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是兩日已過,從辰時起別院牆外的鞭炮聲便不絕於耳。府內下人的忙碌進出、人來人往的說笑道賀……無不昭示著聶沛涵大婚便在今日。
鸞夙一早收拾了隨身包袱藏在塌下,照舊在府內四處穿梭,幫忙搭手。她今日特意換了新做的裙裾,一襲碧色來迴聘婷搖曳,令眾人都在這暑天中感到無比沁人心脾。
皇家婚娶,皆在黃昏行禮,取“皇”、“婚”之意。因聶沛涵隻是娶側妃,禮儀倒也並不隆重,聽聞統盛帝並未親自駕臨,隻派了幾位皇子與朝中重臣前來觀禮。
不過這一切皆與鸞夙毫無關係。
兀自忙碌了一晌午,她差些誤了午飯的時辰,待用過飯已是未時將至。許是因為心中藏著事,鸞夙隻覺今日氣候熱得異常。她執著團扇在簷下徐徐扇風,原是在等丁益飛的心腹前來接應她,誰想接頭之人沒等到,卻把大婚的正主兒等了來。
鸞夙瞧見聶沛涵的打扮不禁有些詫異,指著他一身繡金的墨黑朝服問道:“殿下怎得還未換上吉服?”
聶沛涵麵上有些微醺,應是午間與京州來人飲了酒:“不過是娶側妃而已,誰說必然要穿吉服?”
鸞夙見他語氣冷淡,毫無喜色,搖頭輕歎道:“這是何必呢,芸妹妹畢竟是丁將軍的侄女,丁將軍又是殿下之師……你明知這樣怠慢會徒惹你二人嫌隙。”
聶沛涵隻是魅惑一笑:“我有分寸。”言罷在她身上飛快掃了一眼,目光最終落定在那一張嬌顏之上:“你今日很美。”
鸞夙今日未施粉黛,低眉看了看身上的碧色,迴笑道:“應是托了這裙衫之福。”
聶沛涵聞言似有所想,右手食指擱在案上輕叩,露出虎口那一處終身難愈的疤痕。半晌,忽然再道:“其實你在聞香苑掛牌之時,我曾前去一觀。”
“原來那日東廂裏坐著的是你!”鸞夙一直記得她掛牌之日,聞香苑二樓南廂坐著臣暄,西廂坐著周建嶺,唯有東廂門扉緊掩,明明有人,卻並不露麵。
聶沛涵伸手撫過她掌心幾不可見的細密傷痕,再笑道:“那日你一曲《長相憶》彈得悱惻哀婉,我聽了亦讚歎不已。如今既不能再撫琴,大約也是上天見你覓得良人,從此不必再飄零自傷。”
覓得良人……良人有兩位,他指的可是他自己?鸞夙垂眸不知如何接話,隻怕麵上會流露出離別之意。這副模樣看在聶沛涵眼中,卻是另一番誤解。他以為她在自傷出身風塵。
聶沛涵淡淡反握她的柔荑,將掌心的溫熱之意徐徐傳遞:“花魁也好,閨秀也罷,你便是你,無關過往。”
不可否認,鸞夙聽聞此言是有些動容的,畢竟眼前這卓絕男子貴為親王,肯憐取她這豔名遠播的風塵女子,任誰看來都應是極大的恩賜。
可鸞夙隻要一想起自己在聞香苑的那段時光,她便不能不想起臣暄。那忍辱負重的白衣男子在黎都城內身份尷尬、危機四伏,卻懂得收斂鋒芒、步步為營。他看似放浪不羈的外表下藏著的是一顆君子之心,對她沒有半分逾矩之舉。
從表麵上說來,是她相助臣暄逃出了黎都;可深思一步,其實是臣暄改寫了她的一生。否則此時她還不知身在哪位權貴的榻上以色事人,隻為求一個複仇的機會。
如今想想她是多麽幸運,第一個摘下她牌子的男人是臣暄。從那之後她的牌子便再也沒有掛出去過,而是被他收入手中,免去了她每一夜的待價而沽。
從某種程度上看,臣暄才是她的恩人。沒有他,她早已心如死灰放蕩認命,一點朱唇萬人嚐,又如何能守著冰清玉潔之軀?旁的暫且不論,隻為這一段經曆,鸞夙自問也不能對臣暄輕易釋懷。身子沒有給他,心卻未必把握得住。
隻是這其中有幾分情愛、幾分感激、幾分依賴、幾分欽佩?她如今尚且不能斷定。
“我與世子的事……殿下當真毫不介意?”鸞夙知曉聶沛涵以為她已非完璧之身,但她並不想對他多作解釋,相反卻想看看他是否介懷。
聶沛涵握著鸞夙的手緊了一緊:“我不是那樣狹隘的人……怪隻怪我來得晚了。”
聽聞此言,鸞夙幾欲落淚。她能感到聶沛涵的灼灼目光定定落在自己身上,可她不敢看他,她隻怕再看一眼今日便逃不掉了。
她並不一定是就此選擇臣暄,也不是心中已有了決斷。她今日的離開其實無關真心假意,也無關孰新孰舊。隻是若必須辜負一人,她唯有選擇聶沛涵。
她不願再失去她的姐妹,亦不願做那禍水紅顏。無論是破壞小江兒的終身幸福,還是引起臣暄與聶沛涵的敵對,這都是她不願看到的。
她從未給予過,便也受不起這情;她從未付出過,便隻得避開這意。
趁著彼此還未沉淪深陷,先揮刀斬了他的情絲。而她自己的,才能慢慢理清頭緒。
她相信終有一日,聶沛涵會理解她今日的決定。無論於公於私,為人為己,她都不能再留在南熙。小江兒代她受過,臣暄的如山承諾,還有肩負的血海深仇和龍脈秘密,無一不是她最最沉重的負擔。
鸞夙幾乎是貪婪地汲取著他掌中傳來的溫熱,耳中再聽聶沛涵歎問:“怨我嗎?今日之事……”
她從思緒之中迴過神來,朝著聶沛涵緩緩搖頭:“聖旨難違,況且下旨之人是你的父皇……其實能看到芸妹妹有個歸宿,我也是高興的。”
“可我終將辜負了她。”聶沛涵語中浮起一絲愧疚。
這一句話聽在鸞夙耳中,她竟分不清是喜是悲。鸞夙與淩芸,淩芸與鸞夙,二者本是一人,不分彼此。不過是因為命運捉弄,才會迫不得已一分為二。作為鸞夙,她懂得聶沛涵的心意,可作為淩芸,她尚且不知。
既然要走,便也要走得明明白白吧。若不給自己一個迎頭痛擊,隻怕她還會留戀於此。鸞夙抬首看向聶沛涵,眸光之中是無比的鄭重:“我尚且還有一問,欲請殿下如實相告。”
“我不會騙你。”他笑著答話。
鸞夙的目光細微而謹慎,流連在聶沛涵雌雄莫辯的絕世俊顏之上:“殿下對淩芸,可曾有過一絲情意?”她問的不是江卿華,也不是她自己,而僅僅是這個名字。
聶沛涵聞言微蹙了眉頭,沉吟片刻才緩緩答道:“我自小受過淩相大恩,與芸兒亦算年幼相識。她小小年紀家破人亡,其中有一半是為我所累……若說對她決然無情,我做不到。”
聶沛涵斟酌著該如何措辭,最終坦白地下了定論:“我對芸兒,有憐惜,有愧疚,有責任,亦有圖謀……但沒有情愛。”
有憐惜,有愧疚,有責任,亦有圖謀……但沒有情愛。
聶沛涵的這句話在鸞夙腦中久久迴響,直教她默然說不出話來。她緩緩抽迴覆在聶沛涵掌下的柔荑,隻覺隨之抽迴的還有她的半顆真心。
是嗬,她早該想到的,南熙慕王殿下愛的從不是淩芸,他要的隻是龍脈。換位思考,若今日待嫁的女子當真是她本人,那眼下聶沛涵對她信誓旦旦的情意可還會如此純良深重?
他說,他對淩芸有種種情分,卻獨缺一劑情愛。可鸞夙就是淩芸,淩芸也是鸞夙。
他對假淩芸有情,便是對真淩芸的背棄;他對假淩芸無情,才更教真淩芸寒心。
這本是一個無解之題,永不會有人能給出滿意的答案。
鸞夙終是笑了,隻是這笑容背後究竟有多苦澀,大約也唯有她自己知道。她抬首看著刺目的天色,仿佛那高照的豔陽能將她眼底的熱淚逼迴去:“吉時要到了,你快去吧。”
聶沛涵麵上閃過一絲不安:“你看著不大好,可是身體不適?”
鸞夙搖頭否認:“大約是暑氣太重,忙了一個晌午,我有些乏了。”
聶沛涵聞言又蹙了蹙眉頭:“先迴屋歇著吧。外頭人多嘈雜,待禮成之後我再來瞧你。”
“好。”鸞夙一口應下,又將聶沛涵送至別院門口,抵著日曬綻出一個最明媚的笑容,隻盼著他會記取自己最深刻的美麗。
這注定是一場無疾而終的重逢。而她所能做的,唯有在這重逢的盛宴之中觥籌交錯,飲醉來客,最後清醒轉身,微笑別離。
朱弦斷,明鏡缺,容顏盛時,與君長別。
目送聶沛涵在盛夏日光中迎向屬於他的風發熱鬧,鸞夙轉身迴屋取過筆墨紙硯。原本想要無言離去的心思,終是忍不過這入骨的別殤。兒時的短暫相逢,如今的陰差陽錯,皆在這一紙離別中明明滅滅,散於無形。
一滴淚珠落在攤開的宣紙之上,鸞夙眼中氤氳著滄海橫波,終是提筆寫道: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一筆方停,宣墨未幹,門外又響起了新的動靜。鸞夙知曉是丁益飛派的接頭之人到了。
她抬袖輕拭麵上淚痕,取過包袱朝門外走去。
這一次,沒有臣暄,沒有聶沛涵,過往前塵一筆勾銷。從前歲月裏的深情與美好、苦難與斑駁,皆因這一場鏡花水月的情事,破碎了她的膽怯,充盈了她的勇氣。
此後前路漫漫,縱然踽踽獨行,她已無所畏懼。
鸞夙一早收拾了隨身包袱藏在塌下,照舊在府內四處穿梭,幫忙搭手。她今日特意換了新做的裙裾,一襲碧色來迴聘婷搖曳,令眾人都在這暑天中感到無比沁人心脾。
皇家婚娶,皆在黃昏行禮,取“皇”、“婚”之意。因聶沛涵隻是娶側妃,禮儀倒也並不隆重,聽聞統盛帝並未親自駕臨,隻派了幾位皇子與朝中重臣前來觀禮。
不過這一切皆與鸞夙毫無關係。
兀自忙碌了一晌午,她差些誤了午飯的時辰,待用過飯已是未時將至。許是因為心中藏著事,鸞夙隻覺今日氣候熱得異常。她執著團扇在簷下徐徐扇風,原是在等丁益飛的心腹前來接應她,誰想接頭之人沒等到,卻把大婚的正主兒等了來。
鸞夙瞧見聶沛涵的打扮不禁有些詫異,指著他一身繡金的墨黑朝服問道:“殿下怎得還未換上吉服?”
聶沛涵麵上有些微醺,應是午間與京州來人飲了酒:“不過是娶側妃而已,誰說必然要穿吉服?”
鸞夙見他語氣冷淡,毫無喜色,搖頭輕歎道:“這是何必呢,芸妹妹畢竟是丁將軍的侄女,丁將軍又是殿下之師……你明知這樣怠慢會徒惹你二人嫌隙。”
聶沛涵隻是魅惑一笑:“我有分寸。”言罷在她身上飛快掃了一眼,目光最終落定在那一張嬌顏之上:“你今日很美。”
鸞夙今日未施粉黛,低眉看了看身上的碧色,迴笑道:“應是托了這裙衫之福。”
聶沛涵聞言似有所想,右手食指擱在案上輕叩,露出虎口那一處終身難愈的疤痕。半晌,忽然再道:“其實你在聞香苑掛牌之時,我曾前去一觀。”
“原來那日東廂裏坐著的是你!”鸞夙一直記得她掛牌之日,聞香苑二樓南廂坐著臣暄,西廂坐著周建嶺,唯有東廂門扉緊掩,明明有人,卻並不露麵。
聶沛涵伸手撫過她掌心幾不可見的細密傷痕,再笑道:“那日你一曲《長相憶》彈得悱惻哀婉,我聽了亦讚歎不已。如今既不能再撫琴,大約也是上天見你覓得良人,從此不必再飄零自傷。”
覓得良人……良人有兩位,他指的可是他自己?鸞夙垂眸不知如何接話,隻怕麵上會流露出離別之意。這副模樣看在聶沛涵眼中,卻是另一番誤解。他以為她在自傷出身風塵。
聶沛涵淡淡反握她的柔荑,將掌心的溫熱之意徐徐傳遞:“花魁也好,閨秀也罷,你便是你,無關過往。”
不可否認,鸞夙聽聞此言是有些動容的,畢竟眼前這卓絕男子貴為親王,肯憐取她這豔名遠播的風塵女子,任誰看來都應是極大的恩賜。
可鸞夙隻要一想起自己在聞香苑的那段時光,她便不能不想起臣暄。那忍辱負重的白衣男子在黎都城內身份尷尬、危機四伏,卻懂得收斂鋒芒、步步為營。他看似放浪不羈的外表下藏著的是一顆君子之心,對她沒有半分逾矩之舉。
從表麵上說來,是她相助臣暄逃出了黎都;可深思一步,其實是臣暄改寫了她的一生。否則此時她還不知身在哪位權貴的榻上以色事人,隻為求一個複仇的機會。
如今想想她是多麽幸運,第一個摘下她牌子的男人是臣暄。從那之後她的牌子便再也沒有掛出去過,而是被他收入手中,免去了她每一夜的待價而沽。
從某種程度上看,臣暄才是她的恩人。沒有他,她早已心如死灰放蕩認命,一點朱唇萬人嚐,又如何能守著冰清玉潔之軀?旁的暫且不論,隻為這一段經曆,鸞夙自問也不能對臣暄輕易釋懷。身子沒有給他,心卻未必把握得住。
隻是這其中有幾分情愛、幾分感激、幾分依賴、幾分欽佩?她如今尚且不能斷定。
“我與世子的事……殿下當真毫不介意?”鸞夙知曉聶沛涵以為她已非完璧之身,但她並不想對他多作解釋,相反卻想看看他是否介懷。
聶沛涵握著鸞夙的手緊了一緊:“我不是那樣狹隘的人……怪隻怪我來得晚了。”
聽聞此言,鸞夙幾欲落淚。她能感到聶沛涵的灼灼目光定定落在自己身上,可她不敢看他,她隻怕再看一眼今日便逃不掉了。
她並不一定是就此選擇臣暄,也不是心中已有了決斷。她今日的離開其實無關真心假意,也無關孰新孰舊。隻是若必須辜負一人,她唯有選擇聶沛涵。
她不願再失去她的姐妹,亦不願做那禍水紅顏。無論是破壞小江兒的終身幸福,還是引起臣暄與聶沛涵的敵對,這都是她不願看到的。
她從未給予過,便也受不起這情;她從未付出過,便隻得避開這意。
趁著彼此還未沉淪深陷,先揮刀斬了他的情絲。而她自己的,才能慢慢理清頭緒。
她相信終有一日,聶沛涵會理解她今日的決定。無論於公於私,為人為己,她都不能再留在南熙。小江兒代她受過,臣暄的如山承諾,還有肩負的血海深仇和龍脈秘密,無一不是她最最沉重的負擔。
鸞夙幾乎是貪婪地汲取著他掌中傳來的溫熱,耳中再聽聶沛涵歎問:“怨我嗎?今日之事……”
她從思緒之中迴過神來,朝著聶沛涵緩緩搖頭:“聖旨難違,況且下旨之人是你的父皇……其實能看到芸妹妹有個歸宿,我也是高興的。”
“可我終將辜負了她。”聶沛涵語中浮起一絲愧疚。
這一句話聽在鸞夙耳中,她竟分不清是喜是悲。鸞夙與淩芸,淩芸與鸞夙,二者本是一人,不分彼此。不過是因為命運捉弄,才會迫不得已一分為二。作為鸞夙,她懂得聶沛涵的心意,可作為淩芸,她尚且不知。
既然要走,便也要走得明明白白吧。若不給自己一個迎頭痛擊,隻怕她還會留戀於此。鸞夙抬首看向聶沛涵,眸光之中是無比的鄭重:“我尚且還有一問,欲請殿下如實相告。”
“我不會騙你。”他笑著答話。
鸞夙的目光細微而謹慎,流連在聶沛涵雌雄莫辯的絕世俊顏之上:“殿下對淩芸,可曾有過一絲情意?”她問的不是江卿華,也不是她自己,而僅僅是這個名字。
聶沛涵聞言微蹙了眉頭,沉吟片刻才緩緩答道:“我自小受過淩相大恩,與芸兒亦算年幼相識。她小小年紀家破人亡,其中有一半是為我所累……若說對她決然無情,我做不到。”
聶沛涵斟酌著該如何措辭,最終坦白地下了定論:“我對芸兒,有憐惜,有愧疚,有責任,亦有圖謀……但沒有情愛。”
有憐惜,有愧疚,有責任,亦有圖謀……但沒有情愛。
聶沛涵的這句話在鸞夙腦中久久迴響,直教她默然說不出話來。她緩緩抽迴覆在聶沛涵掌下的柔荑,隻覺隨之抽迴的還有她的半顆真心。
是嗬,她早該想到的,南熙慕王殿下愛的從不是淩芸,他要的隻是龍脈。換位思考,若今日待嫁的女子當真是她本人,那眼下聶沛涵對她信誓旦旦的情意可還會如此純良深重?
他說,他對淩芸有種種情分,卻獨缺一劑情愛。可鸞夙就是淩芸,淩芸也是鸞夙。
他對假淩芸有情,便是對真淩芸的背棄;他對假淩芸無情,才更教真淩芸寒心。
這本是一個無解之題,永不會有人能給出滿意的答案。
鸞夙終是笑了,隻是這笑容背後究竟有多苦澀,大約也唯有她自己知道。她抬首看著刺目的天色,仿佛那高照的豔陽能將她眼底的熱淚逼迴去:“吉時要到了,你快去吧。”
聶沛涵麵上閃過一絲不安:“你看著不大好,可是身體不適?”
鸞夙搖頭否認:“大約是暑氣太重,忙了一個晌午,我有些乏了。”
聶沛涵聞言又蹙了蹙眉頭:“先迴屋歇著吧。外頭人多嘈雜,待禮成之後我再來瞧你。”
“好。”鸞夙一口應下,又將聶沛涵送至別院門口,抵著日曬綻出一個最明媚的笑容,隻盼著他會記取自己最深刻的美麗。
這注定是一場無疾而終的重逢。而她所能做的,唯有在這重逢的盛宴之中觥籌交錯,飲醉來客,最後清醒轉身,微笑別離。
朱弦斷,明鏡缺,容顏盛時,與君長別。
目送聶沛涵在盛夏日光中迎向屬於他的風發熱鬧,鸞夙轉身迴屋取過筆墨紙硯。原本想要無言離去的心思,終是忍不過這入骨的別殤。兒時的短暫相逢,如今的陰差陽錯,皆在這一紙離別中明明滅滅,散於無形。
一滴淚珠落在攤開的宣紙之上,鸞夙眼中氤氳著滄海橫波,終是提筆寫道: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一筆方停,宣墨未幹,門外又響起了新的動靜。鸞夙知曉是丁益飛派的接頭之人到了。
她抬袖輕拭麵上淚痕,取過包袱朝門外走去。
這一次,沒有臣暄,沒有聶沛涵,過往前塵一筆勾銷。從前歲月裏的深情與美好、苦難與斑駁,皆因這一場鏡花水月的情事,破碎了她的膽怯,充盈了她的勇氣。
此後前路漫漫,縱然踽踽獨行,她已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