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帶人走了一個月才到達淮南地區,一路上他們要招募新兵,又要訓練。


    路過清朝統治地區還要打秋風,遇到太平天國控製區,能繞路就繞路。


    現在還不能強攻,人太少。


    這一路上李鴻章又募募了一千新軍,目前李鴻章一共有兩千新軍。


    到達淮南後,他們繼續招募新軍,這一代李鴻章還是很有名氣的。


    所以招募新軍速度也比較快。


    目前他在淮南也待了半年了,一共招募新軍六千五百人,分成了十三個營。


    每個營500人,每個營設一個營長和副營長。


    李鴻章為這支軍隊的總負責人,白濤協助李鴻章訓練,其實訓練計劃都是白濤提出來的。


    現在李鴻章也全心思投入到了這支軍隊當中。


    以前他也組建過團練,隻是一碰到太平軍就潰不成軍。


    這次他有了這麽多能將輔佐,他現在一定不會重蹈覆轍。


    來了淮南後,他又發現了一個能將劉必華。


    於是他將劉必華也放在和張瑞錦等人同等地位上,都是行軍參謀輔佐自己和白濤治軍。


    經過這半年的了解,他是越來越佩服白濤了,真的是太強了。


    能夠熟練的運用古代兵法和現代兵法。


    這些兵法不止是對太平軍有用,就是對付洋鬼子也有一定效果。


    現在十三個營,他和白濤統管4個營,屬於中軍。


    然後張瑞錦統管三個營駐守左軍。


    李夏統管三個營駐守右軍。


    劉必華統管三個營為後軍。


    李鴻章繼續在淮安練兵,沒有繼續招人,主要是錢不夠,這些人朝廷又不會出一個子兒。


    李鴻章還給自己老師曾國藩發去消息,等待後麵的作戰任務。


    也給鹹豐發去消息,新軍組建完畢,隻等命令出擊。


    曾國藩收到信息後,也是讓李鴻章先不動,繼續訓練士兵,等待命令。


    鹹豐看到李鴻章已經組建了一支新軍,而且已經駐紮在了淮安這可太好了。


    他讓李鴻章守在淮,不讓太平軍繼續北上,從而威脅北京。


    並協助曾格林沁和曾國藩等大軍繼續圍剿太平軍。


    在安徽地界,李鴻章除了要防守太平軍還要防撚軍。


    撚軍是一個活躍在長江以北皖、蘇、魯、豫四省部分地區的反清農民武裝勢力,與太平天國同時期。


    撚軍起義從1853年開始,原本時空共維持了長達十五年的時間。


    其曆史分為兩個階段,自1853年春至1863年3月為前期撚軍,此後為後期撚軍。


    撚軍騎兵縱橫馳騁於皖、豫、魯、蘇、鄂、陝、晉、直(冀)八省十餘年,極盛時期總兵力達二十萬眾。


    而且撚軍目前已經開始和太平軍合作。


    最早1856年7月,當時安徽巡撫福濟等奏報稱,太平軍與撚軍就開始了合作,共同占領了淮河一段時間。


    雖然撚軍與太平軍合作,但撚軍並沒有聽封不聽調,而是始終保持了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兩方合作也是有原因的,太平天國北伐失敗後,安徽革命勢力受挫,太平天國製定了“樂收撚匪為用”的方針,利用撚軍勢力來壯大自己的力量。


    另一方麵,撚軍可能也看到了與太平軍合作可以獲得更多的支持和資源,從而增強自己的實力。


    總之,撚軍和太平軍的合作關係是複雜多樣的,既有相互利用的成分,也有共同的利益訴求。


    所以李鴻章目前在壯大自己的同時,還要防守兩方勢力。


    整個清朝目前可謂是處處開花,到處打仗。


    南京一帶太平軍的主力部隊基本上都在這裏,天王洪秀全就在這裏。


    淮南離南京也不是太遠。


    另外太平軍的另外一支部隊石達開部正在進攻貴州、四川一帶。


    除此之外太平軍另外幾路大軍也在四處攻打城池。


    目前曾國藩正在擬四路進兵之策,準備攻取安慶,還命多隆阿、鮑超攻取桐城,胡林翼攻取舒城,李續宜攻取廬州。


    除了這些內憂,目前清朝還有一個嚴重的外患。


    外患就是李經孝一直非常擔心的英法聯軍。


    英法聯軍是英法兩國為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而聯合組成的侵華遠征軍。


    1856年(鹹豐六年)10月,英國利用“亞羅號事件”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7年3月,英國政府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全權代表,法國政府任命葛羅男爵為全權專使,率軍來華。


    12月,聯軍齊集珠江口,共計5600餘人,其中法軍1000人,英軍4600餘人。


    軍艦20餘艘,占領廣州成立聯軍委員會並對廣州實行殖民統治。


    1858年聯軍侵入天津城郊,迫使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後陸續南撤。


    次年,在互換《天津條約》批準書時,英國公使普魯斯和法國公使布爾布隆拚湊聯合艦隊再次兵臨天津海口,共有兵士2000餘人,各種軍艦20餘艘,戰敗而歸。


    這次英法聯軍的失敗也好在於有僧格林沁。


    鹹豐九年(1859年),鹹豐帝命僧格林沁至天津督辦大沽口和京東防務。


    僧格林沁吸取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失敗的教訓,積極籌建大沽海口和雙港的防禦工事,整肅軍隊,做好反侵略的各項準備。


    這時英法新任駐華公使普魯士、布爾布隆率領所謂換約艦隊從上海沿水路北上。


    艦隊由一艘巡洋艦和十三隻炮艇組成,行至天津大沽口時,不聽中國軍隊的勸阻和警告,闖入大沽口,激起了中國官兵的極大憤慨。


    僧格林沁督軍力戰,擊毀英軍戰艦三艘,使英軍死傷四百六十四人,英海軍司令何伯受重傷。


    相持數日,英法聯軍軍艦撤走。


    大沽口保衛戰,被認為是自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以來中國軍隊抵抗外國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清廷對僧格林沁和有功將士大加獎賞。


    但是這也是一個導火索,英法聯軍迴去後,也在準大舉反攻。


    各個戰場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而李經孝還在繼續和楊雪錢等人研製無煙火藥。


    目前為止已經起到了初步效果。


    另外槍的整體結構已經研究的差不多了。


    第一支槍都是他們純手工製造,李經孝也有參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末,這大清不保也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叫baby起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叫baby起床並收藏清末,這大清不保也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