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二十萬明軍兵敗渦水的消息傳至南京時,已是數天之後。
再過兩日,這個多災多難的崇禎十七年就要結束了。
可偏偏就是在這僅剩的兩天時間裏,南京城裏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商賈百姓,因為朝廷大軍的潰敗,都將要在終日惶恐煎熬中去迎接隆武元年了。
而這其中滋味,此時身在金殿之上的朱慈烺無疑感觸最深。
在這崇禎十七年的伊始之際,闖賊進犯戰報紛至遝來,父皇便每日皆在憂慮之中度日。當時的他,雖亦為父皇憂心,可卻終難與之感同身受。
直到現在,在這年關將至之際,身坐龍椅之上的他,也終於切身體會到了父皇當時的絕望。
而看著朝堂之上一個個隻知扼腕歎息,竟無一人可解自己心憂的滿朝文武,朱慈烺也終於明白父皇當時為何直言文臣皆可殺了。
“說話呀?你們平日裏在朕麵前一個個高談闊論,好似這天下沒有什麽事可以難倒你們,現在倒好,朝廷危難,正需爾等為朕排憂解難之際,爾等竟隻會垂首歎息!若你們真能歎口氣便可將那建奴大軍擊退,朕便認了!如若不能!那爾等且告訴朕!朕要爾等究竟有何用哉?有何用哉!!!”
隨著禦案之上成堆的奏折散落於禦階之下,群臣立時齊齊跪伏於地:
“臣等有負皇恩!伏望陛下恕罪……”
望著這群跪伏在大殿之上隻會伏地請罪的一眾朝臣,朱慈烺隻覺一陣無力之感湧上心頭,隨之木然的癱坐在了龍椅之上。
滿心的惶恐迷茫之感,不禁讓他想到了孟毅,如果此刻他也在此,那他一定有辦法為自己,為朝廷解此危難吧~
而一想到主動請纓前往襲取北京的孟毅,再想想不戰而逃的左良玉,還有那些隨之潰逃的各路將校,朱慈烺更覺孟毅之忠勇無人可比。
然而也正因朝廷此敗,已經讓朱慈烺徹底見識到了建奴大軍的戰力,對於孟毅襲取北京之事也早已不抱任何希望了。
二十萬大軍尚不能戰勝七萬奴兵,孟毅所領不過區區兩萬兵馬,且還皆是成軍不過半載的新卒。想要襲取建奴重兵防守的北京城,怎麽可能成功。
他現在反而憂心孟毅恐為奴兵所敗,心中隻希望孟毅能夠全身退還南京即可。
哪怕他所領的兩萬兵馬盡墨,隻要他能迴來,自己就能安心!
懷著對孟毅的憂心,朱慈烺的內心更加煩躁,看著群臣仍在跪伏在地,朱慈烺無奈的揮了揮手,隨即便又以手扶額閉目緩神,其側的韓讚周見狀,立刻對著階下眾臣高唿道:
“眾臣平身~”
“謝陛下~”
隨著眾臣重新起身站班之後,朱慈烺複對朝臣聞言道:
“史可法被圍,朝廷大軍盡喪,江北之地已再無可戰之兵,奴兵若進便如無人之境,此等危局,朝廷當如何解之?”
群臣聞言,皆是左右相視,卻無有一人敢出班應言。
作為內閣首輔的李邦華,此時也是身心俱疲,頗感無奈。江北之事已不可為,為今之計,隻有下令江南尚存兵馬揮師勤王保衛南京方為正途。
然而誰敢直言勸告陛下舍棄救援史可法等人,放棄大明江北之地?
即便是他這位內閣首輔,亦不敢輕易言之,何況他人~
然而就在李邦華糾結之際,老將秦良玉卻是出班上前一步拜言道: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慈烺聽聞秦良玉出言,隨即一臉驚喜的正坐身形,對著秦良玉急言道:
“哎呀老將軍,當此之時還有什麽當不當講,隻管直言便是~”
秦良玉隨即沉言道:
“陛下~老臣身為武將,朝廷若令臣引兵北上救援亳州,即便事不可為,臣也絕無二話~然而……”
言至於此,秦良玉卻是猶豫了片刻,繼而便又沉聲複言道:
“然而臣以為,我朝二十萬大軍慘敗,兵力盡失,江北之事已然再無轉圜之機。即便再度遣軍救援,也是抱薪取火之舉。而眼下,如何阻敵於大江之北,保全南京才是重中之重。”
朱慈烺聞言,不由一臉錯愕的喃喃道:
“老將軍是說,朝廷應該放棄江北之地?”
朱慈烺話音方落,秦良玉尚未應答之際,一眾朝臣卻是率先炸了鍋,禦史樊臨更是一臉憤恨的出班一步,對著秦良玉怒斥道:
“秦良玉!你身為朝廷大將,不思為國退敵守土,反勸陛下棄我大明千裏江土,拋卻我百萬臣民!究竟是何居心?!”
聽聞此言,李邦華不禁一臉苦笑著搖了搖頭,先帝身在北京朝堂的一幕幕,已然又在南京出現了。
秦良玉聽聞其言卻是絲毫不懼,冷眼瞥向樊臨質問道:
“那老身且問樊禦史~朝廷無兵,江北之地如何才能保全?”
樊臨卻也並非無備,聞言隨即應道:
“南京尚有京營數萬,鎮江常州揚州皆有江操軍作訓,一但朝廷征調亦可聚兵數萬。如此豈言朝廷無兵哉?”
秦良玉冷笑一聲,隨即複問道:
“若如此,南京安危又當何解?”
“朝廷可速召黃得功、鄭芝龍領兵來京入衛。”
對於樊臨這番言語,不但秦良玉一聲嗤笑,其餘朝臣也大多搖頭歎息,顯然不未認同此策。
樊臨見眾臣皆是此態,不由急急複言道:
“隻要朝廷能保江北不失,南京則必然無憂矣!”
李邦華苦笑應言道:
“可黃得功遠在漢中,鄭芝龍身在福州,朝廷若召其入衛,少說也需月餘。此間江北若有閃失,南京豈不危矣?”
樊臨見李邦華都在向著秦良玉,不禁羞怒道:
“難道我等皆要坐視史閣老殉國?江北陷落建奴之手?閣老~事在人為呐!”
李邦華聞言也是怒了,不禁對其冷言斥道:
“樊禦史!江北淪陷,國朝尚存!倘若南京有失,國將安在?失地與失國!孰重?”
薑曰廣聞言旋即出班反駁道:
“閣老以為若江北有失,朝廷便可保全江南哉?閣老豈不知保江必保淮乎?江北若失江南又何以保全?”
朱慈烺看著朝堂之上已然吵成一片的眾臣,心中一時也沒了主見,隻得默默的坐在龍椅之上,內心一片茫然。
……
於此同時,南京城清樂坊中的一眾文工團歌妓們,此時也都齊聚在此,每個人的心中都是惶恐難安。
自朝廷二十萬兵馬潰敗的消息傳至南京,坊間早已亂成了一鍋粥,奴兵如今連江北尚未占據,可在坊間傳聞中,奴兵早已兵占揚州,即將渡江南下攻打南京。
坊間因流言訛傳,百姓一日三驚,諸多人家已經開始收拾家資,準備提前退出南京逃亡鄉間躲避兵禍。
而文工團眾歌妓有錦衣衛那裏的準確消息,自知奴兵尚在圍困亳州的史可法殘部,尚不至如坊間百姓那般心驚,可朝廷大軍潰敗,江北淪陷似乎已成定局,奴兵渡河南下也已經隻是時間問題了。
而她們當然也要為即將到來的災禍考量退路。否則被奴兵擄掠,那可就生不如死了。
再過兩日,這個多災多難的崇禎十七年就要結束了。
可偏偏就是在這僅剩的兩天時間裏,南京城裏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商賈百姓,因為朝廷大軍的潰敗,都將要在終日惶恐煎熬中去迎接隆武元年了。
而這其中滋味,此時身在金殿之上的朱慈烺無疑感觸最深。
在這崇禎十七年的伊始之際,闖賊進犯戰報紛至遝來,父皇便每日皆在憂慮之中度日。當時的他,雖亦為父皇憂心,可卻終難與之感同身受。
直到現在,在這年關將至之際,身坐龍椅之上的他,也終於切身體會到了父皇當時的絕望。
而看著朝堂之上一個個隻知扼腕歎息,竟無一人可解自己心憂的滿朝文武,朱慈烺也終於明白父皇當時為何直言文臣皆可殺了。
“說話呀?你們平日裏在朕麵前一個個高談闊論,好似這天下沒有什麽事可以難倒你們,現在倒好,朝廷危難,正需爾等為朕排憂解難之際,爾等竟隻會垂首歎息!若你們真能歎口氣便可將那建奴大軍擊退,朕便認了!如若不能!那爾等且告訴朕!朕要爾等究竟有何用哉?有何用哉!!!”
隨著禦案之上成堆的奏折散落於禦階之下,群臣立時齊齊跪伏於地:
“臣等有負皇恩!伏望陛下恕罪……”
望著這群跪伏在大殿之上隻會伏地請罪的一眾朝臣,朱慈烺隻覺一陣無力之感湧上心頭,隨之木然的癱坐在了龍椅之上。
滿心的惶恐迷茫之感,不禁讓他想到了孟毅,如果此刻他也在此,那他一定有辦法為自己,為朝廷解此危難吧~
而一想到主動請纓前往襲取北京的孟毅,再想想不戰而逃的左良玉,還有那些隨之潰逃的各路將校,朱慈烺更覺孟毅之忠勇無人可比。
然而也正因朝廷此敗,已經讓朱慈烺徹底見識到了建奴大軍的戰力,對於孟毅襲取北京之事也早已不抱任何希望了。
二十萬大軍尚不能戰勝七萬奴兵,孟毅所領不過區區兩萬兵馬,且還皆是成軍不過半載的新卒。想要襲取建奴重兵防守的北京城,怎麽可能成功。
他現在反而憂心孟毅恐為奴兵所敗,心中隻希望孟毅能夠全身退還南京即可。
哪怕他所領的兩萬兵馬盡墨,隻要他能迴來,自己就能安心!
懷著對孟毅的憂心,朱慈烺的內心更加煩躁,看著群臣仍在跪伏在地,朱慈烺無奈的揮了揮手,隨即便又以手扶額閉目緩神,其側的韓讚周見狀,立刻對著階下眾臣高唿道:
“眾臣平身~”
“謝陛下~”
隨著眾臣重新起身站班之後,朱慈烺複對朝臣聞言道:
“史可法被圍,朝廷大軍盡喪,江北之地已再無可戰之兵,奴兵若進便如無人之境,此等危局,朝廷當如何解之?”
群臣聞言,皆是左右相視,卻無有一人敢出班應言。
作為內閣首輔的李邦華,此時也是身心俱疲,頗感無奈。江北之事已不可為,為今之計,隻有下令江南尚存兵馬揮師勤王保衛南京方為正途。
然而誰敢直言勸告陛下舍棄救援史可法等人,放棄大明江北之地?
即便是他這位內閣首輔,亦不敢輕易言之,何況他人~
然而就在李邦華糾結之際,老將秦良玉卻是出班上前一步拜言道: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慈烺聽聞秦良玉出言,隨即一臉驚喜的正坐身形,對著秦良玉急言道:
“哎呀老將軍,當此之時還有什麽當不當講,隻管直言便是~”
秦良玉隨即沉言道:
“陛下~老臣身為武將,朝廷若令臣引兵北上救援亳州,即便事不可為,臣也絕無二話~然而……”
言至於此,秦良玉卻是猶豫了片刻,繼而便又沉聲複言道:
“然而臣以為,我朝二十萬大軍慘敗,兵力盡失,江北之事已然再無轉圜之機。即便再度遣軍救援,也是抱薪取火之舉。而眼下,如何阻敵於大江之北,保全南京才是重中之重。”
朱慈烺聞言,不由一臉錯愕的喃喃道:
“老將軍是說,朝廷應該放棄江北之地?”
朱慈烺話音方落,秦良玉尚未應答之際,一眾朝臣卻是率先炸了鍋,禦史樊臨更是一臉憤恨的出班一步,對著秦良玉怒斥道:
“秦良玉!你身為朝廷大將,不思為國退敵守土,反勸陛下棄我大明千裏江土,拋卻我百萬臣民!究竟是何居心?!”
聽聞此言,李邦華不禁一臉苦笑著搖了搖頭,先帝身在北京朝堂的一幕幕,已然又在南京出現了。
秦良玉聽聞其言卻是絲毫不懼,冷眼瞥向樊臨質問道:
“那老身且問樊禦史~朝廷無兵,江北之地如何才能保全?”
樊臨卻也並非無備,聞言隨即應道:
“南京尚有京營數萬,鎮江常州揚州皆有江操軍作訓,一但朝廷征調亦可聚兵數萬。如此豈言朝廷無兵哉?”
秦良玉冷笑一聲,隨即複問道:
“若如此,南京安危又當何解?”
“朝廷可速召黃得功、鄭芝龍領兵來京入衛。”
對於樊臨這番言語,不但秦良玉一聲嗤笑,其餘朝臣也大多搖頭歎息,顯然不未認同此策。
樊臨見眾臣皆是此態,不由急急複言道:
“隻要朝廷能保江北不失,南京則必然無憂矣!”
李邦華苦笑應言道:
“可黃得功遠在漢中,鄭芝龍身在福州,朝廷若召其入衛,少說也需月餘。此間江北若有閃失,南京豈不危矣?”
樊臨見李邦華都在向著秦良玉,不禁羞怒道:
“難道我等皆要坐視史閣老殉國?江北陷落建奴之手?閣老~事在人為呐!”
李邦華聞言也是怒了,不禁對其冷言斥道:
“樊禦史!江北淪陷,國朝尚存!倘若南京有失,國將安在?失地與失國!孰重?”
薑曰廣聞言旋即出班反駁道:
“閣老以為若江北有失,朝廷便可保全江南哉?閣老豈不知保江必保淮乎?江北若失江南又何以保全?”
朱慈烺看著朝堂之上已然吵成一片的眾臣,心中一時也沒了主見,隻得默默的坐在龍椅之上,內心一片茫然。
……
於此同時,南京城清樂坊中的一眾文工團歌妓們,此時也都齊聚在此,每個人的心中都是惶恐難安。
自朝廷二十萬兵馬潰敗的消息傳至南京,坊間早已亂成了一鍋粥,奴兵如今連江北尚未占據,可在坊間傳聞中,奴兵早已兵占揚州,即將渡江南下攻打南京。
坊間因流言訛傳,百姓一日三驚,諸多人家已經開始收拾家資,準備提前退出南京逃亡鄉間躲避兵禍。
而文工團眾歌妓有錦衣衛那裏的準確消息,自知奴兵尚在圍困亳州的史可法殘部,尚不至如坊間百姓那般心驚,可朝廷大軍潰敗,江北淪陷似乎已成定局,奴兵渡河南下也已經隻是時間問題了。
而她們當然也要為即將到來的災禍考量退路。否則被奴兵擄掠,那可就生不如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