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孟毅這般恭謹誠懇之態,李邦華微微點了點頭,心中也是鬆了口氣。


    孟毅借錢謙益瓦解東林之同心,以馬士英壓製在朝之東林大佬,如此豈能瞞過李邦華。


    東林勢盛,打壓一番並非壞事,可李邦華亦是擔心孟毅,如此年輕卻對朝堂之事已有這般心計,若其不能壓製內心的貪欲邪念,日後會怎樣誰個知道?


    縱然他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國為民!但誰又能保證現在的他不是王莽謙恭下士之時呢?


    李邦華是決不願意讓孟毅變成那般的,所以自己才會想到為他取這安白二字,既是為了鼓勵他,又為了能時刻警醒他。


    沉默片刻,李邦華卻是指了指桌上的銀耳雪梨羮,對著孟毅笑道:


    “天色已晚,老夫不再多留你。不過走之前,先將此羹湯用過再走吧!”


    孟毅見李邦華都下逐客令了,哪裏還有心思吃那羹湯,旋即便起身對李邦華拱手笑道:


    “既如此,小子哪裏還敢耽擱閣老將歇。就此告辭~”


    說罷,孟毅便轉身欲要離去,卻不料李邦華輕哼道:


    “此乃瀾兒所做,平日隻有銀耳,今日卻加了雪梨,你可知為何?”


    孟毅不由止住了腳步,轉身看著桌案上的羹湯,又看了看有些溫怒之色的李邦華。哪裏還猜不出這是李瀾兒專為自己熬製的。旋即便換上一副受寵若驚的笑臉,快步上前自顧盛將一碗品嚐了起來。


    隻是嚐了一口,孟毅眼中不由一亮,旋即便三下五除二將碗中的羹湯一掃而光。


    李邦華看著孟毅這般吃相,不由輕笑道:


    “味道如何?”


    孟毅聞言便對著李邦華嘿嘿笑道:


    “小子日後有口福矣~”


    李邦華聞言也是會心一笑,隨即卻是臉色一變,輕撫著胡須對孟毅正色道:


    “上次你言,再來拜訪定是前來求親。現在看來乃是你食言也!不過此為政事,老夫自不會怪罪與你。但此事過後,老夫希望你莫再食言!”


    孟毅連忙笑道:


    “閣老哪裏話!小子亦想早些每日能吃得此羹湯也!”


    此話一出,李老頭不由哈哈一笑道:


    “如此甚好!”


    說著眼神卻是瞅了一眼窗外,然後才又對孟毅笑道:


    “好了~羹湯也吃了,你自去吧,老夫年歲大了,再不就寢,明日便難有精力應對朝局了。”


    孟毅聞言便拱手拜別後出得堂去,隻是方出門口,便察覺到有一人影自月門閃過去了後院。


    縱然沒能看清那一閃而過的人影,但孟毅亦是已然猜到了此人是誰。會心一笑後便不再停留,快步出了李府而去。


    ……


    翌日早朝。朱慈烺便宣示了一封詔諭,號召天下適齡的文人士子們踴躍參加新軍。


    但這並未引起朝臣多大反響。


    而關於對孟毅昨日所提舍闖而伐獻之事,卻是已經成了朝會爭論的關鍵點。


    可這次孟毅已然不是孤軍奮戰了。


    僅過一天時間,朝中支持伐獻的聲音已然接近半數。但氣勢上卻明顯不如支持伐闖之臣。


    因為人家自認為占著大義!


    而或許是因為昨日鄭瑄他們所提的聯虜平寇之策並未受到陛下責罰。這讓他們這群人天真以為陛下心中亦想以此剿滅闖賊為先帝複仇。故而依舊還在堅持聯虜平寇之策,更是聲言欲滅闖則必聯虜才行,但這卻造成了一眾支持伐闖朝臣的分歧。


    而孟毅也不得不佩服這群支持那聯虜平寇的朝臣們,他們的盲目自信與無知!已經刷新了孟毅的三觀。


    但此時孟毅也不著急,聯虜平寇也好,獨自剿闖也罷。在朝堂上光靠吵吵是說服不了對方的。


    明白此理,孟毅自然也懶得浪費口舌。待袁繼鹹書至,自己再給他們來個驚喜。如此雙管齊下,應該能搞定。


    於是朝會又變成了扯皮的一天,誰也說服不了誰。而看到已有不少朝臣支持征伐獻賊,朱慈烺也遵從孟毅的意見不再表態,任由朝臣扯皮。


    直到臨近中午,扯皮大會方才無果而終。


    然而,此等現象又豈止僅在朝堂?


    吳三桂引的建奴入關之事,早已傳遍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但對此事議論更多的還是那些士人學子們。


    他們對這件事亦是各有看法。不過大體也可分為兩派,一方認為吳三桂向建奴借兵為先帝複仇,乃是忠義之舉。


    而另一派自然是認為吳三桂此舉乃是取禍之道。如今雖號明臣,實乃明賊!


    就在朝野上下為這些事情爭論不休之時,一種名為報紙的東西,卻在南京城傳揚開來。


    而那通篇文字的報紙,本來對城內那些大多都識不得幾個字的普通百姓們來說,應有隔閡才是。但城中凡熱鬧之地皆有人宣讀報紙之上的內容,這自然便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力。


    而報紙所寫的內容為何?


    無他,建奴數次入關之暴行爾!


    而關於建奴在崇禎十二年入塞攻陷濟南屠城之事,更是以白話的描寫手法,占據的報紙上近半的篇幅。


    崇禎十二年十二月底,建奴圍攻濟南城,而當時的濟南城中,隻有五百老弱鄉兵,另外還有七百名從萊州趕來的援兵。


    在此危急之時,城中許多平民百姓自告奮勇地站出來,組成民團,積極參戰。城裏的舉人秀才此時也大都投筆從戎,參加戰鬥。


    在經過十餘天的戰鬥後,終是不敵,最終城陷。濟南城內三百五十餘名秀才戰死。濟南的婦女為了免遭汙辱,紛紛投入大明湖自盡,或是懸梁投井而死,全城死難的婦女也有數萬人。


    而這不是悲劇的結束,才隻是開始。


    城陷後,建奴屠盡濟南府。事後由官員統計向朝廷奏報,光在城中收斂的屍體,就達十三萬之巨。而對此數,報紙上更是明言有虛報之嫌,實際人數隻會更多。


    而此隻為建奴暴行之一例也。


    平時人們也多少都聽過一些此等之事,但報紙上將這件事寫的如此詳盡,更對濟南城中百姓士紳們如何抵抗的壯舉描寫的繪聲繪色。


    這使得南京城中百姓聞之,無不痛恨建奴之罪行,更是對濟南殉難之士為之痛惜。


    於是乎,城中敢有誇讚吳三桂引建奴入關之舉,必遭百姓群起而毆之。


    而東林黨大佬錢謙益,亦借濟南城中舉人士子的英勇無畏之舉在報紙上發布了一篇文章。


    文章闡述了大明如今形勢之嚴峻,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之壯語。號召天下青年士子能以濟南士子為榜樣,投筆從戎,以身報國。


    文章結尾,則是一首自言乃是為新軍所做之軍歌: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已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一唿袍澤逾十萬~


    高唱戰歌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夷虜不顧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未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癡情哪堪心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癡情哪堪心痛並收藏大明未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