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幾人就來到了大營的另一處。簡單的幾句話後,蘇元讓就走開了。
“這次從遼東返迴的將士,你私下詢問他們的意見,看他們是否願意加入。畢竟有了先前刺殺的經驗,以後執行類似的任務,也不用兩眼一抹黑。”
“軍情局,現在暫定兩個部門,日後根據情況再行增設。一為情報處,二為行動處。軍情局運轉所需資金,先從商行支取。情報處由你先負責,我暫且接手行動處,好好調教一番。”劉卓望著四周,觜巴卻沒有停下來過,不停地對著衛道說道。
此時的衛道雖然對劉卓接手行動處有些疑惑,但還是很快的將其埋在了心底。
不多時,蘇元讓就帶著黃大中來到了劉卓的跟前。望著那熟悉的麵孔,劉卓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還是小瞧了此人。
“我當時就奇怪,你怎麽想著獨自前往遼陽尋找你的家人。不曾想,你還隱藏著那般實力。”
“我雖然身穿文官官服,但實則是一員武將,在軍中更無對手。今日,你我較量一番,以往的那些是非全部煙消雲散,以後就在軍中好好的效力。如何?”
劉卓看著眼前的兩人,臉上露出了一絲難以察覺笑意。隨後一臉戰意的望著黃大中,渴求一較高下。
“大人說笑了,小人不過是一介武夫而已,萬不敢冒犯大人。況且,刀劍無眼,比鬥中若是傷著、碰著,小人就是死罪,還請大人收迴成命。”黃大中嚴肅道,一副輕易不願出手的樣子。
“還沒開始比鬥,你都斷定了我會受傷,你這家夥比我狂妄不知多少倍。今日,若不走上一場,我這麽多年在軍中建立的威望豈不是要受損。放心吧,即便你可以傷到我,我也不會責罰於你的。”劉卓望著黃大中繼續說道。
“那小人就冒犯了。”黃大中迴道。
“先比比拳腳功夫,隨後較量其它兵刃。”劉卓提議。
“如此甚好。”
來到營中校場,雙方約定好規則後,就開始比鬥。
黃大中率先朝著劉卓衝了過去。兩人隨即打在了一起,拳掌交加,你來我往。沒多會,兩人便交手了十多個迴合。突然,黃大中猛的一個高掃腿踢向劉卓,眼疾手快的劉卓貼身摟腿,右手手肘砸向黃大中的大腿,黃大中屈膝硬抗了劉卓的肘擊。
接著,劉卓轉身右拳直擊黃大中的麵門,但被黃大中擒臂下拉,化解了攻勢。然後,黃大中也不甘示弱,抬膝攻向劉卓的腹部,劉卓雙手交叉格擋。
而後,黃大中揮拳砸向了劉卓的腦袋,可劉卓一個側閃便躲開了攻擊,並順勢單手使出了白猿托桃。劉卓趁勢右衝拳出擊,黃大中提手格擋。此時的黃大中看到了劉卓出腿的意圖,立即蹬在了劉卓右腿,借力雙膝直頂劉卓麵門,但是卻被劉卓抬手按下。
然後,黃大中使出高鞭腿,左擺拳,右勾拳,被劉卓一一化解。兩人拳拳到肉的比鬥,瞬間吸引了來往的將士,看得眾人眼花繚亂,直唿過癮。
令黃大中感到意外的是,這位年僅二十多歲的巡撫大人不僅武藝嫻熟,手上的力道也是不小。短短的幾十迴合下來,黃大中已經是倍感吃力。
觀看的眾人也是好奇,到底是何人能夠在巡撫大人的攻擊下堅持如此長久。
隨後黃大中使出全力攻向了劉卓,兩人拳掌碰撞後,劉卓才發覺黃大中使了全力。接下來的交手中,劉卓也不再留手,拳腳接連不斷地攻向黃大中。拳腳相碰之下,黃大中直接被打退了十幾步,兩人的實力,高下立判。
“大人,黃大中認輸,不用再比試了。”黃大中一臉鬱悶的開口說道。
這家夥武藝嫻熟,攻守有序,進退有方。沒有十多年的苦練,絕對沒有這樣的身手。
最為關鍵的是這位巡撫大人力氣不小,每次碰撞,都能震得手臂、手掌一陣疼痛。既然拳腳功夫不差,手上的兵器功夫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裏。
“你的實力算是不錯了,軍中能與你比肩的也不過寥寥幾人而已。今日一戰後,你的名聲就算打響了。以後,就踏踏實實的跟著我在軍中混飯吃。憑你的本事,當個將軍綽綽有餘。”劉卓一臉興奮的對黃大中說著,又向其拋出了橄欖枝。
“大人如此厚待黃某,黃某又怎能再次辜負大人的一番好意。從今日起,黃大中願為大人帳下一小卒,但有所命,莫敢不從。”黃大中嚴肅而又誠懇的向劉卓表態。
“你暫時就跟在我身邊,做上一段時間的親衛隊隊長,以後再另行安排。你的家小,衛道都安排好了,你這段時間就多陪陪家人。”劉卓想了片刻之後,才安排了黃大中的職位。
“大人再造之恩,屬下沒齒難忘。”黃大中滿臉的感激之情,激動的說道。
“好了好了,讓衛道帶你過去見見家人吧。”
……
時間一日又一日的流逝。
三日後,王北風向劉卓匯報任務的進展。
“大人,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了,何時開始行動?”王北風望著劉卓詢問。
“一夜時間,能否填出可供火炮前行的通道?”劉卓直接問出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應該是可以的。”王北風有些不自信的說道。
“我需要的是準確的數字。既然一夜填不平,就按照兩夜的標準去填平,兩夜的時間足夠寬裕了吧。”劉卓眉頭緊鎖,有些不滿意的說道。
“兩夜的時間絕對夠了。”王北風迴複。
“除此之外,填平的時候盡量不要驚動了後金的八旗兵,明白嗎?”劉卓想了想後叮囑道。
“末將明白。”
後金東京城。
距離努爾哈赤薨逝已經有十多日了。不知為何,此時的皇太極已被眾人擁舉為大汗,年號天聰,比原本的時間提前了(曆史上,努爾哈赤於天啟六年八月十一日薨逝。九月一日,皇太極即位)。
皇太極即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遷都,將後金的都城遷往沈陽城,此舉也獲得了一眾貝勒大臣的支持,間接完成了其父努爾哈赤的心願。
第二件事就是令阿敏、莽古爾泰等人各領五千人馬前遼東的後金大營防守。
第三件事就是改變努爾哈赤屠殺漢人的政策,並下令考試,選取生員。
一處大殿內,範文程與皇太極二人正在交談。
“範先生,複州劉卓屢次大敗我後金軍,軍中無一人是他對手。如今,大軍士氣不振。若不能解決劉卓,我後金擴張的步伐勢必受阻。範先生可有良策教我?”皇太極虛心、耐心向範文程求教。
“大汗,我私下詢問了諸多將領,劉卓屢次獲勝的原因隻有一個,火器。劉卓部配備的火器與明軍配置的火器完全不同,不僅威力大、裝填、發射速度極快。”
“我猜測,劉卓部應該對火器進行了改良或從西洋人那裏購買火炮。”
“如今看來,隻有以火炮應付火炮,加強對火炮的重視程度才行。若是不能克製、匹敵劉卓部的火炮,下官建議盡量避免與劉卓部接戰。防止被劉卓部過多損耗實力。”
“下官聽聞,前不久在義州城下與明軍交手,那十多門火炮才是製勝的關鍵。”
“劉卓手中持有大量的火炮,必定會讓明廷忌憚不已。我們不如放出消息到明廷的都城北京,隻要明廷做出了反應,或許就是我們的機會。”
“那時,我們不僅可以趁機拉攏、利誘、劫掠一批漢人工匠打造,也可以從其他明軍處繳獲。”範文程不僅將與劉卓部對戰失敗的原因分析的頭頭是道,並提出了應對措施。
那劉卓不過就是一介武夫罷了,掛著一個文官的官職,卻做著武將的事情,簡直就是非驢非馬啊。明廷的文官曆來壓製著武將,活該劉卓小兒有此一劫。
“範先生的一番耐心講解,令我豁然開朗,耳目一新。”皇太極滿臉笑容,神情激動的說道。
“大汗天資聰慧,光風霽月,乃是天命之子,早晚都可以發覺。不過是一時身處局中,難免有些當局者迷。”範文程一本正經的阿諛奉承,說的皇太極心花怒放。
前往遼東大營途中。
“這皇太極真不是個東西,剛當上大汗,就拿你我二人開刀,讓我們與劉卓那奸詐小兒對峙。”阿敏滿臉的不悅,對皇太極有一肚子的怨氣。
“阿敏哥哥,以後還是管住自己的嘴,禍從口出的道理你不會不知道吧。如今汗王已逝,我等還是收斂一些的好,免得被人抓住了把柄,送到皇太極那裏去。”
莽古爾泰雖然同樣的看不慣皇太極那副假仁假義的樣子,可如今的皇太極畢竟是大金國的大汗,與以往相比終究不同了。
“就算把我送到皇太極那裏,又能如何?他還敢真對我痛下下手不成。我就不信他有這個膽子。”雖然阿敏對劉卓心有畏懼,但在大金境內一如既往的驕橫跋扈。
“你是真不懂還是裝糊塗,皇太極如今是大汗。雖是四大貝勒合議,但是誰不忌憚那大汗的身份?我估計皇太極遲早有一日會下手,取消四大貝勒合議。你我二人最好還是同進退,別讓皇太極各個擊破了。”莽古爾泰對皇太極可是太了解了,從小心思就多,不怎麽討努爾哈赤的喜歡。
若不是其他三大貝勒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硬傷,恐怕汗位還輪不到皇太極。皇太極不僅運氣好,自己也爭氣,一、二十年不犯錯誤,最終登上大汗寶座。
“你我必須得共同進退。二哥是個老好人,若是不是二哥與其子嶽讬及薩哈廉力挺皇太極,這汗位一時半會還懸著呢。”
“真不知道二哥是怎麽想的,連汗位都可以放棄。”阿敏一臉的無奈與失落,誰讓自己是努爾哈赤的侄子,舒爾哈齊的兒子呢。這不僅是硬傷,這是壓根就是與汗位沒有一點關係。
自己的這個和碩貝勒不過就是一個陪襯而已。如今,大局已定,也隻能認命了。
不過這個劉卓也的確不簡單,多次給大金帶來麻煩,這種事情就讓皇太極去頭疼吧。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頓時,阿敏就感覺自己心情好多了。
(戰場殺敵多是一擊必殺,武藝比鬥、較量就寫成了迴合製。)
“這次從遼東返迴的將士,你私下詢問他們的意見,看他們是否願意加入。畢竟有了先前刺殺的經驗,以後執行類似的任務,也不用兩眼一抹黑。”
“軍情局,現在暫定兩個部門,日後根據情況再行增設。一為情報處,二為行動處。軍情局運轉所需資金,先從商行支取。情報處由你先負責,我暫且接手行動處,好好調教一番。”劉卓望著四周,觜巴卻沒有停下來過,不停地對著衛道說道。
此時的衛道雖然對劉卓接手行動處有些疑惑,但還是很快的將其埋在了心底。
不多時,蘇元讓就帶著黃大中來到了劉卓的跟前。望著那熟悉的麵孔,劉卓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還是小瞧了此人。
“我當時就奇怪,你怎麽想著獨自前往遼陽尋找你的家人。不曾想,你還隱藏著那般實力。”
“我雖然身穿文官官服,但實則是一員武將,在軍中更無對手。今日,你我較量一番,以往的那些是非全部煙消雲散,以後就在軍中好好的效力。如何?”
劉卓看著眼前的兩人,臉上露出了一絲難以察覺笑意。隨後一臉戰意的望著黃大中,渴求一較高下。
“大人說笑了,小人不過是一介武夫而已,萬不敢冒犯大人。況且,刀劍無眼,比鬥中若是傷著、碰著,小人就是死罪,還請大人收迴成命。”黃大中嚴肅道,一副輕易不願出手的樣子。
“還沒開始比鬥,你都斷定了我會受傷,你這家夥比我狂妄不知多少倍。今日,若不走上一場,我這麽多年在軍中建立的威望豈不是要受損。放心吧,即便你可以傷到我,我也不會責罰於你的。”劉卓望著黃大中繼續說道。
“那小人就冒犯了。”黃大中迴道。
“先比比拳腳功夫,隨後較量其它兵刃。”劉卓提議。
“如此甚好。”
來到營中校場,雙方約定好規則後,就開始比鬥。
黃大中率先朝著劉卓衝了過去。兩人隨即打在了一起,拳掌交加,你來我往。沒多會,兩人便交手了十多個迴合。突然,黃大中猛的一個高掃腿踢向劉卓,眼疾手快的劉卓貼身摟腿,右手手肘砸向黃大中的大腿,黃大中屈膝硬抗了劉卓的肘擊。
接著,劉卓轉身右拳直擊黃大中的麵門,但被黃大中擒臂下拉,化解了攻勢。然後,黃大中也不甘示弱,抬膝攻向劉卓的腹部,劉卓雙手交叉格擋。
而後,黃大中揮拳砸向了劉卓的腦袋,可劉卓一個側閃便躲開了攻擊,並順勢單手使出了白猿托桃。劉卓趁勢右衝拳出擊,黃大中提手格擋。此時的黃大中看到了劉卓出腿的意圖,立即蹬在了劉卓右腿,借力雙膝直頂劉卓麵門,但是卻被劉卓抬手按下。
然後,黃大中使出高鞭腿,左擺拳,右勾拳,被劉卓一一化解。兩人拳拳到肉的比鬥,瞬間吸引了來往的將士,看得眾人眼花繚亂,直唿過癮。
令黃大中感到意外的是,這位年僅二十多歲的巡撫大人不僅武藝嫻熟,手上的力道也是不小。短短的幾十迴合下來,黃大中已經是倍感吃力。
觀看的眾人也是好奇,到底是何人能夠在巡撫大人的攻擊下堅持如此長久。
隨後黃大中使出全力攻向了劉卓,兩人拳掌碰撞後,劉卓才發覺黃大中使了全力。接下來的交手中,劉卓也不再留手,拳腳接連不斷地攻向黃大中。拳腳相碰之下,黃大中直接被打退了十幾步,兩人的實力,高下立判。
“大人,黃大中認輸,不用再比試了。”黃大中一臉鬱悶的開口說道。
這家夥武藝嫻熟,攻守有序,進退有方。沒有十多年的苦練,絕對沒有這樣的身手。
最為關鍵的是這位巡撫大人力氣不小,每次碰撞,都能震得手臂、手掌一陣疼痛。既然拳腳功夫不差,手上的兵器功夫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裏。
“你的實力算是不錯了,軍中能與你比肩的也不過寥寥幾人而已。今日一戰後,你的名聲就算打響了。以後,就踏踏實實的跟著我在軍中混飯吃。憑你的本事,當個將軍綽綽有餘。”劉卓一臉興奮的對黃大中說著,又向其拋出了橄欖枝。
“大人如此厚待黃某,黃某又怎能再次辜負大人的一番好意。從今日起,黃大中願為大人帳下一小卒,但有所命,莫敢不從。”黃大中嚴肅而又誠懇的向劉卓表態。
“你暫時就跟在我身邊,做上一段時間的親衛隊隊長,以後再另行安排。你的家小,衛道都安排好了,你這段時間就多陪陪家人。”劉卓想了片刻之後,才安排了黃大中的職位。
“大人再造之恩,屬下沒齒難忘。”黃大中滿臉的感激之情,激動的說道。
“好了好了,讓衛道帶你過去見見家人吧。”
……
時間一日又一日的流逝。
三日後,王北風向劉卓匯報任務的進展。
“大人,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了,何時開始行動?”王北風望著劉卓詢問。
“一夜時間,能否填出可供火炮前行的通道?”劉卓直接問出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應該是可以的。”王北風有些不自信的說道。
“我需要的是準確的數字。既然一夜填不平,就按照兩夜的標準去填平,兩夜的時間足夠寬裕了吧。”劉卓眉頭緊鎖,有些不滿意的說道。
“兩夜的時間絕對夠了。”王北風迴複。
“除此之外,填平的時候盡量不要驚動了後金的八旗兵,明白嗎?”劉卓想了想後叮囑道。
“末將明白。”
後金東京城。
距離努爾哈赤薨逝已經有十多日了。不知為何,此時的皇太極已被眾人擁舉為大汗,年號天聰,比原本的時間提前了(曆史上,努爾哈赤於天啟六年八月十一日薨逝。九月一日,皇太極即位)。
皇太極即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遷都,將後金的都城遷往沈陽城,此舉也獲得了一眾貝勒大臣的支持,間接完成了其父努爾哈赤的心願。
第二件事就是令阿敏、莽古爾泰等人各領五千人馬前遼東的後金大營防守。
第三件事就是改變努爾哈赤屠殺漢人的政策,並下令考試,選取生員。
一處大殿內,範文程與皇太極二人正在交談。
“範先生,複州劉卓屢次大敗我後金軍,軍中無一人是他對手。如今,大軍士氣不振。若不能解決劉卓,我後金擴張的步伐勢必受阻。範先生可有良策教我?”皇太極虛心、耐心向範文程求教。
“大汗,我私下詢問了諸多將領,劉卓屢次獲勝的原因隻有一個,火器。劉卓部配備的火器與明軍配置的火器完全不同,不僅威力大、裝填、發射速度極快。”
“我猜測,劉卓部應該對火器進行了改良或從西洋人那裏購買火炮。”
“如今看來,隻有以火炮應付火炮,加強對火炮的重視程度才行。若是不能克製、匹敵劉卓部的火炮,下官建議盡量避免與劉卓部接戰。防止被劉卓部過多損耗實力。”
“下官聽聞,前不久在義州城下與明軍交手,那十多門火炮才是製勝的關鍵。”
“劉卓手中持有大量的火炮,必定會讓明廷忌憚不已。我們不如放出消息到明廷的都城北京,隻要明廷做出了反應,或許就是我們的機會。”
“那時,我們不僅可以趁機拉攏、利誘、劫掠一批漢人工匠打造,也可以從其他明軍處繳獲。”範文程不僅將與劉卓部對戰失敗的原因分析的頭頭是道,並提出了應對措施。
那劉卓不過就是一介武夫罷了,掛著一個文官的官職,卻做著武將的事情,簡直就是非驢非馬啊。明廷的文官曆來壓製著武將,活該劉卓小兒有此一劫。
“範先生的一番耐心講解,令我豁然開朗,耳目一新。”皇太極滿臉笑容,神情激動的說道。
“大汗天資聰慧,光風霽月,乃是天命之子,早晚都可以發覺。不過是一時身處局中,難免有些當局者迷。”範文程一本正經的阿諛奉承,說的皇太極心花怒放。
前往遼東大營途中。
“這皇太極真不是個東西,剛當上大汗,就拿你我二人開刀,讓我們與劉卓那奸詐小兒對峙。”阿敏滿臉的不悅,對皇太極有一肚子的怨氣。
“阿敏哥哥,以後還是管住自己的嘴,禍從口出的道理你不會不知道吧。如今汗王已逝,我等還是收斂一些的好,免得被人抓住了把柄,送到皇太極那裏去。”
莽古爾泰雖然同樣的看不慣皇太極那副假仁假義的樣子,可如今的皇太極畢竟是大金國的大汗,與以往相比終究不同了。
“就算把我送到皇太極那裏,又能如何?他還敢真對我痛下下手不成。我就不信他有這個膽子。”雖然阿敏對劉卓心有畏懼,但在大金境內一如既往的驕橫跋扈。
“你是真不懂還是裝糊塗,皇太極如今是大汗。雖是四大貝勒合議,但是誰不忌憚那大汗的身份?我估計皇太極遲早有一日會下手,取消四大貝勒合議。你我二人最好還是同進退,別讓皇太極各個擊破了。”莽古爾泰對皇太極可是太了解了,從小心思就多,不怎麽討努爾哈赤的喜歡。
若不是其他三大貝勒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硬傷,恐怕汗位還輪不到皇太極。皇太極不僅運氣好,自己也爭氣,一、二十年不犯錯誤,最終登上大汗寶座。
“你我必須得共同進退。二哥是個老好人,若是不是二哥與其子嶽讬及薩哈廉力挺皇太極,這汗位一時半會還懸著呢。”
“真不知道二哥是怎麽想的,連汗位都可以放棄。”阿敏一臉的無奈與失落,誰讓自己是努爾哈赤的侄子,舒爾哈齊的兒子呢。這不僅是硬傷,這是壓根就是與汗位沒有一點關係。
自己的這個和碩貝勒不過就是一個陪襯而已。如今,大局已定,也隻能認命了。
不過這個劉卓也的確不簡單,多次給大金帶來麻煩,這種事情就讓皇太極去頭疼吧。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頓時,阿敏就感覺自己心情好多了。
(戰場殺敵多是一擊必殺,武藝比鬥、較量就寫成了迴合製。)