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軍師都這麽說了,應該已經想好應對的策略了吧?”
聽到林陽的話,姚廣孝也是笑了笑,繼而說道:
“果然還是什麽都瞞不過主公您,對於蹋頓,我們暫且不用擔心,反正近一段時間我們不會直麵他。
等到解決完雁門關這裏的事情後,請允許我出使一下匈奴族。
古有蘇秦張儀合縱連橫,遊說於六國之間,今有我姚廣孝驅虎吞狼,收複故土。”
看到一時間豪情壯誌的姚廣孝,林陽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了。
雖然對於烏桓族他沒有多少了解,但是對於匈奴族他多多少少還是知道的。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匈奴族已經從漢武帝時代受到的創傷中恢複過來了。
即便這些年一直附庸在大漢王庭之下,但在於夫羅的帶領下,也已經發展為一股不弱的勢力。
當然,匈奴的輝煌隻有從劉邦到漢武帝劉徹的那短短一百年光景。
在被衛青霍去病打殘以後,便再也不複當年的草原雄風。
現在能夠真正有實力抵抗大漢的,隻有鮮卑一族。
林陽對於異族的認識不多,但還是能夠記住鮮卑族首領軻比能的名字的。
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一代雄主,能夠匹敵曹操的人物。
所以想要讓匈奴和烏桓打起來,恐怕不太可能,尤其是在需要麵對鮮卑族的威勢下。
當然,林陽雖然不大看好,但作為青史留名的妖僧姚廣孝說不定真的有什麽好辦法呢?
但,無論後話如何,都得先度過明天這一關。
來到第二天,林陽早早的便站在了城牆上,為接下來的攻防戰做準備。
以雙方人數的差距,守城是必然能夠成功的、
關鍵在於要付出多麽大的代價。
經曆了後世信息大爆炸的林陽,在這一些奇思妙想上麵,不知道甩了漢代人民多少條街。
烏桓士兵也沒有讓林陽等太久,在接近正午的時候,烏泱泱一片的來到了雁門關外。
看到這一群士兵的裝扮,林陽忍不住笑了。
這一群人的武器根本就沒法和大漢的正規軍相比。
之前一直占據優勢,完全是憑借著人數。
現在雙方人數差不多,而且林陽還是守城一方,也不知道是誰給他們的膽子,居然敢來攻城。
對此,林陽哪裏會客氣!?
這趕著送來的人頭,不收下來多少有些對不起蹋頓。
可能是他們趕路並不累,亦或是壓根沒把他們雁門關放在眼裏,這一群烏桓人在隨意的紮好大營後,便對著雁門關發起了進攻。
見此,林陽即刻便命令弓箭手準備,在等到他們進入到合適的位置後,迎接他們的將是滿天箭雨。
在林陽的合理分工下,雁門關的弓箭手被分成了三批,第一輪對把手中的箭射出去後便退下去準備。
在第一隊退下後第二隊進行攻擊,第三隊做好準備。
輪流進行攻擊,保證箭雨不會中斷。
而此時正在攻城的烏桓士兵,看著那不斷從天而降的箭雨,也是陷入了沉思。
這和原先的劇本不一樣啊,這士兵不需要休息嗎,一直在攻擊。
再這樣下去,別說攻城了,他們能不能走到城牆邊上都是一個問題。
好在,這種攻擊雖然非常的奏效,但是花費也是真的大,哪怕是林陽家大業大,準備充分,也是無法一直支撐下去。
看著對麵的人數已經明顯減少,林陽也下令恢複原先的防守模式。
恢複後,箭雨肉眼可見的稀疏了起來。
畢竟,每個人上箭拉弦的時間不一樣,射出去的箭矢也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到達。
這樣一來,烏桓士兵也終於有了可以躲閃的餘地了。
戰線很快就推到了城牆下麵。
一架架雲梯逐漸搭在城牆上,木質的攻城器也在趕來的路上。
這些工具很簡陋,烏桓士兵用起來也非常的不熟練。
畢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對於這種攻城戰根本就不擅長。
甚至能夠擁有這些攻城器就已經非常出乎林陽的意料了。
麵對著搭在城牆上的雲梯,守城的士兵也是能推下去就把這些雲梯給推下去。
一開始還好,底下沒有人支撐,隻需要稍微用力便可以推下去。
但是隨著接近城牆的士兵越來越多,雲梯底下也在聚集了一群士兵,慢慢的,在那一群士兵的支撐下,雲梯終於徹底的依靠在了城牆上,接下來便是近身白刃戰了。
當第一個士兵即將攀爬到城牆上的時候,也是迎來了他這一生最高光的時刻。
在城牆上迎接他的,是已經在鍋裏煮了一個上午的金汁,那味道,那感受,讓這個士兵畢生難忘,恐怕到了地府都會在迴味。
除了這個士兵迎麵撞上金汁外,底下那簇擁著雲梯的眾多士兵也是不好受,那些撒落的金汁讓他們一下子便失去了戰鬥力。
不僅如此,經過金汁澆灌的雲梯溫度和氣味都是非常的喜人,讓這些士兵自發的遠離。
除了金汁外,還有滾石。
不過相比較於金汁來說,殺傷力就明顯不夠看了。
看到這一幕,林陽也是非常的滿意。
還未攻上城牆烏桓軍便損失慘重,估計要不了多久便會撤離了。
想到這,也是他便目光投向了遠處的烏桓軍營,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此時的烏桓軍營外,毛甘和黃亂臉色難看的看著對方。
對於這一次來進攻雁門關,他們本來就不抱有希望,主要目的便是進一步削弱守城的實力,為接下來的掠奪做準備。
但是誰能想到,林陽突然來支援雁門關,打了他們個措手不及。
不僅如此,還有那層出不窮的手段,竟讓大軍損失慘重。
再這樣下去,哪怕是他們能夠活命,迴去也沒法和蹋頓交代了。
想到這,他們也下定了決心,準備放手一搏,撤離雁門關。
聽到撤退的號角後,正在攻城的士兵忍不住鬆了一口氣。
這短短的時間內,他們已經損失了五千的人馬。
就算是有再多的人,也不能這麽個打法啊!
再多的人命也不夠這一個戰爭的泥潭填的!
聽到林陽的話,姚廣孝也是笑了笑,繼而說道:
“果然還是什麽都瞞不過主公您,對於蹋頓,我們暫且不用擔心,反正近一段時間我們不會直麵他。
等到解決完雁門關這裏的事情後,請允許我出使一下匈奴族。
古有蘇秦張儀合縱連橫,遊說於六國之間,今有我姚廣孝驅虎吞狼,收複故土。”
看到一時間豪情壯誌的姚廣孝,林陽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了。
雖然對於烏桓族他沒有多少了解,但是對於匈奴族他多多少少還是知道的。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匈奴族已經從漢武帝時代受到的創傷中恢複過來了。
即便這些年一直附庸在大漢王庭之下,但在於夫羅的帶領下,也已經發展為一股不弱的勢力。
當然,匈奴的輝煌隻有從劉邦到漢武帝劉徹的那短短一百年光景。
在被衛青霍去病打殘以後,便再也不複當年的草原雄風。
現在能夠真正有實力抵抗大漢的,隻有鮮卑一族。
林陽對於異族的認識不多,但還是能夠記住鮮卑族首領軻比能的名字的。
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一代雄主,能夠匹敵曹操的人物。
所以想要讓匈奴和烏桓打起來,恐怕不太可能,尤其是在需要麵對鮮卑族的威勢下。
當然,林陽雖然不大看好,但作為青史留名的妖僧姚廣孝說不定真的有什麽好辦法呢?
但,無論後話如何,都得先度過明天這一關。
來到第二天,林陽早早的便站在了城牆上,為接下來的攻防戰做準備。
以雙方人數的差距,守城是必然能夠成功的、
關鍵在於要付出多麽大的代價。
經曆了後世信息大爆炸的林陽,在這一些奇思妙想上麵,不知道甩了漢代人民多少條街。
烏桓士兵也沒有讓林陽等太久,在接近正午的時候,烏泱泱一片的來到了雁門關外。
看到這一群士兵的裝扮,林陽忍不住笑了。
這一群人的武器根本就沒法和大漢的正規軍相比。
之前一直占據優勢,完全是憑借著人數。
現在雙方人數差不多,而且林陽還是守城一方,也不知道是誰給他們的膽子,居然敢來攻城。
對此,林陽哪裏會客氣!?
這趕著送來的人頭,不收下來多少有些對不起蹋頓。
可能是他們趕路並不累,亦或是壓根沒把他們雁門關放在眼裏,這一群烏桓人在隨意的紮好大營後,便對著雁門關發起了進攻。
見此,林陽即刻便命令弓箭手準備,在等到他們進入到合適的位置後,迎接他們的將是滿天箭雨。
在林陽的合理分工下,雁門關的弓箭手被分成了三批,第一輪對把手中的箭射出去後便退下去準備。
在第一隊退下後第二隊進行攻擊,第三隊做好準備。
輪流進行攻擊,保證箭雨不會中斷。
而此時正在攻城的烏桓士兵,看著那不斷從天而降的箭雨,也是陷入了沉思。
這和原先的劇本不一樣啊,這士兵不需要休息嗎,一直在攻擊。
再這樣下去,別說攻城了,他們能不能走到城牆邊上都是一個問題。
好在,這種攻擊雖然非常的奏效,但是花費也是真的大,哪怕是林陽家大業大,準備充分,也是無法一直支撐下去。
看著對麵的人數已經明顯減少,林陽也下令恢複原先的防守模式。
恢複後,箭雨肉眼可見的稀疏了起來。
畢竟,每個人上箭拉弦的時間不一樣,射出去的箭矢也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到達。
這樣一來,烏桓士兵也終於有了可以躲閃的餘地了。
戰線很快就推到了城牆下麵。
一架架雲梯逐漸搭在城牆上,木質的攻城器也在趕來的路上。
這些工具很簡陋,烏桓士兵用起來也非常的不熟練。
畢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對於這種攻城戰根本就不擅長。
甚至能夠擁有這些攻城器就已經非常出乎林陽的意料了。
麵對著搭在城牆上的雲梯,守城的士兵也是能推下去就把這些雲梯給推下去。
一開始還好,底下沒有人支撐,隻需要稍微用力便可以推下去。
但是隨著接近城牆的士兵越來越多,雲梯底下也在聚集了一群士兵,慢慢的,在那一群士兵的支撐下,雲梯終於徹底的依靠在了城牆上,接下來便是近身白刃戰了。
當第一個士兵即將攀爬到城牆上的時候,也是迎來了他這一生最高光的時刻。
在城牆上迎接他的,是已經在鍋裏煮了一個上午的金汁,那味道,那感受,讓這個士兵畢生難忘,恐怕到了地府都會在迴味。
除了這個士兵迎麵撞上金汁外,底下那簇擁著雲梯的眾多士兵也是不好受,那些撒落的金汁讓他們一下子便失去了戰鬥力。
不僅如此,經過金汁澆灌的雲梯溫度和氣味都是非常的喜人,讓這些士兵自發的遠離。
除了金汁外,還有滾石。
不過相比較於金汁來說,殺傷力就明顯不夠看了。
看到這一幕,林陽也是非常的滿意。
還未攻上城牆烏桓軍便損失慘重,估計要不了多久便會撤離了。
想到這,也是他便目光投向了遠處的烏桓軍營,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此時的烏桓軍營外,毛甘和黃亂臉色難看的看著對方。
對於這一次來進攻雁門關,他們本來就不抱有希望,主要目的便是進一步削弱守城的實力,為接下來的掠奪做準備。
但是誰能想到,林陽突然來支援雁門關,打了他們個措手不及。
不僅如此,還有那層出不窮的手段,竟讓大軍損失慘重。
再這樣下去,哪怕是他們能夠活命,迴去也沒法和蹋頓交代了。
想到這,他們也下定了決心,準備放手一搏,撤離雁門關。
聽到撤退的號角後,正在攻城的士兵忍不住鬆了一口氣。
這短短的時間內,他們已經損失了五千的人馬。
就算是有再多的人,也不能這麽個打法啊!
再多的人命也不夠這一個戰爭的泥潭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