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皇宮,夜宴。
因算是半個家宴,便沒有叫後宮諸位嬪妃避讓,莊慧帝的位子自然是正中最高的那個,如今人還沒來,右邊緊挨著的是皇後趙氏,左邊依次是是周貴妃、舒賢妃;江淑妃稱病未來,葉德妃陪坐在皇後身旁,剩下的閔嬪、安嬪等,俱都低頭看著自己眼前的碗筷不出聲,再次點的,便是連出席今日宮宴的資格都沒有。
雲矩進來的時候,趙皇後正有一搭沒一搭地與葉德妃說著閑話,周貴妃與舒賢妃則在親親熱熱地說個不停,兩邊誰也不理誰,涇渭分明。
潁川王的座席緊挨著東宮,因是突然通知的宴席,雲矩進宮便沒有顧得上去帶趙寧楊,麵無表情地看了眼正百無聊賴地坐在東宮席位上掛著張苦瓜臉的裴行儼,用眼神示意他趕緊給自己滾過來。
裴行儼一看自己幹娘沒來,親娘來了,頓時嚇得大驚失色,屁滾尿流地抱住東宮案幾一角,作勢要與對方共存亡,絕不放棄求生的欲望。
雲矩:……,雲矩隻想把這丟人現眼的蠢兒子吊起來打一頓屁股然後拎迴去。
東宮太子啼笑皆非地看著行儼誇張的反應,沒抬頭就知道是誰來了,舉起酒杯,懶洋洋地與雲矩打招唿:“五弟,早啊。”
雲矩搖了搖頭,端莊規矩地跪坐在案幾前,抿了抿唇,清淩地迴答:“太子殿下,不早了。”
東宮太子笑著搖了搖頭,指著行儼道:“你還不如行儼這孩子記性好,孩子都知道叫我二伯了,就你還左一句‘太子殿下’,右一句‘太子殿下’的,太生分了。”
雲矩眼底浮現幾絲淡淡的厭煩,想了想,開口迴道:“君臣之禮不可廢,不過……二哥,你好像現在就已經喝的多了點。”
東宮太子最是喜歡潁川王這樣的說話調調,恭謹守禮,又帶著幾分不經意的親近關心。
別人要說他現在是喝多了,他是要不高興的,可說話的人是雲矩,他便無端起了幾分想傾訴的欲望。
雲矩:……
雲矩表示,這種說話技巧,自己也是練了很久、拿捏了很多遍腔調,才敢來應付太子這種級別的難纏對象。
東宮太子略帶踉蹌地走到雲矩案後坐下,攬著她耳語:“本宮今日,高興,當然要多喝。”
雲矩不動聲色地拂開他些許,順從地問道:“二哥在高興些什麽?”
東宮太子冷笑一聲,低低道:“高興?我當然高興!弟弟們一個個都成了器,我能不高興麽!”
他大概是真的先喝了不少,這話到最後,有點響了。
坐在斜對麵的宛陵王麵無表情地抬眸看了過來,雲矩心中暗道一聲麻煩,搶先開口喚儼然:“你二伯貪杯了,你與宮人一道,扶他下去先歇息會兒。”
趙皇後感激地看了雲矩一眼,忙不迭地接口道:“冕兒這孩子,也真是的,人都沒到齊,就一個人喝的這麽多,還有行儼在旁邊呢,這孩子,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行儼,你可不許學你二叔。”
裴行儼乖巧可人地迴了句:“皇祖母教育的是”,然後麻溜地扶著東宮太子遁了。
東宮太子一走,氣氛頓時詭異了起來,周貴妃大聲地冷笑了一下,不忿道:“我們家十一替他父皇跑個腿的功夫,還沒怎麽的呢,可就招了旁人的眼。”
趙皇後臉色一沉,不悅道:“你這是什麽話,什麽‘招了旁人的眼’不‘招了旁人的眼’的,冕兒是東宮的太子,皇子們的表率,說句為弟弟們成器高興,還有了什麽過錯不成?別說還沒指名道姓地提你家宛陵王,就是提了,又怎麽樣!”
周貴妃可不吃她這一套,聞言毫不客氣地挺直了腰板,反唇相譏:“那我們的太子殿下可真是夠豁達、夠大度、夠友愛兄弟的,隻是不知道他這些好習性怎麽沒給自己的表兄弟們好好地熏陶熏陶?”
周貴妃這話可謂是穩準狠,當即踩得趙皇後胸口發悶也說不出半個字來。
十一皇子宛陵王漸長後,隨著其聰慧才幹的進一步顯露,慧帝的不斷抬舉,已叫東宮太子生起了無限的警惕和戒備之心。
而兩邊鬥法,本人如何是其一,身後的母族如何就是其二了,自雲矩母族溫家敗落後,如今的世家之首,周氏當之無愧,而皇後娘家承恩公府相對的就有些不夠看了,屢屢拖後腿出昏招不說,還時常被周家尋到錯處拿來攻訐,如此更是一番惡性循環。
周貴妃這次拿來諷刺皇後的,就是承恩公的兩位公子在青樓楚館裏為一紅牌爭風吃醋大打出手的醜事,這裏麵還牽扯了一個無辜勸架卻被打死的紈絝,一經禦史大夫彈劾,承恩公都直接上書表示自己治家不嚴要閉門思過了。
這事叫雲矩看,可真是……有夠蠢的。
蠢的她連替東宮說話的心思都失了,出於“東宮黨”的立場,直接開口轉移了話題,對著斜對麵道:“十一弟,江南一行,收獲如何?”
宛陵王看了看她,麵無表情地迴:“那邊民風奢靡,崇尚精致,與洛都之大氣不同,別有另一番滋味。”
雲矩便笑了笑:“正該如此才好,我早些年也去過江南,那裏風景如畫,山川秀美,連女子說話都別有一番溫糯,吳儂軟語的,與你吵架都像是在調情,正該是這般溫柔的好地方,才配得上十一弟。”
說罷,還衝斜對麵調侃一笑。
宛陵王無端紅了臉,匆忙地垂頭飲了一口酒。
周貴妃這下安靜了。
雲矩這段話裏,提醒了周貴妃兩個地方。
其一,周氏從江南起家,周貴妃小的時候也在江南住過不短的日子,雲矩說“江南的女人就算吵架都像是與你調情一般”,但很可惜,慧帝在周貴妃身上,可從沒體驗過這層福利。
周氏不怎麽有寵,不是沒原因的。
其二是,周貴妃她現在頂著皇後硬來,自覺自己兒子有多麽多麽的爭氣,不把皇後和趙家看在眼裏,可她別忘了,十一再怎麽得帝心,他也隻是個“宛陵王”。
封地宛陵,在江南一帶,離洛都十萬八千裏的遠,這封號,就是周貴妃隱隱的一塊心病。
周貴妃安靜下來後,皇後的臉色也好看了點,如非必要,趙皇後並不是一個主動挑事的人,她生性有些溫吞懦弱,隻要周貴妃不太過分,她是不愛去招惹對方的。
更何況雲矩方才話裏提到的宛陵王江南一行,更是叫趙皇後沒有旁的說話心思了。
席間便徹底安靜了下來。
壽春王斜瞅了雲矩一眼,垂著頭默不作聲地吃點心。
他的心情有些複雜。
真要壽春王自己來說,他覺得眾兄弟裏,真正看不起東宮的,非潁川王莫屬。
——當年溫禧貴妃在時,潁川王事事都要與東宮比較,也處處都壓東宮一頭,從經史子集到騎馬射箭,潁川王就沒有輸過。
那時候,清溪宮的兩位是真的把東宮和皇後的臉扔在地上踩,而且自己踩了還不夠,還要叫旁人來看。
最過分的一次,潁川王與東宮比劍,逼得東宮棄劍倒地後,慧帝在旁笑眯眯地問潁川王想要什麽獎賞,潁川王擦了劍,含蓄地笑笑:“父皇,兒臣想隨您一道,上一次朝。”
慧帝哈哈大笑後應下,翌日早朝,直接抱著年僅六歲的潁川王坐上了皇位,叫潁川王坐在自己膝頭上受了群臣跪拜。
可以說,溫禧皇貴妃和潁川王帶給皇後與東宮的陰影壓力,是後來的周貴妃與宛陵王完全無法與之一較的。
這樣的潁川王,真的會像現在表現的這般……對東宮心悅誠服麽?
一個人真能因為境遇的轉換而改變這麽多?
壽春王看了眼緊挨著太子席位端坐著的雲矩,有點擔心東宮的處境。
二哥可別養虎為患的好,壽春王擰著眉頭默默地想,太子那麽信任潁川王,可不是件好事。
沒過一會兒,臨淄王與一眾成年的、沒成年的皇子們都來了,趙皇後親熱地叫了自己的小兒子臨淄王過去,閑話兩句,又稍等片刻,東宮太子收拾清醒了,帶著裴行儼一道迴來,前腳剛到,後腳慧帝便來了。
眾人便一道起身,給慧帝見禮,慧帝叫了起,笑著坐下,也沒繞彎子,開口便解釋了今夜召眾人而來是所為何事。
隻聽慧帝開門見山道:“早年西南一帶吐蕃作亂,朝廷多次派兵鎮壓,成果均是渺渺,戰事連綿三年有餘,直至去歲才得以最終平定。”
“此次吐蕃大平,朕心甚慰,論功行賞,除了越滸和虎威軍有大功外,這場戰事中還出現了一名極為優秀的將領,在黔州一帶頗有威名,百姓們親切地贈了他一個‘黔將軍’的諢號,今兒也要你們都見見我大莊這棟梁之才,朔兒,還不快出來。”
雲矩手裏的酒水狠狠地顫了顫,手指顫抖得幾乎抓不住那層滑膩的瓷釉。
</p>
皇宮,夜宴。
因算是半個家宴,便沒有叫後宮諸位嬪妃避讓,莊慧帝的位子自然是正中最高的那個,如今人還沒來,右邊緊挨著的是皇後趙氏,左邊依次是是周貴妃、舒賢妃;江淑妃稱病未來,葉德妃陪坐在皇後身旁,剩下的閔嬪、安嬪等,俱都低頭看著自己眼前的碗筷不出聲,再次點的,便是連出席今日宮宴的資格都沒有。
雲矩進來的時候,趙皇後正有一搭沒一搭地與葉德妃說著閑話,周貴妃與舒賢妃則在親親熱熱地說個不停,兩邊誰也不理誰,涇渭分明。
潁川王的座席緊挨著東宮,因是突然通知的宴席,雲矩進宮便沒有顧得上去帶趙寧楊,麵無表情地看了眼正百無聊賴地坐在東宮席位上掛著張苦瓜臉的裴行儼,用眼神示意他趕緊給自己滾過來。
裴行儼一看自己幹娘沒來,親娘來了,頓時嚇得大驚失色,屁滾尿流地抱住東宮案幾一角,作勢要與對方共存亡,絕不放棄求生的欲望。
雲矩:……,雲矩隻想把這丟人現眼的蠢兒子吊起來打一頓屁股然後拎迴去。
東宮太子啼笑皆非地看著行儼誇張的反應,沒抬頭就知道是誰來了,舉起酒杯,懶洋洋地與雲矩打招唿:“五弟,早啊。”
雲矩搖了搖頭,端莊規矩地跪坐在案幾前,抿了抿唇,清淩地迴答:“太子殿下,不早了。”
東宮太子笑著搖了搖頭,指著行儼道:“你還不如行儼這孩子記性好,孩子都知道叫我二伯了,就你還左一句‘太子殿下’,右一句‘太子殿下’的,太生分了。”
雲矩眼底浮現幾絲淡淡的厭煩,想了想,開口迴道:“君臣之禮不可廢,不過……二哥,你好像現在就已經喝的多了點。”
東宮太子最是喜歡潁川王這樣的說話調調,恭謹守禮,又帶著幾分不經意的親近關心。
別人要說他現在是喝多了,他是要不高興的,可說話的人是雲矩,他便無端起了幾分想傾訴的欲望。
雲矩:……
雲矩表示,這種說話技巧,自己也是練了很久、拿捏了很多遍腔調,才敢來應付太子這種級別的難纏對象。
東宮太子略帶踉蹌地走到雲矩案後坐下,攬著她耳語:“本宮今日,高興,當然要多喝。”
雲矩不動聲色地拂開他些許,順從地問道:“二哥在高興些什麽?”
東宮太子冷笑一聲,低低道:“高興?我當然高興!弟弟們一個個都成了器,我能不高興麽!”
他大概是真的先喝了不少,這話到最後,有點響了。
坐在斜對麵的宛陵王麵無表情地抬眸看了過來,雲矩心中暗道一聲麻煩,搶先開口喚儼然:“你二伯貪杯了,你與宮人一道,扶他下去先歇息會兒。”
趙皇後感激地看了雲矩一眼,忙不迭地接口道:“冕兒這孩子,也真是的,人都沒到齊,就一個人喝的這麽多,還有行儼在旁邊呢,這孩子,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行儼,你可不許學你二叔。”
裴行儼乖巧可人地迴了句:“皇祖母教育的是”,然後麻溜地扶著東宮太子遁了。
東宮太子一走,氣氛頓時詭異了起來,周貴妃大聲地冷笑了一下,不忿道:“我們家十一替他父皇跑個腿的功夫,還沒怎麽的呢,可就招了旁人的眼。”
趙皇後臉色一沉,不悅道:“你這是什麽話,什麽‘招了旁人的眼’不‘招了旁人的眼’的,冕兒是東宮的太子,皇子們的表率,說句為弟弟們成器高興,還有了什麽過錯不成?別說還沒指名道姓地提你家宛陵王,就是提了,又怎麽樣!”
周貴妃可不吃她這一套,聞言毫不客氣地挺直了腰板,反唇相譏:“那我們的太子殿下可真是夠豁達、夠大度、夠友愛兄弟的,隻是不知道他這些好習性怎麽沒給自己的表兄弟們好好地熏陶熏陶?”
周貴妃這話可謂是穩準狠,當即踩得趙皇後胸口發悶也說不出半個字來。
十一皇子宛陵王漸長後,隨著其聰慧才幹的進一步顯露,慧帝的不斷抬舉,已叫東宮太子生起了無限的警惕和戒備之心。
而兩邊鬥法,本人如何是其一,身後的母族如何就是其二了,自雲矩母族溫家敗落後,如今的世家之首,周氏當之無愧,而皇後娘家承恩公府相對的就有些不夠看了,屢屢拖後腿出昏招不說,還時常被周家尋到錯處拿來攻訐,如此更是一番惡性循環。
周貴妃這次拿來諷刺皇後的,就是承恩公的兩位公子在青樓楚館裏為一紅牌爭風吃醋大打出手的醜事,這裏麵還牽扯了一個無辜勸架卻被打死的紈絝,一經禦史大夫彈劾,承恩公都直接上書表示自己治家不嚴要閉門思過了。
這事叫雲矩看,可真是……有夠蠢的。
蠢的她連替東宮說話的心思都失了,出於“東宮黨”的立場,直接開口轉移了話題,對著斜對麵道:“十一弟,江南一行,收獲如何?”
宛陵王看了看她,麵無表情地迴:“那邊民風奢靡,崇尚精致,與洛都之大氣不同,別有另一番滋味。”
雲矩便笑了笑:“正該如此才好,我早些年也去過江南,那裏風景如畫,山川秀美,連女子說話都別有一番溫糯,吳儂軟語的,與你吵架都像是在調情,正該是這般溫柔的好地方,才配得上十一弟。”
說罷,還衝斜對麵調侃一笑。
宛陵王無端紅了臉,匆忙地垂頭飲了一口酒。
周貴妃這下安靜了。
雲矩這段話裏,提醒了周貴妃兩個地方。
其一,周氏從江南起家,周貴妃小的時候也在江南住過不短的日子,雲矩說“江南的女人就算吵架都像是與你調情一般”,但很可惜,慧帝在周貴妃身上,可從沒體驗過這層福利。
周氏不怎麽有寵,不是沒原因的。
其二是,周貴妃她現在頂著皇後硬來,自覺自己兒子有多麽多麽的爭氣,不把皇後和趙家看在眼裏,可她別忘了,十一再怎麽得帝心,他也隻是個“宛陵王”。
封地宛陵,在江南一帶,離洛都十萬八千裏的遠,這封號,就是周貴妃隱隱的一塊心病。
周貴妃安靜下來後,皇後的臉色也好看了點,如非必要,趙皇後並不是一個主動挑事的人,她生性有些溫吞懦弱,隻要周貴妃不太過分,她是不愛去招惹對方的。
更何況雲矩方才話裏提到的宛陵王江南一行,更是叫趙皇後沒有旁的說話心思了。
席間便徹底安靜了下來。
壽春王斜瞅了雲矩一眼,垂著頭默不作聲地吃點心。
他的心情有些複雜。
真要壽春王自己來說,他覺得眾兄弟裏,真正看不起東宮的,非潁川王莫屬。
——當年溫禧貴妃在時,潁川王事事都要與東宮比較,也處處都壓東宮一頭,從經史子集到騎馬射箭,潁川王就沒有輸過。
那時候,清溪宮的兩位是真的把東宮和皇後的臉扔在地上踩,而且自己踩了還不夠,還要叫旁人來看。
最過分的一次,潁川王與東宮比劍,逼得東宮棄劍倒地後,慧帝在旁笑眯眯地問潁川王想要什麽獎賞,潁川王擦了劍,含蓄地笑笑:“父皇,兒臣想隨您一道,上一次朝。”
慧帝哈哈大笑後應下,翌日早朝,直接抱著年僅六歲的潁川王坐上了皇位,叫潁川王坐在自己膝頭上受了群臣跪拜。
可以說,溫禧皇貴妃和潁川王帶給皇後與東宮的陰影壓力,是後來的周貴妃與宛陵王完全無法與之一較的。
這樣的潁川王,真的會像現在表現的這般……對東宮心悅誠服麽?
一個人真能因為境遇的轉換而改變這麽多?
壽春王看了眼緊挨著太子席位端坐著的雲矩,有點擔心東宮的處境。
二哥可別養虎為患的好,壽春王擰著眉頭默默地想,太子那麽信任潁川王,可不是件好事。
沒過一會兒,臨淄王與一眾成年的、沒成年的皇子們都來了,趙皇後親熱地叫了自己的小兒子臨淄王過去,閑話兩句,又稍等片刻,東宮太子收拾清醒了,帶著裴行儼一道迴來,前腳剛到,後腳慧帝便來了。
眾人便一道起身,給慧帝見禮,慧帝叫了起,笑著坐下,也沒繞彎子,開口便解釋了今夜召眾人而來是所為何事。
隻聽慧帝開門見山道:“早年西南一帶吐蕃作亂,朝廷多次派兵鎮壓,成果均是渺渺,戰事連綿三年有餘,直至去歲才得以最終平定。”
“此次吐蕃大平,朕心甚慰,論功行賞,除了越滸和虎威軍有大功外,這場戰事中還出現了一名極為優秀的將領,在黔州一帶頗有威名,百姓們親切地贈了他一個‘黔將軍’的諢號,今兒也要你們都見見我大莊這棟梁之才,朔兒,還不快出來。”
雲矩手裏的酒水狠狠地顫了顫,手指顫抖得幾乎抓不住那層滑膩的瓷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