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的內容和顧熙言料想的所差無幾,顧熙言重新把信折好,衝下手跪著的玄衣短打的護院兒道,「告訴李媽媽,以後曹氏莊子的事兒,與咱們再無幹係了,教李媽媽安心巡莊子罷。」
顧熙言出嫁的時候,從顧府帶來了一隊心腹的練家子當做護院兒。李媽媽出發巡莊之前,顧熙言從中撥了三分之一的人手跟著她去了青州,順便在雨夜救下了一對母子的性命。
那護院兒一拱手,轉身便退下了。
屋門開合間,顧熙言一轉頭,正好看見王媽媽寒著一張臉從內室裏打簾子出來。
顧熙言當即一驚——方才她說的話,都被王媽媽聽到了。
隻見王媽媽雙目微紅,「姑娘大了,什麽事兒都不和老奴商量了了!」
「老奴鬥膽問一句,這曹氏如何惹了姑娘,姑娘要苦心謀劃出這等死局來困住曹氏?」
王媽媽看著顧熙言,莫名覺得有些陌生——自己手裏長出來的姑娘,打小便天真爛漫,性子耿直,是個實心眼兒的。如今嫁了人,出了閣,不過學了些治家的本領,怎麽就能想出這等一環扣一環的計謀!
曹婉寧肖想侯府的事兒,顧熙一直瞞著王媽媽。沒有別的原因,隻是怕王媽媽擔心,轉頭告訴顧熙言的母親顧林氏、祖母顧江氏,平白叫一圈兒人為她瞎擔心。
如今王媽媽知道了,這事兒是瞞不下去了,可顧熙言也不能說實話。
「曹氏之事,我勝券在握。媽媽恕我不能說出其中詳情。」
顧熙言低頭哽咽著,眼前走馬燈一般的閃現上一世紅翡、靛玉、王媽媽死前的慘狀,再抬眼已是滿臉清淚,咬牙切齒道,「媽媽隻需知道,若是不除曹氏,後半輩子我顧熙言日夜難寐,寢食難安!」
王媽媽聞言大吃一驚,含淚道:「可憐見的!姑娘、姑娘這心裏頭到底是糟了些什麽罪!」
顧熙言搖頭不答,哽咽道,「還請媽媽不要告訴祖母、母親,祖母年邁,萬萬不能再為我憂心!」
王媽媽聞言,心疼不已。
顧熙言和蕭讓原是聖上賜婚,顧熙言之前試圖抗旨,諸多反抗,終究還是嫁到了這諾大的平陽侯府。以往顧熙言是個沒心沒肺的,三天兩頭往詩社雅集裏頭跑著尋樂子。自打她成了婚,臉上的笑容便比以前少了許多。
說句大不敬的話,王媽媽把顧熙言當做自己親生的女兒一般。故而她的種種轉變,王媽媽都看在眼裏。如今此情此景,更是下意識以為顧熙言嫁入侯府,心中一直隱忍。
思及此處,王媽媽也是老淚縱橫,點了點頭,攬著顧熙言一頓痛哭。
十月二十一日,宜出行。
平陽侯府的馬車到慶國公府時,府邸門口早已經是一片熙熙攘攘。
各府馬車井然有序的停在大門兩側,其中美婢小廝,貴女往來,雲鬢花顏,香氣浮動。
顧熙言剛扶著靛玉的手從馬車裏頭出來,那廂便跑來一個顧府的小廝,衝她深深一躬身,「小姐,夫人已經到了,現在在花廳喝茶呢。」
五日之前,慶國公夫人給盛京城中各官眷送上了請帖,說是慶國公府後花園種的花樹正當時節,滿園芳菲,特邀諸位貴女夫人到府一觀。
顧父顧萬潛官致禮部侍郎,再加上顧熙言被聖上賜婚成了平陽侯的嫡妻,顧府可謂是烈火烹油,越燃越旺,故而這次賞花會,顧熙言的母親顧林氏也在受邀之列。
跟著慶國公府上的丫鬟婆子穿過垂花門,穿過兩側的抄手遊廊,又轉過嵌琺琅山水的大理石座屏,走了許久的功夫才來到花廳裏。
花廳裏坐了滿堂的貴婦貴女,正三三兩兩的寒暄攀談。顧熙言徑直走到堂前,給上座的幾位年長的高門貴婦見禮。
定國公夫人石氏正和身邊幾位相熟的貴婦說話,見顧熙言上前來拜見,忙起身扶起她道,「平陽侯夫人無需多禮。早聽聞夫人生的明豔可人,如今一看,竟是所言不虛,真真和平陽侯爺如金童玉女一般!」
石氏出身武將之家,舉手投足間帶了一股子颯爽的風範,就連誇起人來也格外直白。
顧熙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寒暄了幾句,方才轉身去賓席找了母親顧林氏落座。
自打上次顧熙言三朝迴門,顧林氏這是第二次見到自己的女兒。等顧熙言落了座,顧林氏忙拉著她的手,壓低了聲音問最近平陽侯府中如何,內宅治下可好,身子恢複的如何了等等。
顧熙言一一答了,紅著臉道,「侯爺……侯爺頗為體諒女兒,那日之後,便有分寸了許多……」
顧林氏點點頭,「侯爺是個粗中有細的,既然夫君體諒,你也萬萬不能拿喬,這閨中之事,婦人心裏雖說要有個度,但也不要太嬌貴任性了!」
顧熙言紅著臉應了「是」,便聽顧林氏又低聲問:「近日京中盛傳青州曹家之事,聽聞那曹家是蕭氏二房主母的表親,你父親叫我來問問你,這其中情狀,你可清楚幾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且不論有心還是無意,青州曹家之事被一傳十、十傳百,在盛京城裏比那西風還吹得猛烈。
三天之前的金鑾殿早朝,諫議大夫沈階手持著象牙笏,上來便毫不留情地參了曹用及一本。此事一出,立刻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如今三日過去了,這小小的青州知州曹用及,已經成了盛京城中官宦之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
青州曹家之事,看似是曹用及不仁、不義、不禮的家事,但聰明人一眼便看出,青州曹家之事背後,實則是國事。
成安帝變法在即,各州郡裏,一些老派守舊的世家大族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高喊「祖宗之法不可變」,儼然成了成安帝變法大業路上的絆腳石。
張氏是世代盤踞在青州的大族,族中弟子大多入仕,密密麻麻的鑲嵌在青州的官僚係統裏。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大燕朝的疆土上,各州郡皆有世家大族盤踞,為上位者所忌憚。
但像青州這樣,知州和世家大族有著姻親關係的,卻少之又少。
那日金鑾殿早朝,禦史大夫沈階出列參了曹用及一本之後,幾位自詡「清流」的官員紛紛出列,證明禦史大夫沈階所言屬實。一場早朝下來,完全成了這個小小青州知州的揭短大會。
世家大族整還是不整,皆在皇帝一念之間。除了沈階以及少數幾位「直臣」是秉持著為民除害的初衷外,其餘大多臣子更多的是在「賭」皇帝的心。
成安帝早就想敲打士族,為變法大業掃清阻礙。曹用及在這個節骨眼兒裏冒出來,簡直就是送到成安帝麵前的引火線。
顧熙言出嫁的時候,從顧府帶來了一隊心腹的練家子當做護院兒。李媽媽出發巡莊之前,顧熙言從中撥了三分之一的人手跟著她去了青州,順便在雨夜救下了一對母子的性命。
那護院兒一拱手,轉身便退下了。
屋門開合間,顧熙言一轉頭,正好看見王媽媽寒著一張臉從內室裏打簾子出來。
顧熙言當即一驚——方才她說的話,都被王媽媽聽到了。
隻見王媽媽雙目微紅,「姑娘大了,什麽事兒都不和老奴商量了了!」
「老奴鬥膽問一句,這曹氏如何惹了姑娘,姑娘要苦心謀劃出這等死局來困住曹氏?」
王媽媽看著顧熙言,莫名覺得有些陌生——自己手裏長出來的姑娘,打小便天真爛漫,性子耿直,是個實心眼兒的。如今嫁了人,出了閣,不過學了些治家的本領,怎麽就能想出這等一環扣一環的計謀!
曹婉寧肖想侯府的事兒,顧熙一直瞞著王媽媽。沒有別的原因,隻是怕王媽媽擔心,轉頭告訴顧熙言的母親顧林氏、祖母顧江氏,平白叫一圈兒人為她瞎擔心。
如今王媽媽知道了,這事兒是瞞不下去了,可顧熙言也不能說實話。
「曹氏之事,我勝券在握。媽媽恕我不能說出其中詳情。」
顧熙言低頭哽咽著,眼前走馬燈一般的閃現上一世紅翡、靛玉、王媽媽死前的慘狀,再抬眼已是滿臉清淚,咬牙切齒道,「媽媽隻需知道,若是不除曹氏,後半輩子我顧熙言日夜難寐,寢食難安!」
王媽媽聞言大吃一驚,含淚道:「可憐見的!姑娘、姑娘這心裏頭到底是糟了些什麽罪!」
顧熙言搖頭不答,哽咽道,「還請媽媽不要告訴祖母、母親,祖母年邁,萬萬不能再為我憂心!」
王媽媽聞言,心疼不已。
顧熙言和蕭讓原是聖上賜婚,顧熙言之前試圖抗旨,諸多反抗,終究還是嫁到了這諾大的平陽侯府。以往顧熙言是個沒心沒肺的,三天兩頭往詩社雅集裏頭跑著尋樂子。自打她成了婚,臉上的笑容便比以前少了許多。
說句大不敬的話,王媽媽把顧熙言當做自己親生的女兒一般。故而她的種種轉變,王媽媽都看在眼裏。如今此情此景,更是下意識以為顧熙言嫁入侯府,心中一直隱忍。
思及此處,王媽媽也是老淚縱橫,點了點頭,攬著顧熙言一頓痛哭。
十月二十一日,宜出行。
平陽侯府的馬車到慶國公府時,府邸門口早已經是一片熙熙攘攘。
各府馬車井然有序的停在大門兩側,其中美婢小廝,貴女往來,雲鬢花顏,香氣浮動。
顧熙言剛扶著靛玉的手從馬車裏頭出來,那廂便跑來一個顧府的小廝,衝她深深一躬身,「小姐,夫人已經到了,現在在花廳喝茶呢。」
五日之前,慶國公夫人給盛京城中各官眷送上了請帖,說是慶國公府後花園種的花樹正當時節,滿園芳菲,特邀諸位貴女夫人到府一觀。
顧父顧萬潛官致禮部侍郎,再加上顧熙言被聖上賜婚成了平陽侯的嫡妻,顧府可謂是烈火烹油,越燃越旺,故而這次賞花會,顧熙言的母親顧林氏也在受邀之列。
跟著慶國公府上的丫鬟婆子穿過垂花門,穿過兩側的抄手遊廊,又轉過嵌琺琅山水的大理石座屏,走了許久的功夫才來到花廳裏。
花廳裏坐了滿堂的貴婦貴女,正三三兩兩的寒暄攀談。顧熙言徑直走到堂前,給上座的幾位年長的高門貴婦見禮。
定國公夫人石氏正和身邊幾位相熟的貴婦說話,見顧熙言上前來拜見,忙起身扶起她道,「平陽侯夫人無需多禮。早聽聞夫人生的明豔可人,如今一看,竟是所言不虛,真真和平陽侯爺如金童玉女一般!」
石氏出身武將之家,舉手投足間帶了一股子颯爽的風範,就連誇起人來也格外直白。
顧熙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寒暄了幾句,方才轉身去賓席找了母親顧林氏落座。
自打上次顧熙言三朝迴門,顧林氏這是第二次見到自己的女兒。等顧熙言落了座,顧林氏忙拉著她的手,壓低了聲音問最近平陽侯府中如何,內宅治下可好,身子恢複的如何了等等。
顧熙言一一答了,紅著臉道,「侯爺……侯爺頗為體諒女兒,那日之後,便有分寸了許多……」
顧林氏點點頭,「侯爺是個粗中有細的,既然夫君體諒,你也萬萬不能拿喬,這閨中之事,婦人心裏雖說要有個度,但也不要太嬌貴任性了!」
顧熙言紅著臉應了「是」,便聽顧林氏又低聲問:「近日京中盛傳青州曹家之事,聽聞那曹家是蕭氏二房主母的表親,你父親叫我來問問你,這其中情狀,你可清楚幾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且不論有心還是無意,青州曹家之事被一傳十、十傳百,在盛京城裏比那西風還吹得猛烈。
三天之前的金鑾殿早朝,諫議大夫沈階手持著象牙笏,上來便毫不留情地參了曹用及一本。此事一出,立刻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如今三日過去了,這小小的青州知州曹用及,已經成了盛京城中官宦之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
青州曹家之事,看似是曹用及不仁、不義、不禮的家事,但聰明人一眼便看出,青州曹家之事背後,實則是國事。
成安帝變法在即,各州郡裏,一些老派守舊的世家大族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高喊「祖宗之法不可變」,儼然成了成安帝變法大業路上的絆腳石。
張氏是世代盤踞在青州的大族,族中弟子大多入仕,密密麻麻的鑲嵌在青州的官僚係統裏。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大燕朝的疆土上,各州郡皆有世家大族盤踞,為上位者所忌憚。
但像青州這樣,知州和世家大族有著姻親關係的,卻少之又少。
那日金鑾殿早朝,禦史大夫沈階出列參了曹用及一本之後,幾位自詡「清流」的官員紛紛出列,證明禦史大夫沈階所言屬實。一場早朝下來,完全成了這個小小青州知州的揭短大會。
世家大族整還是不整,皆在皇帝一念之間。除了沈階以及少數幾位「直臣」是秉持著為民除害的初衷外,其餘大多臣子更多的是在「賭」皇帝的心。
成安帝早就想敲打士族,為變法大業掃清阻礙。曹用及在這個節骨眼兒裏冒出來,簡直就是送到成安帝麵前的引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