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哲宣布完要幫全村人做火炕之後,眾人熱情高漲,紛紛從家裏拿出各種工具,等待著陸哲的安排。
出乎意料的,陸哲並沒有馬上讓眾人去挖泥,而是把各家的主婦和泥瓦匠劉昌一起叫道自家堂屋,實地告訴他們火炕的大概樣子,然後帶著劉昌,依次走訪了各家,統計出各家需要的炕的尺寸和大小。
土炕說起來很簡單,一般就是圍著牆修建而成,先用泥土或者磚石在牆邊圍成一個長方形,裏麵橫排著幾列矮牆作為煙道,然後在上麵蓋上板子,用泥封死後,在框架的一側開個孔,與灶相連,然後在另一邊,通常是在牆上掏一個洞走煙,這個洞一般與煙囪相連。
但是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最大的問題就是上麵蓋著的板子,木板肯定不行,必須要薄薄的平整的石板,而山村裏僅有的石匠隻有一個。二十天之內,湊齊一張炕的石板還行,但是要湊齊九張炕的石板,簡直癡人說夢。
“要是有切割機就好了。”陸哲恨恨地想。
不過,最後這個問題還是解決了,陸哲之所以上山去找紅砂岩,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紅砂岩具有較好的粘結性,用磨碎的紅砂岩跟泥土混合,覆蓋在木板上,烤幹之後,然後再在上麵覆蓋一層泥,做成木芯混凝土,用來代替石板,這樣,工程的進度就大大加快了。
在綜合了泥瓦匠劉昌和公輸家林濯水的意見之後,第二天,轟轟烈烈地大生產運動就開始了。
首先,陸哲將工作細化,先給眾人分組,按照勞力,分為挖泥組,運輸組,砍柴組和夥食組,每一組找了一個負責人,林濯水和劉昌另外有任務,連小孩子們都被叫去,將山間的枯草收集起來,然後弄碎,活到泥裏麵,以增加泥土的粘結性。
分完組過後,第二天一早,整個山村的人都開始忙了起來。
“這獨輪車,甚是好用。”林濯水紅著眼睛,看著自家兒子推著幾十斤的泥土,行走如飛,忍不住讚歎道。林無咎這等半大小子,當仁不讓地被分到了運輸組,推著小車來迴於河邊和村中央的空地上。
林濯水的任務是最重的,他不僅要製作木板,而且昨天,陸哲又把獨輪車的設計告訴了他,讓他多做點獨輪車出來,最好每家一輛,做完之後,每家還能多個運輸工具不是。
果不其然,當看到獨輪車的設計的時候,欣喜若狂的林濯水拍著胸脯保證說沒問題,他做了一天一夜,終於在第二天一早,做出了三輛獨輪車出來。
“當然,這可是我師門秘傳。”陸哲也頗有些得意,這獨輪車,載重量大,製作簡單,推動方便,比起肩挑背扛,不知道省多少力。而且操控方便,一般人隻要稍微學習一下就能上手,一邊的溝溝坎坎,直接就推過去了。
獨輪車作為山地的運載工具,一直到建國後農村還有人使用,解放戰爭時期,老百姓運送物資到前線,用的就是這種獨輪車,硬生生地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八百萬國軍,創造了一個奇跡。
此時村中央的空地,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型的工地現場,空地中間被挖出一個大大的坑,挖出的泥土和河邊的泥土混在一起,幾個婦人正在用力的踩著泥,而且不斷有人把草莖加入泥土裏。
過去古人做東西,一般都是一個匠人負責全部的工作,耗時一般較長,陸哲采用了流水線的模式,一人隻負責一種勞動,這樣,挖完的泥土和砂岩有人運送,送來的泥土有人踩,砍下的木柴有人負責收拾,大大加快了工程的進度。
更讓陸哲沒有想到的是,影家的三兄弟竟然是石匠,影鶴出山換東西去了,影鷺和影蛇加入了勞動,在陸哲的指揮下,兩兄弟用了一天的時間,造出了兩台石磨。
山上采來的紅砂岩,被放入石磨中,磨成紅粉。
這是一項十分費力費時的工作,陸哲沒有想到,看似瘦瘦小小的影蛇,好似有使不完的力氣一般,轉動磨盤一個上午,幾乎不帶停地,陸哲不由得對於山門中人的體力,高看了一眼。
而泥瓦匠劉昌那邊,也給陸哲帶來了驚喜,他告訴陸哲,炕裏麵的煙道不必全部用土磚,用石頭堆成大致形狀之後,用泥土填充其間,效果也是一樣的,而且他從山裏才迴來一大筐奇怪的草,榨出汁液之後,添加到泥土裏,據說可以加速凝固。還采來一種草,也製成了汁液,說是可以防止燒磚時磚塊粘結在一起。
都是人才啊,陸哲不由得感歎到,這不,聽說要大量木柴之後,鐵三去林子裏轉了一圈,很快就找到了燃燒效果極好的木柴,而且他還改進了陸哲燒磚的土窯。
一個泥水大匠,一個木器大匠,兩個石器大匠,還有一個精通山林物產和燒窯的的獵人,陸哲覺得山門中人還是有點東西的。
因為很多東西陸哲隻是描述了一個的粗坯,他們不僅一聽就會意,而且經過他們幾位的改進之後,讓陸哲的設想不僅能落地,還更加實用。
陸哲不僅感歎古人的智慧有些逆天。
殊不知,當在他感歎古人智慧逆天的時候,村裏的幾個長老,也在感歎著此子是個妖孽。
“秩序井然,整整有法,能讓這些婦孺發揮如此大的力量,更是隱含兵法,此子堪稱妖孽。”鄧長老看著底下熱火朝天的工地,嘖嘖稱奇。
“莫以為此子就這點能耐了,先以慘狀引起眾人自傷之情,再以口號激勵眾人,連日高唿,更令其成為一種習慣,看似簡單,實則為將眾人心氣擰成一股繩,此等操弄心機之術,委實不該是一名少年該有的。猶記得‘大楚興,陳勝王’否?”明長老看著林無咎和段二狗兩人一邊喊著“火炕一盤,驅走嚴寒”,一邊發了瘋的往前推獨輪車,兀自感歎到。
作為後世來的人,陸哲深知集體勞動的時候,口號的重要性,於是他模仿後世人民公社的樣子,有意無意地在勞動的時候帶領大家高唿口號,一開始,隻有幾個少年孩童覺得好玩跟著喊,那些婦人和成年人,還覺得有些放不開,可是到了後來,眾人發現,在勞累之時,突然喊一句“火炕一盤,驅走嚴寒”,想到陸哲描述的景象,勞累的身體好像又生出不少力氣。
而且在幹活的時候,一人多,大家就不由得說笑起來,吵吵嚷嚷之下,竟然無比的熱鬧,衝淡了不少重複工作帶來的勞累,一環扣一環之下的勞動之下,眾人竟然互相攀比起來,就為了說自己對接人一句,“恁地慢速,我都幹完了,在等你哩。”。
“此子,莫非真是仙家弟子?”聽到明長老的話,鬼鄧兩人仔細琢磨了一下,心裏不由得生出了同樣的念頭。
等到第九天的時候,林濯水的木板業已準備好,所有的材料基本上準備完畢,可以正式開始燒磚了。
之前的泥土,混合好之後,就會被放進木質的模具裏麵,模具也很簡單,就是一個可拆卸的,四四方方的木框,倒進泥土之後踩實,用竹刀刮平表麵,然後卸下木框,放到一旁晾曬風幹。
秋天的太陽雖然不毒,但是幾日之後,泥磚慢慢地也變硬了。等到第九天,所有的泥磚都製成了,先製成的泥磚已經風幹變硬了。
變硬的泥磚被小心翼翼的放入村中央挖出的土坑裏,土坑的下麵刷了一層不知道什麽植物的水,據說也是劉昌家的秘傳,可以讓泥磚和泥土不粘連。
泥磚上麵也刷了一層這樣的水,用來保證燒製後泥磚不再粘連。然後,鐵三將早就準備好的木柴小心翼翼地放入泥磚間的空隙中,塞得滿滿地,最後再點火。
大火燒了一天一夜,說道這裏,陸哲不得不佩服鐵三,他簡直是個放火的專家,他放進去的木柴,他說要燒一天一夜,真的就剛好燒了這麽久,想必他也有特殊的燒火的方法。
等到大火熄滅之後,眾人在坑上填上一層薄土,將準備好的“木芯混凝土”板放上去,然後再蓋上厚厚一層土,利用大火的餘燼,讓泥木板變硬。
等到第二天一早,大夥兒滿懷希望地掘開土之後,看到裏麵的情況,所有人都叫了一聲好。
厚厚的泥木板已經變硬,用手敲上去,感覺跟石頭沒有什麽區別,下麵的磚更是堅固無比,陸哲看了下,跟後世的紅磚幾乎沒有區別。隻是要更大,均是一尺長,五寸寬,三寸厚。
這一次燒出了差不多200塊磚和不少泥木板,可以夠三家人安裝了。根據明長老推斷,還有十天,第一場雪就要下來了,按照兩天一窯的進度,差不多在入冬之前,村子裏所有家庭都能安上火炕。
看著這個進度,眾人不禁歡唿起來,高唿“火炕一盤,驅走嚴寒。”人群頓時成了歡樂的海洋。
首先安裝的,是村子裏三位長老。因為三人都是獨居,所以需要的磚都不多,甚至還有剩餘。
明長老的堂屋裏,裏麵的榻早就被搬走,取而代之的,是幾排一尺高,用鵝卵石和泥土堆起來的泥牆,後牆已經被掏了一個洞,洞的後麵用泥土做的一個煙囪,此時也已經風幹了,而牆的另一側,也有一個小小的土灶,也是這幾日劉昌弄好的。
眾人小心翼翼地土磚壘成一個l型,跟牆一起,形成了一個大致的框架,然後抹上泥,精通放火的鐵三,亦是小心翼翼地仔細計算著木柴的位置,把木柴放到煙道中,接著,由劉昌蓋上自製的木芯混凝土板,炕的大致模樣就基本成型了,等到劉昌把上麵的泥土抹平,四周用泥封好之後,將特意流出的孔與灶下麵連接。
一切都做好後,鐵三點燃了炕洞裏的木柴。
“出煙了,出煙了。”隨著一聲驚唿,所有人跑到屋外,明長老精美的石屋背後,有一根很醜陋的土煙囪正源源不斷地冒著熱氣。所有人等驚唿起來,高興得像個孩子。
等到眾人摸過明長老的炕之後,所有人眼睛都一亮。
“怎地如此燙手?”鐵三摸了摸此時炕上的溫度,皺著眉頭,此等溫度下,人豈不是要被烤熟。
“當真?“”某也要試試“”妾也要試試”聽到鐵三的聲音,眾人好奇心大盛,也不顧燙手,紛紛伸出手去,燙的齜牙咧嘴。
“眾位不必擔心,此時是因為要將炕內的煙道燒硬,所以才會用如此多木柴,看見炕邊的灶台沒有,炕搭好之後,眾位嬸娘可在此灶煮食,產生的熱量足夠全家一日所需。”
“當真,哲娃子?這感情好,少費多少柴薪,你家段叔不用每日上山打柴了。”
“太好了,這下冬日之時,妾身不用再去屋外煮食了,往日一到冬日,屋外寒冷,煮食頗不易。”
“哲娃子,嬸娘要說你了,有此一物,這下嬸娘一家,豈不是要一整個冬天就待在此炕上了?生生把一家人變懶了。”
“怕不是與你家漢子一整天在炕上廝混。”
實實在在看到火炕之後,作為每日操持家務的婦人紛紛眼睛發光,表示這個是個好東西,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而且在場婦人大多已婚,說起話來葷素不忌,眼看就要歪樓到某些奇怪的地方去了。
“咳咳!”鄧長老重重地咳嗽了一聲,這下這些婦人才想起是在明長老屋中,趕緊閉嘴,都看著屋中的土炕,眼中充滿歡喜。
“都迴去吧,過幾日各家均有此物,到時候看個夠。”眼見眾位長老麵色有些尷尬,林薑氏趕緊喊了一聲,眾人趕緊做鳥獸散去。
看到火炕的實物之後,眾人的熱情再次迸發了,這個情況導致的後果是,很多人一夜沒有睡,都在想著自家的火炕,第二天紅著眼睛來工地。不過也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進度,反而更加賣力了。
在人們空前高漲的熱情下,在工程進行的第十九天,也就是明長老預言下雪來的前兩天,最後一家人的火炕,也盤好了。
出乎意料的,陸哲並沒有馬上讓眾人去挖泥,而是把各家的主婦和泥瓦匠劉昌一起叫道自家堂屋,實地告訴他們火炕的大概樣子,然後帶著劉昌,依次走訪了各家,統計出各家需要的炕的尺寸和大小。
土炕說起來很簡單,一般就是圍著牆修建而成,先用泥土或者磚石在牆邊圍成一個長方形,裏麵橫排著幾列矮牆作為煙道,然後在上麵蓋上板子,用泥封死後,在框架的一側開個孔,與灶相連,然後在另一邊,通常是在牆上掏一個洞走煙,這個洞一般與煙囪相連。
但是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最大的問題就是上麵蓋著的板子,木板肯定不行,必須要薄薄的平整的石板,而山村裏僅有的石匠隻有一個。二十天之內,湊齊一張炕的石板還行,但是要湊齊九張炕的石板,簡直癡人說夢。
“要是有切割機就好了。”陸哲恨恨地想。
不過,最後這個問題還是解決了,陸哲之所以上山去找紅砂岩,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紅砂岩具有較好的粘結性,用磨碎的紅砂岩跟泥土混合,覆蓋在木板上,烤幹之後,然後再在上麵覆蓋一層泥,做成木芯混凝土,用來代替石板,這樣,工程的進度就大大加快了。
在綜合了泥瓦匠劉昌和公輸家林濯水的意見之後,第二天,轟轟烈烈地大生產運動就開始了。
首先,陸哲將工作細化,先給眾人分組,按照勞力,分為挖泥組,運輸組,砍柴組和夥食組,每一組找了一個負責人,林濯水和劉昌另外有任務,連小孩子們都被叫去,將山間的枯草收集起來,然後弄碎,活到泥裏麵,以增加泥土的粘結性。
分完組過後,第二天一早,整個山村的人都開始忙了起來。
“這獨輪車,甚是好用。”林濯水紅著眼睛,看著自家兒子推著幾十斤的泥土,行走如飛,忍不住讚歎道。林無咎這等半大小子,當仁不讓地被分到了運輸組,推著小車來迴於河邊和村中央的空地上。
林濯水的任務是最重的,他不僅要製作木板,而且昨天,陸哲又把獨輪車的設計告訴了他,讓他多做點獨輪車出來,最好每家一輛,做完之後,每家還能多個運輸工具不是。
果不其然,當看到獨輪車的設計的時候,欣喜若狂的林濯水拍著胸脯保證說沒問題,他做了一天一夜,終於在第二天一早,做出了三輛獨輪車出來。
“當然,這可是我師門秘傳。”陸哲也頗有些得意,這獨輪車,載重量大,製作簡單,推動方便,比起肩挑背扛,不知道省多少力。而且操控方便,一般人隻要稍微學習一下就能上手,一邊的溝溝坎坎,直接就推過去了。
獨輪車作為山地的運載工具,一直到建國後農村還有人使用,解放戰爭時期,老百姓運送物資到前線,用的就是這種獨輪車,硬生生地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八百萬國軍,創造了一個奇跡。
此時村中央的空地,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型的工地現場,空地中間被挖出一個大大的坑,挖出的泥土和河邊的泥土混在一起,幾個婦人正在用力的踩著泥,而且不斷有人把草莖加入泥土裏。
過去古人做東西,一般都是一個匠人負責全部的工作,耗時一般較長,陸哲采用了流水線的模式,一人隻負責一種勞動,這樣,挖完的泥土和砂岩有人運送,送來的泥土有人踩,砍下的木柴有人負責收拾,大大加快了工程的進度。
更讓陸哲沒有想到的是,影家的三兄弟竟然是石匠,影鶴出山換東西去了,影鷺和影蛇加入了勞動,在陸哲的指揮下,兩兄弟用了一天的時間,造出了兩台石磨。
山上采來的紅砂岩,被放入石磨中,磨成紅粉。
這是一項十分費力費時的工作,陸哲沒有想到,看似瘦瘦小小的影蛇,好似有使不完的力氣一般,轉動磨盤一個上午,幾乎不帶停地,陸哲不由得對於山門中人的體力,高看了一眼。
而泥瓦匠劉昌那邊,也給陸哲帶來了驚喜,他告訴陸哲,炕裏麵的煙道不必全部用土磚,用石頭堆成大致形狀之後,用泥土填充其間,效果也是一樣的,而且他從山裏才迴來一大筐奇怪的草,榨出汁液之後,添加到泥土裏,據說可以加速凝固。還采來一種草,也製成了汁液,說是可以防止燒磚時磚塊粘結在一起。
都是人才啊,陸哲不由得感歎到,這不,聽說要大量木柴之後,鐵三去林子裏轉了一圈,很快就找到了燃燒效果極好的木柴,而且他還改進了陸哲燒磚的土窯。
一個泥水大匠,一個木器大匠,兩個石器大匠,還有一個精通山林物產和燒窯的的獵人,陸哲覺得山門中人還是有點東西的。
因為很多東西陸哲隻是描述了一個的粗坯,他們不僅一聽就會意,而且經過他們幾位的改進之後,讓陸哲的設想不僅能落地,還更加實用。
陸哲不僅感歎古人的智慧有些逆天。
殊不知,當在他感歎古人智慧逆天的時候,村裏的幾個長老,也在感歎著此子是個妖孽。
“秩序井然,整整有法,能讓這些婦孺發揮如此大的力量,更是隱含兵法,此子堪稱妖孽。”鄧長老看著底下熱火朝天的工地,嘖嘖稱奇。
“莫以為此子就這點能耐了,先以慘狀引起眾人自傷之情,再以口號激勵眾人,連日高唿,更令其成為一種習慣,看似簡單,實則為將眾人心氣擰成一股繩,此等操弄心機之術,委實不該是一名少年該有的。猶記得‘大楚興,陳勝王’否?”明長老看著林無咎和段二狗兩人一邊喊著“火炕一盤,驅走嚴寒”,一邊發了瘋的往前推獨輪車,兀自感歎到。
作為後世來的人,陸哲深知集體勞動的時候,口號的重要性,於是他模仿後世人民公社的樣子,有意無意地在勞動的時候帶領大家高唿口號,一開始,隻有幾個少年孩童覺得好玩跟著喊,那些婦人和成年人,還覺得有些放不開,可是到了後來,眾人發現,在勞累之時,突然喊一句“火炕一盤,驅走嚴寒”,想到陸哲描述的景象,勞累的身體好像又生出不少力氣。
而且在幹活的時候,一人多,大家就不由得說笑起來,吵吵嚷嚷之下,竟然無比的熱鬧,衝淡了不少重複工作帶來的勞累,一環扣一環之下的勞動之下,眾人竟然互相攀比起來,就為了說自己對接人一句,“恁地慢速,我都幹完了,在等你哩。”。
“此子,莫非真是仙家弟子?”聽到明長老的話,鬼鄧兩人仔細琢磨了一下,心裏不由得生出了同樣的念頭。
等到第九天的時候,林濯水的木板業已準備好,所有的材料基本上準備完畢,可以正式開始燒磚了。
之前的泥土,混合好之後,就會被放進木質的模具裏麵,模具也很簡單,就是一個可拆卸的,四四方方的木框,倒進泥土之後踩實,用竹刀刮平表麵,然後卸下木框,放到一旁晾曬風幹。
秋天的太陽雖然不毒,但是幾日之後,泥磚慢慢地也變硬了。等到第九天,所有的泥磚都製成了,先製成的泥磚已經風幹變硬了。
變硬的泥磚被小心翼翼的放入村中央挖出的土坑裏,土坑的下麵刷了一層不知道什麽植物的水,據說也是劉昌家的秘傳,可以讓泥磚和泥土不粘連。
泥磚上麵也刷了一層這樣的水,用來保證燒製後泥磚不再粘連。然後,鐵三將早就準備好的木柴小心翼翼地放入泥磚間的空隙中,塞得滿滿地,最後再點火。
大火燒了一天一夜,說道這裏,陸哲不得不佩服鐵三,他簡直是個放火的專家,他放進去的木柴,他說要燒一天一夜,真的就剛好燒了這麽久,想必他也有特殊的燒火的方法。
等到大火熄滅之後,眾人在坑上填上一層薄土,將準備好的“木芯混凝土”板放上去,然後再蓋上厚厚一層土,利用大火的餘燼,讓泥木板變硬。
等到第二天一早,大夥兒滿懷希望地掘開土之後,看到裏麵的情況,所有人都叫了一聲好。
厚厚的泥木板已經變硬,用手敲上去,感覺跟石頭沒有什麽區別,下麵的磚更是堅固無比,陸哲看了下,跟後世的紅磚幾乎沒有區別。隻是要更大,均是一尺長,五寸寬,三寸厚。
這一次燒出了差不多200塊磚和不少泥木板,可以夠三家人安裝了。根據明長老推斷,還有十天,第一場雪就要下來了,按照兩天一窯的進度,差不多在入冬之前,村子裏所有家庭都能安上火炕。
看著這個進度,眾人不禁歡唿起來,高唿“火炕一盤,驅走嚴寒。”人群頓時成了歡樂的海洋。
首先安裝的,是村子裏三位長老。因為三人都是獨居,所以需要的磚都不多,甚至還有剩餘。
明長老的堂屋裏,裏麵的榻早就被搬走,取而代之的,是幾排一尺高,用鵝卵石和泥土堆起來的泥牆,後牆已經被掏了一個洞,洞的後麵用泥土做的一個煙囪,此時也已經風幹了,而牆的另一側,也有一個小小的土灶,也是這幾日劉昌弄好的。
眾人小心翼翼地土磚壘成一個l型,跟牆一起,形成了一個大致的框架,然後抹上泥,精通放火的鐵三,亦是小心翼翼地仔細計算著木柴的位置,把木柴放到煙道中,接著,由劉昌蓋上自製的木芯混凝土板,炕的大致模樣就基本成型了,等到劉昌把上麵的泥土抹平,四周用泥封好之後,將特意流出的孔與灶下麵連接。
一切都做好後,鐵三點燃了炕洞裏的木柴。
“出煙了,出煙了。”隨著一聲驚唿,所有人跑到屋外,明長老精美的石屋背後,有一根很醜陋的土煙囪正源源不斷地冒著熱氣。所有人等驚唿起來,高興得像個孩子。
等到眾人摸過明長老的炕之後,所有人眼睛都一亮。
“怎地如此燙手?”鐵三摸了摸此時炕上的溫度,皺著眉頭,此等溫度下,人豈不是要被烤熟。
“當真?“”某也要試試“”妾也要試試”聽到鐵三的聲音,眾人好奇心大盛,也不顧燙手,紛紛伸出手去,燙的齜牙咧嘴。
“眾位不必擔心,此時是因為要將炕內的煙道燒硬,所以才會用如此多木柴,看見炕邊的灶台沒有,炕搭好之後,眾位嬸娘可在此灶煮食,產生的熱量足夠全家一日所需。”
“當真,哲娃子?這感情好,少費多少柴薪,你家段叔不用每日上山打柴了。”
“太好了,這下冬日之時,妾身不用再去屋外煮食了,往日一到冬日,屋外寒冷,煮食頗不易。”
“哲娃子,嬸娘要說你了,有此一物,這下嬸娘一家,豈不是要一整個冬天就待在此炕上了?生生把一家人變懶了。”
“怕不是與你家漢子一整天在炕上廝混。”
實實在在看到火炕之後,作為每日操持家務的婦人紛紛眼睛發光,表示這個是個好東西,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而且在場婦人大多已婚,說起話來葷素不忌,眼看就要歪樓到某些奇怪的地方去了。
“咳咳!”鄧長老重重地咳嗽了一聲,這下這些婦人才想起是在明長老屋中,趕緊閉嘴,都看著屋中的土炕,眼中充滿歡喜。
“都迴去吧,過幾日各家均有此物,到時候看個夠。”眼見眾位長老麵色有些尷尬,林薑氏趕緊喊了一聲,眾人趕緊做鳥獸散去。
看到火炕的實物之後,眾人的熱情再次迸發了,這個情況導致的後果是,很多人一夜沒有睡,都在想著自家的火炕,第二天紅著眼睛來工地。不過也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進度,反而更加賣力了。
在人們空前高漲的熱情下,在工程進行的第十九天,也就是明長老預言下雪來的前兩天,最後一家人的火炕,也盤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