕下一步考慮繼續擴大萬川、瑞田的生產線,同時在千嶽山掣馳開建一處罐頭廠,配套風力發電,就地生產牛羊罐頭製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