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劉詢:“辛棄疾者,實乃豪傑之士。有報國之誌,才略過人,然命運多舛,令人歎惋。其誌如鴻鵠,奈何宋廷昏暗,不得施展,惜哉!”


    “第一期天道盤點,講述了薑維對大漢的複興壯誌與對大漢的忠義,但奈何天意不在,又有奸佞作祟,禍亂朝堂,以至留下千古意難平。”


    “第二期的辛棄疾,其勇膽智略皆是上等之不可多得的良才,又胸懷大義,心係百姓,乃是不世之豪傑。”


    “卻在南下歸宋之後,落得如此命運,實乃歎惜。”


    “然薑維與辛棄疾,都有一處相同之處,便是均不得其時代的皇帝信任。”


    “尤是那辛棄疾,明明是將帥之才,卻被後世的南宋皇帝,當成文官待之,實乃可惡。”


    漢明帝劉莊:“大漢之薑維,大宋之辛棄疾。果真讓人意難平。世間良將若不遇明主,其英雄無用武之地。“


    “恰似明珠蒙塵、寶劍藏匣,徒留壯誌難酬,悲憤滿腔。”


    “兩期天道盤點之意,是不是在指示著,世間良將不缺,缺的是那明主?”


    漢末漢靈帝亂世界。


    漢靈帝劉宏:“辛棄疾這人真是可惜了,若是在大漢,在朕所治理的天下,隻要有足夠的錢財,不叛大漢,可任其天高鳥飛。”


    “哎!下一期的天道盤點,還須要等上三日,朕突然仿佛覺得這三日,如度日如年般煎熬,還是多欣賞些歌舞美酒,以期下一期的天道盤點吧!唉,時間漫長,無味,無味......”


    巨鹿:


    人公將軍張梁:“兄長,吾等正欲起事,這天道便盤點了辛棄疾,這冥冥之中,是否有所指引?”


    大賢良師,大平道人,天公將軍張角,思索了許久後,對張梁糾正道:“吾乃是起義,非起事。所起之義,乃是天下百姓之義。”


    ......


    大漢武帝界(公元前131年):


    漢武帝劉徹(25歲):“英雄不遇英主,如明珠蒙塵。使豪傑空懷壯誌,猶蒼鷹折翼。”


    “今日這一期的天道盤點已結束,諸位卿家,何以看待?”


    丞相薛澤上前道:“迴陛下,以臣之見,辛棄疾在天道曆史進程之中,空留千古意難平,是乃那南宋皇帝與其朝廷之所為也。”


    漢武帝劉徹,微皺眉頭,略有不滿的淡淡道:“朕的丞相,就隻是看到這些嗎?”


    漢武帝劉徹此言一出,大殿上的朝堂一眾大臣無不心驚。


    很顯然,漢武帝劉徹對丞相薛澤的迴答,並不滿意。


    一時之間,朝堂眾臣,皆陷入沉思,神色凝重,心中不斷揣測,當今聖上其用意,並不斷迴憶著天道盤點中的所有內容。


    “朕給爾等時間與思考,今日之事,必定要在今日處理。”


    隨後漢武帝劉徹將負責記錄這一期天道盤點的史官,將其今日所記呈來。


    史官所記載的內容,依舊讓漢武帝劉徹皺眉,這讓負責記載的史官心中不由的忐忑起來。


    而史官所記,還是太過於範本了,這讓漢武帝劉徹有些不滿,


    遂讓史官,將其所記傳於大殿眾官所觀。


    快速的觀看史官所記載的內容後,中大夫主父偃,腦中忽有靈光一閃,並且在腦中認真的深思起來。


    等漢武帝劉徹再次發話詢問時。


    中大夫主父偃便站出來道:“陛下,以臣之愚見認為,此期天道盤點之用意,主講是乃是良將不能遇明主,才會給後世留下千古意難平。”


    “但是陛下之雄才宏略,非那後世的南宋皇帝可比。”


    “應使大漢天下之全體子民,以及各路英雄豪傑、能人誌士皆知,在陛下之治理下,定能讓其才能得以施展,有用武之地。”


    “陛下雄才大略,威加海內。大漢在陛下的引領下,如日中天,熠熠生輝。應頒發求賢令,廣開言路,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凡有識之士,皆能為陛下所用。”


    “無論是能征善戰之猛將,還是足智多謀之士,亦或是學富五車之鴻儒,皆可在這盛世之中綻放光芒。”


    漢武帝劉徹聽完,微微點頭,算是認可了中大夫主父偃所說的內容。


    有了主父偃開了頭,其它官員大臣們心中都有了主意。


    侍中衛青也站出來表述,南宋看似國富民強,但仍舊恐懼金兵,然道表麵上看似的國富民強,不過是一具泡影,吹彈可破。


    其主要原因,乃是南宋其朝廷內部的主和派所至。


    那些主和者,他們懼戰禍延綿,損及自身利益,故而力主求和,此風盛行,致使南宋軍心不穩,軍力不強。


    而其南宋皇帝,乃是南宋朝廷內部之中,最大的主和派,這才導致南宋,錯失北伐良機。


    才使諸多,如辛棄疾一般為民族,為百姓,為王朝之大義者。空有報國為民之誌,卻無報國為民之處,才使辛棄疾留下千古意難平。


    南宋之弱,皆由其南宋皇帝所至。


    隨後漢武帝劉徹轉頭向博士董仲舒問道:“朕觀南宋朝堂上的主和派以及不戰派別的官員,皆是儒生為主!?”


    再一次因儒生被漢武帝劉徹點名,博士董仲舒似乎早有準備,這一次並不像之前那般慌亂無策。


    博士董仲舒沉著穩定,步伐從容的站出來,道:“迴陛下,儒家之學術,始於至聖先師。”


    “然至聖先師之學,諸子弟所悟皆不同,在至聖先師長辭之後,各子弟所傳的儒學亦各不相同。”


    “因各學核心觀點不同,被區分了眾多派別,並演變有儒家八派之一說。”


    “然吾之所學,並非儒家八派,乃學自先師弟子子夏所傳。”


    “臣觀其南宋儒生官員,言行舉止,所做所為等,與吾之所學的核心觀念與倡導,相差甚遠。”


    “吾之所學與倡導的核心思想之中,主張天下一統,有仇必報。”


    “天子秉受天命,理應對天下進行統一的治理,即使是山河破碎,國土淪喪,統一天下是天子之責。”


    “若不能重整山河,收複國土,不能統一天下,何敢稱之為天子?”


    “然南宋朝堂上下當權的儒生中有此觀念者,寥寥無幾,即便是那其中主戰派別的儒生之中也同樣如此。”


    “南宋朝堂的儒生,他們有國仇家恨,不思圖報。因懼怕戰火,波及其利益,便以儒學仁政為借口,麻木自身,麻木百姓。”


    隨後博士董仲舒,義正言辭的說道:“若臣等所學之儒學,學的是那南宋儒生所學的儒學,學的是那麽的道貌岸然,那麽的貪生怕死的儒學,臣必定羞愧致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零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零久並收藏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