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後,中天帝臣往出殯,葬入帝陵。翌日早朝之上,朗星的話得以印證。
禮部曆來負責皇室選秀,此次也毫無例外地率先提及立後之事:“我大宣朝本就時值初立,民心不穩,如今先皇殯天,聖上登基,臣等以為,盡早立後、充盈後宮乃是頭等大事。”
臣暄並未做聲。
禮部尚書有些尷尬地立在大殿中央,再道:“靖侯是聖上義弟,已然娶妻承嗣。弟如此,聖上乃是先皇獨脈,更應開枝散葉。”
臣暄端坐在丹墀的禦座之上,沉聲道:“先皇殯天不足十日,張大人便迫不及待提醒朕充盈後宮,難道這便是禮部的知禮之事?”
禮部張尚書好似早已料到臣暄會有此一說,麵不改色迴道:“微臣以為,早日充盈後宮、開枝散葉便是大禮,先皇在天有靈,隻會更加欣慰。”
臣暄眯著眼睛尚未說話,臣往生前定下的幾位輔國大臣便一一表態,懇請選秀立後。
“聖上已然二十有四,卻內室虛空,膝下無嗣,此於禮不合……”
“聖上一日不立後,百姓便一日無母,其心惶恐,不利於國之安穩……”
“即便沒有立後的可意人選,也應當先納妃……”
“後宮空置,隻會為有心人所猜疑……”
“古之有雲,齊家治國平天下,若不齊家……”
……
一時之間,朝臣猶如事先商量好了一般,異口同聲打開了話匣子,話題無一不指向同一件事——充盈後宮。
臣暄冷眼旁觀著一眾朝臣的呈請,沉默半晌又道:“先皇膝下隻朕一子,我父子親厚更勝常人。如今朕尚且處在熱孝之中,諸位愛卿便提及立後之事,難道這是我大宣朝以仁孝治天下該說出的話嗎?”
想是臣暄的語氣不夠威嚴,此刻尚有不知好歹的朝臣再次進言,道:“自古以來,天子戴孝,隻有三月。選秀之事,從置辦到秀女入宮,少說也要半年光景。如今聖上熱孝在身,大可縮小選秀範圍,不必鋪張,給禮部三個月時間準備足以。屆時聖上恰好出了孝,便可選妃立後了。”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立時響起一片附和之聲。臣暄看在眼中,隻冷冷一笑。這些人打的什麽主意,他自然清楚得很。無非是看他新皇登基,想要給他個下馬威,順便將一些女人送入後宮裏來,好時時刻刻牽製於他。
然而眼下他初坐龍椅,卻不能和這些大臣硬碰硬,搞砸了君臣關係。尤其是這當中不乏從北熙投誠而來的舊臣,當初臣家也曾許諾過他們官蔭俸祿,如若此刻再因立後之事公然鬧翻,落在有心人眼中隻怕便會大肆加以利用,生出一場風波。
若此刻自己隻是孑然一人,臣暄斷然不怕得罪這些朝臣。可如今他先是北宣晟瑞帝,其次才是臣家子孫,便不得不時時刻刻將家國利益放在首位。這些個大臣,不僅不能得罪,且還要盡心籠絡,否則自己不僅會被扣上“忘恩負義、怠慢老臣”的帽子,國之根基,也會就此動搖。
更甚者,引起朝中動亂,民心渙散,令北宣初建的政權,毀於一旦。
如今最好的解決法子便是允下選秀之事,令公卿世家把適齡的閨女放入序央宮偌大的後宮之中。如此不僅給朝臣們吃了定心丸,短期內也不至於再鬧出什麽不可調和的君臣矛盾,畢竟還要顧著後宮的脂粉堆兒。
這是那日與朗星商議後的最好辦法,臣暄又豈會不知?
然而不知為何,他偏生不想讓這些人如願。
臣暄從禦座之上起身,雙手背負,在丹墀上緩緩踱著步子,心中的滋味十分莫辨。有意料之中的把握,有為人所迫的煩躁,有小心謹慎的斟酌,亦有心不甘情不願的抗拒。
想從前他父子二人舉事籌謀之時,不是沒有考慮過“聯姻”這條路子。程國公更是以麾下二十萬兵馬做嫁妝,為嫡女程初婷求得這樁姻緣。可當初即便是父親臣往,也沒有強硬表態必須要誰當兒媳,遑論如今父皇殯天,難道這些老臣自恃更有資格置喙他該娶誰嗎?
隻此一個早朝,便讓臣暄深刻地體會到了君王並非絕對的權威。不僅要心係蒼生和天下興亡,且還要慎重對待前朝後宮的種種人際,更要顧全一個名聲。
名聲,名聲……臣暄越想越覺煩躁,卻又深知自己絕不能在初初登基便被詬病是個暴君,於是隻得耐下性子,看向一直不發一言的朗星:“靖侯何意?”
朗星這才恭謹出列,稟道:“聖上與先皇父子情深,比之尋常人家還多了一份建功立國的艱難辛苦。微臣與先皇擔著父子虛名,更能體會聖上的苦楚與孝心……”
朗星語調並不高亢,說出的話卻是不乏鏗鏘:“想民間熱孝三年,皇家熱孝三月,以微臣了解,聖上怕是覺得三月光景已是短暫,恨不能如民間那般為先皇守孝三年。若是如今廣為選秀,聖上必定寢食難安,即便今次立了後、納了妃,也會心有齟齬,與後宮不得安然相處。”
朗星這番話,臣暄並沒有事先交代過。然而自己是個什麽想法,又在等著誰,這個義弟最是清楚不過。臣暄悵然地長歎一聲,對著大殿之上道:“靖侯此言,深得朕心。”
禮部張尚書聞言,便也未再多說什麽,默默退入列內。倒是臣往生前冊封的輔國大臣之一,太傅譚文再次進言道:“聖上對先皇的孝心,舉國皆知。然而先皇隻聖上一脈,聖上早日開枝散葉,才是對先皇的大孝。”
臣暄終是有些沉不住氣了,冷冷道出一句:“諸位愛卿方才也說了,朕如今二十有四。難道不是時值壯年?還是諸位擔心朕會英年早逝?沒有子嗣送終?”
大殿之上立時窸窸窣窣跪了一地,所有朝臣異口同聲地請罪:“微臣惶恐。”
臣暄看著一地下跪的大臣,怕自己有朝一日終究要受製於這種“跪諫”的方式,做個違心的皇帝。如此想著,便覺得心口有如壓了幾塊大石,憋屈至極,卻又不能公然枉費這些大臣的一番“苦心”,落下話柄。
臣暄心中氣得幾乎要掀翻禦案,麵上卻還是強忍了下來,道:“諸位愛卿為朕著想,朕心領了。三月之後選秀立後,未免太過匆忙,朕也不想落個不孝之名。來年吧,一年之後,再由禮部著手此事。”
他唯有先退一步,將這件事押後一年,也好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去準備,去考慮。
臣暄此言一出,大部分朝臣還是認可的。其一,新帝沒有抵過眾臣的勸諫;其二,新帝終是鬆口允諾選秀;其三,各家尚有不夠資齡的女兒,再過一年,便也夠入宮年齡了。
這個推後一年的法子,實在皆大歡喜。
臣暄見眾臣皆無異議,也沒了心思繼續早朝,便隨意揮手道:“今日到此吧。無事退朝。”想了想又道:“靖侯留下。”
朗星本就是臣暄的義弟,兄弟兩人有話要說也無可厚非,臣暄原想私下傳召朗星,又怕被宮內的眼線看去,於是便大大方方地在早朝結束後公然留下他,這樣一來旁人反而不會多想。
下了朝,臣暄便沉下臉色對朗星道:“你陪朕到禦花園裏走走。”
朗星情知臣暄此刻必定心情欠佳,便安慰道:“那些老骨頭仗著資曆老,自恃功高,皇兄不必放在心上。”
臣暄已然看得透徹,隻冷笑道:“曆朝曆代,哪裏沒有幾個迂腐的硬骨頭,即便鸞夙的父親也是……”說到此處,臣暄卻住了口,沒有繼續再說下去。
不是因為非議了逝者,而是因為想起了那個遠在南熙的女子。
朗星看著臣暄一張清俊容顏流露出的寂寞神色,猶如秋雨梧桐般有著無聲的微痛。此時的臣暄,已不是初登帝位的年輕君王,他不過是失去心頭摯愛的尋常男子。
朗星在心底輕輕歎氣,收起了君臣之間的那份疏遠,主動提到:“皇兄如今抽不得身,不如派我去一趟南熙吧,我早便想去會會聶七。”
臣暄沉吟了片刻,終是搖頭:“如今我還沒有準備好,你去了也是徒勞。”
“準備好什麽?”朗星有些不解。
臣暄看了朗星一眼,眼中寂寞之意更盛:“沒有準備好給她一世安穩。”他的話語漸漸冷冽起來:“你看今日早朝的情形,那些人隻差拿刀架著我,逼我立後。即便夙夙迴來又如何,怕也是被他們攔著不讓進宮。”
臣暄長歎著再道:“她那個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誰又能強迫她一星半點了?若是教她忍受朝臣的侮辱與質疑,她怎麽肯?”臣暄看著朗星,又加上一句:“我也不肯。”
五月的花香陣陣飄來,各色花卉在禦花園中爭豔奪目,宛如無數邀寵的美人。臣暄默默站在一池白荷前,無比失意地繼續道:“況且她如今願不願意迴來,還是兩說。”
朗星聞言大感詫異。在他心中,臣暄向來是自負的,無論從前受製於黎都之時,還是攻打北熙江山之時,皆是一副勝券在握的模樣。他從未見過這個名義上的皇兄如此失意。
“鸞夙真是有福氣,能得皇兄這般深情。”朗星篤定道:“她其實是個嘴硬心軟之人,也一味認著死理兒。皇兄待她如何,鸞夙自當心中有數,也不是那種朝三暮四的女子。”
臣暄卻是搖頭苦笑:“可她與聶沛涵在一起,便沒人能說得準了。鸞夙很喜歡他。”他終是邁開腳步,順著白荷池緩緩向南走,邊走邊道:“我與她最後相見,彼此仍在置氣之中,也不知她如今氣消了沒有。”
這一句話,朗星無法代鸞夙迴答。隻怕自己如今給了臣暄希望,日後會教他更加失望。
“我此生最痛恨受製於人。從前在黎都已然受夠了,沒想到如今做了皇帝,還要如此受人脅迫。”臣暄忽然斂去了寂寞神色,憋屈地道:“連娶妻生子都要被人算計著!”
“身為帝王,有許多無可奈何。”朗星隻能說出這一句安慰之語,再高深的,他也說不出來了。
臣暄好似是在尋一個出口,欲將今日早朝所受的鬱悶盡數發泄出來。他停下腳步,蹙眉折下眼前一朵鳶蘭,而後忽然轉身返迴來時之路,再不看這滿園芳菲春色。
朗星連忙追上臣暄的步伐,兩人一路沉默著從禦花園而出。朗星跟隨臣暄出入沙場三年,最是清楚他這番模樣,臣暄一語不發地疾步而行時,必定是在思考,說得再深一些,恐怕是心中下了什麽決斷。
直至走到禦花園東門前,臣暄才倏然停下腳步,任由身後花香襲人,隻定定看著手中的鳶蘭。片刻之後,又眯著雙眼抬首望向五月驕陽,但是說出的話卻與這豔陽天極不相襯。
多年以後,朗星仍對當日的情形念念不忘。臣暄的那一句話,明明說得淡然又隨意,可聽在他耳中,隻覺是這世間獨一無二的飛揚。
麵前是驕陽似火,身後是百花爭豔,年輕的北宣晟瑞帝立在這一片璀璨絢麗之中,肆意猶如翻手為雲的宿命之神:“一個男人,若是連枕邊人都不由自己做主,豈不窩囊?遑論帝王。”
(10點第二更)
禮部曆來負責皇室選秀,此次也毫無例外地率先提及立後之事:“我大宣朝本就時值初立,民心不穩,如今先皇殯天,聖上登基,臣等以為,盡早立後、充盈後宮乃是頭等大事。”
臣暄並未做聲。
禮部尚書有些尷尬地立在大殿中央,再道:“靖侯是聖上義弟,已然娶妻承嗣。弟如此,聖上乃是先皇獨脈,更應開枝散葉。”
臣暄端坐在丹墀的禦座之上,沉聲道:“先皇殯天不足十日,張大人便迫不及待提醒朕充盈後宮,難道這便是禮部的知禮之事?”
禮部張尚書好似早已料到臣暄會有此一說,麵不改色迴道:“微臣以為,早日充盈後宮、開枝散葉便是大禮,先皇在天有靈,隻會更加欣慰。”
臣暄眯著眼睛尚未說話,臣往生前定下的幾位輔國大臣便一一表態,懇請選秀立後。
“聖上已然二十有四,卻內室虛空,膝下無嗣,此於禮不合……”
“聖上一日不立後,百姓便一日無母,其心惶恐,不利於國之安穩……”
“即便沒有立後的可意人選,也應當先納妃……”
“後宮空置,隻會為有心人所猜疑……”
“古之有雲,齊家治國平天下,若不齊家……”
……
一時之間,朝臣猶如事先商量好了一般,異口同聲打開了話匣子,話題無一不指向同一件事——充盈後宮。
臣暄冷眼旁觀著一眾朝臣的呈請,沉默半晌又道:“先皇膝下隻朕一子,我父子親厚更勝常人。如今朕尚且處在熱孝之中,諸位愛卿便提及立後之事,難道這是我大宣朝以仁孝治天下該說出的話嗎?”
想是臣暄的語氣不夠威嚴,此刻尚有不知好歹的朝臣再次進言,道:“自古以來,天子戴孝,隻有三月。選秀之事,從置辦到秀女入宮,少說也要半年光景。如今聖上熱孝在身,大可縮小選秀範圍,不必鋪張,給禮部三個月時間準備足以。屆時聖上恰好出了孝,便可選妃立後了。”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立時響起一片附和之聲。臣暄看在眼中,隻冷冷一笑。這些人打的什麽主意,他自然清楚得很。無非是看他新皇登基,想要給他個下馬威,順便將一些女人送入後宮裏來,好時時刻刻牽製於他。
然而眼下他初坐龍椅,卻不能和這些大臣硬碰硬,搞砸了君臣關係。尤其是這當中不乏從北熙投誠而來的舊臣,當初臣家也曾許諾過他們官蔭俸祿,如若此刻再因立後之事公然鬧翻,落在有心人眼中隻怕便會大肆加以利用,生出一場風波。
若此刻自己隻是孑然一人,臣暄斷然不怕得罪這些朝臣。可如今他先是北宣晟瑞帝,其次才是臣家子孫,便不得不時時刻刻將家國利益放在首位。這些個大臣,不僅不能得罪,且還要盡心籠絡,否則自己不僅會被扣上“忘恩負義、怠慢老臣”的帽子,國之根基,也會就此動搖。
更甚者,引起朝中動亂,民心渙散,令北宣初建的政權,毀於一旦。
如今最好的解決法子便是允下選秀之事,令公卿世家把適齡的閨女放入序央宮偌大的後宮之中。如此不僅給朝臣們吃了定心丸,短期內也不至於再鬧出什麽不可調和的君臣矛盾,畢竟還要顧著後宮的脂粉堆兒。
這是那日與朗星商議後的最好辦法,臣暄又豈會不知?
然而不知為何,他偏生不想讓這些人如願。
臣暄從禦座之上起身,雙手背負,在丹墀上緩緩踱著步子,心中的滋味十分莫辨。有意料之中的把握,有為人所迫的煩躁,有小心謹慎的斟酌,亦有心不甘情不願的抗拒。
想從前他父子二人舉事籌謀之時,不是沒有考慮過“聯姻”這條路子。程國公更是以麾下二十萬兵馬做嫁妝,為嫡女程初婷求得這樁姻緣。可當初即便是父親臣往,也沒有強硬表態必須要誰當兒媳,遑論如今父皇殯天,難道這些老臣自恃更有資格置喙他該娶誰嗎?
隻此一個早朝,便讓臣暄深刻地體會到了君王並非絕對的權威。不僅要心係蒼生和天下興亡,且還要慎重對待前朝後宮的種種人際,更要顧全一個名聲。
名聲,名聲……臣暄越想越覺煩躁,卻又深知自己絕不能在初初登基便被詬病是個暴君,於是隻得耐下性子,看向一直不發一言的朗星:“靖侯何意?”
朗星這才恭謹出列,稟道:“聖上與先皇父子情深,比之尋常人家還多了一份建功立國的艱難辛苦。微臣與先皇擔著父子虛名,更能體會聖上的苦楚與孝心……”
朗星語調並不高亢,說出的話卻是不乏鏗鏘:“想民間熱孝三年,皇家熱孝三月,以微臣了解,聖上怕是覺得三月光景已是短暫,恨不能如民間那般為先皇守孝三年。若是如今廣為選秀,聖上必定寢食難安,即便今次立了後、納了妃,也會心有齟齬,與後宮不得安然相處。”
朗星這番話,臣暄並沒有事先交代過。然而自己是個什麽想法,又在等著誰,這個義弟最是清楚不過。臣暄悵然地長歎一聲,對著大殿之上道:“靖侯此言,深得朕心。”
禮部張尚書聞言,便也未再多說什麽,默默退入列內。倒是臣往生前冊封的輔國大臣之一,太傅譚文再次進言道:“聖上對先皇的孝心,舉國皆知。然而先皇隻聖上一脈,聖上早日開枝散葉,才是對先皇的大孝。”
臣暄終是有些沉不住氣了,冷冷道出一句:“諸位愛卿方才也說了,朕如今二十有四。難道不是時值壯年?還是諸位擔心朕會英年早逝?沒有子嗣送終?”
大殿之上立時窸窸窣窣跪了一地,所有朝臣異口同聲地請罪:“微臣惶恐。”
臣暄看著一地下跪的大臣,怕自己有朝一日終究要受製於這種“跪諫”的方式,做個違心的皇帝。如此想著,便覺得心口有如壓了幾塊大石,憋屈至極,卻又不能公然枉費這些大臣的一番“苦心”,落下話柄。
臣暄心中氣得幾乎要掀翻禦案,麵上卻還是強忍了下來,道:“諸位愛卿為朕著想,朕心領了。三月之後選秀立後,未免太過匆忙,朕也不想落個不孝之名。來年吧,一年之後,再由禮部著手此事。”
他唯有先退一步,將這件事押後一年,也好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去準備,去考慮。
臣暄此言一出,大部分朝臣還是認可的。其一,新帝沒有抵過眾臣的勸諫;其二,新帝終是鬆口允諾選秀;其三,各家尚有不夠資齡的女兒,再過一年,便也夠入宮年齡了。
這個推後一年的法子,實在皆大歡喜。
臣暄見眾臣皆無異議,也沒了心思繼續早朝,便隨意揮手道:“今日到此吧。無事退朝。”想了想又道:“靖侯留下。”
朗星本就是臣暄的義弟,兄弟兩人有話要說也無可厚非,臣暄原想私下傳召朗星,又怕被宮內的眼線看去,於是便大大方方地在早朝結束後公然留下他,這樣一來旁人反而不會多想。
下了朝,臣暄便沉下臉色對朗星道:“你陪朕到禦花園裏走走。”
朗星情知臣暄此刻必定心情欠佳,便安慰道:“那些老骨頭仗著資曆老,自恃功高,皇兄不必放在心上。”
臣暄已然看得透徹,隻冷笑道:“曆朝曆代,哪裏沒有幾個迂腐的硬骨頭,即便鸞夙的父親也是……”說到此處,臣暄卻住了口,沒有繼續再說下去。
不是因為非議了逝者,而是因為想起了那個遠在南熙的女子。
朗星看著臣暄一張清俊容顏流露出的寂寞神色,猶如秋雨梧桐般有著無聲的微痛。此時的臣暄,已不是初登帝位的年輕君王,他不過是失去心頭摯愛的尋常男子。
朗星在心底輕輕歎氣,收起了君臣之間的那份疏遠,主動提到:“皇兄如今抽不得身,不如派我去一趟南熙吧,我早便想去會會聶七。”
臣暄沉吟了片刻,終是搖頭:“如今我還沒有準備好,你去了也是徒勞。”
“準備好什麽?”朗星有些不解。
臣暄看了朗星一眼,眼中寂寞之意更盛:“沒有準備好給她一世安穩。”他的話語漸漸冷冽起來:“你看今日早朝的情形,那些人隻差拿刀架著我,逼我立後。即便夙夙迴來又如何,怕也是被他們攔著不讓進宮。”
臣暄長歎著再道:“她那個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誰又能強迫她一星半點了?若是教她忍受朝臣的侮辱與質疑,她怎麽肯?”臣暄看著朗星,又加上一句:“我也不肯。”
五月的花香陣陣飄來,各色花卉在禦花園中爭豔奪目,宛如無數邀寵的美人。臣暄默默站在一池白荷前,無比失意地繼續道:“況且她如今願不願意迴來,還是兩說。”
朗星聞言大感詫異。在他心中,臣暄向來是自負的,無論從前受製於黎都之時,還是攻打北熙江山之時,皆是一副勝券在握的模樣。他從未見過這個名義上的皇兄如此失意。
“鸞夙真是有福氣,能得皇兄這般深情。”朗星篤定道:“她其實是個嘴硬心軟之人,也一味認著死理兒。皇兄待她如何,鸞夙自當心中有數,也不是那種朝三暮四的女子。”
臣暄卻是搖頭苦笑:“可她與聶沛涵在一起,便沒人能說得準了。鸞夙很喜歡他。”他終是邁開腳步,順著白荷池緩緩向南走,邊走邊道:“我與她最後相見,彼此仍在置氣之中,也不知她如今氣消了沒有。”
這一句話,朗星無法代鸞夙迴答。隻怕自己如今給了臣暄希望,日後會教他更加失望。
“我此生最痛恨受製於人。從前在黎都已然受夠了,沒想到如今做了皇帝,還要如此受人脅迫。”臣暄忽然斂去了寂寞神色,憋屈地道:“連娶妻生子都要被人算計著!”
“身為帝王,有許多無可奈何。”朗星隻能說出這一句安慰之語,再高深的,他也說不出來了。
臣暄好似是在尋一個出口,欲將今日早朝所受的鬱悶盡數發泄出來。他停下腳步,蹙眉折下眼前一朵鳶蘭,而後忽然轉身返迴來時之路,再不看這滿園芳菲春色。
朗星連忙追上臣暄的步伐,兩人一路沉默著從禦花園而出。朗星跟隨臣暄出入沙場三年,最是清楚他這番模樣,臣暄一語不發地疾步而行時,必定是在思考,說得再深一些,恐怕是心中下了什麽決斷。
直至走到禦花園東門前,臣暄才倏然停下腳步,任由身後花香襲人,隻定定看著手中的鳶蘭。片刻之後,又眯著雙眼抬首望向五月驕陽,但是說出的話卻與這豔陽天極不相襯。
多年以後,朗星仍對當日的情形念念不忘。臣暄的那一句話,明明說得淡然又隨意,可聽在他耳中,隻覺是這世間獨一無二的飛揚。
麵前是驕陽似火,身後是百花爭豔,年輕的北宣晟瑞帝立在這一片璀璨絢麗之中,肆意猶如翻手為雲的宿命之神:“一個男人,若是連枕邊人都不由自己做主,豈不窩囊?遑論帝王。”
(10點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