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決定難下
開局成了阿鬥,還是個女阿鬥 作者:靈草穀的唐傘小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尚香笑著說,
“那你還擔心什麽?諸葛軍師還擔心什麽?”
劉禪說道,
“諸葛軍師的心裏肯定是不想打內戰,削弱我們的力量的。可是不打內戰,我就控製不了益州,隨著永弟的年齡越來越大,他與益州豪族的關係越來越緊密,諸葛軍師正是擔心這一點。
更重要的是,永弟打不過我,但是可以投降曹操啊。萬一永弟被益州豪強們一攛掇,投降了曹操,我隻有一個荊州,被曹操兩麵夾擊,那就真的是遲早要去銅雀台跳舞了。”
劉禪小小的幽默了一把。
孫尚香聽到這話,忍不住噗嗤一笑,隨後問道,
“劉永會那麽傻,為了跟自己的親姐姐過不去,跑去投降死敵?”
劉禪笑著說,
“袁尚也是跟娘一樣想的,但是世界上就是有袁譚這樣的白癡。
袁尚至少沒要他性命,三兄弟成犄角,至少也能多活幾年。袁譚卻偏偏要找死。”
其實袁譚是不是白癡也不好說,袁尚沒要他性命,但曆史上有的是要命的兄弟。
劉禪接著說道,
“諸葛軍師給我寫信的目的,恐怕就是想讓我去益州收拾局麵。”
孫尚香笑著說,
“你去益州收拾局麵,也有諸葛軍師和關將軍幫助。
既然無論你是進是退,都永遠是不敗之地,你到底擔心什麽?”
孫尚香不知道劉禪為什麽總想那麽多。
劉禪正色說道,
“難道娘忘了大舅父是怎麽去世的嗎?”
孫尚香一愣,隨後反應過來,阿鬥說的是她大哥孫策。劉禪無論任何時候,隻要在孫尚香麵前,提到孫權必定稱舅父,這也是孫尚香一直最欣慰的一點,阿鬥是絕對把她當親娘的。
孫策之死,永遠是孫尚香的噩夢。對於幼年的她來說,比天塌了還可怕。要不是孫策遇刺後還活了一段時間,有時間來安排後事,孫權手段高明,又有周瑜,張昭鼎力相助,她孫家早已經覆滅了。
孫尚香也收起了笑容,問道,
“你擔心去益州有人刺殺你?”
劉禪搖搖頭,
“我向來謹慎,不會重蹈舅父覆轍的。
我想說的說,掌握軍權不等於掌握了一切。益州豪強雖然沒有兵權,但是他們有人有地有錢,隻要稍有變故,掌握一支軍隊,甚至直接組織起一支叛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孫尚香建議道,
“我還是覺得你去一趟益州比較好。可以安定人心,拉攏那些中立的官員。
我跟軍師看法一樣,內戰能不打就不打吧,你一直都是孝順至極的,真要跟父親刀兵相見,未來做了皇帝後,未免是個汙點。
我寧願你用謀算的方法對付你父親,至少將來也可以遮掩一二。”
劉禪一愣,
“娘也讚成我去益州?”
劉禪想不到孫尚香竟然也讓她去益州。
孫尚香笑著說道,
“我知道你怕什麽。可是他是你親生父親,難道你真的要一直拖下去?
你早點去益州,把大事定下來,隻要大事已定,就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你是女孩,又有什麽可怕的。
你素來果斷,為何唯獨麵對這件事的時候優柔寡斷,瞻前顧後的。”
劉禪陷入了沉思。
我去益州,真的能避免內戰嗎?
能避免內戰,她又何嚐不想避免內戰。
她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麵對的一些問題,其實現在都不用麵對了。
她剛來時,隻有八歲,她害怕去了成都,被多年未見的父親抓小揪揪,然後發現自己是女孩兒,當妖怪給處決了。
現在沒這個問題了,她身高一米七以上,外表看起來也是十六七歲的樣子,已經不是一名小童了,父親是不可能去抓自己小揪揪的,父親抓小小兒子的小鳥兒,那是天倫之樂,但父親去抓一米七的兒子的小鳥兒,那是變態。
現在去成都,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萬一事情不順利,她到底有沒有能力殺迴荊州。
如果女孩兒身份暴露,被父親軟禁在成都,她能殺迴荊州,那一切都沒問題,殺不迴荊州,她在荊州的屬下大概率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從荊州攻打益州解救她出來。
如果她迴不來,不到兩三年,她的荊州勢力就瓦解了。
要知道,隻要性別暴露,諸葛亮,關羽等人肯定是不會幫她的。
但是孫尚香說的也很有道理。
劉禪左思右想,仍然下不了決心。隻能苦笑著說,
“娘,事情太大了,我一時半會下不定決心,你讓我考慮考慮。”
孫尚香說的沒錯,她一直果斷,但在這件事上她不敢賭。
兩三年以前她是一個賭狗,賭孫權不會囚禁她,所以她親自去東吳接孫尚香,賭曹操不會因為生氣而消滅她,所以她為伏皇後吊喪遙祭。
那時候做賭狗,是因為她不賭,就沒有未來,就會失去一切,成為一個棄子,而贏了,她將獲得巨大的收益。
事實也是如此,她收獲了荊州牧,也收獲了自己的未來。
但現在呢?
她已經有了一切,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她不賭,按部就班的按照計劃進行下去,依然可以在戰場上輕易的打敗劉備父子,得到益州。
有了上庸,西城,房陵這東三郡,她就有倒反天罡,以女製父的能力,她的勢力雖然遠遠不如曹操,比劉備差距卻不大。就像她自己說的,打劉備,十分勝算,毫無失敗可能,甚至無論是自己,還是劉備,戰場損失都不會太大。
一場性質類似玄武門之變,規模比玄武門之變大一些的戰爭,能有多少損失啊,頂多損失士兵,糧草財富什麽的,都不會有損失。
而讓她賭一把,去益州穩定局勢,贏了,不過是避免了與父親的戰爭,和平得到益州而已,輸了,卻把自己的一切都斷送了。
這個決定,哪能這麽容易下。
孫尚香點點頭,母女倆人又談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劉禪這才告退。
“那你還擔心什麽?諸葛軍師還擔心什麽?”
劉禪說道,
“諸葛軍師的心裏肯定是不想打內戰,削弱我們的力量的。可是不打內戰,我就控製不了益州,隨著永弟的年齡越來越大,他與益州豪族的關係越來越緊密,諸葛軍師正是擔心這一點。
更重要的是,永弟打不過我,但是可以投降曹操啊。萬一永弟被益州豪強們一攛掇,投降了曹操,我隻有一個荊州,被曹操兩麵夾擊,那就真的是遲早要去銅雀台跳舞了。”
劉禪小小的幽默了一把。
孫尚香聽到這話,忍不住噗嗤一笑,隨後問道,
“劉永會那麽傻,為了跟自己的親姐姐過不去,跑去投降死敵?”
劉禪笑著說,
“袁尚也是跟娘一樣想的,但是世界上就是有袁譚這樣的白癡。
袁尚至少沒要他性命,三兄弟成犄角,至少也能多活幾年。袁譚卻偏偏要找死。”
其實袁譚是不是白癡也不好說,袁尚沒要他性命,但曆史上有的是要命的兄弟。
劉禪接著說道,
“諸葛軍師給我寫信的目的,恐怕就是想讓我去益州收拾局麵。”
孫尚香笑著說,
“你去益州收拾局麵,也有諸葛軍師和關將軍幫助。
既然無論你是進是退,都永遠是不敗之地,你到底擔心什麽?”
孫尚香不知道劉禪為什麽總想那麽多。
劉禪正色說道,
“難道娘忘了大舅父是怎麽去世的嗎?”
孫尚香一愣,隨後反應過來,阿鬥說的是她大哥孫策。劉禪無論任何時候,隻要在孫尚香麵前,提到孫權必定稱舅父,這也是孫尚香一直最欣慰的一點,阿鬥是絕對把她當親娘的。
孫策之死,永遠是孫尚香的噩夢。對於幼年的她來說,比天塌了還可怕。要不是孫策遇刺後還活了一段時間,有時間來安排後事,孫權手段高明,又有周瑜,張昭鼎力相助,她孫家早已經覆滅了。
孫尚香也收起了笑容,問道,
“你擔心去益州有人刺殺你?”
劉禪搖搖頭,
“我向來謹慎,不會重蹈舅父覆轍的。
我想說的說,掌握軍權不等於掌握了一切。益州豪強雖然沒有兵權,但是他們有人有地有錢,隻要稍有變故,掌握一支軍隊,甚至直接組織起一支叛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孫尚香建議道,
“我還是覺得你去一趟益州比較好。可以安定人心,拉攏那些中立的官員。
我跟軍師看法一樣,內戰能不打就不打吧,你一直都是孝順至極的,真要跟父親刀兵相見,未來做了皇帝後,未免是個汙點。
我寧願你用謀算的方法對付你父親,至少將來也可以遮掩一二。”
劉禪一愣,
“娘也讚成我去益州?”
劉禪想不到孫尚香竟然也讓她去益州。
孫尚香笑著說道,
“我知道你怕什麽。可是他是你親生父親,難道你真的要一直拖下去?
你早點去益州,把大事定下來,隻要大事已定,就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你是女孩,又有什麽可怕的。
你素來果斷,為何唯獨麵對這件事的時候優柔寡斷,瞻前顧後的。”
劉禪陷入了沉思。
我去益州,真的能避免內戰嗎?
能避免內戰,她又何嚐不想避免內戰。
她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麵對的一些問題,其實現在都不用麵對了。
她剛來時,隻有八歲,她害怕去了成都,被多年未見的父親抓小揪揪,然後發現自己是女孩兒,當妖怪給處決了。
現在沒這個問題了,她身高一米七以上,外表看起來也是十六七歲的樣子,已經不是一名小童了,父親是不可能去抓自己小揪揪的,父親抓小小兒子的小鳥兒,那是天倫之樂,但父親去抓一米七的兒子的小鳥兒,那是變態。
現在去成都,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萬一事情不順利,她到底有沒有能力殺迴荊州。
如果女孩兒身份暴露,被父親軟禁在成都,她能殺迴荊州,那一切都沒問題,殺不迴荊州,她在荊州的屬下大概率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從荊州攻打益州解救她出來。
如果她迴不來,不到兩三年,她的荊州勢力就瓦解了。
要知道,隻要性別暴露,諸葛亮,關羽等人肯定是不會幫她的。
但是孫尚香說的也很有道理。
劉禪左思右想,仍然下不了決心。隻能苦笑著說,
“娘,事情太大了,我一時半會下不定決心,你讓我考慮考慮。”
孫尚香說的沒錯,她一直果斷,但在這件事上她不敢賭。
兩三年以前她是一個賭狗,賭孫權不會囚禁她,所以她親自去東吳接孫尚香,賭曹操不會因為生氣而消滅她,所以她為伏皇後吊喪遙祭。
那時候做賭狗,是因為她不賭,就沒有未來,就會失去一切,成為一個棄子,而贏了,她將獲得巨大的收益。
事實也是如此,她收獲了荊州牧,也收獲了自己的未來。
但現在呢?
她已經有了一切,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她不賭,按部就班的按照計劃進行下去,依然可以在戰場上輕易的打敗劉備父子,得到益州。
有了上庸,西城,房陵這東三郡,她就有倒反天罡,以女製父的能力,她的勢力雖然遠遠不如曹操,比劉備差距卻不大。就像她自己說的,打劉備,十分勝算,毫無失敗可能,甚至無論是自己,還是劉備,戰場損失都不會太大。
一場性質類似玄武門之變,規模比玄武門之變大一些的戰爭,能有多少損失啊,頂多損失士兵,糧草財富什麽的,都不會有損失。
而讓她賭一把,去益州穩定局勢,贏了,不過是避免了與父親的戰爭,和平得到益州而已,輸了,卻把自己的一切都斷送了。
這個決定,哪能這麽容易下。
孫尚香點點頭,母女倆人又談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劉禪這才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