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彥太子道:“怎麽樣,我教你的,讓你看到的這些都是,你那位可愛可敬的二皇子沒有教過你的吧?”


    天歌說:“嗯……”有點不服氣。


    還記得翼瑤殿下,也不是沒有給自己講過修仙得道方麵的事情,有一天,天歌就問這修仙得道,會不會像人間學生考試一樣,有層層考級呢?不然的話怎麽能知道你自己到底修仙到何種地步呢!


    翼瑤殿下笑道:“沒有考試,但是卻有對照標準,畢竟修仙都是自願的,不需要像小孩子一樣督促學習……”


    天歌笑道:“嗬嗬,原來是這樣呀!那如何對照呢?可以什麽公式?”


    翼瑤殿下道:“嗬嗬,杜光庭,字賓聖,唐處州人,生於公元850年,公元933年仙逝。據《曆世真仙體道通鑒》記載,他壯歲入道,師天台道士應夷節。常思道法科教自漢天師始創,得陸修靜撰集,因年歲綿邈,幾將廢墜,遂考其真偽條例始末,薦其文於朝,得僖宗召見,賜以紫服象簡,應製為道門領袖。”


    天歌說:“杜光庭跟這些又有什麽關係,莫非是他製定的考試等級對照表麽?”


    翼瑤殿下道:“嗬嗬,別急,你先聽我說,這杜光庭後遊青城山,結茅而居,並羽化於此。杜光庭著述宏富,思想深刻,在道教之重玄學、科教儀範、修持方法等方麵均有高深造詣。本文擬對杜光庭的修道階次思想作一考察,以就正於大方之家。”


    杜光庭認為修道有階次之分。他說:“道貫萬法,而演為三乘。初法以戒檢心,以律檢行,以存修靜其內,以齊潔嚴其外。然漸進中道,習於無為,隳體黜聰,忘形絕念。而次登大乘之行,次來次滅,隨念隨忘,不滯有無,玄契中道。證此道者,煉凡以登仙,超俗而度世,淩倒景之上,享無窮之齡。天地有傾淪,而真道無渝壞,法音周普,拯度眾生。”


    修道的階次有小乘、中乘、大乘三乘之分。因為人雖同稟於氣,但所稟之氣卻有利鈍與清濁的不同。“有欲無欲之人,同受氣於天地。稟中和滋液則賢聖而無為,稟濁亂之氣則昏愚而多欲。苟能洗心易慮,澄欲含虛,則攝跡歸本之人也。”因此,道雖貫萬法,卻因人而異,因時而宜,而有所不同。修道需要經曆的階段,可能達到的境界亦有不同,從而演為道教的小乘、中乘和大乘修煉之法。


    天歌笑道:“果然是他製定的修道等級?小乘之法是什麽?”


    翼瑤殿下道:“小乘之法,杜光庭首先提出了小乘修煉方法,並提出小乘修身的十個方麵。首先,修道之士要發起向道信善之心;其次,要有普渡之心,善待眾生,引導別人與自己一同修道;第三,要尋訪明師,無仙師的教導,修道之士不容易得道,所謂非師不度,非師不仙;第四,要在明師的指導下誦讀道經,道經是修道之門徑;第五,要出離凡塵入於道門,柔弱無爭;第六,正式受戒成為道徒,謹防身口意三業造作惡業;第七,隱居山林,獨處修心;第八,立誌苦修,深信大道是“真法王”,能度眾生,得道則能無生無死;第九,念經度人,以積善緣;第十,當以師父為真父母,唯師才能助我修法身致慧命。”


    小乘法是修道之基礎,在小乘法修習有得的情況下,修道之士才能“進中乘進修之法,後入大乘觀行之法”。小乘之法為入門之法,杜光庭說:“小乘有為之法,以教初門。既得其門,漸以中乘之法,以熟其行”。認為小乘是修道方法中的有為法,也是入門的修習方法,目的在於教初門。所謂“初門”,即是指剛入道門的初地修行者。通過小乘法的修習,習道者才能奠定從凡覺悟,迴向正道的基礎。至於修煉小乘之法過程中應注意的方麵,杜光庭亦有所研究,認為小乘修煉時要以戒律約束其心靈、以存神的方法安靜其內心,以齋戒的方法莊重其外表。


    天歌說:“那中乘呢?”


    翼瑤殿下道:“中乘之法,修道之人在修習小乘之法有所得的基礎上,尚需以中乘之法修煉,以堅其誌、熟其行,定其求道之心。中乘之法有權實之分。杜光庭說:“夫教有權實兩門,上士達識,以實教示之,自然冥合,中於道智。下士則以權教悟之,亦猶將欲奪之,必固與之之義耳。”因世人根性各不相同,聖人在中乘之法中的設教也有所不同,有為上士所說的實教,也有為下士所說的權教。世人根性有上下之分,聖人設教則有權實之別。上士利根,了通實教;中下之士,須示權門。所謂權教,主要指修道要因事製宜,隨欲立教。杜光庭認為聖人立權教,主要針對的是鈍根之人和貪性狠戾之人。鈍根之人,因其稟氣濁而雜,生性頑鈍,智識不通,莫辨是非,不知善惡;貪性狠戾之人,則徇欲恣情,動陷罪纏,永乖人域。鈍根之人因拘於智識,而不能辨別是非、善惡;貪性狠戾之人則因貪而起諸多欲望,以致迷失本性,爭鬥不息,與道日遠。聖人懷救世之心,而設權教。先極其欲、張其強、肆其心、深其貪。“反者道之動”,心侈則養生太過,性強則禍起,多欲則神濁,極貪則殃生。世人因禍起殃生,導致種種痛苦。聖人在世人強烈要求出離種種痛苦的基礎上,引導其修道,出離痛苦,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體而言,杜光庭又將權教分為攝心、攝性、攝欲、攝貪四門修道方法:“聖人常善救物,俯念含靈,示以權門,令其自悟。故開四門權道,以攝化之。第一將欲歙之,必固張之者,攝其心也。第二將欲弱之,必固強之者,攝其性也。第三將欲廢之,必固興之者,攝其欲也。第四將欲奪之,必固與之者,攝其貪也。夫心廉則道契,心侈則過生,因侈獲過,自思獲其廉矣,此歙其心之權矣。性弱則德全,性強則禍起,因強起禍,自思複其弱也,此伏性挫強之權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步天為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天為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天為凰並收藏步天為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