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烏有一座機場,叫做半軍用機場。


    而在特區,上麵的文件是半民用機場。


    到底是想幹嘛,目的不言而喻。


    香港經濟二次騰飛,這就是大肥肉。


    墮落的代英自然不甘心撒手,而是希望它能夠多給英倫三島補血。


    中方自然也不可能讓對方抓住這個漏洞。


    一手一蘿卜,一手大棒,是必要的。


    這才有了南頭機場的先期規劃方案。


    但是上麵窮啊,各行各業都缺錢,實在是拿不出多少錢。


    現在主流思想就是改革,發展經濟。


    為此不惜不斷的縮減部隊的人數。


    這個時候,就有人提出來讓部隊經商,自給自足。


    雖然正式文件沒有下達,但默認的小動作已經有了苗頭。


    就像鵬城這邊,明明各種票據還在使用中,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摒棄使用各種票據。


    糧食問題?


    聰明人已經開始走境外訂購糧食。


    南洋的糧食多,價格也相對便宜,運到特區不比內陸運過來的價格高。


    老楊的意思是,可以允許楊傑參與一部分的機場周邊服務。


    比如酒店、飯店、娛樂設施的經營權。


    但是基地建設,你得出錢。


    楊傑則是誤認為民航的春天出現了。


    這會三大航(九十年代出現)和民營航空公司都沒有出現,全國就一個中航公司。


    如果自己參與一腳,基本上有把握不怎麽會虧損。


    最重要的是,大家有個普遍觀點。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這也是為啥楊傑起步的重點用在出租貨車上麵。


    租賃才是發財的路子。


    這個科技含量比起做衣服難度高多了。


    同時大量複刻的三菱汽車和豐田汽車。


    銷往香港是作為家用車,留在鵬城則是開啟了出租車的行業。


    接近壟斷的行業,這利潤是滾滾來。


    就算運營飛機虧損一點點,也不是很怕。


    至於運營的對象麽,就是中國第一架中大型國產客機,運十。


    稍微了解國內航空曆史的人都會知道,運十明顯掉進了巨坑裏。


    花了寶貴的四十多億美元外匯,並沒有換來麥道的技術,甚至二手技術都沒有。


    對比之下,轎車領域和日本人合作,好歹淘換到了三菱的發動機技術。


    雖然三菱不懷好意,但成功養活了六七家國產車的起步階段。


    隨後後來一半的國產車涼了,但還是有幾個站起來。


    其次,燃油經濟。


    這東西,純粹是偽命題。


    油價暴漲的時間是二十一世紀,而不是八九十年代。


    四發發動機雖然燃油經濟上比不過同時期的空客300雙發飛機,但和波音飛機差別也不是很大。


    而且國產運十,一架的生產成本,隻需要三千萬左右。


    國外的波音中型飛機采購價格,大約需要4500萬美元。


    按89年左右的匯率(當時首都官方匯率跌破13:1)計算,價值大約是5億多一架。


    這麽多的價格差距,足夠你揮霍好幾年的航空燃油了。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你打算買一輛國產燃油車,售價8萬元。


    然後外國人弄了一個配置差不多的新能源汽車,售價是80萬。


    就算是對方吹噓電費再省錢,再節能。


    作為出租車司機或者網約車司機會考慮80萬的新能源汽車嗎?


    72萬元的差額,這的是多少燃油?


    搞不好,你一輩子都夠用了。


    如果不行可以計算一下真實的性價比。


    當時飛機是特殊的固定票價。


    魔都飛到首都,大約是68元的固定價格(21世紀以後才大幅度漲價)。


    中型客機滿座大約是180-200人,平均是150人每架次。


    按航空業計算,大約載客0.55左右,就可以收支平衡。


    隻需要110人就可以盈利。


    也就是機組人員加燃油消耗成本是110*68=7480元左右,基本上可以盈利。


    其次是當時的油價,按美國人的油價,一加侖燃油是1.25美元。


    一噸大約是264加侖(汽油),實際上航空油料比例也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飛行成本大約是330美元一噸油料。


    但航空燃油和汽車汽油不一樣,一般不會添加額外的稅收,實際銷售價格更低。


    按現代航空器標準,魔都飛首都消耗3噸燃油。


    就算運十油耗翻倍,也不過是6噸,1800美元的成本。


    按85年以前的飛行成本,最多一次7000元左右。


    按最離譜的89年,拿著國外的航空燃油飛行,單次飛行的油料成本最多2萬元。


    中間的4.7億金額差距,就足夠運十飛2.3萬架次。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什麽概念。


    現代民航客機是的壽命一般有三個指標:起降次數、飛行時長、飛行年限。


    直接看第一個數據,幹線飛機4萬架次左右,支線客機6萬架次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開著運十飛行,四發是幹線客機。


    按八十年代的物價,油價,足夠飛到它報廢為止。


    即便是看離譜的89年匯率,也足夠它飛行度過大部分的時間。


    這就是一架國產機的製造成本+一生燃油成本=美國進口飛機的進口成本。


    你還能說它燃油不經濟嗎?


    這樣也解釋了為什麽像跑出租車的司機,都盡可能選擇最簡配的手動擋。


    最簡配和最高配的銷售差價,足夠司機跑很長的時間了。


    國產新舟是老舊的安係列渦槳飛機改良版本。


    都半個多世紀了,為啥遲遲不能淘汰?


    除了省油外,這飛機造價超級便宜。


    某幸福為啥要丟了呢?


    換成幾個億美元的外國飛機,那不是有病嗎?


    飛不了高大上,不是還有廉價航空飛行模式麽。


    某秋深得起精髓。


    ...


    話題迴歸。


    楊傑當即野心勃勃的說起了自己的規劃。


    “我覺得咱們可以初期訂購2架國產的運十飛機運行,咱優先開通特區抵達魔都的航線。”


    “往後每年天津2架新飛機。”


    “然後開通鵬城到首都的航線。”


    “此外,武漢也發展的挺好的,也可以開通一個航線...”


    老楊頓時傻眼了。


    “等等,你等會,我捋一捋。”


    “你是說,買飛機。”


    楊傑眨了眨眼睛:“對啊!難道您不是這個意思嗎?”


    老楊一拍桌子:“當然不是。我是想讓你在我們的基地周圍,建造一些基礎設施,酒店,飯館,招待所什麽的,我們給你經營權。”


    楊傑尷尬的傻眼站在原地。


    “就這?”


    老楊一瞪眼:“怎麽,還不滿足?”


    楊傑立馬小雞嘬米:“滿足,滿足。”


    怎麽可能不滿足呢。


    有軍方的背景,就可以扯虎皮,謀大事。


    在飛機場周圍開一個招待所。


    鵬城這個地方,人流量極大,住宿需求極高。


    招待所絕對是賺錢的存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八十年代當航空大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鬧鍾不要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鬧鍾不要響並收藏迴到八十年代當航空大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