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城內。


    “貝勒爺,根據探子傳迴來的消息,明廷大軍已經到了遼東,兵力至少六七萬。”帳內一全身紅色布麵甲、頭戴黑色紋路頭盔的甲喇額真,恭敬的匯報著。


    “我知道了,你帶人下去領賞吧。倘若遇到緊急情況,必須立馬上報於我。”代善神情凝重,正襟危坐地聽完將領的匯報,隨即麵無表情的吩咐道。


    “嗻。”甲喇額真領命。


    直至眼前的八旗將領退出帥帳,莽古爾泰方才起身上前,恭敬有禮的端詳著帥位上的代善。


    “大哥,決定大金國國運的一戰就要到了,此戰的慘烈恐怕遠超以往的任何一戰。”莽古爾泰雖看似麵色從容、一臉平靜,但心中早已是熱血澎湃。


    “確實如此,倘若遼陽兵敗,沈陽城也就沒有要再守的必要了。我大金頃刻之間就會分崩離析,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看著眼前的莽古爾泰,代善神色沉重,表情嚴肅,鄭重其事的說道。


    代善的前半生幾乎是隨著父親努爾哈赤在征戰中度過的。滅海西女真(哈達部、烏拉部、輝發部、葉赫部),撫順之戰、薩爾滸之戰、開鐵之戰,以及後來的遼沈戰役、寧錦之戰、己巳之變、大淩河之戰、征察哈爾、丙子之役等等。


    雖然代善在與皇太極的汗位之爭中主動放棄,但並不表示代善的能力不如皇太極。


    曆史上的代善,在兩次汗(皇)位更迭中,代善都出力不少,極具大局意識。後來,碩讬和孫子阿達禮企圖擁立多爾袞即位,代善不僅不支持,還親拿下二人交給多爾袞。


    “大哥,關於那件事,大汗是怎麽考慮的?”莽古爾泰湊上前去,低聲問道。


    “你說的是李有為提出的毒計?”代善思考片刻後,字斟句酌的問道。


    “沒錯。”莽古爾泰點頭。


    皇太極即位之初,大金境內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女真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幾乎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在井中投毒、毒死家禽賣給女真人、逃亡與反抗等隨處可見,女真境內的經濟與社會秩序差一點就崩潰了。


    縱使皇太極實施了不少的安撫漢人的政策,但女真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依舊還在。如若將境內的大量漢人推上戰場,必定引起公憤,以致禍亂四起。


    “此事,大汗心中已有計較,你就不用擔心了。那些蒙古人與野人女真表現如何?”代善隨口道。


    “雖然表現平平,與我八旗大軍相差甚遠,但是也足堪一戰了。”莽古爾泰笑著迴道。


    “我跟隨父汗起兵反明以來,鮮有敗績,未逢敵手。即便是曾經統一天下的黃金家族後人,也都是我大金的手下敗將,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神采飛揚。”


    “但自天命七年的複州之戰以來,我八旗大軍屢屢落敗於劉卓。甚至連阿敏弟弟都慘死劉卓刀下,實在是令人悲痛不已,束手無策。”不知是什麽勾起了代善的迴憶,其一時間感慨萬千,五味雜陳,情緒也有些低落、沮喪。


    見代善狀態不佳,情緒低迷,莽古爾泰快走幾步,拎起一壺茶水澆在了代善的頭頂。


    “你在做什麽?”代善噌的一下起身,一邊掏著懷中的手絹,一邊怒喝。


    “我的好大哥,這都什麽時候了,你還在這多愁善感。你是一軍主帥,若是讓底下人看到了,必定影響軍心。倘若連大哥都對此戰沒有信心,底下的人又怎麽會拚命廝殺?”莽古爾泰氣極反笑,隨手丟掉手中的茶壺,由衷的勸說道。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與經驗的不斷豐富,人的迴憶就會越來越多。有時候,一件毫不相關的小事就能令人陷入長久的迴憶中。


    看著情緒激動的弟弟,代善的腦袋不由得飛速轉動,迴想著剛才發生的一切。


    良久後,代善才一臉歉意的說道:“隻是落差有些大。短短幾年,我八旗兵銳不可當的氣勢便一去不複返了。”


    代善一邊擦拭著衣服上的茶水,一邊心平氣和、滿臉堆笑地看著身旁的莽古爾泰。


    “大哥的心情我理解,隻是萬萬不能讓手下人看到了。”莽古爾泰千叮嚀萬囑咐。


    “嗯,我明白。”代善點頭示意。


    “阿巴泰、阿濟格、薩哈璘帶著騎兵出去也有四五日了,現在還沒有迴來,我要不要帶人出去接應一下?”


    盡管明軍的騎兵遠遠不如後金,但莽古爾泰依舊麵露擔憂之色,生怕出現什麽意外。隨即,征求代善的意見。


    “也好。”


    距遼陽百裏之外的沈陽城。


    “大汗,蓋州等地遷移的數十萬百姓,已經安置在距沈陽城五十裏外的區域。但是,百姓攜帶的糧食不多,僅夠數月之用。倘若不盡快分發耕地,不到三月,必定生亂啊。”範文程憂心忡忡,一臉焦急勸說說道,希望皇太極能夠盡快下令。


    “範先生,不必如此憂慮。我已命人聯係張家口的晉商,很快就會有幾萬石的糧食運來。到那時,必定不會苦了遷移的百姓。”皇太極頭也不抬的看著桌案前的公文,隨口敷衍道。


    “大汗宅心仁厚,真乃萬民之福。”範文程感歎道。


    “君輕民貴,社稷次之,這道理我還是學過的。”


    “範先生,我近日被這些公文弄得焦頭爛額,可否代我前往安撫遷移至過來的百姓。”皇太極放下手中的毛筆,麵帶微笑的看著範文程說道。


    “為君分憂,乃是為人臣子的本分,憲鬥責無旁貸。”範文程坦言道。


    “範先生真乃吾之子房也。”皇太極眉開眼笑,而後感慨道。


    “大汗過譽了。”


    待範文程走後,皇太極立馬變了副表情,令人傳來巴布泰、德格類、杜度、嶽讬、碩托等人。


    “大金自父汗立國至今,已有十二載。十多年中,我八旗軍民經曆了無數的戰鬥。如今,明廷劉卓很快會大舉攻向遼陽,為了確保此戰必勝,我決心采用李有為的計策。”皇太極一臉嚴肅的看著幾人,認真說道。


    眾人聽後,並未表現出震驚的神色,巴布泰、杜度、嶽讬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在坐的都是愛新覺羅的後代,值此生死存亡之際,諸位必須要挺身而出,誓死扞衛我愛新覺羅家族的榮耀。”皇太極慷慨激昂的訴說著,眾人聽得熱血沸騰,久久不能平靜。


    “大汗,您就吩咐我們如何做就行了,我八旗子弟都是馬背上的好男兒,絕對沒有孬種軟蛋。”皇太極的話音剛落,杜度便情緒激動的起身表明態度。


    “大汗,不過就是一死而已,身為愛新覺羅的子孫,寧可站著生,絕不跪著活。”嶽讬也隨即起身,眼神堅定的注視皇太極,一股生死無懼的氣勢油然而生。


    “好。”皇太極滿意的點點頭。


    接下來,巴布泰、德格類、碩托等人也紛紛效仿二人,鄭重的表明誓死一戰的決心。


    隨後,皇太極小心謹慎的將眾人帶至一間密室。進入密室,最顯眼的便是懸掛著的後金地圖,遼陽、蓋州等地的敵我兵力部署也盡皆標記在地圖上。


    “此地是沈陽城。在沈陽城以南五十裏左右處,便是遷移而來的數十萬漢人百姓,這些人將由你們驅趕至遼陽、以及兩軍陣前。驅趕的漢人越多,衝入明軍陣型的漢人也就越多,到那時我軍取勝的幾率也就越大。”


    “明軍騎兵不多,不會撒下太多的偵騎。況且,你們是在遼陽城與太子河以北驅趕漢人,明軍發現的幾率很小。哪怕是明軍發現了我軍的意圖,並派出兵力進行阻止,依騎兵之迅捷,必定可以讓劉卓無功而返。”


    “此外,在驅趕的過程中,我許你們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哪怕是大開殺戒、雞犬不留也在所不惜。倘若有人膽敢橫加阻撓,不必上奏,格殺勿論。”


    “待那些漢人被驅趕至遼陽城後,你們再挑選各旗精銳兵馬喬裝混入其中,順勢衝擊明軍軍陣。隻要你們這幾千人撕開了明軍的陣型,明軍不戰即潰,我軍也就勝了。”


    “這就是我和代善哥哥的籌劃多日的計策。隻要你們按時將那些漢人驅趕到遼陽,大哥必會派出兵馬予以配合,隨後著手實施下一步的計劃。”


    “你們有什麽問題,也都可以暢所欲言。在此處,我不是什麽大汗,隻是父汗的兒子,你們的叔叔與弟弟。”皇太極不緊不慢的將心中計劃娓娓道來,而後一臉平靜的看著眾人。


    沉默了片刻功夫,嶽讬上前幾步,來到皇太極的身側,提出了心中的疑惑。


    “大汗,倘若劉卓此人心狠手辣,將陣前的漢人盡數屠戮了呢?又或者劉卓喪心病狂的用火炮炮轟漢人呢?”嶽讬猜測道。


    “曆朝著名的漢人將領都很少殺俘殺降,更何況是那些手無寸鐵的漢人百姓。倘若劉卓那小子真的有這份狠辣,明廷的那幫禦史言官特絕對不會放過劉卓,他的下場好不到哪裏去。”


    “就算劉卓狠心炮轟漢人,也得有足夠的火藥和彈丸。將火炮、火器用在這些人身上,他拿什麽來抵擋我八旗大軍。為了保證計劃的成功,我特意等到雙方交戰後的一個月才開始實施,就是考慮到劉卓部的火器。”皇太極沉著冷靜,內心篤定,信心滿滿的解釋道。


    “此戰必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周太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小水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小水滴並收藏明末:大周太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