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勒住馬韁,百裏燕調轉方向迴頭迎麵而上:“蘇先生,湯兄,出了何事。”


    “長孫急報,長孫西岸發現腋目戰船,足有十餘艘之多。”


    蘇方義飛快說道,百裏燕猛吃了一驚,蹙眉忙問:


    “蘇先生,消息可確切!”


    “千真萬確,三月前,兩艘誌國商船途徑長孫外海時,遭遇十數艘圓帆怪船襲擊,數百門火炮瞬間將兩艘誌國商船打的千瘡百孔。而後腋目人登船掠奪了他們的財貨,抓走了全部活口與屍體,僥幸跳脫幾人在海上飄了十數日,被西貘夷商隊所發現後救起,於八月上旬送上了陸地,但直到九月我派才得到消息。”


    “壞了壞了……”百裏燕心知那兩艘誌國商船定是誌王二公子的私船。


    這時公良修聞訊大吃一驚,他忙問蘇方義:


    “蘇先生,那救上的幾人現在何處?”


    “據消息,那幾人正在趕迴誌國途中。眼下我中原已然暴露,還請公良大夫火速迴國,將消息稟報誌王,做好萬全準備!”


    蘇方義話音剛落,百裏燕怒不可遏說:


    “腋目船隊何以到了長孫西海岸才被發現,長孫水軍做什麽了!”


    “據消息來報,腋目船隊出現於中治郡以西一百餘裏海麵,向北航行。”


    “向北!也是說,他們是在南下後折返北上,竟絲毫未被發現!”


    “應是如此。”


    蘇方義肯定道,百裏燕攥著馬鞭怒罵道:


    “這群飯桶。”話音落下,他轉身與公良修道:“公良兄,事關重大,我要即刻迴都稟報鹹王,王眷之行公良兄可隨旭兒隨便看看,告辭了。”


    “那好,一路小心!”


    話音落下,百裏燕調轉飛羽帶隨從護騎直奔陔陵。待其離去,公良修與蘇方義問:


    “蘇先生,腋目人當真會南下侵我中原。”


    “據外海前番生番所述,腋目人以殺人為樂,以人肉為食,甚是暴戾兇殘,且裝備精良百殺不死。一旦被其發現,一兩年內便會蜂擁而至數十萬上百萬之眾。如今被其發現中原海岸,這十數艘海船定然隻是先鋒,一旦被其返迴本國,後果不堪設想啊。”


    這批南下的先遣艦隊如能在兩個月前被發現,百裏燕會毫不猶豫的派出全部主力艦隊兵分兩路,一路繞行北海,一路經由長孫內河,直插西海岸,南北搜索夾擊,怎麽跑也是跑不掉。


    然而這支船隊運氣實在太好,一路闖到距離梁國海岸不足百裏的海域,消滅了所有被其發現的人類船隊,卻唯獨沒遭遇長孫和梁國的水軍,直到返航途中撞上誌國商船跑了活口,而且已經是三個月前的消息,這支先遣艦隊早已經離開南半球返迴北半球的母港。


    百裏燕一路狂馳飛奔,心裏怒不可遏,通過狂瀾截獲的消息才知道,伐衛之戰結束後,梁國、長孫為彌補戰爭期間的損失,加快戰後商業恢複,竟將水軍用來跑貨。


    腋目船隊南下的兩個月間,兩國水軍主力都在中原內河轉運貨物,根本顧不上外海巡邏打擊海盜,這才給腋目人鑽了空子。


    午時前後,百裏燕趕到宮中,內閣會議剛散,百裏燕迎麵撞上從廣淵殿散會的太子、張佑、盧皋、趙煥、諾一言、高勳等人,見百裏燕行色匆匆盧皋忙問道:


    “司農大人,可是出了什麽大事。”


    百裏燕很是猶豫,不知道是說好還是不說好,最後一咬牙,豁出去了:


    “據報,三月前長孫中治郡以西一百餘裏海麵上發現腋目艦船十餘艘,擊沉了兩艘商船,擄走了所有活口與屍體。現在事態十分緊急,請盧大人即刻派人前往西海召迴我國海軍,恐怕要備戰了。”


    眾人聞訊驚疑不定,太子接話說:


    “司農大人何處得來消息,不會弄差了吧。”


    百裏燕將來龍去脈說與眾人,此時鹹王已經聽到廊外聲響,拄著拐杖,在焦木華攙扶下來到廊外:


    “好啦,都散了吧,永興侯進殿來見寡人。”


    鹹王的聲音蒼老而虛弱,目中眼神光彩不在,遠遠看著風燭殘年的身影,眾人諾了一聲,隨即散去。


    下刻,百裏燕上前深施一禮道:


    “臣百裏燕參見大王。”


    “愛卿免禮,進殿來說吧。”


    “諾。”


    隨鹹王進內殿,百裏燕將詳細道出原委,鹹王聞訊後沉默了許久,再說話時情緒波動的十分厲害。


    “我中原能保得住嗎。”


    “迴大王,從禦客獲取的海外生番的消息來看,腋目人實在兇險。而且那還不是腋目人全部實力,其內部極可能因為內戰而拖住了主力,如若是主力登陸,中原麵對的恐怕將是數百萬之敵。故而這一次,臣真沒有把握。”


    “如今寡人有此先進厲害兵器,愛卿難道一點取勝之把握都沒有嗎?”


    “非是臣不想,而是臣不能估計的太樂觀。但臣向大王保證,列國之中,鹹國定是戰到最後的諸侯,臣在鹹國在,正如當年尹秧之戰,臣在城在。”


    鹹王沉默了片刻,喝了口水,用煙鬥點了撮支雲絲吸了兩口,待平複了情緒,他繼續說:


    “接下來,愛卿準備作何打算?”


    “迴大王,首先召集海軍,先保住我國北海沿岸與外海,防止腋目人登陸。其二,加快清田、桑南、桑北建設,在內陸建立更多儲備,以應對長期戰爭。其三,從現在開始,應該即刻調整生產,國庫增加撥款,儲備彈藥與戰爭物資。”


    “那以永興產力,我軍一年可產多少槍炮,可否應付腋目人三到五年。”


    “以我軍現在員額,基本可以做到人手一支槍,海陸火炮共有一萬四千餘門,其中海軍占了多數。當下生產計劃每年能產各型槍支十五萬餘支,各型鑄造火炮加工火炮一千六百百餘門。


    如果轉入戰時狀態,產能仍有大幅增加的空間。但目前尚不知腋目人戰力,我軍也不曾與之交手,因而臣建議當下仍應以生產機器為主,槍炮生產可適當降低減少,一旦戰爭開始,再想騰挪時間造機器,可就非常麻煩了。”


    永興和萬川兩地計劃生產各型槍支十五萬餘支每年,從648年生產至今共計製造了三十九萬餘支長短槍,其中約六萬支交付了禦客,三十三萬支配發給鹹軍,但百分之九十五仍是結構簡單的648型步槍,647型長短單雙管霰彈槍,647型轉輪槍。


    651型半自動步槍、衝鋒槍、機槍結構複雜的多,盡管更多使用了衝壓結構,減少銑削加工,但消耗的工時仍比648、647兩型槍多得多,去年底至今,攏共生產兩萬餘支651型。


    而651型且半自動步槍、衝鋒槍、機槍子彈的消耗比648型步槍、霰彈槍大得多。


    甭看現在一班年產四千多萬發子彈,但訓練一個合格的步槍射手,至少需要一百二十發的子彈,多的需要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發。如果是機槍手、特等射手,需要的子彈會更多。


    十萬支半自動步槍,保守需要一千兩百萬發訓練新兵,加上每月定期打靶的一二十發子彈,十萬支槍哪怕不打仗,一年也要消耗四千萬發以上的子彈。


    如果是一百萬支,一年就是四億發,一旦打起仗來,每年消耗十幾億乃至幾十億發彈藥實在稀鬆平常不過。


    因此造槍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現在有槍沒彈的尷尬。這也是百裏燕仍然繼續生產648、647兩型槍的主要原因,因為彈藥製造容易,小作坊都能造。


    有鑒於鹹軍已經普及槍支,可以調整生產,暫時放緩槍支與其他商品生產,釋放商品庫存,利用儲備商品釋放的時間,騰挪工業產能,生產更多的金屬切削加工設備,製造更多的配套機床。


    一旦戰爭開打,將沒有充裕的時間和工業人口用於生產設備,所有生產都將轉入戰時供應。


    “大王,此事仍然隻是剛剛獲取的消息,在腋目人大舉南下之前,我國應該秘密備戰,不宜由朝廷公開討論,故而臣不建議朝會議論此事,以免造成恐慌被諸侯利用。”


    “愛卿言之有理,此事暫不用與太子內閣討論,愛卿擬好奏本,直接呈報寡人即可。”


    “臣領旨。此外,臣想辭去治粟內史之職,專司財政與軍械,還請大王恩準。”


    鹹王思索了片刻,撓了撓花白的頭頂徐徐說道:


    “愛卿可有出任治粟內史人選?”


    “臣建議由軒亭侯之子喬丞接任治粟內史一職。”


    “寡人這外甥司管金銀多年,對農桑之事一竅不通,這不妥吧。”


    “大王放心,治粟內史俯下皆為能臣幹將,喬丞出任治粟內史也是個閑差。臣是擔心治粟內史府下官吏太過年輕,又無朝堂深厚根底,無法被百官認可,故而推薦喬丞兼任治粟內史為權宜之計。”


    “也罷,寡人準了。寡人今日即刻下旨,就無需等到明日了。”


    “大王聖明。”


    鹹王現在精神一日不如一日,盡早下旨辦完該辦的事,對鹹王有利,對百裏燕也有利。


    交出治粟內史由喬丞出任,避免了鹹王駕崩後太子打倒他後,同時拿到治粟內史、大司農和軍械司三項大權。


    治粟內史雖然不主管國庫,但主管農業和糧食生產,大司農盡管主管國庫,但現在鹹國主要工商業都在三侯手中,工業生產多數是百裏燕的產業。


    所以太子拿走司農和軍械司兩頂帽子得不到實質好處,除非來個兜底抄家,若是如此,將進一步引發全國性政治經濟和軍界的全麵地震,這個代價是新王承受不起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