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曹丕篡漢
開局成了阿鬥,還是個女阿鬥 作者:靈草穀的唐傘小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聽到曹丕欺壓天子,眾人雖然麵露憂色,但心裏並沒有過分悲傷。
有人心裏竟然在大逆不道的想著,這樣的天子,被欺壓就被欺壓吧,曹丕篡位,我們就立刻勸阿鬥稱帝。
劉禪也露出了憂愁的神色,說道,
“曹丕坐擁十州之地,去年我雖然擊敗了曹操,但並未徹底翻轉局勢,曹魏的國力仍然遠超我們。在這樣的形勢下,曹丕隻怕會圖謀篡逆。
天子蒙難,思之讓人心痛。”
目前劉禪的勢力仍然不如曹魏,就如同曹操官渡之戰打敗袁紹以後,仍然花了八年時間才肅清袁紹殘餘勢力一樣,劉禪還需要再贏曹丕好幾次,才能徹底扭轉局勢。除非曹丕親自上陣,被劉禪給一舉擒獲了。
……
又過了兩個月。
建安這個年號,終於要退出曆史舞台了。
華夏曆史上的年號,除了明清以年號來稱唿皇帝,比如洪武,永樂,康熙,乾隆這些以外,建安可以算是知名度最高的幾個年號之一了,知名度直追貞觀,開元。
劉禪來到這個世界後,延長了兩年建安年號,今年已經是建安二十七年了。
造勢已經造了幾個月,曹丕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登上至尊寶座了。
現在是十一月,現在篡位,就可以改元換代,明年是就是新朝代的第一年了。要是拖到明年篡位,那後年才是新朝元年,國運少了一年。
從三月間,曹操死後,魏王曹丕即王位後,將文武官僚全部升賞一遍,曹丕給曹操送完葬,就已經開始為篡位造勢了。
隨後,曹丕又統率各郡兵馬,共計三十萬,南巡至曹操老家沛國譙縣,大饗先祖的墳塋。
老家的父老鄉親,揚塵遮道,各自奉觴進酒,效仿漢高祖迴沛之事。
九月間,報稱石邑縣鳳凰來儀,臨淄城麒麟出現,黃龍現於鄴郡。
於是中郎將李伏、太史丞許芝商議:“種種瑞征,乃是魏國當代漢朝的征兆。
可安排受禪之禮,讓漢家皇帝將天下讓於魏王。”
於是糾集華歆,王朗,辛毗,劉廙,劉曄,陳矯,陳群,桓階等一班文武官僚四十餘人,直接來到內殿,奏明漢朝皇帝劉協,請他禪位於魏王曹丕。
華歆說道,
“自從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於四方,仁及於萬物,越古超今,雖唐、虞無以過此。群臣會議,言漢祚已終,請陛下效堯、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禪讓於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則陛下安享清閑之福,祖宗幸甚,生靈幸甚。”
李伏奏道,
“自從魏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魏當代漢之象也。”
許芝奏道,
“臣等職掌司天,夜觀乾象,見炎漢氣數已終,陛下帝星隱匿不明。魏國乾象,極天際地,言之難盡,更兼上應圖讖,讖語有言:‘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以此論之,陛下可早禪位。‘鬼在邊,委相連’,是‘魏’字也:此是魏應受漢禪也。願陛下察之。”
一切都可笑至極。
曹操和曹丕父子為了自己稱帝,早在幾年前就開始造勢了。
他們造的讖語,其實還有下一句,‘言在東,午在西;兩日並光上下移。’言在東,午在西,是一個許字,兩日並光上下移,是昌字,這讖語的意思,是曹魏將在許昌代漢。
可是現在,劉禪將南陽收入囊中,許都早就已經不安全了,曹丕在許昌代漢,萬一遊戲正玩得風生水起的時候(沒錯,所謂禪讓就是個遊戲而已),劉禪突擊許昌,那就不好辦了。
所以曹丕隻敢在洛陽篡位。
由此,也就隻能把後麵這句讖語刪掉了。
所謂讖語,就是這麽假。
劉協不敢說什麽。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中進行。
十一月,曹丕正式篡位登基,定都洛陽,建立魏朝。
後人總是把魏,漢,吳叫做三國,但實際上,漢代的國可不是後世國的意思,魏國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存在了,魏公國和魏王國的建立者是曹操,曹丕建立的,是魏朝,取代了以前的漢朝,成為天下之主。隻是這個天下之主不被劉禪和孫權認同而已。
同樣,劉禪即將建立或者說延續的漢朝,也不是一個國,她早就是楚國國王了,她將成為的是天下之主,隻是這個天下之主不被曹丕和孫權認同而已。
用這個時代的人的叫法,三國演義應該叫三朝演義。
國這個概念,要到東晉十六國時代,才慢慢有了國家的雛形,經曆幾百年,到宋朝時才開始定型,到清末民國才徹底確定。
如果《聖經》可以作為現代領土的法理依據,那兩千多年前,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說法,整個地球都應該是華夏的。
不到半個月,曹魏篡漢,建立魏朝的消息,就傳到了江陵。
江陵頓時哭聲一片。
四百年大漢,就這樣被人篡奪了。
普天下的漢臣,世食漢祿四百年,如何不悲。
劉禪在江陵給皇帝設置了靈堂,率領眾文武大臣祭奠皇帝,就連遠在南陽的諸葛亮,也被劉禪請了迴來。
這個時代信息傳遞不夠準確,謠言滿天飛,除了劉禪自己,其他人都以為皇帝已經遇害了。
靈堂之上,穆智,耿紀,韋晃等人,皆是泣不成聲。
劉禪給皇帝的靈位叩拜後。
首先站出來的,就是穆智,耿紀,韋晃等人。
穆智首先說道,
“曹丕以宦官之後,妄奪漢祚,兇醜之名,海內鹹知,作惡之甚,汙四海之視聽。
最近時常有祥風慶雲之瑞;江陵城中,有黃氣數十丈衝霄而起,帝星現於畢、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正應大王當即帝位,以繼漢統,大王何不立刻登大位,討伐曹丕,以正天下臣民之視聽?”
劉禪一身重孝,俗話說,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一身孝。
孝服之下,襯得劉禪身段窈窕,麵如仙子,雖有滿臉悲傷色,難掩傾國傾城顏。
劉禪正滿臉悲傷,聽到穆智之言,登時大怒,柳眉倒豎,杏眼含霜,怒斥道,
“大膽穆智,竟然敢說此不臣之言。
天子剛崩,便起禍心,在天子靈前,妖言惑眾。來人,將穆智亂棍打出去。”
諸葛亮和法正一驚,對視一眼,法正趕緊說道,
“且慢!
大王,穆智之言有理,曹丕篡逆,大王乃漢室苗裔,更兼仁德布於四海,天下之人翹首盼望大王複興漢室,若大王不繼統以延漢祀,天下之人,複有何望?”
劉禪正要說話,眾文武大臣一齊說道,
“臣等皆是漢臣,若大王不登帝位,天下屬魏,臣等願效仿伯夷叔齊,餓死不食魏粟也。”
劉禪因為漢室被篡,天子蒙難,又被自己的臣屬所逼,眼見往日裏對自己奉若神明的群臣,竟然一起逼迫自己,心中氣極,悲傷過度,竟然氣得暈了過去,直直的倒在身邊侍女春梅的懷裏。
有人心裏竟然在大逆不道的想著,這樣的天子,被欺壓就被欺壓吧,曹丕篡位,我們就立刻勸阿鬥稱帝。
劉禪也露出了憂愁的神色,說道,
“曹丕坐擁十州之地,去年我雖然擊敗了曹操,但並未徹底翻轉局勢,曹魏的國力仍然遠超我們。在這樣的形勢下,曹丕隻怕會圖謀篡逆。
天子蒙難,思之讓人心痛。”
目前劉禪的勢力仍然不如曹魏,就如同曹操官渡之戰打敗袁紹以後,仍然花了八年時間才肅清袁紹殘餘勢力一樣,劉禪還需要再贏曹丕好幾次,才能徹底扭轉局勢。除非曹丕親自上陣,被劉禪給一舉擒獲了。
……
又過了兩個月。
建安這個年號,終於要退出曆史舞台了。
華夏曆史上的年號,除了明清以年號來稱唿皇帝,比如洪武,永樂,康熙,乾隆這些以外,建安可以算是知名度最高的幾個年號之一了,知名度直追貞觀,開元。
劉禪來到這個世界後,延長了兩年建安年號,今年已經是建安二十七年了。
造勢已經造了幾個月,曹丕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登上至尊寶座了。
現在是十一月,現在篡位,就可以改元換代,明年是就是新朝代的第一年了。要是拖到明年篡位,那後年才是新朝元年,國運少了一年。
從三月間,曹操死後,魏王曹丕即王位後,將文武官僚全部升賞一遍,曹丕給曹操送完葬,就已經開始為篡位造勢了。
隨後,曹丕又統率各郡兵馬,共計三十萬,南巡至曹操老家沛國譙縣,大饗先祖的墳塋。
老家的父老鄉親,揚塵遮道,各自奉觴進酒,效仿漢高祖迴沛之事。
九月間,報稱石邑縣鳳凰來儀,臨淄城麒麟出現,黃龍現於鄴郡。
於是中郎將李伏、太史丞許芝商議:“種種瑞征,乃是魏國當代漢朝的征兆。
可安排受禪之禮,讓漢家皇帝將天下讓於魏王。”
於是糾集華歆,王朗,辛毗,劉廙,劉曄,陳矯,陳群,桓階等一班文武官僚四十餘人,直接來到內殿,奏明漢朝皇帝劉協,請他禪位於魏王曹丕。
華歆說道,
“自從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於四方,仁及於萬物,越古超今,雖唐、虞無以過此。群臣會議,言漢祚已終,請陛下效堯、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禪讓於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則陛下安享清閑之福,祖宗幸甚,生靈幸甚。”
李伏奏道,
“自從魏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魏當代漢之象也。”
許芝奏道,
“臣等職掌司天,夜觀乾象,見炎漢氣數已終,陛下帝星隱匿不明。魏國乾象,極天際地,言之難盡,更兼上應圖讖,讖語有言:‘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以此論之,陛下可早禪位。‘鬼在邊,委相連’,是‘魏’字也:此是魏應受漢禪也。願陛下察之。”
一切都可笑至極。
曹操和曹丕父子為了自己稱帝,早在幾年前就開始造勢了。
他們造的讖語,其實還有下一句,‘言在東,午在西;兩日並光上下移。’言在東,午在西,是一個許字,兩日並光上下移,是昌字,這讖語的意思,是曹魏將在許昌代漢。
可是現在,劉禪將南陽收入囊中,許都早就已經不安全了,曹丕在許昌代漢,萬一遊戲正玩得風生水起的時候(沒錯,所謂禪讓就是個遊戲而已),劉禪突擊許昌,那就不好辦了。
所以曹丕隻敢在洛陽篡位。
由此,也就隻能把後麵這句讖語刪掉了。
所謂讖語,就是這麽假。
劉協不敢說什麽。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中進行。
十一月,曹丕正式篡位登基,定都洛陽,建立魏朝。
後人總是把魏,漢,吳叫做三國,但實際上,漢代的國可不是後世國的意思,魏國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存在了,魏公國和魏王國的建立者是曹操,曹丕建立的,是魏朝,取代了以前的漢朝,成為天下之主。隻是這個天下之主不被劉禪和孫權認同而已。
同樣,劉禪即將建立或者說延續的漢朝,也不是一個國,她早就是楚國國王了,她將成為的是天下之主,隻是這個天下之主不被曹丕和孫權認同而已。
用這個時代的人的叫法,三國演義應該叫三朝演義。
國這個概念,要到東晉十六國時代,才慢慢有了國家的雛形,經曆幾百年,到宋朝時才開始定型,到清末民國才徹底確定。
如果《聖經》可以作為現代領土的法理依據,那兩千多年前,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說法,整個地球都應該是華夏的。
不到半個月,曹魏篡漢,建立魏朝的消息,就傳到了江陵。
江陵頓時哭聲一片。
四百年大漢,就這樣被人篡奪了。
普天下的漢臣,世食漢祿四百年,如何不悲。
劉禪在江陵給皇帝設置了靈堂,率領眾文武大臣祭奠皇帝,就連遠在南陽的諸葛亮,也被劉禪請了迴來。
這個時代信息傳遞不夠準確,謠言滿天飛,除了劉禪自己,其他人都以為皇帝已經遇害了。
靈堂之上,穆智,耿紀,韋晃等人,皆是泣不成聲。
劉禪給皇帝的靈位叩拜後。
首先站出來的,就是穆智,耿紀,韋晃等人。
穆智首先說道,
“曹丕以宦官之後,妄奪漢祚,兇醜之名,海內鹹知,作惡之甚,汙四海之視聽。
最近時常有祥風慶雲之瑞;江陵城中,有黃氣數十丈衝霄而起,帝星現於畢、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正應大王當即帝位,以繼漢統,大王何不立刻登大位,討伐曹丕,以正天下臣民之視聽?”
劉禪一身重孝,俗話說,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一身孝。
孝服之下,襯得劉禪身段窈窕,麵如仙子,雖有滿臉悲傷色,難掩傾國傾城顏。
劉禪正滿臉悲傷,聽到穆智之言,登時大怒,柳眉倒豎,杏眼含霜,怒斥道,
“大膽穆智,竟然敢說此不臣之言。
天子剛崩,便起禍心,在天子靈前,妖言惑眾。來人,將穆智亂棍打出去。”
諸葛亮和法正一驚,對視一眼,法正趕緊說道,
“且慢!
大王,穆智之言有理,曹丕篡逆,大王乃漢室苗裔,更兼仁德布於四海,天下之人翹首盼望大王複興漢室,若大王不繼統以延漢祀,天下之人,複有何望?”
劉禪正要說話,眾文武大臣一齊說道,
“臣等皆是漢臣,若大王不登帝位,天下屬魏,臣等願效仿伯夷叔齊,餓死不食魏粟也。”
劉禪因為漢室被篡,天子蒙難,又被自己的臣屬所逼,眼見往日裏對自己奉若神明的群臣,竟然一起逼迫自己,心中氣極,悲傷過度,竟然氣得暈了過去,直直的倒在身邊侍女春梅的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