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李懿到中庭,百裏燕主動問他:


    “可是來問鹹國出兵之事。”


    “是,也不是。剛剛得津鄴發來的消息,天花大量增多,染病者逾四萬餘人,亡者六千七百餘人,天子已經出城避難了,外甥是擔心母親和父親的安慰。”


    “所以你來求藥。”


    “嗯。”李懿點了點頭,心感愧疚和羞恥。


    百裏燕一息籲歎安慰他說:


    “不用擔心,你與姬康來時,我已得到津鄴爆發天花消息,故而已令人攜帶藥與我書信物趕赴津鄴,景尚公全府上下都不會有事的。”


    李懿聞訊一驚,忙是問:


    “舅舅此話當真!”


    “當真。”


    其實這批疫苗不是給李埭、百裏娟準備的,是給雲倉派準備的。羅濟這等老人精的命都是金水裏煉過的,都舍不得死,梁國暴發牛痘之初便向百裏燕求援,百裏燕隻好千裏迢迢用船裝在了設備和疫苗,派出醫療組,走水陸讓人去送藥,那時又正逢李懿、姬康,於是一起順道將事給辦了。


    同時多餘的份額用於對那些個權貴出售,也能打開一些市場。


    聽到此處,李懿感激不已,忙是謝道:


    “舅舅大恩大德,外甥永生不忘。”


    “誒,你我皆是同根,言謝就見外了。現在說說姬康吧,其前番被我駁了麵子,此番舍不下臉麵,得知鹹國欲發兵攻衛,他又想知道確切消息,故而你與他分頭行事,他定是去了張階與西寰處,而你來我處打探虛實,可是如此。”


    “真是什麽也瞞不過舅舅,唉……我那表弟自恃身懷大才,欲跟舅舅一比高下,可在外甥看來,我那表弟絕非舅舅對手,長此以往恐越陷越深。”


    “就智略而言那姬康確實尤其過人之處,對付各國諸侯尚且有餘,然於我而言,其根本不值一提。這世道,說話得憑實力,耍陰謀詭計得有本錢。如梁國這等小聰明,不過是徒費性命罷了,非是正道。”


    “舅舅說的是,可真正明白此理的卻是少之又少,諸侯皆效法鹹國推行新政,然得成效者寥寥無幾,梁國也不過徒有其表罷了。想二十年前津夜乃中原第一華城,而今鹹國僅王眷小城一地之繁華便遠在津鄴之上,更不用說陔陵,想來不禁令人唏噓。”


    “嗬嗬,所以說‘看戲容易唱戲難’,評頭論足縱論長短人人無不是說的頭頭是道,但要實幹去做,做出一番事業來,又有幾人能成。外人皆以為你舅舅今日之成就來的容易,可又有幾人知曉,鹹國今日之崛起,不是千難萬險如履薄冰,豈能是諸侯所能效法,不過是學得一些皮毛罷了。”


    “依舅舅之言,天下諸侯莫非均不能行鹹國變法之效?”


    “並非不能,而是得花費巨大氣力革新積弊,其中又以土地為根本,倘若百姓種地皆給他人種地,而歲末自己卻不得多少實惠,百姓豈能樂意。


    然百姓不種地,又無果腹之食,遂隻好被迫種地,反正隻要夠糊口,管他種多還是種少,種多少自己還是隻得糊口之食,多種糧又有何益處呢。”


    各國效法鹹國農業改革和種植技術,畝產雖有大幅增加,但底層的老百姓其實並沒有受益,充其量是糧食基本夠吃,餓不死人,其他副食品、生活必需品消費,幾乎沒有增加,甭說是吃肉,連菜油也吃不上。


    鹹國輸出的多數生活商品都被既有的權貴富人階層,以及權貴階層扶持的新貴階層所蠶食。鹹國輸出的多數生活工業品,多數被不斷增加的上層權貴精英所消化,乃至被囤積起來,半數流不到下層。


    而且還出現了權貴、商賈總體數量暴增的惡劣現象,由於工業品和生活必須品的供應充足,糧食產出的增加,讓各國統治階層產生了“物質錯覺”。


    既商品是可以無限產出的,而農業隻要不斷從鹹國獲得先進技術,糧食產量也是可以無限增加的,這也意味著資源增加了,可以分封更多的權貴。


    尤其是核心權貴階層,為鞏固自己的權利,而打擊他人,就需要不斷扶持擴大自己的勢力,於是不斷擴大權貴群體,以及依附於權貴群體的富人階層。


    這些如雨後春筍冒出來的權貴和富裕階層,瓜分了鹹國工業發展輸出的帶來的好處,盡管底層百姓收入略有微薄的增加,但貧富懸殊和生活質量差距嚴重兩極分化,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和階層利益衝突。


    最要命的還在於,當改革無法在其他諸侯國見效時,所有人的目光無一例外的盯上了他百裏燕一個人,他此時此刻無形中成了他人攫取利益的絆腳石,說簡單了,就是紅眼病。


    李懿最終未能從百裏燕口中得到任何確切答複,而姬康從張階、西寰哪裏打聽到的消息又自相矛盾,鹹國是否出兵的消息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然翌日,突然傳出消息,百裏燕病了,未參加例行朝會。


    但到當天中午,一個消息在陔陵城中炸開了鍋,據說兩年前百裏燕讓衛國歸還歧國土地,遂與衛國達成秘密交易,衛國攻取長孫之後,衛國即退還歧國土地,百裏燕為此力阻鹹王用兵,錯過了發兵攻衛的大好良機。


    如今鹹王執意出兵攻衛,百裏燕眼見密約無法兌現,遂跪求盧賈懇請衛國高抬貴手。


    消息一經傳開,在某些人的推波助瀾之下迅速傳播,至下午已是鬧得滿城風雨,更是有消息說百裏燕昨夜是給急壞病倒了,可見是心虛了。


    此消息一經傳出,各方反應不一。鹹王下午再度召開內閣會議討論此事,內閣反應總體平淡,然太子反應非常激烈。


    “父王,百裏燕公器私用,至我國利益於不顧,其膽大包天瞞著父王私下與衛國交涉歧國之事,既是欺君,亦是裏通外國,兒臣以為當治其罪。”


    鹹王負手背後來迴踱著,故作焦慮和不安:


    “市井傳言豈可為憑,太子此言莽撞了!”


    “父王,百裏燕身為岐人,其心始終向著歧國,不可不防啊。”


    “哼!”鹹王不悅,未理會太子之言,與其他內閣說道:“永興侯替寡人謀國二十餘載任勞任怨,諸位愛卿也憑憑此理,說得通嗎。趙卿,你可是永興侯的恩師,永興侯能行如此大逆不道之舉嗎。”


    “啟稟大王,永興侯為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其殫精竭慮苦心經營二十餘載,我國方能有如今局麵,僅此一點足可說明永興侯赤膽忠心。老臣以為此事有兩處疑點值得推敲,其一,永興侯此等睿智,豈能不知道衛國狼子野心,又豈能輕信衛國。


    其二,歧國遠在萬裏之外,被晉國占著,此事也輪不到永興侯過問,即便永興侯私下做了交易,這歧國乃是最大受益之人,歧使總該知道吧,否則歧國不知道,晉國不知道,隻永興侯一人與衛國達成密約,若是衛國毀約,永興侯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嗯,趙卿所言極是,如此愚蠢之事寡人尚且能知破綻,更何況是永興侯。諾卿,你以為呢?”


    諾一言上前一步說:


    “啟稟大王,趙司馬所言臣深以為意。如果永興侯與衛國有什麽私下交易,臣以為應該也是貿易商貨的交易,想當初張階為遊說我國出兵,永興侯便以一千五百石生絲為價,結果被張階所拒。之後便有了我國與衛國交易牛羊馬匹牲畜,與奴隸和夜明珠的交易。


    所以,要說沒有私下交易,那是不可能的,臣出國在外也經常如此行事,否則邦交之事便沒了手段,更何況永興侯給鹹國帶來巨額收益,說他與衛國私下交易歧國之事,未免有些牽強附會惡意中傷之嫌疑。而且如此現眼的把柄,永興侯豈能自己送給外人。”


    “諾卿說的對,衛國人無信無義,誰能蠢到授人以柄,更何況是永興侯。即便要助歧國,大可多賣些刀劍火炮,讓歧國人自己奪迴來也就是了,如此大費周章的瞞著寡人,這不是蠢材嗎!”


    其實這件事中有個悖論,百裏燕當初聽從宗伯泰一建議,以歧國作為籌碼與盧賈交易,正是這個悖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首先,衛國根本不清楚鹹國內部的國力和國家體製,盡管潛伏著高級別的特務,但獲取的都是些數據性機密,真正的製度思想和國家體製所發揮出的體製力量,這等抽象性的東西不是靠當下人所能領會和竊取的。因此衛國對鹹國的判斷定位於“諸侯小霸王”這個層麵。


    其二,技術的代差讓鹹國在三年前有實力擊潰衛國,更別說是現在。


    其三,真正核心的數據掌握在百裏燕、錢坊、永興城和鹹王手中,即便是內閣也不清楚核心的經濟數據,因此衛國得到的內容,或者說間接獲取的消息,隻反應出百裏燕想給外人知道的,他不想給的外人根本無從得知。


    即便知道的,鹹國年產數千萬斤鐵的數據他們能信嗎,即便信了能不嚇死嗎,折算成大炮,得有多少,更別提還有銅、錫等金屬資源。


    最後,鹹國內閣是大致知道國內情況的,因此當站在鹹國立場思考百裏燕與衛國密約一事,根本站不住腳。


    很顯然,百裏燕根本不需要通過私下的手段與衛國媾和給歧國帶來好處,完全可以大量出口軍火武裝歧國,在西海給衛國製造更大麻煩,豈不對鹹國更有利,何必蠢到要私下與衛國媾和。


    但是站在衛國人的角度來看,百裏燕主動提出歧國這個籌碼是合情合理的。在衛國人眼中,鹹國不過是旗鼓相當的農業型諸侯,充其量物產豐富一些,產鐵多一些,火炮也許多一些,但人口少兵員少,縱然不怕衛國,但開戰對鹹國並不有利,於是衛國必然會相信百裏燕提出的要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督金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督金衛並收藏帝國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