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七年三月二十日,出征大軍盡皆抵入住蓋州城。
“吉達,帶著你手下的騎兵,將耀州至海州之間的後金探子全部給我留下。”劉卓下令道。
“末將領命。”吉達領命離去。
“丁敬臣,段千秋,你二人帶著征調的六千民夫隨軍運糧。”
“大軍明日開拔,直抵遼陽城。”劉卓繼續下令。
五千餘騎兵在全員換裝胸甲,並配置了上千杆燧發槍後,對於後金騎兵的騷擾壓根就不放在眼中。幾番交戰下來,後金騎兵傷亡慘重,丟下上百具屍體倉皇逃竄。
三月二十五日,大軍抵達遼陽城下。
望著安定、泰和門(南門)外長達數十條的濠溝,劉卓也不禁有些感歎,這得耗費多少人力啊。就算連夜不停的迴填一段,沒有一個月的時間,絕對無法靠近遼陽城。
大營建好之後,劉卓方才召集諸將來到帳中。
“諸位也都看到了後金在遼陽城下的部署,有什麽意見與想法都說說吧。”劉卓居於帥位,一臉平靜的看著眾人。
“將軍,後金在遼陽城北的防禦工事看似薄弱,實則暗藏禍心,與數年前的複州之戰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暫且不論太子河北岸的後金騎兵,僅鎮遠門(北門)附近就布置了三萬的騎兵。”
“若我軍想要在鎮遠門下安穩攻城,就必須得解決三萬騎兵的威脅。後金騎兵機動性強,我軍騎兵不僅人數不占優勢,也沒有克製騎兵的法子。倘若攻城之時,後金騎兵前來襲擾,則攻城必然受挫,甚至還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敵的險境。”
“此外,安定門、泰和門外雖有數十道濠溝,但卻地形開闊,極有利於發揮我軍火炮優勢。況且,我軍隻是迴填一部分的濠溝,兩側未迴填部分稍加改動就可以防禦後金騎兵的騷擾。”
“所以,末將建議在兩萬多民夫未抵達遼陽時,由新兵負責迴填南門段的部分濠溝。”徐長庚神情凝重,一本正經的講述自己的主攻方向。
“屬下也讚成將主攻的方向放在南麵城牆。遼陽城城北不遠處便是太子河,在太子河南岸紮營、攻城,極為不便。可以說是四麵受敵,乃是兵家大忌。”
“但是,在南門就攻城不一樣了。盡管需要耗費時間迴填濠溝,但這確實值得的。攻城時,大軍列陣兩側,我軍的各種攻城器械可以隨意施展。哪怕是後金出騎兵襲擾,重甲衛也盡皆能夠攔下。”徐長庚的話音剛落,吳俊隨即鄭重其事說道。
“將軍,東西兩門段(城牆長約3.7裏)城牆的長度明顯不如南北(城牆長約4.7裏)兩段的城牆長度長,末將以為可以選擇東門(平夷、廣順門)、西門(肅清門)作為主攻方向。”參將王北風開口提議道。
“東、西三門兩麵倒不是不可以作為主攻方向,隻是相對而言,將南門一麵的城牆主攻更有利。不僅利於進攻,也有利於防守,攻守兼備。”
“首先,在南麵紮營主攻,可以將後金的城濠與我軍紮營所挖城濠有效結合,從而更為有效的防禦後金騎兵。其次,我軍是攻城一方,攻城器械一般都較為高大,選在南麵進攻可以充分發揮我軍攻城器械的數量和威力。”
“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我軍多步兵,後金多騎兵。選擇南麵攻城,可以在後金騎兵前來襲擾時候有充足的應對時間和反製措施。”聽到王北風的建議,劉卓隨即起身,一臉嚴肅向眾人解釋道。
其實,後金的大軍的優勢是可步戰亦可騎戰,比蒙古騎兵還厲害。但是選擇了守城戰,便是意味著放棄騎兵的優勢。
而劉卓比較忌憚的就是後金大量的騎兵衝鋒。在大規模的騎兵衝鋒下,若是沒有可以擋住騎兵勢頭的精銳之師,則必然會落敗,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有了全副武裝的重甲衛;才有了燧發槍、紅夷火炮等火器;有了胸甲火騎兵。為了克製後金八旗兵的騎射優勢,劉卓可謂是絞盡腦汁,將古代中外武器迴想了個遍。
“劉將軍。咱家不知軍事,不會對你們的決議妄加幹涉。無論你們從哪個方向進攻,咱家都無所謂,也不會關心。但是,陛下的要求隻有一個,那就是贏。此役必須解決後金之患,這同樣也是您對陛下的承諾。”
“陛下還說了,隻要劉將軍可以大敗後金,金銀財帛、美女佳人、封侯入閣等等盡皆不在話下,不過就是幾張聖旨而已。倘若此戰無功而返,亦或者未能收複遼東,後果劉將軍應該是清楚的。”曹公公一改進帳之時的散漫隨意,壓低嗓音說道。
“曹公公請放心,先前的奏疏之中,本將已經向陛下說明了此戰的利弊與勝負幾率。此役,本將抱著不勝不歸之決心,必犁庭掃穴,打的建虜為奴為婢才罷休。”聞言,劉卓信心十足的說道。
“如此,便再好不過了。”曹公公笑言道。
“眾將還有其它不同意見的,盡管提出。”劉卓注視著台下眾將,認真說道。
“大人,屬下對於主攻方向倒是沒什麽異議。隻是建虜城堅池固,而今又要分派人手迴填濠溝,必定耗時長久。倘若建虜派出騎兵斷我糧道,我軍危矣。”
“不知大人如何解決大軍糧草運輸問題?”陸瑾麵露擔憂之色,疑惑不解道。
“糧草問題確實一大難題,但是諸位請看。”劉卓隨即走到一張地圖前,手指三岔河。
“我部並沒有收到造船命令啊?”徐長庚百思不解。
“你們長期在複州與蓋州一帶練兵,對於遼南的情況不甚了解。自曹克敵去年返迴山東,我便命其在遼南督造運糧船。一月之內,曹克敵必定會運糧過來。所以,諸位就無需憂慮了。”劉卓頗為自得的看著眾將,一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樣子。
“將軍足智多謀,此戰無憂矣。”陸瑾由衷的稱讚道。
聽後,劉卓一笑置之。
許久後,劉卓不見眾將提議,便下達軍令。
“傳本將令,自明日起,除四處遊弋的騎兵、列陣防守的大軍。全軍上下,包括我在內,盡皆加入到迴填任務中去。倘若有人違抗軍令,軍法從事,決不輕饒。”
“末將領命。”眾人齊聲答道。
待諸將散去後,劉卓立馬令親衛喊來了劉凡。
“大哥,你找我什麽事?”進帳後,劉卓隨意瞥了一眼,然後才一臉笑容的說道。
“沒事就不能喊你過來了?”劉卓隨口道。
“父親、母親還好吧?”劉凡撇開話題,關切的問道。
“身體都硬朗著呢,你也不必憂心。父親還給你尋了門親事,等戰事一結束,你就迴濟南把婚事辦了。”劉卓笑著說道。
“嘿嘿。”劉凡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腦袋。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輩子都待在軍中。結婚生子也是人必須要經曆的一個階段,有了孩子,你的想法就可能會產生變化。”
“你在小時候,我問你長大要做什麽,你的迴答是做戰場衝殺的將軍。在你從軍之前我依然問過你同樣的話,你迴答依舊如此。但是現在,我還要問你,你確定你以後要做什麽了嗎?”
“我能不能考慮一段時間再給大哥迴複。”
“可以。”
“其實,人的一生很簡單,不過是一個人、一件事。”
“一個人,指的是能夠陪自己走完餘生,可以榮辱與共、不離不棄的女人。這個人可以是父母安排的那個人,也可以是你自己找的那個人。總之,無悔即可。”
“一件事,指的是你找到值得你用一輩子時間來琢磨、去實踐、去努力的事。”
“這些都得靠你認真琢磨,隻有真正領悟道德才是你得自己的。閑聊就到這吧。”
“沈陽城有什麽動靜嗎?後金將蓋州一線的百姓全部遷移至何處?皇太極不會隻是堅壁清野這麽簡單吧?建虜在遼陽挖了那麽多的城濠,太子河上下遊,有沒有派人去探查?”劉卓的臉色瞬間變得嚴肅起來,連續問了多個問題。
沉思片刻後,劉凡方才認真迴道。
“由於皇太極調集了多了不少八旗兵,維持著沈陽的治安與運轉,沈陽城暫時還沒有什麽動靜。經過探子多番探查,那些遷移的漢人百姓都被安置在這個位置,安置的還算妥善。”
“有消息稱,皇太極已經從張家口的幾大晉商手中買下了大批的糧食,就是為了給這些漢人百姓準備的。”
“至於太子河的上遊等地,已經派人探查過,後金用水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其它的,暫時還無從得知。”劉凡麵無表情,一五一十的匯報道。
“好,繼續派人盯緊後金的動向,有消息的話一定要及時盡早上報。此外,我會讓吉達的部分偵騎配合你們部門的行動。”劉卓認真吩咐道。
後金實施堅壁清野的策略,雖看似令明軍在後金境內得不到充足的補給,但也給自所部帶來了不小的負擔,可以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兩敗俱傷打法。
與劉凡的交談結束後,劉卓耐不住寂寞,換了一身裝束,便帶著親衛在大營四周溜達起來。
“吉達,帶著你手下的騎兵,將耀州至海州之間的後金探子全部給我留下。”劉卓下令道。
“末將領命。”吉達領命離去。
“丁敬臣,段千秋,你二人帶著征調的六千民夫隨軍運糧。”
“大軍明日開拔,直抵遼陽城。”劉卓繼續下令。
五千餘騎兵在全員換裝胸甲,並配置了上千杆燧發槍後,對於後金騎兵的騷擾壓根就不放在眼中。幾番交戰下來,後金騎兵傷亡慘重,丟下上百具屍體倉皇逃竄。
三月二十五日,大軍抵達遼陽城下。
望著安定、泰和門(南門)外長達數十條的濠溝,劉卓也不禁有些感歎,這得耗費多少人力啊。就算連夜不停的迴填一段,沒有一個月的時間,絕對無法靠近遼陽城。
大營建好之後,劉卓方才召集諸將來到帳中。
“諸位也都看到了後金在遼陽城下的部署,有什麽意見與想法都說說吧。”劉卓居於帥位,一臉平靜的看著眾人。
“將軍,後金在遼陽城北的防禦工事看似薄弱,實則暗藏禍心,與數年前的複州之戰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暫且不論太子河北岸的後金騎兵,僅鎮遠門(北門)附近就布置了三萬的騎兵。”
“若我軍想要在鎮遠門下安穩攻城,就必須得解決三萬騎兵的威脅。後金騎兵機動性強,我軍騎兵不僅人數不占優勢,也沒有克製騎兵的法子。倘若攻城之時,後金騎兵前來襲擾,則攻城必然受挫,甚至還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敵的險境。”
“此外,安定門、泰和門外雖有數十道濠溝,但卻地形開闊,極有利於發揮我軍火炮優勢。況且,我軍隻是迴填一部分的濠溝,兩側未迴填部分稍加改動就可以防禦後金騎兵的騷擾。”
“所以,末將建議在兩萬多民夫未抵達遼陽時,由新兵負責迴填南門段的部分濠溝。”徐長庚神情凝重,一本正經的講述自己的主攻方向。
“屬下也讚成將主攻的方向放在南麵城牆。遼陽城城北不遠處便是太子河,在太子河南岸紮營、攻城,極為不便。可以說是四麵受敵,乃是兵家大忌。”
“但是,在南門就攻城不一樣了。盡管需要耗費時間迴填濠溝,但這確實值得的。攻城時,大軍列陣兩側,我軍的各種攻城器械可以隨意施展。哪怕是後金出騎兵襲擾,重甲衛也盡皆能夠攔下。”徐長庚的話音剛落,吳俊隨即鄭重其事說道。
“將軍,東西兩門段(城牆長約3.7裏)城牆的長度明顯不如南北(城牆長約4.7裏)兩段的城牆長度長,末將以為可以選擇東門(平夷、廣順門)、西門(肅清門)作為主攻方向。”參將王北風開口提議道。
“東、西三門兩麵倒不是不可以作為主攻方向,隻是相對而言,將南門一麵的城牆主攻更有利。不僅利於進攻,也有利於防守,攻守兼備。”
“首先,在南麵紮營主攻,可以將後金的城濠與我軍紮營所挖城濠有效結合,從而更為有效的防禦後金騎兵。其次,我軍是攻城一方,攻城器械一般都較為高大,選在南麵進攻可以充分發揮我軍攻城器械的數量和威力。”
“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我軍多步兵,後金多騎兵。選擇南麵攻城,可以在後金騎兵前來襲擾時候有充足的應對時間和反製措施。”聽到王北風的建議,劉卓隨即起身,一臉嚴肅向眾人解釋道。
其實,後金的大軍的優勢是可步戰亦可騎戰,比蒙古騎兵還厲害。但是選擇了守城戰,便是意味著放棄騎兵的優勢。
而劉卓比較忌憚的就是後金大量的騎兵衝鋒。在大規模的騎兵衝鋒下,若是沒有可以擋住騎兵勢頭的精銳之師,則必然會落敗,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有了全副武裝的重甲衛;才有了燧發槍、紅夷火炮等火器;有了胸甲火騎兵。為了克製後金八旗兵的騎射優勢,劉卓可謂是絞盡腦汁,將古代中外武器迴想了個遍。
“劉將軍。咱家不知軍事,不會對你們的決議妄加幹涉。無論你們從哪個方向進攻,咱家都無所謂,也不會關心。但是,陛下的要求隻有一個,那就是贏。此役必須解決後金之患,這同樣也是您對陛下的承諾。”
“陛下還說了,隻要劉將軍可以大敗後金,金銀財帛、美女佳人、封侯入閣等等盡皆不在話下,不過就是幾張聖旨而已。倘若此戰無功而返,亦或者未能收複遼東,後果劉將軍應該是清楚的。”曹公公一改進帳之時的散漫隨意,壓低嗓音說道。
“曹公公請放心,先前的奏疏之中,本將已經向陛下說明了此戰的利弊與勝負幾率。此役,本將抱著不勝不歸之決心,必犁庭掃穴,打的建虜為奴為婢才罷休。”聞言,劉卓信心十足的說道。
“如此,便再好不過了。”曹公公笑言道。
“眾將還有其它不同意見的,盡管提出。”劉卓注視著台下眾將,認真說道。
“大人,屬下對於主攻方向倒是沒什麽異議。隻是建虜城堅池固,而今又要分派人手迴填濠溝,必定耗時長久。倘若建虜派出騎兵斷我糧道,我軍危矣。”
“不知大人如何解決大軍糧草運輸問題?”陸瑾麵露擔憂之色,疑惑不解道。
“糧草問題確實一大難題,但是諸位請看。”劉卓隨即走到一張地圖前,手指三岔河。
“我部並沒有收到造船命令啊?”徐長庚百思不解。
“你們長期在複州與蓋州一帶練兵,對於遼南的情況不甚了解。自曹克敵去年返迴山東,我便命其在遼南督造運糧船。一月之內,曹克敵必定會運糧過來。所以,諸位就無需憂慮了。”劉卓頗為自得的看著眾將,一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樣子。
“將軍足智多謀,此戰無憂矣。”陸瑾由衷的稱讚道。
聽後,劉卓一笑置之。
許久後,劉卓不見眾將提議,便下達軍令。
“傳本將令,自明日起,除四處遊弋的騎兵、列陣防守的大軍。全軍上下,包括我在內,盡皆加入到迴填任務中去。倘若有人違抗軍令,軍法從事,決不輕饒。”
“末將領命。”眾人齊聲答道。
待諸將散去後,劉卓立馬令親衛喊來了劉凡。
“大哥,你找我什麽事?”進帳後,劉卓隨意瞥了一眼,然後才一臉笑容的說道。
“沒事就不能喊你過來了?”劉卓隨口道。
“父親、母親還好吧?”劉凡撇開話題,關切的問道。
“身體都硬朗著呢,你也不必憂心。父親還給你尋了門親事,等戰事一結束,你就迴濟南把婚事辦了。”劉卓笑著說道。
“嘿嘿。”劉凡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腦袋。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輩子都待在軍中。結婚生子也是人必須要經曆的一個階段,有了孩子,你的想法就可能會產生變化。”
“你在小時候,我問你長大要做什麽,你的迴答是做戰場衝殺的將軍。在你從軍之前我依然問過你同樣的話,你迴答依舊如此。但是現在,我還要問你,你確定你以後要做什麽了嗎?”
“我能不能考慮一段時間再給大哥迴複。”
“可以。”
“其實,人的一生很簡單,不過是一個人、一件事。”
“一個人,指的是能夠陪自己走完餘生,可以榮辱與共、不離不棄的女人。這個人可以是父母安排的那個人,也可以是你自己找的那個人。總之,無悔即可。”
“一件事,指的是你找到值得你用一輩子時間來琢磨、去實踐、去努力的事。”
“這些都得靠你認真琢磨,隻有真正領悟道德才是你得自己的。閑聊就到這吧。”
“沈陽城有什麽動靜嗎?後金將蓋州一線的百姓全部遷移至何處?皇太極不會隻是堅壁清野這麽簡單吧?建虜在遼陽挖了那麽多的城濠,太子河上下遊,有沒有派人去探查?”劉卓的臉色瞬間變得嚴肅起來,連續問了多個問題。
沉思片刻後,劉凡方才認真迴道。
“由於皇太極調集了多了不少八旗兵,維持著沈陽的治安與運轉,沈陽城暫時還沒有什麽動靜。經過探子多番探查,那些遷移的漢人百姓都被安置在這個位置,安置的還算妥善。”
“有消息稱,皇太極已經從張家口的幾大晉商手中買下了大批的糧食,就是為了給這些漢人百姓準備的。”
“至於太子河的上遊等地,已經派人探查過,後金用水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其它的,暫時還無從得知。”劉凡麵無表情,一五一十的匯報道。
“好,繼續派人盯緊後金的動向,有消息的話一定要及時盡早上報。此外,我會讓吉達的部分偵騎配合你們部門的行動。”劉卓認真吩咐道。
後金實施堅壁清野的策略,雖看似令明軍在後金境內得不到充足的補給,但也給自所部帶來了不小的負擔,可以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兩敗俱傷打法。
與劉凡的交談結束後,劉卓耐不住寂寞,換了一身裝束,便帶著親衛在大營四周溜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