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毗鄰而居
流放海南四歲半顯眼包靠趕海發家 作者:梔子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到寺廟,方丈看見他們其中幾人,衣衫濕透,趕緊讓小沙彌去取師兄們的衣服,給宋家兄弟換......
宋成厚婉拒,說他們原本的囚衣應該幹了,已經給方丈添了不少麻煩,不忍打擾更多......
若再接受師父們的僧衣,恐怕許多師傅今晚,自己都沒有換的。
方丈一聽,不再強求,仍有些自責,沒有提醒他們漲潮的風險。
“不過,方丈,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宋成亮笑說,他力氣大,已經獨自提著分到的兩桶海帶,送給方丈看。
“這是?”
方丈疑惑問。
雖然寺廟離沙灘不遠,但他們每日功課、念經,除了遇見台風......
修繕好寺廟同時,會外出給漁民們幫忙,平時很少外出。
因此,連海裏最常見的海帶,也幾乎從未見過。
漁民和漁婦們隻是叫不出名字,不知道功效,但方丈和僧眾們,卻是沒見過。
宋成亮便笑著解釋,“這叫海帶,可以食用,對身體還有好處......
如果廟裏今晚的晚飯還沒準備,由我為大家掌廚如何?”
島上糧食艱難,平日方丈和僧眾隻吃兩頓,昨日見宋家兄弟都是年輕人,長途跋涉......
心生憐憫,昨晚才做了三頓。
方丈原想說,他們都已經吃過第二頓了,還給宋家人都留了一些......
但想,這些年輕人正是長身體的年紀,便準予他們到後堂掌廚,隻是提醒不便沾油......
並讓宋成亮,隻用準備他們兄妹十一人的吃食即可,說他們剛吃過了。
宋家兄弟紛紛看向,方丈和小沙彌們......
他們定居在此,竟然比長途跋涉,經曆重重險境的宋家人還要幹瘦,明顯長期營養不良。
宋成亮也不管那麽多,提著兩桶海帶就到後堂,老六宋成自覺過去幫忙。
宋成亮由小沙彌帶著,來到廚房,感覺大哥轉述,溫詩詩說的海帶做法,帶著掌勺的師傅......
將海帶用泉水洗淨,大火蒸熟,切片後燉煮......
宋成亮提醒,讓小沙彌去提醒方丈和師兄,一會兒加餐了......
宋成亮擔心他們做晚課,或是提前休息了。
小沙彌看向掌勺師兄,見對方點頭,才笑著跑開了。
估摸著人數,宋成亮隻用了一桶海帶,將另一桶海帶,用泉水泡著,倒入廚房的水桶裏......
提醒掌勺師兄,海帶曬幹後,於陰涼處可存放,這些海帶來不及曬,最好明後天就給吃了。
掌勺師兄再三推辭,隻好收下。
正堂裏,宋成厚請教方丈,關於建造石屋的地址......
方丈沉吟,和緩說道,“崖州地勢,正當風口......
台風頻繁,每月至少一次,看著漁民們生存艱難,我也很痛心......
我們這寺廟中屹立不倒,也是因為石頭構造,穩固的原因......
你們打算建造石屋,我是讚成的。雖然艱難,總好過每月被台風吹倒......
無法安居,心又怎麽能定下來?
至於地址,你們原本打算的地址,以山體避開風口,又有水源,原本極好......
但在黎母山下,且單獨居住,萬一山上的人下來,將你們擄了去......
我有一個建議,你們不妨聽一聽。
既然是打算建石屋,你們也重點考慮台風的影響,以及喝水的問題......
要不然,你們就建在寺廟旁邊吧!”
宋成厚、宋成堅聞言,流露驚訝之色,“方丈......”
方丈微微抬手,與他們分析道,“廟裏經曆多年台風,仍然屹立不倒,雖然也會有些損失......
可見,從地理位置來說,還是可以削弱台風影響的。
其次,寺廟在山下存在多年,也是黎母山默認的存在。
你們在此建房,萬一有問題,老衲也會試著遊說,因為廟裏住不下,才在旁邊建房......
雖然,生黎們未必給我麵子,但比鄰而居,總不至於你,你們發生危險,卻無人得知......”
宋成厚聞言,立即和弟弟們起身,深深朝方丈下拜。
這是昨日抵達以來,再次感受到方丈的溫暖。
宋家兄弟鼻頭發酸,即便長成一個個男子漢,在府廟裏出事前,也是被爹娘細心照料的......
沒想到,一夕傾覆,他們已經無人蔭庇照顧,看盡人間冷暖。
卻不曾想,在大胤人聞之色變的海南島,條件最為惡劣的崖州,他們竟然能一直感受到溫暖......
漁民和婦人,像友好的鄉鄰......
而方丈,更像家中的長輩,溫和包容,潤物無聲。
宋家兄弟互相對視,即便老四和老六不在場,但他們向來支持大哥、二哥,想來也不會有別的意見......
從視線中,宋成厚以及了解,弟弟們都傾向於接受方丈的意見。
的確,相比獨居,成為惹眼的活靶子......
依附寺廟生存,便利不勝枚舉。
但宋家兄弟也會想到,山上的生黎可能仍舊會惹麻煩......
但方丈剛剛已經想到。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毗鄰寺廟居住,意味著要占用寺廟的水源......
後堂山上流出的泉水,宋家兄弟們都嚐過,十分甘甜,比京城的井水,不知清冽多少倍......
於是,宋成厚坦誠說出了顧慮,卻見方丈淡然一笑,“造物所有,並非寺廟理應所享......
憑借地勢,我們已經享用多年。隻要能幫到更多人,共享,不是應該的嗎?”
聽見方丈真誠、溫厚的話語,宋家兄弟自流放以後,第一次發自內心地,流露平和溫暖笑容。
他們再次下拜,感謝方丈的關懷和慈悲......
建房的地址,就這樣被敲定下來。
“開飯咯!”
後堂傳來老四,宋成亮的聲音。
宋成厚婉拒,說他們原本的囚衣應該幹了,已經給方丈添了不少麻煩,不忍打擾更多......
若再接受師父們的僧衣,恐怕許多師傅今晚,自己都沒有換的。
方丈一聽,不再強求,仍有些自責,沒有提醒他們漲潮的風險。
“不過,方丈,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宋成亮笑說,他力氣大,已經獨自提著分到的兩桶海帶,送給方丈看。
“這是?”
方丈疑惑問。
雖然寺廟離沙灘不遠,但他們每日功課、念經,除了遇見台風......
修繕好寺廟同時,會外出給漁民們幫忙,平時很少外出。
因此,連海裏最常見的海帶,也幾乎從未見過。
漁民和漁婦們隻是叫不出名字,不知道功效,但方丈和僧眾們,卻是沒見過。
宋成亮便笑著解釋,“這叫海帶,可以食用,對身體還有好處......
如果廟裏今晚的晚飯還沒準備,由我為大家掌廚如何?”
島上糧食艱難,平日方丈和僧眾隻吃兩頓,昨日見宋家兄弟都是年輕人,長途跋涉......
心生憐憫,昨晚才做了三頓。
方丈原想說,他們都已經吃過第二頓了,還給宋家人都留了一些......
但想,這些年輕人正是長身體的年紀,便準予他們到後堂掌廚,隻是提醒不便沾油......
並讓宋成亮,隻用準備他們兄妹十一人的吃食即可,說他們剛吃過了。
宋家兄弟紛紛看向,方丈和小沙彌們......
他們定居在此,竟然比長途跋涉,經曆重重險境的宋家人還要幹瘦,明顯長期營養不良。
宋成亮也不管那麽多,提著兩桶海帶就到後堂,老六宋成自覺過去幫忙。
宋成亮由小沙彌帶著,來到廚房,感覺大哥轉述,溫詩詩說的海帶做法,帶著掌勺的師傅......
將海帶用泉水洗淨,大火蒸熟,切片後燉煮......
宋成亮提醒,讓小沙彌去提醒方丈和師兄,一會兒加餐了......
宋成亮擔心他們做晚課,或是提前休息了。
小沙彌看向掌勺師兄,見對方點頭,才笑著跑開了。
估摸著人數,宋成亮隻用了一桶海帶,將另一桶海帶,用泉水泡著,倒入廚房的水桶裏......
提醒掌勺師兄,海帶曬幹後,於陰涼處可存放,這些海帶來不及曬,最好明後天就給吃了。
掌勺師兄再三推辭,隻好收下。
正堂裏,宋成厚請教方丈,關於建造石屋的地址......
方丈沉吟,和緩說道,“崖州地勢,正當風口......
台風頻繁,每月至少一次,看著漁民們生存艱難,我也很痛心......
我們這寺廟中屹立不倒,也是因為石頭構造,穩固的原因......
你們打算建造石屋,我是讚成的。雖然艱難,總好過每月被台風吹倒......
無法安居,心又怎麽能定下來?
至於地址,你們原本打算的地址,以山體避開風口,又有水源,原本極好......
但在黎母山下,且單獨居住,萬一山上的人下來,將你們擄了去......
我有一個建議,你們不妨聽一聽。
既然是打算建石屋,你們也重點考慮台風的影響,以及喝水的問題......
要不然,你們就建在寺廟旁邊吧!”
宋成厚、宋成堅聞言,流露驚訝之色,“方丈......”
方丈微微抬手,與他們分析道,“廟裏經曆多年台風,仍然屹立不倒,雖然也會有些損失......
可見,從地理位置來說,還是可以削弱台風影響的。
其次,寺廟在山下存在多年,也是黎母山默認的存在。
你們在此建房,萬一有問題,老衲也會試著遊說,因為廟裏住不下,才在旁邊建房......
雖然,生黎們未必給我麵子,但比鄰而居,總不至於你,你們發生危險,卻無人得知......”
宋成厚聞言,立即和弟弟們起身,深深朝方丈下拜。
這是昨日抵達以來,再次感受到方丈的溫暖。
宋家兄弟鼻頭發酸,即便長成一個個男子漢,在府廟裏出事前,也是被爹娘細心照料的......
沒想到,一夕傾覆,他們已經無人蔭庇照顧,看盡人間冷暖。
卻不曾想,在大胤人聞之色變的海南島,條件最為惡劣的崖州,他們竟然能一直感受到溫暖......
漁民和婦人,像友好的鄉鄰......
而方丈,更像家中的長輩,溫和包容,潤物無聲。
宋家兄弟互相對視,即便老四和老六不在場,但他們向來支持大哥、二哥,想來也不會有別的意見......
從視線中,宋成厚以及了解,弟弟們都傾向於接受方丈的意見。
的確,相比獨居,成為惹眼的活靶子......
依附寺廟生存,便利不勝枚舉。
但宋家兄弟也會想到,山上的生黎可能仍舊會惹麻煩......
但方丈剛剛已經想到。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毗鄰寺廟居住,意味著要占用寺廟的水源......
後堂山上流出的泉水,宋家兄弟們都嚐過,十分甘甜,比京城的井水,不知清冽多少倍......
於是,宋成厚坦誠說出了顧慮,卻見方丈淡然一笑,“造物所有,並非寺廟理應所享......
憑借地勢,我們已經享用多年。隻要能幫到更多人,共享,不是應該的嗎?”
聽見方丈真誠、溫厚的話語,宋家兄弟自流放以後,第一次發自內心地,流露平和溫暖笑容。
他們再次下拜,感謝方丈的關懷和慈悲......
建房的地址,就這樣被敲定下來。
“開飯咯!”
後堂傳來老四,宋成亮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