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啊~用打遊戲來形容的話,就是純粹的技術流~”沈秦拿過一旁的手套,問:“要拍照嗎?”
富士夫頓了頓,忙說:“要的。”
“可是照片也拍不出什麽來~”
“……”
說歸這麽說,沈秦還是秀了一把:“偷好球當然是靠技術的,咱們簡單說一下吧。”
“其實最最關鍵的基礎呢,就是指的手套的移動方向。”
說著戴著手套的手比劃了下:“手套的移動方向呢,必須是和球的走向是相反的才行,這樣這才能帶來隱蔽的移動效果。也就是說能讓身後的人產生錯覺,誤以為你的手套其實並沒有移動太多。因為反方向的話,到底是要迴攏到好球帶的範圍內,所以其實不過是迴到原點。也就是錯覺的緣由。”
“不管球被投到哪個方向,反正手套拉迴來的途徑不過就那麽幾個,由下至上、由上至下、再多角度拉開一些。但總的來說都是由外至內的,這個跑不掉。”
“再加上手套的上麵部分,這是主審的一個判斷標準。或者說人都是這樣的。看到的暴露的部位要多一些,自然就會以為你的手套沒有沉下去的太嚴重。所以把拇指保持在球的下方這一點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富士夫:“……”說的乍聽起來很詳細、很有道理的樣子,但是完全無法領會進去~他就算拍一張照片,然後寫一大堆的文字,讀者也是和自己一樣,無法理解的吧?
沈秦攤了下手說:“這個光光聽描述其實是領會不了的,這個是硬功夫,不是簡簡單單的調整,得年複一年的長期練習區不說,還得在大量的練習之外,拉上實戰來刷經驗。”
他這麽說,富士夫卻是詭異的放鬆了些,並且相當的認可。也是相當的不容易了,居然在金幣棒球中心裏能聽到關於勤奮練習的內容~這還真是……ヽ(ー_ー)ノ
“我們知道,具摩的捕手非常多,五位?”
“能蹲捕的非常多,但是現在調整後,幾個能蹲捕,但明顯更適合其他位置的,已經基本不讓蹲了,畢竟對於健康來說有弊無利,純粹是增加負擔的。所以現在隻能算是5個,我、圓圓、堯堯還有阿部和蓮司。”
“但是一直以來在比賽中蹲捕的好像隻有你們幾個?最近更是隻有你了,阿部和蓮司一直在別的位置上,是否以後陣容也就會這麽固定下來呢?蹲捕對於健康的影響很大嗎?如果是這樣的話,以後是否會輪換?”
沈秦笑著說:“好多問題,讓我理一理~因為這樣說起來好像有點矛盾?”
富士夫記錄的筆頓一頓,這人的狀態一點兒也不像平時接觸的球員,可以緊張一點嗎孩子?請把節奏還給我謝謝。
沈秦卻是直接接下去說:“眾所周知,捕手位的負擔很大,基於要走的更遠這點來說,通常捕手生涯的延續並不會太長。到後續轉一壘的、dh的並不少~當然,這是最好的情況,畢竟無論是轉一壘還是轉dh,都得有一根很不錯的棒子做為基礎。”
“但現實通常是,捕手的工作繁多,平時打擊上的針對練習本來就少,再加上長期蹲捕的磨損,所以捕手一般在打擊上不太在行。”
而富士夫這會兒正要說也有超級能打的捕手,沈秦就接著說了下去:“當然,這隻是大部分情況。一般來說捕手大多分為兩類。一種是棒子強於手套的,一種則是手套強於棒子的。至於那種同時具有手套、棒子並且長期保持身體健康而職業生涯以唯一捕手而結束的~太過稀少無法作為有效樣本。”
“這呢,就是我們所說的基礎。”
“我們現在的考量,也都是基於現實來說的。”
“先說第一類手套邊角強的捕手,他們的經驗是需要實打實的吃下來的,這是一個階段性的損耗,然後進入職業,傷害繼續疊加。等到他們的身體無法繼續支撐捕手的工作的時候,那就隻能轉了。可他們的棒子不行~那能怎麽辦呢?在一壘和dh的位置上都無法勝任,那就隻有兩條路,一是保全顏麵,就此結束職業生涯,退役。”
“這還是最完美的選擇了,畢竟能做出這種選擇的人,一定是沒有什麽經濟壓力且受到球迷群體的喜愛的,不然退役就失業,能怎麽辦呢?”
“而另一種,就是無奈的延續職業生涯了。要賺錢,要繼續打球,那就隻能‘乖乖聽話’,讓先發還是r讓板凳都是一句話的事情。至於去牛棚做牛棚捕手……這也是不可避免的。”
“不說薪資上的問題,光光是心理落差都受不了,你說對吧?”
富士夫:“……”不是~自己要說什麽來著?突然忘記了是怎麽迴事?
半晌隻能順著先前自己的問題繼續下去:“那阿部和蓮司現在折……?”
“算是多一種選擇吧。一呢,是也許他們在其他位置也能完美勝任,可以放棄捕手位。二呢,趁著現階段吃經驗,練棒子,養身體,等發育完全,各方麵的肌肉強度都跟上能分擔支撐力量的時候再開始正式蹲捕。”
富士夫好奇的問:“會不會太晚?”
“不會啊,大學轉捕手,甚至是職業再轉捕手的球員並不少,而且很多的職業生涯也被拉長並且數據足夠優異。當然,這群孩子生在不錯的年代,將來也許球員的各方麵保障都會更加的完善起來。”
說到這個富士夫笑了笑,這些孩子想的可真夠遠的。但不得不說,道理還是在的“那你呢?你不擔心自己受傷?而且是不是太過於武斷?畢竟不管是哪個層級,總是有捕手的。”
“嗯~”沈秦沒有繼續說自己,而是迴答了另一個問題:“別的捕手啊~那肯定的,沒有捕手的棒球不完整。那麽怎麽樣才能讓捕手們減少現階段的磨損,不就是更重要的嗎?可以多捕手輪替,也可以將培養時間拉長~方法很多,還需要科學家們努力嘛。”
富士夫頓了頓,忙說:“要的。”
“可是照片也拍不出什麽來~”
“……”
說歸這麽說,沈秦還是秀了一把:“偷好球當然是靠技術的,咱們簡單說一下吧。”
“其實最最關鍵的基礎呢,就是指的手套的移動方向。”
說著戴著手套的手比劃了下:“手套的移動方向呢,必須是和球的走向是相反的才行,這樣這才能帶來隱蔽的移動效果。也就是說能讓身後的人產生錯覺,誤以為你的手套其實並沒有移動太多。因為反方向的話,到底是要迴攏到好球帶的範圍內,所以其實不過是迴到原點。也就是錯覺的緣由。”
“不管球被投到哪個方向,反正手套拉迴來的途徑不過就那麽幾個,由下至上、由上至下、再多角度拉開一些。但總的來說都是由外至內的,這個跑不掉。”
“再加上手套的上麵部分,這是主審的一個判斷標準。或者說人都是這樣的。看到的暴露的部位要多一些,自然就會以為你的手套沒有沉下去的太嚴重。所以把拇指保持在球的下方這一點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富士夫:“……”說的乍聽起來很詳細、很有道理的樣子,但是完全無法領會進去~他就算拍一張照片,然後寫一大堆的文字,讀者也是和自己一樣,無法理解的吧?
沈秦攤了下手說:“這個光光聽描述其實是領會不了的,這個是硬功夫,不是簡簡單單的調整,得年複一年的長期練習區不說,還得在大量的練習之外,拉上實戰來刷經驗。”
他這麽說,富士夫卻是詭異的放鬆了些,並且相當的認可。也是相當的不容易了,居然在金幣棒球中心裏能聽到關於勤奮練習的內容~這還真是……ヽ(ー_ー)ノ
“我們知道,具摩的捕手非常多,五位?”
“能蹲捕的非常多,但是現在調整後,幾個能蹲捕,但明顯更適合其他位置的,已經基本不讓蹲了,畢竟對於健康來說有弊無利,純粹是增加負擔的。所以現在隻能算是5個,我、圓圓、堯堯還有阿部和蓮司。”
“但是一直以來在比賽中蹲捕的好像隻有你們幾個?最近更是隻有你了,阿部和蓮司一直在別的位置上,是否以後陣容也就會這麽固定下來呢?蹲捕對於健康的影響很大嗎?如果是這樣的話,以後是否會輪換?”
沈秦笑著說:“好多問題,讓我理一理~因為這樣說起來好像有點矛盾?”
富士夫記錄的筆頓一頓,這人的狀態一點兒也不像平時接觸的球員,可以緊張一點嗎孩子?請把節奏還給我謝謝。
沈秦卻是直接接下去說:“眾所周知,捕手位的負擔很大,基於要走的更遠這點來說,通常捕手生涯的延續並不會太長。到後續轉一壘的、dh的並不少~當然,這是最好的情況,畢竟無論是轉一壘還是轉dh,都得有一根很不錯的棒子做為基礎。”
“但現實通常是,捕手的工作繁多,平時打擊上的針對練習本來就少,再加上長期蹲捕的磨損,所以捕手一般在打擊上不太在行。”
而富士夫這會兒正要說也有超級能打的捕手,沈秦就接著說了下去:“當然,這隻是大部分情況。一般來說捕手大多分為兩類。一種是棒子強於手套的,一種則是手套強於棒子的。至於那種同時具有手套、棒子並且長期保持身體健康而職業生涯以唯一捕手而結束的~太過稀少無法作為有效樣本。”
“這呢,就是我們所說的基礎。”
“我們現在的考量,也都是基於現實來說的。”
“先說第一類手套邊角強的捕手,他們的經驗是需要實打實的吃下來的,這是一個階段性的損耗,然後進入職業,傷害繼續疊加。等到他們的身體無法繼續支撐捕手的工作的時候,那就隻能轉了。可他們的棒子不行~那能怎麽辦呢?在一壘和dh的位置上都無法勝任,那就隻有兩條路,一是保全顏麵,就此結束職業生涯,退役。”
“這還是最完美的選擇了,畢竟能做出這種選擇的人,一定是沒有什麽經濟壓力且受到球迷群體的喜愛的,不然退役就失業,能怎麽辦呢?”
“而另一種,就是無奈的延續職業生涯了。要賺錢,要繼續打球,那就隻能‘乖乖聽話’,讓先發還是r讓板凳都是一句話的事情。至於去牛棚做牛棚捕手……這也是不可避免的。”
“不說薪資上的問題,光光是心理落差都受不了,你說對吧?”
富士夫:“……”不是~自己要說什麽來著?突然忘記了是怎麽迴事?
半晌隻能順著先前自己的問題繼續下去:“那阿部和蓮司現在折……?”
“算是多一種選擇吧。一呢,是也許他們在其他位置也能完美勝任,可以放棄捕手位。二呢,趁著現階段吃經驗,練棒子,養身體,等發育完全,各方麵的肌肉強度都跟上能分擔支撐力量的時候再開始正式蹲捕。”
富士夫好奇的問:“會不會太晚?”
“不會啊,大學轉捕手,甚至是職業再轉捕手的球員並不少,而且很多的職業生涯也被拉長並且數據足夠優異。當然,這群孩子生在不錯的年代,將來也許球員的各方麵保障都會更加的完善起來。”
說到這個富士夫笑了笑,這些孩子想的可真夠遠的。但不得不說,道理還是在的“那你呢?你不擔心自己受傷?而且是不是太過於武斷?畢竟不管是哪個層級,總是有捕手的。”
“嗯~”沈秦沒有繼續說自己,而是迴答了另一個問題:“別的捕手啊~那肯定的,沒有捕手的棒球不完整。那麽怎麽樣才能讓捕手們減少現階段的磨損,不就是更重要的嗎?可以多捕手輪替,也可以將培養時間拉長~方法很多,還需要科學家們努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