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磊宮小飛


    資訊在繁忙緊張的手術室裏,醫生們戴上了3d眼鏡,主刀醫生雙手熟練地操作細長的手術器械……這個猶如科幻電影的場景,如今正真實地發生在臨床醫學的應用中。


    7月26日,在北京同仁醫院,院長、外科中心主任伍冀湘教授正在利用3d腹腔鏡為一名賁門失弛緩症患者進行改良heller加胃底折疊手術,即經3d腹腔鏡行食管賁門括約肌切開術加胃底折疊手術。


    伍冀湘教授佩戴著一副“3d眼鏡”,一邊熟練而精準地操作,一邊抬眼觀察著顯示屏,手術畫麵通過3d顯示係統變得更加立體、清晰。術中,伍教授可以精準地自食管粘膜表麵將食管環形肌肌束一層層、一絲絲分離、切斷,並借助三維監視器畫麵呈現出的縱深感,清晰感知食管肌層和胃肌層切開的長度。術中通過胃鏡觀察和食管下段括約肌切開部位打氣,可在腹腔鏡下觀察到食管粘膜膨出完全、無漏氣,食管下段切開充分、食管粘膜完整。1個小時後,我國首例3d腹腔鏡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成功完成。


    3d腹腔鏡應用臨床已有一段時間,但是針對治療賁門失弛緩症還沒有先例。為此在手術的前3天,在伍冀湘教授主持的一次多學科討論會上,同仁醫院胸外科李建業主任醫師、消化科錢冬梅副主任醫師和放射科田其昌主任醫師等多位專家,就如何利用3d腹腔鏡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進行了深入探討。


    “對於賁門失弛緩症治療通常采用的是改良heller加胃底折疊手術。”伍冀湘教授指出,heller術後最為常見並發症是術後下咽困難,因此在開腹或者普通腹腔鏡手術下不易被發現、判斷,使得一些手術醫生誤判導致術中食管粘膜破損。為此很多手術會采用紗布在食管粘膜表麵反複擦拭,以此來切斷環形肌肌束,但效果並不確切,因此術後還會有患者出現下咽困難的症狀。然而,3d腹腔鏡具有模擬雙眼三維立體成像和視野高清放大的特點,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時,可以更加全麵而詳盡地了解解剖細節,降低解剖難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術後療效,節約手術時間。較普通腹腔鏡手術,3d腹腔鏡在分離血管、展示細微結構和還原手術層次感上更具優勢。


    據悉,作為國內早期腹腔鏡手術技術開創者之一,伍冀湘教授已在北京同仁醫院帶領外科中心積極推廣3d腹腔鏡手術,並先後在胃腸、肝髒、泌尿係統、婦科手術中開展此技術,同時計劃創辦微創外科培訓交流中心,普及推廣微創外科技術,造福廣大患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縱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子弄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子弄墨並收藏縱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