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官員休息片刻後,劉卓又繼續開口。
“諸位,我山東物阜民豐,百姓安居。但諸位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口與耕地麵積。”
“山東的人口自明初的五百多萬,至明中期的七百多萬,到如今的過千萬百姓。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可以耕種的土地就隻有那麽多,糧食產出亦是固定。”
“多出來的人口如何吃飯?如何來解決百姓吃飯的難題?”劉卓看向幾位知府,希望他們可以提出比較中肯的建議。
“兩個辦法。”
“一是將沒有耕地、耕地麵積少的人口遷移。遷出後,百姓數量變少,耕地產出的糧食也就夠吃了;其二乃是種植高產農作物、提高糧食產量,產量上去了,百姓也就不會餓死。”濟南知府樊時英理了理頭緒後,開口答道。
“樊知府一語中的,說到了點子上。”劉卓眉開眼笑地望向樊時英,誇讚道。
“遼東半島區域,有大塊的良田無人耕種,野草到處都是。各州府內,若百姓無地可耕,或有流民,皆可前往登州,我會派專人送往遼東。”
“此外,先前我從南方引入了一種名為番薯的作物。乃是福建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冒死命帶迴的。番薯易種植,產量大,且耐旱,能夠養活不少的百姓。”
“稍後我會派人前往各府指導番薯的種植,還望諸位將上述兩件事重視起來,切勿置若罔聞。”劉卓苦口婆心的勸說眾人,希望他們可以重視起來。
“撫台大人請放心,如此利國利民之舉,我等必然全力以赴,不敢絲毫懈怠。”魯廷彥積極迴應道。
接著,其他官員也跟著表態。
“接下來是關於水泥路建成後,如何應對來往不斷地商人與商隊?這件事可大可小,處理好了,我山東百姓今後幾十年就吃喝不愁,諸位也可以跟著沾光。若是處理的不好,不僅名聲敗壞了,還惹得一身騷。”
“山東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鄉,對於來往不斷的商人,一定要做到謙虛有禮,態度熱情,赤誠相待。萬萬不可行那坑蒙拐騙、招搖撞騙之舉。若是讓本官發現,各州府有此惡舉,本官必定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接下來,諸府有何要事、難事,盡可在此議一議,無需顧忌什麽。畢竟,三個臭皮匠還能頂個諸葛亮。”劉卓一邊端起茶杯,一邊隨意的說著。
眾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硬是無一人開口。看無人開口,兗州知府索性心一橫,準備開口。
“撫台大人,真的什麽都可以說嗎?”兗州康爾韞有些難以置信的說道。
“盡管說。”劉卓確認。
“那我就直說了。”
“我兗州府內雖然百姓不少,但是百姓占有的土地卻很少,全都集中在了曲阜的衍聖公家族與魯王一脈。即便是本地的豪強、官員士紳占地也遠遠不如。”
“幾任魯王都十分關心地方民生,不僅接濟百姓、修橋鋪路,還屢屢出資賑災,對兗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天啟二年,還是爆發了徐鴻儒起義。”
“如今兗州府內的百姓並不好過,其他州府估計也有類似的情況。不知撫台大人可有解決的辦法?”
“解決辦法有兩個,一是遷出兗州府。二是將青壯勞力集中起來創建工廠,為沒有土地的百姓提供活計。”
“根據你的描述,我覺得還是先在兗州府修好水泥路穩妥些。兗州與河南、徐州接壤,並且大運河也流經兗州府內,交通、航運便利,不把握好如此地利,確實可惜。”劉卓不假思索,很快一臉認真的答複道。
如今魯王是朱壽鋐,與其父朱頤坦、兄朱壽鏳算得上是一代賢王,名聲也不錯。所以,兗州滋陽的魯王府與衍聖公目前確實不便下手,隻能以後在找時機。
明末的魯王朱以派,在清軍入關後自縊身亡,積攢的錢財全部便宜了清軍。德王朱由樞被俘後被清軍殺了。同在青州的衡王朱由棷,降清後被殺。
而衍聖公府則是在清軍入關後俯首稱臣,十分識時務,令人所不齒。前世網友對於衍聖公的評價是“世修降表”,渾身沒有一塊骨頭是硬的。
“我兗州府內既沒有家財萬貫的商人,更是缺少一心為民的官員。我不過頭頂知府虛名,行事步步受限,又能有什麽作為?我還是做一個得過且過的閑散官員好了。”兗州知府心灰意冷的說道。
“沒有一點為官者的修養,更沒有為百姓謀福祉的誌向,要你有何用處?給我滾出去,不要在此汙了眾人的眼。”聽了兗州知府的話後,劉卓怒火中燒,令人將其趕出去。
眾人都在為山東的發展獻言獻策,而唯獨你這個知府大人受製於兗州府的現實情況,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其它州府沒有這樣的情況嗎?隻不過程度不一罷了。
若是人人都像兗州知府那般,這個社會、世道還如何進步?
“撫台大人息怒,康知府可能一時之間沒有聽懂大人的意思,才會如此的失態。不如,今日就到此為止。明日再接著議事。”樊時英在一旁勸說。
“撫台大人,樊知府言之有理,還是明日繼續吧。”朱萬年也開口勸說。
看著眾官員一個接一個的勸說,劉卓無奈的同意了。
四月一日的議事就這般結束了。
調整好了狀態後,劉卓便走出了議事廳,卻看到登州知府魯廷彥在那站著。魯廷彥看到了劉卓後,立馬走上前來。
“撫台大人,下官特意在此等候。大人不必為那等自甘墮落的的人心生煩惱,自有旁人人收拾他。”魯廷彥麵帶笑容,言語和氣的勸說道。
“魯知府,你我共事多年,就不必這般客套了吧。有什麽想說的直說吧,本官若是可以幫的上,絕對不會推辭。”劉卓望著這個馬屁精說道。若不是看其今日這般上道,劉卓是絕對不會給魯廷彥什麽好臉色。
“撫台大人寬宏大量,光風霽月,下官佩服不已。大人升任山東巡撫後,悄然離去。登州一眾官員未能聆聽大人教誨,甚是遺憾。故今日特在飄香樓宴請大人,希望大人務必賞光。”魯廷彥心平氣和,一口氣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若僅是宴請,倒也無妨。稍等片刻,我去換身裝束,這身官服過於惹人注意了。魯知府,你找個地方,最好也換一身。”劉卓隨口說道。
隨後,不多久,劉卓就與魯廷彥就步行前往酒樓。
“大人還是這般親近百姓,與在登州府時一樣。”魯廷彥笑著稱讚著。
“習慣了,幼時習練武藝養成的習慣,不喜歡坐轎子,估計很難改過來了。”劉卓同樣笑著迴應。
兩人就這般邊走邊說。不多時,就來到了預定的包房。因為明日還要繼續議事,眾人並未過多的飲酒。劉卓僅是就登州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做了一番說明、指點。
臨近子時,眾人才紛紛散去。
翌日,眾人齊聚。
不等劉卓開口,兗州知府立馬起身開口承認昨日的失態與問題,並請求劉卓大人有大量,不與自己計較。
劉卓見兗州知府如此懂事,並沒有繼續追求。這明顯是其它知府勸說的結果,劉卓也不好斤斤計較。隨後繼續就兗州府的情況繼續展開研究。
“鑒於兗州府目前的情況,我決定令陳川平將濟南城與淄川縣段的水泥路修完後,入兗州府開展水泥路的修建任務。兗州府是否可以負擔近萬人的的開支?”劉卓深思熟慮之後,才向眾人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下官竭力湊齊,必定不使大人為難。”康知府雖麵露難色,但是還是開口承諾。
“好。為了不偏袒兗州,本官覺得,康知府最好以官府名義給陳川平所在商行打個欠條。若是有此條子,施工隊伍的開支,兗州府也無需承擔了。”劉卓提出自己的建議。
不曾想,劉卓提出此法後,康知府一時之間不敢輕易答應。
“康知府,撫台大人是在為你兗州府著想,不要這般不識趣。盡快應下。”濟南知府樊時英見狀開口勸說。
“撫台大人為了兗州府的發展殫精竭慮,兗州府莫要不知好歹,讓大人難堪。”魯廷彥也開始勸說。
聽了兩人的勸說,兗州府開口:“下官愚不可及,未能體會大人的深意,還望大人不要計較。本官願意按照大人提議行事。”
“如此甚好。”劉卓隨意道。
接下來,各府知府將境內的特產、特色紛紛向劉卓介紹,劉卓聽的異常認真,不時吩咐身邊的官員記下。然後,劉卓將水泥路貫通後對山東六府產生的利弊作出分析、判斷。
“首先,隨著水泥路的貫通,會給沿線的百姓帶來肉眼可觀的便利與實惠,極大促進山東的發展。”
“但是,隨著各種貨物的流入,也會極大的衝擊本地的一些支柱產業。反之,山東省內的流出貨物也會衝擊對方。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
“那如何應對呢?隻有一個辦法,將這個產業集中起來,大規模、批量化的產出,降低產品成本,降低價格。隻有做到了物美價廉,才能在優勝劣汰的競爭存活下來。”
“鬆江府的朱涇鎮、楓涇鎮、七寶鎮、朱家角鎮,還有蘇州府的南翔鎮、婁塘鎮、外岡鎮,都是著名的棉紡織業市鎮。兩府的棉紡業極為發達,所產棉布暢銷兩京一十三省,乃至海外。”
“他們是如何發展到如此規模的?你們思考過嗎?”劉卓看著認真聽講的眾位知府,向他們問出了為什麽。
議事廳內立馬變得鴉雀無聲,知府大人們有些不明所以,不敢隨意的開口,生怕鬧了笑話。
不知過了多久,劉卓才將鬆江、蘇州府的發展起因、規模銷路等情況娓娓道來。
明末的資本主義萌芽在南方差不多已經產生了。劉卓想要把資本主義萌芽擴展至濟南府、乃至整個山東,以商業資本掌控明朝的各行各業。
若是能夠發展到那般地步,估計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整個明朝。
“諸位,我山東物阜民豐,百姓安居。但諸位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口與耕地麵積。”
“山東的人口自明初的五百多萬,至明中期的七百多萬,到如今的過千萬百姓。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可以耕種的土地就隻有那麽多,糧食產出亦是固定。”
“多出來的人口如何吃飯?如何來解決百姓吃飯的難題?”劉卓看向幾位知府,希望他們可以提出比較中肯的建議。
“兩個辦法。”
“一是將沒有耕地、耕地麵積少的人口遷移。遷出後,百姓數量變少,耕地產出的糧食也就夠吃了;其二乃是種植高產農作物、提高糧食產量,產量上去了,百姓也就不會餓死。”濟南知府樊時英理了理頭緒後,開口答道。
“樊知府一語中的,說到了點子上。”劉卓眉開眼笑地望向樊時英,誇讚道。
“遼東半島區域,有大塊的良田無人耕種,野草到處都是。各州府內,若百姓無地可耕,或有流民,皆可前往登州,我會派專人送往遼東。”
“此外,先前我從南方引入了一種名為番薯的作物。乃是福建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冒死命帶迴的。番薯易種植,產量大,且耐旱,能夠養活不少的百姓。”
“稍後我會派人前往各府指導番薯的種植,還望諸位將上述兩件事重視起來,切勿置若罔聞。”劉卓苦口婆心的勸說眾人,希望他們可以重視起來。
“撫台大人請放心,如此利國利民之舉,我等必然全力以赴,不敢絲毫懈怠。”魯廷彥積極迴應道。
接著,其他官員也跟著表態。
“接下來是關於水泥路建成後,如何應對來往不斷地商人與商隊?這件事可大可小,處理好了,我山東百姓今後幾十年就吃喝不愁,諸位也可以跟著沾光。若是處理的不好,不僅名聲敗壞了,還惹得一身騷。”
“山東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鄉,對於來往不斷的商人,一定要做到謙虛有禮,態度熱情,赤誠相待。萬萬不可行那坑蒙拐騙、招搖撞騙之舉。若是讓本官發現,各州府有此惡舉,本官必定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接下來,諸府有何要事、難事,盡可在此議一議,無需顧忌什麽。畢竟,三個臭皮匠還能頂個諸葛亮。”劉卓一邊端起茶杯,一邊隨意的說著。
眾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硬是無一人開口。看無人開口,兗州知府索性心一橫,準備開口。
“撫台大人,真的什麽都可以說嗎?”兗州康爾韞有些難以置信的說道。
“盡管說。”劉卓確認。
“那我就直說了。”
“我兗州府內雖然百姓不少,但是百姓占有的土地卻很少,全都集中在了曲阜的衍聖公家族與魯王一脈。即便是本地的豪強、官員士紳占地也遠遠不如。”
“幾任魯王都十分關心地方民生,不僅接濟百姓、修橋鋪路,還屢屢出資賑災,對兗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天啟二年,還是爆發了徐鴻儒起義。”
“如今兗州府內的百姓並不好過,其他州府估計也有類似的情況。不知撫台大人可有解決的辦法?”
“解決辦法有兩個,一是遷出兗州府。二是將青壯勞力集中起來創建工廠,為沒有土地的百姓提供活計。”
“根據你的描述,我覺得還是先在兗州府修好水泥路穩妥些。兗州與河南、徐州接壤,並且大運河也流經兗州府內,交通、航運便利,不把握好如此地利,確實可惜。”劉卓不假思索,很快一臉認真的答複道。
如今魯王是朱壽鋐,與其父朱頤坦、兄朱壽鏳算得上是一代賢王,名聲也不錯。所以,兗州滋陽的魯王府與衍聖公目前確實不便下手,隻能以後在找時機。
明末的魯王朱以派,在清軍入關後自縊身亡,積攢的錢財全部便宜了清軍。德王朱由樞被俘後被清軍殺了。同在青州的衡王朱由棷,降清後被殺。
而衍聖公府則是在清軍入關後俯首稱臣,十分識時務,令人所不齒。前世網友對於衍聖公的評價是“世修降表”,渾身沒有一塊骨頭是硬的。
“我兗州府內既沒有家財萬貫的商人,更是缺少一心為民的官員。我不過頭頂知府虛名,行事步步受限,又能有什麽作為?我還是做一個得過且過的閑散官員好了。”兗州知府心灰意冷的說道。
“沒有一點為官者的修養,更沒有為百姓謀福祉的誌向,要你有何用處?給我滾出去,不要在此汙了眾人的眼。”聽了兗州知府的話後,劉卓怒火中燒,令人將其趕出去。
眾人都在為山東的發展獻言獻策,而唯獨你這個知府大人受製於兗州府的現實情況,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其它州府沒有這樣的情況嗎?隻不過程度不一罷了。
若是人人都像兗州知府那般,這個社會、世道還如何進步?
“撫台大人息怒,康知府可能一時之間沒有聽懂大人的意思,才會如此的失態。不如,今日就到此為止。明日再接著議事。”樊時英在一旁勸說。
“撫台大人,樊知府言之有理,還是明日繼續吧。”朱萬年也開口勸說。
看著眾官員一個接一個的勸說,劉卓無奈的同意了。
四月一日的議事就這般結束了。
調整好了狀態後,劉卓便走出了議事廳,卻看到登州知府魯廷彥在那站著。魯廷彥看到了劉卓後,立馬走上前來。
“撫台大人,下官特意在此等候。大人不必為那等自甘墮落的的人心生煩惱,自有旁人人收拾他。”魯廷彥麵帶笑容,言語和氣的勸說道。
“魯知府,你我共事多年,就不必這般客套了吧。有什麽想說的直說吧,本官若是可以幫的上,絕對不會推辭。”劉卓望著這個馬屁精說道。若不是看其今日這般上道,劉卓是絕對不會給魯廷彥什麽好臉色。
“撫台大人寬宏大量,光風霽月,下官佩服不已。大人升任山東巡撫後,悄然離去。登州一眾官員未能聆聽大人教誨,甚是遺憾。故今日特在飄香樓宴請大人,希望大人務必賞光。”魯廷彥心平氣和,一口氣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若僅是宴請,倒也無妨。稍等片刻,我去換身裝束,這身官服過於惹人注意了。魯知府,你找個地方,最好也換一身。”劉卓隨口說道。
隨後,不多久,劉卓就與魯廷彥就步行前往酒樓。
“大人還是這般親近百姓,與在登州府時一樣。”魯廷彥笑著稱讚著。
“習慣了,幼時習練武藝養成的習慣,不喜歡坐轎子,估計很難改過來了。”劉卓同樣笑著迴應。
兩人就這般邊走邊說。不多時,就來到了預定的包房。因為明日還要繼續議事,眾人並未過多的飲酒。劉卓僅是就登州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做了一番說明、指點。
臨近子時,眾人才紛紛散去。
翌日,眾人齊聚。
不等劉卓開口,兗州知府立馬起身開口承認昨日的失態與問題,並請求劉卓大人有大量,不與自己計較。
劉卓見兗州知府如此懂事,並沒有繼續追求。這明顯是其它知府勸說的結果,劉卓也不好斤斤計較。隨後繼續就兗州府的情況繼續展開研究。
“鑒於兗州府目前的情況,我決定令陳川平將濟南城與淄川縣段的水泥路修完後,入兗州府開展水泥路的修建任務。兗州府是否可以負擔近萬人的的開支?”劉卓深思熟慮之後,才向眾人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下官竭力湊齊,必定不使大人為難。”康知府雖麵露難色,但是還是開口承諾。
“好。為了不偏袒兗州,本官覺得,康知府最好以官府名義給陳川平所在商行打個欠條。若是有此條子,施工隊伍的開支,兗州府也無需承擔了。”劉卓提出自己的建議。
不曾想,劉卓提出此法後,康知府一時之間不敢輕易答應。
“康知府,撫台大人是在為你兗州府著想,不要這般不識趣。盡快應下。”濟南知府樊時英見狀開口勸說。
“撫台大人為了兗州府的發展殫精竭慮,兗州府莫要不知好歹,讓大人難堪。”魯廷彥也開始勸說。
聽了兩人的勸說,兗州府開口:“下官愚不可及,未能體會大人的深意,還望大人不要計較。本官願意按照大人提議行事。”
“如此甚好。”劉卓隨意道。
接下來,各府知府將境內的特產、特色紛紛向劉卓介紹,劉卓聽的異常認真,不時吩咐身邊的官員記下。然後,劉卓將水泥路貫通後對山東六府產生的利弊作出分析、判斷。
“首先,隨著水泥路的貫通,會給沿線的百姓帶來肉眼可觀的便利與實惠,極大促進山東的發展。”
“但是,隨著各種貨物的流入,也會極大的衝擊本地的一些支柱產業。反之,山東省內的流出貨物也會衝擊對方。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
“那如何應對呢?隻有一個辦法,將這個產業集中起來,大規模、批量化的產出,降低產品成本,降低價格。隻有做到了物美價廉,才能在優勝劣汰的競爭存活下來。”
“鬆江府的朱涇鎮、楓涇鎮、七寶鎮、朱家角鎮,還有蘇州府的南翔鎮、婁塘鎮、外岡鎮,都是著名的棉紡織業市鎮。兩府的棉紡業極為發達,所產棉布暢銷兩京一十三省,乃至海外。”
“他們是如何發展到如此規模的?你們思考過嗎?”劉卓看著認真聽講的眾位知府,向他們問出了為什麽。
議事廳內立馬變得鴉雀無聲,知府大人們有些不明所以,不敢隨意的開口,生怕鬧了笑話。
不知過了多久,劉卓才將鬆江、蘇州府的發展起因、規模銷路等情況娓娓道來。
明末的資本主義萌芽在南方差不多已經產生了。劉卓想要把資本主義萌芽擴展至濟南府、乃至整個山東,以商業資本掌控明朝的各行各業。
若是能夠發展到那般地步,估計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整個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