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筠:“把大眾廉航、超英航空、華夏航空獨立開來,隨便套一家去上市。”


    “大眾集團的核心產業依舊保持不變。”


    “或者你把南頭機場拿出來上市也可以。”


    “對了,租賃公司也可以上市。”


    “實在不行,房地產利隨便拆一家出來,換個皮套不就完事了嗎?”


    “剩下的,他們還能查到你的私人企業不成?”


    楊傑頓悟:“有道理。”


    隨後,他開始繼續拆分和重整業務。


    上市公司是需要連續盈利的企業才有資格上市的。


    此外,還必須要是足夠大的企業,有足夠的資本,足夠的資金。


    第三,最好是國資背景的。


    楊傑不符合第三條,但趙書記給他特批權限。


    很多企業太賺錢了。


    特別賺錢的企業,是絕對不可能上市的。


    因為,上市意味著把鍋裏的肉分給其他人。


    所以,楊傑不可能把核心製造飛機和發動機這一份額交出去。


    而是單獨放出去航空公司。


    單純的航空公司,其實盈利點並不高。


    過去大眾航空都是建立在購買大眾集團的飛機基礎上實現的。


    我自己給資金,自然是按成本價計算。


    比如,我們煮一碗方便麵,你認為成本是多少呢?


    一般是水電+泡麵的成本。


    這就是很多人認為的,自己做飯便宜的由來。


    如果是商家煮一碗泡麵,就是水電+泡麵+人工+商家需要盈利的資金=總成本。


    後者的成本是要明顯高於前者。


    但實際上,二者其實差別不大。


    自己做飯把自己付出的那一份忽略了。


    所以,大眾航空真實的盈利能力,並沒有比國航、南航這樣的強太多。


    隻是楊傑就是生產飛機的廠商。


    所以自己給自己做飛機的這個成本,就容易被忽略了。


    他隻需要略微操作,大眾廉航就隨時可能變得和其它航司一樣,飛機的成本居高不下。


    也可以隨時操作,大眾航空連連盈利。


    總之,這需要取舍。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估計很多人聽不懂這裏的規矩。


    簡單講,每個公司成立的時候都會有注冊資金。


    比如大眾航空,這個注冊資金是3.3億。


    可以理解為最原始的總股本是3.3億。


    企業的啟動資金也是3.3億。


    公司的資產也是3.3億。


    如果是上市前,初始股份總額就是3.3億的總額度。


    在裏麵拿出百分之十五左右的比例,放到交易所流通。


    其中後續出資的人,就是股市裏麵的股東。


    按比例分成大股東持有原本的百分之八十五。


    股市的小股東,持有剩下的百分之十五。


    就算你把股票市場裏麵的某家公司股票吃的幹幹淨淨的,在整個股東裏麵,也不過是15個點的小股東。


    楊傑個人占據了其中百分之九十的比例,是絕對的大股東。


    南頭管理區以地皮和人員等形式,計算0.3億,占了百分之九十。


    如果南頭大眾航空上市,等於是原本股東的價值直接打八五折。


    也就是楊傑上市後,沒有股市流通的股份,依舊有百分之七十六。


    楊傑本人還是絕對的控股。


    但事情沒有完,現在還沒有上市。


    正常情況下,企業經營應該隻能通過3.3億的資金慢慢的購買飛機。


    然後企業經營虧損或者盈利什麽的。


    剩下的錢,大家一起分攤。


    楊傑買運十,是花了自己的錢。


    迴頭直接給了大眾航空。


    這是一筆糊塗賬。


    後來這個項目撇開,成立楊傑的個人企業。


    那麽就需要重新捋順這些飛機的來龍去脈。


    3.3億,怎麽變成了幾十架飛機的規模?


    如果計算公司的資產,現在早就超過了一百億的資金。


    這顯然是某人無腦以飛機不停的注資的結果。


    這是增資。


    按標準程序執行。


    其實南頭管理區,也就是現在的鵬城方麵的股份也需要增資。


    但是,官方一直沒有增資。


    沒有增資的情況下,原本的3千萬左右的股份,早被稀釋到了隻有千分之三左右。


    這要是報上去,找打麽?


    鵬城地方的百分之十股份,是不能動搖的。


    這種賬,神仙也抹不平啊。


    個人企業是無所謂。


    老板的資產等於公司的資產。


    你自己的企業,怎麽玩都行。


    而合資企業,需要規範。


    但是沒有上市,內部是皮套公司,還是不斷增資的公司,這都是股東的事情。


    楊傑這個大老板願意吃虧,這一切和社會公眾無關。


    一旦上市,就與社會公眾相關聯了。


    楊傑就無法直接拿著自家的飛機,無腦的給到大眾廉航。


    這樣航空公司的盈利情況,就會被真實的暴露出來。


    是虧錢,還是賺錢,一目了然。


    為了平攤這個航空公司運營的虧損。


    國航一類的大公司,就需要國資股東不斷地增資。


    說白了,繼續買進更多的大飛機。


    這樣,平均到每一架的飛機虧損上就剩下一點點。


    海航的模式就是不斷誘惑各個地方的航空公司,不斷擴張自己的圈子。


    飛機多了,自然平均虧損的錢,就相對少了。


    這就是平均的好處。


    你的工資沒有漲、我的工資沒有漲,但是經理的工資漲了幾百萬。


    最後老板一算賬。


    非常好,我給全體員工都漲工資了。


    你們看,平均工資上漲了。


    就是這個道理。


    反過來運用。


    有錢我來賺,虧錢大家一起虧。


    那就是多圈一些合夥人,多坑一部分人。


    如果把11億人口都納入這個圈子。


    那麽沒人強製性犧牲10塊錢的利益,就這多了110個億的資金。


    這足夠某些人揮霍很久了。


    所以,蛋糕越大,是越容易算不清賬。


    但是該虧錢的,還是虧錢。


    持續虧錢,虧到沒辦法,超過監管的上限了。


    那就破產重組唄。


    國資企業,都是有上門買單的。


    扯遠了。


    總之,大眾航空這個爛賬是真的難平。


    七八個會計算了半天,都沒辦法扯明白。


    他們知道怎麽把這家航空公司捋順了。


    但是真實的盈利情況就會露出來。


    不把債務關係弄清楚,這公司看著再美好,也沒辦法上市。


    領導有要求。


    集團內部,是無論如何需要先上市一家,給領導做個樣子的。


    於是,楊傑召集了幾個航司的頭頭,協商哪家公司先上市。


    隨後哪家公司後上市。


    如果沒有人願意,那就想其它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八十年代當航空大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鬧鍾不要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鬧鍾不要響並收藏迴到八十年代當航空大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