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華見無人再言,複又歎息道:
“經戶部核算,今年朝廷所入稅賦關榷俱合,也僅可入得六百萬兩~而諸軍鎮所耗軍餉僅是粗算,便已超過七百餘萬!”
說罷,李邦華複又巡視眾人,方又複言道:
“而七百萬外,還有俸祿、國用之增。而所入六百萬內亦有水旱災傷之減。太倉既無宿儲,內帑涸無可發,漕糧改折,此盈彼詘。”
一眾朝臣皆是默然,
如今朝廷無有了邊遼巨餉之累,加之江南之地富庶,朝廷在財政上應該是綽有富餘才對。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隆武朝如今所麵臨的局勢,遠比崇禎時期還要危難。
李自成暫且不說,單就建奴這一方而言,其已然不再是之前破牆入關掠之即走了,其誌在中原之心已經昭然若揭。
而要應對此等局勢,朝廷便必須要依仗諸鎮將兵禦敵。
哪怕隻是豢養了一大批隻知禍國殃民的軍隊。
這便造成朝廷軍餉繁費,以至朝廷一年之所入已然抵之不過。
可一個朝廷畢竟還要正常運作,這其中所耗錢糧卻又是一筆難以詳細計算的支出。
畢竟天災人禍實難測也~
朱慈烺此時也是麵色凝重,默然片刻後,方對李邦華輕聲問道:
“如今庫中餘銀尚有幾何?”
李邦華恭聲迴道:
“迴陛下~庫中尚有餘銀一百二十七萬三千三百餘兩~”
朱慈烺聞言點了點頭,複將目光投向路振飛,問詢道:
“諸鎮餉銀月出幾何?”
路振飛聞言出班奏道:
“江北諸部每月應給予餉銀四十萬有奇,其餘諸鎮若盡數予齊,亦需四十餘萬~”
朱慈烺聽後不禁眉頭緊鎖,複將目光投向錢謙益,問詢道:
“朕大婚所需又需幾何?”
錢謙益恭聲迴道:
“陛下曾言大婚所需一切從簡,臣依此估量,所需應不過十萬兩~”
“這麽多?!”
朱慈烺一聽,眉頭便已皺的更緊,頓了片刻複又言道:
“不行!太多了!再減!”
“陛下!”
錢謙益神色一滯,複又一臉愁容的急切諫言道:
“陛下大婚之事,事關國體,若一味從簡,既使皇家失顏,又使朝廷失威也~今臣之所算,亦已然無可減矣~”
錢謙益所領的禮部確實很有難處,南京作為陪都已經兩百多年了,怎麽可能還保留著皇帝大婚所用的諸多儀製。
這就意味著包括皇帝以及後妃的大婚冠服等物必然需得新製。
如此這般下來,他們禮部就算再能省,又能省去幾何。
右都禦史薑曰廣此時出班拜道:
“陛下無需過憂也~今年賦稅已該征繳,不待一兩月便可盡入府庫。府庫現有之銀足以使朝廷撐得稅銀解至。屆時朝廷之急亦可解之~”
呂大器聞言,亦隨之附和道:
“薑大人所言甚是,即便朝廷在卯吃寅糧,亦無差於陛下大婚之所使也~”
李邦華也出言應道:
“老臣附議~”
孟毅見此也立時出班拱手附議,其餘朝臣也就此皆隨聲附和。
朱慈烺看著孟毅李邦華皆出言附和,卻不曾言及賦稅之事,顯然已經默認了今年賦稅照舊征收一事,心中自然也明白新政之事又要拖延下去了。
且階下眾臣皆是此態,亦知就算自己大婚再節省,也不過一兩萬而已,與這巨大虧空而言也是可有可無。便也不再堅持,而是輕歎道:
“卯吃寅糧,寅糧吃完又該如何?”
眾臣沉默片刻,卻見馬士英出班拜道:
“陛下,如今之計,唯有加征方可解此虧空。依臣計來,凡民間田土,熟田每畝二分,熟地每畝五分,山塘每畝一厘,合計江南一年可另加折色銀五十萬六千四百餘兩~”
眾臣聽聞,無有出言附和者,亦無無有反對者。
他們都明白,唯今之計,唯有加征賦稅,方可緩解朝廷那數百萬兩的虧空。
孟毅不禁與李邦華對視了一眼,見其麵色凝重,心知其定然不認可此舉,但卻無有他計,而新政之事又不知何時才能施行,如此便不能草率示之於眾。
不過加賦之事絕對不能施行的,曆史上弘光朝何以快速覆滅?正是因為朝廷的橫征暴斂,剝民肥身所致。
時人辛升作《京餉》詩雲:“一年血比五年稅,今歲監追來歲銀。加二重頭猶未足,連三後手急須稱。可憐賣得貧兒女,不飽奸胥一夕葷。”
又有詩雲:“世局於今又一更,為民父母虎狼心。鞭笞隻作肉鼓吹,痛哭如聞靜好音。”
而像弘光朝所現的這般情景,孟毅自然不可能再讓這般曆史重演。心下思定,便也顧不得馬士英的臉麵了,可正待孟毅出言反對之時,禦階之上的朱慈烺卻是擺手言道:
“加賦之事便如竭澤而漁,與國無益!此事休要再提!”
說罷便起身言道:
“眾愛卿且細細思之,如有良策及時奏稟!”
說罷複又看了孟毅一眼,而後吩咐了一下韓讚周,便快步下了禦階步入後殿,韓讚周便匆匆朝眾臣高喊退朝,接著便匆匆下了禦階來到孟毅身前輕聲道:
“孟大人切莫先行,陛下召見~”
孟毅聞言便恭聲稱是,韓讚周笑著點了點頭,複又來到李邦華身前,亦言陛下召見。
孟毅與李邦華不禁四目相視,皆已明白陛下定然是要詢問新政之事。二人便默默隨著韓讚周一路穿梭宮門,來到乾清宮內。
朱慈烺此時也僅是剛剛換好常服,見二人到來,未待二人跪拜行禮,便被朱慈烺出言打斷二人,而後朱慈烺複又示意韓讚周遣退一眾太監宮娥。
韓讚周立時便對著宮內一眾太監宮娥一邊輕喝一邊輕揮雙手,僅片刻功夫,宮內便僅剩朱慈烺三人,就連韓讚周都隻是侍立在寢宮門口。
朱慈烺這才對著二人匆匆言道:
“新政之事何時可為?”
李邦華在與孟毅相視一眼後,便恭聲迴道:
“此事需尋得良機方可為之,而以當下來看,臣以為時機未至,實不可為。”
孟毅亦出言附和道:
“臣亦是此意~”
朱慈烺其實也明白其中利害,見二人皆是這般意思,不禁輕歎道:
“朕亦知也~可朝廷這般虧空如何彌補?”
李邦華默然,孟毅內心也在糾結,自己要不要現在將自己心中計劃告知朱慈烺。
“經戶部核算,今年朝廷所入稅賦關榷俱合,也僅可入得六百萬兩~而諸軍鎮所耗軍餉僅是粗算,便已超過七百餘萬!”
說罷,李邦華複又巡視眾人,方又複言道:
“而七百萬外,還有俸祿、國用之增。而所入六百萬內亦有水旱災傷之減。太倉既無宿儲,內帑涸無可發,漕糧改折,此盈彼詘。”
一眾朝臣皆是默然,
如今朝廷無有了邊遼巨餉之累,加之江南之地富庶,朝廷在財政上應該是綽有富餘才對。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隆武朝如今所麵臨的局勢,遠比崇禎時期還要危難。
李自成暫且不說,單就建奴這一方而言,其已然不再是之前破牆入關掠之即走了,其誌在中原之心已經昭然若揭。
而要應對此等局勢,朝廷便必須要依仗諸鎮將兵禦敵。
哪怕隻是豢養了一大批隻知禍國殃民的軍隊。
這便造成朝廷軍餉繁費,以至朝廷一年之所入已然抵之不過。
可一個朝廷畢竟還要正常運作,這其中所耗錢糧卻又是一筆難以詳細計算的支出。
畢竟天災人禍實難測也~
朱慈烺此時也是麵色凝重,默然片刻後,方對李邦華輕聲問道:
“如今庫中餘銀尚有幾何?”
李邦華恭聲迴道:
“迴陛下~庫中尚有餘銀一百二十七萬三千三百餘兩~”
朱慈烺聞言點了點頭,複將目光投向路振飛,問詢道:
“諸鎮餉銀月出幾何?”
路振飛聞言出班奏道:
“江北諸部每月應給予餉銀四十萬有奇,其餘諸鎮若盡數予齊,亦需四十餘萬~”
朱慈烺聽後不禁眉頭緊鎖,複將目光投向錢謙益,問詢道:
“朕大婚所需又需幾何?”
錢謙益恭聲迴道:
“陛下曾言大婚所需一切從簡,臣依此估量,所需應不過十萬兩~”
“這麽多?!”
朱慈烺一聽,眉頭便已皺的更緊,頓了片刻複又言道:
“不行!太多了!再減!”
“陛下!”
錢謙益神色一滯,複又一臉愁容的急切諫言道:
“陛下大婚之事,事關國體,若一味從簡,既使皇家失顏,又使朝廷失威也~今臣之所算,亦已然無可減矣~”
錢謙益所領的禮部確實很有難處,南京作為陪都已經兩百多年了,怎麽可能還保留著皇帝大婚所用的諸多儀製。
這就意味著包括皇帝以及後妃的大婚冠服等物必然需得新製。
如此這般下來,他們禮部就算再能省,又能省去幾何。
右都禦史薑曰廣此時出班拜道:
“陛下無需過憂也~今年賦稅已該征繳,不待一兩月便可盡入府庫。府庫現有之銀足以使朝廷撐得稅銀解至。屆時朝廷之急亦可解之~”
呂大器聞言,亦隨之附和道:
“薑大人所言甚是,即便朝廷在卯吃寅糧,亦無差於陛下大婚之所使也~”
李邦華也出言應道:
“老臣附議~”
孟毅見此也立時出班拱手附議,其餘朝臣也就此皆隨聲附和。
朱慈烺看著孟毅李邦華皆出言附和,卻不曾言及賦稅之事,顯然已經默認了今年賦稅照舊征收一事,心中自然也明白新政之事又要拖延下去了。
且階下眾臣皆是此態,亦知就算自己大婚再節省,也不過一兩萬而已,與這巨大虧空而言也是可有可無。便也不再堅持,而是輕歎道:
“卯吃寅糧,寅糧吃完又該如何?”
眾臣沉默片刻,卻見馬士英出班拜道:
“陛下,如今之計,唯有加征方可解此虧空。依臣計來,凡民間田土,熟田每畝二分,熟地每畝五分,山塘每畝一厘,合計江南一年可另加折色銀五十萬六千四百餘兩~”
眾臣聽聞,無有出言附和者,亦無無有反對者。
他們都明白,唯今之計,唯有加征賦稅,方可緩解朝廷那數百萬兩的虧空。
孟毅不禁與李邦華對視了一眼,見其麵色凝重,心知其定然不認可此舉,但卻無有他計,而新政之事又不知何時才能施行,如此便不能草率示之於眾。
不過加賦之事絕對不能施行的,曆史上弘光朝何以快速覆滅?正是因為朝廷的橫征暴斂,剝民肥身所致。
時人辛升作《京餉》詩雲:“一年血比五年稅,今歲監追來歲銀。加二重頭猶未足,連三後手急須稱。可憐賣得貧兒女,不飽奸胥一夕葷。”
又有詩雲:“世局於今又一更,為民父母虎狼心。鞭笞隻作肉鼓吹,痛哭如聞靜好音。”
而像弘光朝所現的這般情景,孟毅自然不可能再讓這般曆史重演。心下思定,便也顧不得馬士英的臉麵了,可正待孟毅出言反對之時,禦階之上的朱慈烺卻是擺手言道:
“加賦之事便如竭澤而漁,與國無益!此事休要再提!”
說罷便起身言道:
“眾愛卿且細細思之,如有良策及時奏稟!”
說罷複又看了孟毅一眼,而後吩咐了一下韓讚周,便快步下了禦階步入後殿,韓讚周便匆匆朝眾臣高喊退朝,接著便匆匆下了禦階來到孟毅身前輕聲道:
“孟大人切莫先行,陛下召見~”
孟毅聞言便恭聲稱是,韓讚周笑著點了點頭,複又來到李邦華身前,亦言陛下召見。
孟毅與李邦華不禁四目相視,皆已明白陛下定然是要詢問新政之事。二人便默默隨著韓讚周一路穿梭宮門,來到乾清宮內。
朱慈烺此時也僅是剛剛換好常服,見二人到來,未待二人跪拜行禮,便被朱慈烺出言打斷二人,而後朱慈烺複又示意韓讚周遣退一眾太監宮娥。
韓讚周立時便對著宮內一眾太監宮娥一邊輕喝一邊輕揮雙手,僅片刻功夫,宮內便僅剩朱慈烺三人,就連韓讚周都隻是侍立在寢宮門口。
朱慈烺這才對著二人匆匆言道:
“新政之事何時可為?”
李邦華在與孟毅相視一眼後,便恭聲迴道:
“此事需尋得良機方可為之,而以當下來看,臣以為時機未至,實不可為。”
孟毅亦出言附和道:
“臣亦是此意~”
朱慈烺其實也明白其中利害,見二人皆是這般意思,不禁輕歎道:
“朕亦知也~可朝廷這般虧空如何彌補?”
李邦華默然,孟毅內心也在糾結,自己要不要現在將自己心中計劃告知朱慈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